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A和MRA用于诊断5mm及以上动脉瘤的价值比较。方法选择该院出现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查体高度怀疑为颅内脑动脉瘤患者52例,随机分为CTA组和MRA组各26例,其中CTA组患者接受CTA+DSA检查,MRA组给予MRA+DSA检查,两组均以DSA检查及手术证实为标准,比较CTA及MRA5mm及以上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对于≥5mm动脉瘤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与CE-M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明显高于3DTOF-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由于对5mm及以上动脉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可作为该类颅内动脉瘤检查的首选方法,CE-MRA也可作为其有效检查手段,但其检出率略低于CT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A、高场强MR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在2012年4月—2014年5月期间在该院经DSA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共102例,均分别行CTA、MRA检查。结果以DSA检查为基准,CTA法和MRI在巨大动脉瘤、大型动脉瘤、中型动脉瘤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而CTA在小型动脉瘤的诊断结果显著地高于MRI法(<0.05)。以DSA检查为基准,CTA法和MRI在颅内血管闭塞、严重狭窄、中度狭窄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而CTA在轻度狭窄的诊断结果显著地高于MRI法(<0.05)。结论 CTA法、MRA法在脑血管疾病中均能获得满意的诊断效果,但CTA法在小型动脉瘤、动脉轻度狭窄方面的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应用。方法:对37例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1周内行TCD与头颅MRA、DSA检查,并与DSA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经DSA检查407支脑动脉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的动脉为106支,阳性率为26.0%;术前行TCD检查,存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中有62支与DSA检查相符,阳性率为15.2%;术前行MRA检查,提示存在狭窄或闭塞的有79支与DSA检查相符,阳性率为19.5%,TCD与DSA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A与DSA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DSA均能准确显示脑动脉狭窄,TCD有局限性,均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CD与CTA联合检测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TCD及CTA技术检测出50例脑动脉瘤患者,均经手术、MRA或DSA协同证实.其中脑动脉瘤直径最大10 cm,最小为0.6cm.分析动脉瘤腔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结果 50例脑动脉瘤患者,TCD检测结果均有低流速低搏动的特点,频谱形态及声频均符合脑动脉瘤的改变;CTA检测结果均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结论 TCD与CTA联合检测检出直径>0.6 cm的动脉瘤血管,在临床上诊断价值,安全性高,是比较合理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比较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DSA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4例经DSA确诊的单双侧43处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回顾分析TCD、MRA的检查结果.比较其对大脑中动脉(MCA) M1段、M2段狭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TCD、MRA、DSA诊断MCAM1段、M2段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82.4%、94.1%、100.0%及22.2%、77.8%、100.0%.三者对MCA M1段狭窄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M2段狭窄的诊断,TCD与MRA、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A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DSA均能准确显示MCA狭窄,TCD有局限性,三者均能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彩超、DSA、CTA及MRA在检测兔创伤性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兔20只,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建立兔股动脉动脉瘤(Pseudoaneurysm,PA)模型,于术后12d(术后7~11d股部形成搏动性包块)行彩超、DSA、CTA及MRA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并与尸检结果对照.结果:20只兔16只建模成功,尸检显示11个瘤体伴血栓形成.彩超、DSA、CTA及MRA检查,瘤体显示率均为100%,供养动脉显示率彩超为81.25%(13/16),另3种均为100%,瘤颈显示率分别为81.25%(13/16)、87.5%(14/16)、37.50%(6/16)及31.25%(5/16),血栓显示率分别为81.82%(9/11)、18.18%(2/11)、18.18%(2/11)及36.36%(4/11).结论:在创伤性兔股动脉PA瘤体及供养动脉的显示上,彩超、DSA、CTA及MRA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瘤颈的显示上,彩超、DSA优于CTA及MRA,在瘤体内附壁血栓的显示上,彩超优于MRA、DSA及CTA.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CTA(CT血管造影)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VSD(颅内微小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神经外科接诊的拟诊为动脉瘤的78例患者实施CTA和课题: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项目名称: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头颈部DSA微小动脉瘤筛查及诊治的比较研究。DSA检查,CTA检查后实施多平面重建,检测MIP(最大密度投影)和VR(容积再现),DSA取正位、侧位、双侧斜位片。结果 CTA和DS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瘤体瘤颈和肿瘤动脉的显示清晰程度,CTA明显高于DS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和DSA均是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两者诊断准确率相当,但CTA对于动脉瘤细节的描述以及动脉瘤颈的显示较DSA更清晰,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瑞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A、MRA检查,并以DSA作为金标准,比较CTA与MRA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 8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DSA检出61例病灶,其中经CTA检出56例,经MRA检出48例,CTA阳性检出率[91.80%(56/61)]高于MRA[78.69%(4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41);CTA检查灵敏度、准确度为90.16%、91.25%,高于MRA检查的73.77%、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CTA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78,P<0.001);MRA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69,P<0.001)。结论 脑动脉CTA与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CTA检查更具灵敏度、准确度,利于减少漏诊、误诊发生,可作为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9.
