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维雁 《大家健康》2016,(5):214-215
目的:目的:研究乙肝疫苗接种对于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该中心接种乙肝病毒的儿童300例,观察其接种1个月后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300例儿童中,156例(52.00%)高免疫应答,113例(37.67%)低免疫应答,31例(10.33%)无免疫应答,总免疫应答率为89.67%(269/300);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应答有效率及免疫应答强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且<3岁儿童的高免疫应答率及总免疫应答有效率均显著高于5~8岁儿童(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有利于控制儿童HBV感染率,但疫苗所介导的应答量存在年龄相关性,年龄升高免疫应答将逐渐降低,保护效果也相应降低,宜尽早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讨论儿童乙肝感染中乙肝疫苗接种的控制效果,并分析其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全程疫苗接种完成后的一个月对其免疫应答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将其按照年龄段分组,并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免疫应答率。结果 500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总免疫应答有效率为91.0%,其中高免疫应答和低免疫应答的儿童各占51.4%和39.4%。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高免疫应率及总免疫应答率都呈下降趋势,且各组儿童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对于控制其乙肝感染率具有显著效果,但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年龄越大,接种后的免疫应答呈逐渐降低趋势,尽早对儿童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该中心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儿童160例,经过1个月的随访,观察研究对象免疫应答效果。结果:160例儿童,142例儿童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有效率为88.75%。与此同时,<3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94.34%,3~5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90.15%,5~8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77.78%,差异显著(P <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控制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年龄不同,疫苗所介导的应答量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免疫应答随之降低,保护效果呈下降趋势。因此,应及早给予儿童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情况。方法择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接种疫苗的10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另外择取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接种疫苗者1000例为对照组,分别使用10μg以及5μg(2009年后不使用5μg疫苗)的酵母型重组乙肝疫苗,分析相关结果。结果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免疫应答差异显著,1岁以下者免疫应答率为85.6%,与其他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乙肝抗-HBs转阳率更高,P0.05。结论乙肝疫苗为当前预防以及阻断HBV的最经济、最有效方式,倘若机体内缺少/未生成抗-HBs,则会加大乙肝感染率。因此,需要针对儿童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接种方案,加大乙肝疫苗接种宣传力度,以维护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长沙市1~13岁儿童5 6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标本并采用时间分辩测定法行乙肝指标检测,了解该组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结果≤5岁的儿童接种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为90.36%、0.61%,5~10岁的儿童接种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为69.71%、1.63%,≥10岁的儿童接种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为21.6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V病毒感染率呈负相关,因此,临床必须提高儿童的疫苗的接种率,降低HBV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6.
王桂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221-1222
目的:(1)了解2~7岁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及感染模式。(2)通过实验检测了解2~7岁儿童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方法:用Tecan 150/8全自动酶免分析仪,采用ELISA实验方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通过检测结果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率0.53%,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31.02%。结论:2~7岁儿童乙肝感染率降低,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抗-HBS阳性率低,无抗-HBS阳性的儿童比例较大,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 ~7)岁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及感染模式.并通过实验检测了解(2 ~7)岁儿童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方法:用Tecan150/8全自动酶免分析仪,采用ELISA实验方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通过检测结果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率0.53%,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31.02%.结论:(2 ~7)岁儿童乙肝感染率降低,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抗-HBS阳性率低,无抗-HBS阳性的儿童比例较大,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不产生抗体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首次接种乙肝疫苗,但没有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患者,再次进行疫苗接种,并在第7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对仍然没有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患者,检测其乙肝5项、乙肝病毒核酸(HBV—DNA),以及谷丙转氨酶(Au)水平。结果:30例患者2次接种乙肝疫苗,其中15例抗-HBs阳性、5例抗-HBs(±)、6例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4例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HBcAb阳性。并且阳性结果与HBV—DNA阳性、ALT升高一致。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不形成乙肝表面抗体可能与免疫应答迟缓、HBV的隐匿性感染、免疫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林清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0):745-747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为防治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平均为97.9%,HBsAg阳性率为2.62%,HBV感染率为5.82%,抗-HBs阳性率为58.5%,接种乙肝疫苗后有9.54%的儿童无抗体应答。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显著;在保持高接种率的同时,加强对孕妇及所生子女HBsAg检测管理,开展对无抗体应答者的再免疫,是控制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区在园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有效率,为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中心城区及郊区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以接种卡为据,采集血样,应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结果:本文调查范围内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产生抗体率达72.5%。接种规范与否、年龄、复种等因素均影响抗体水平。结论: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的一种有效方式,进一步加强新生儿及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规范接种、复种工作是预防和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分析乙肝疫苗在纳入计划免疫前后后儿童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以及其抗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后的100例儿童,检测其乙肝血清标志物,然后分析对比纳入计划前后的乙肝病毒感染和免疫情况.结果 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前相比,纳入计划免疫后,儿童的乙肝保护性抗体(HBsAb)水平显著提高,达到了65.8%,但是还有28.9%的儿童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显示儿童检测显示5项全阴,且仍然有6.1%的儿童感染了乙肝病毒.结论 对儿童进行强制性的乙肝疫苗接种,可以直接降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应该积极推广应用,提高强制度;而对于未明确接种的人群应加强管理,做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疫苗接种的应答水平及乙肝病毒变异情况。方法从广州市黄埔区、荔湾区、从化市、番禺区、天河区、越秀区6个区助产医院中,选取HBs Ag阳性产妇及其所分娩的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及疫苗的新生儿,出生后接种HBIG及乙肝疫苗(3针),检测HBs Ag、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抗-HBs)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结果共调查新生儿11 831名,HBs Ag筛查率为100.00%,其中HBs Ag阳性10名,抗-HBs阳性11 239名,HBs Ag携带率0.08%(10/11 831);对HBs Ag阴性但乙肝HBV DNA阳性者进行S基因测序,流行的乙肝病毒基因型有2种,其中B基因型70.00%、C基因型30.00%,不同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3.15%~99.91%;抗-HBs无(弱)应答者采取复种免疫后,抗-HBs阳转率达90.00%~92.00%,GMT(几何平均滴度)在260.02~304.37 m IU/ml间。结论广州市HBs 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HBIG及疫苗接种效果明显;S基因序列和各参考株高度同源,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及有生物学意义的变异;对无(弱)应答者采取复种免疫,抗-HBs阳转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制定或调整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无锡市某社区534名1-14岁常住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结果该社区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75%和91.57%,6岁以下两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均低于1-6岁儿童(P〈0.01);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1-6岁儿童HBV感染率低于7-14岁儿童(P〈0.05)。结论近年来无锡市儿童乙型肝炎防治效果显著,加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提高疫苗接种率对于防治HBV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162例,对其最终的接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162例儿童中,应答及无应答的例数分别为140例(86.42%)及22例(13.58%),而高应答的例数则有70例(43.21%)。另外,疫苗抗体的浓度与儿童年龄之间呈现出反比例关系,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结论:现今的乙肝疫苗接种能够获取到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抗体浓度将会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下降,因此,为了提升应答率,需适当对疫苗接种剂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调查酒钢职工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的发病情况 ;了解酒钢职工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及现行预防接种方案的效果 ;为嘉峪关市乙肝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所有对象均查乙肝三系统、肝功、肝胆脾B超 ;乙肝病原标志物 (HBVM )阳性者查HBV DNA并填表登记相关内容 ,对乙肝病原标志物阴性者全程注射乙肝疫苗。酒钢职工乙肝病毒总感染率为9 0 8%,其中男性为 1 0 5 6 %,女性为 4 5 6 %,乙肝病毒携带率为 7 41 %,乙肝现患率为 1 6 7%,年龄分布集中在 2 0~ 3 9岁。乙肝疫苗接种率为0 5 3 %,接种有效率为 77 3 %。传播途径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台山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年后儿童血清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VM)的变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全市共抽2个村的138名儿童为研究样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2002年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81.88%,全程接种68.84%。其中1~9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1.52%,10~14岁为69.56%。1~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抗-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从1992年的21.09%、53.91%、57.81%降至2002年的4.35%、22.46%、34.78%,其中1~9岁儿童的HBsAg携带率、抗-HBc阳性、HBV感染率分别从1992年的18.95%、42.48%、45.10%降至2002年的2.17%、15.22%、29.35%。乙肝疫苗接种后,1~3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28.57%~55.56%。由于实施了加强免疫,4~14岁儿童的抗-HBs阳性率维持在69.81%。结论台山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年后,全市1~14岁儿童HBV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抗-HBs阳性率大幅度升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陶振民 《河北医学》2012,18(12):1839-1841
目的:了解平泉县1-16岁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为控制乙肝提供预防策略.方法:采取知情、自愿原则,对24747人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并采集无名指指端内侧血20u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T)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结果:1-2岁人群Anti-HBs阳性率分别是73.98%,74.02%,随着年龄的增长Anti-HBs阳性率有下降趋势.接种血源性(Bloodborne)乙肝疫苗(HepB-B)的人群有较长时间的免疫保护效果.使用HepB- CHO免疫或补种可提高免疫抗体应答.结论:规范预防接种、免疫年限、乙肝疫苗种类是影响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鹤峰县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人群初次接种后免疫无应答情况,并对不应答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门诊163例首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新生儿实行乙肝血清学检测.结果 乙肝疫苗初次接种后免疫应答情况:抗-HBs阴性率达19.63%,弱应答59人、应答72人,抗-HBs阳性率占80.37%.结论 对免疫无应答者进行再强化免疫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简称乙肝特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比较不同方法阻断效果,探索较好的乙肝母婴阻断方式.方法:本研究采取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在孕妇中筛选乙肝病毒感染者,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婴儿随机分组,一组(A 组)在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特免,另一组(B 组)婴儿出生后只使用乙肝疫苗,不使用乙肝特免.两组婴儿出生后都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两组婴儿在1岁和2岁时分别检测乙肝相关标志物,判定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在3岁时采集2岁HBsAg 阳性者的血清进一步做乙肝标志物和HBVDNA 监测.结果:128 名婴儿完成了实验,1 岁时检测HBsAg 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24.2% 和97.66%,2 岁阳性率分别为5.3% 和97.66%,3 岁时确定了4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A 组(接种疫苗加乙肝特免组)1 例,感染率为1.75%(1/57),B 组(单纯接种疫苗者感染)3 例,感染率为4.23%(3/71).A组感染率低于B组.保护率为58.48%,绝对危险度降低25%.结论:乙肝特免和乙肝疫苗联合使用能提高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沈阳市皇姑区接种HBV后人群感染状况。方法按HBV接种程序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结果1990-2006年年均发病率为38.68/10万,男性累积发病率率926.21/10万,女性381.71/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783.11,P<0.01);14岁以下儿童年均发病率为11.27/10万,20~39岁乙肝累积发病率1516.26/10万,与各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62,722.46,1049.29,1212.07,P<0.01),14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与同一年HBV接种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830(P<0.05)。结论HBV接种率逐年提高,改变了乙肝流行强度,降低了发病率,提高儿童常规免疫接种,预防围产期HBV传播是今后预防控制乙肝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