徐红卫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27-928,980
目的:探讨DSA、CTA及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技术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及临床上考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查体中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共59例,分别行CTA造影及三维重建,脑血管造影术(DSA)并行三维重建(3D-DSA),MRI、MRA检查并行三维重建,评估DSA、CTA及MRA显示动脉瘤的效果。结果:阴性8例,其余51例共检出动脉瘤62个。其中CTA检出48个动脉瘤,漏诊5个;DSA检出55个动脉瘤,漏诊2个;MRA检出40个动脉瘤,漏诊6个。结论:DSA、CTA、MRA各具特点,在临床中应视患者的病情、年龄、耐受程度、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检查方法,以充分发挥各成像技术的最佳效用,达到最佳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比较头部CTA与MRA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最为适宜的后期图像处理方法。方法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疑似脑动脉瘤的患者200例,平均分为CTA组和MRA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脑内血管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准确率。结果 CTA及DSA的检查结果为脑动脉瘤54例(106.25%),脑动脉畸形24例(87.50%),脑动脉狭窄20例(100.00%),CTA检查的检出率为100.00%,准确率为92.59%。MRA的检查结果为脑动脉瘤100例(100.00%),脑动脉畸形64例(87.50%),脑动脉狭窄26例(133.33%)。MRA检查的检出率为100.00%,准确率为92.86%。CTA组患者与MRA组患者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与MRA作为无创的检查技术,对颅内的血管病变有很好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CD、MRA及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ICVD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与TCD、MRA诊断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结果共96例患者经DSA检查检出56例颅内动脉正常、14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TCD检出51例正常51例,12例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17例闭塞;MRA检查共检出56例正常,13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12例闭塞;与DSA检查结果对照,TCD诊断颅内动脉是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4%、87.50%、84.37%、90.19%、77.77%,kappa值0.684;MRA为89.28%、85.00%、87.50%、89.28%、95.00%,kappa值为0.742;三种检查方在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CD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显著低于MRA、DSA,而MRA、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是诊断IVCD颅内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对比DSA,TCD、MRA在诊断ICVD颅内动脉狭窄上具良好一致性,且MRA与DSA的一致性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IA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IA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A、DSA检查,比较MRA、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DSA动脉瘤检出率为98.21%,MRA检出率为94.64%,两者检出率相近,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RA、DSA测定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A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与DSA相近,且无创,能较好显示动脉瘤三维构象与瘤体形态,可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方案,但对MRA无法确诊者,需辅以DSA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190例脑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并均进行脑动脉DSA,对两种方法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同时对CTA漏诊脑动脉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DSA诊断为脑动脉瘤190例,共228个病灶;行CTA检查,诊断脑动脉瘤172例,共210个病灶,CTA与DSA比较,检出率为92%;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两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漏诊动脉瘤的主要原因是去骨同时去掉近颅底的动脉瘤、主观上重建和观察欠缺、动脉瘤本身因素。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脑动脉瘤有价值的方法。了解CTA脑动脉漏诊原因,加以改进,能提高CT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数字减影CTA(简称减影CTA)检查,对比减影CTA与DSA的图像质量、显示效果,并以DSA为金标准,分析减影CTA的诊断效能,比较其动脉瘤测量数据。结果本组中DSA发现动脉瘤157例,脑动静脉畸形(AVM)10例,Moyamoya病5例,阴性者28例,CTA检查发现动脉瘤147例,AVM10例,Moyamoya病5例,阴性者38例,其中误诊动脉瘤4例,漏诊动脉瘤14例;减影CTA、DSA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影CTA诊断SAH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86%、85.71%、91.00%;CTA与DSA测定的动脉瘤、瘤口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减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作为常用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与数字血管减影(DSA)对比,评价1.5T的MR血管成像(MRA)在可脱落弹簧圈治疗脑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65例接受可脱落弹簧圈治疗的患者在栓塞术后3至12个月行DSA和1.5T的MRA检查.MRA图像评价有无动脉瘤的残留,DSA作为参考标准.结果 MRA评价动脉瘤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95%可信区间(CI):51.9-95.7%),100%(97.5%CI:93.5-100%)和95.7%(95%CI:88.0~99.1%).阳性和阴性预测率为100%和94.8%.DSA与MRA的评价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5T的MRA是一种准确无创的脑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MR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A和MRA诊断糖尿病患者膝上动脉、膝下动脉病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结果:DSA检查所有患者双下肢血管共显示狭窄血管452段,其中膝上动脉354段,膝下动脉98段;CTA检查显示狭窄动脉416段,膝上动脉345段,膝下动脉71段;MRA检查显示狭窄动脉441段,膝上动脉349段,膝下动脉92段;CTA对膝下动脉、双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准确率均明显低于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与MRA均是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对于膝上动脉病变的诊断方面无明显差异,但MRA在膝下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度及敏感度方面优于CTA。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腹部内脏动脉瘤(VA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同时行MRA和CTA检查的104例疑似VAA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病灶以及瘤壁钙化、瘤内血栓、瘤体带蒂等病理特征检出率,并以CT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A诊断价值。结果 104例患者中确诊VAAs患者79例(75.96%),共检出VAAs病灶95枚,其中MRA确诊73例(87枚),灵敏度为92.41%,特异度为92.00%,准确率为92.31%,与CTA相比Kappa值为0.800,具有良好一致性,且MRA与CTA对不同类型VAAs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测量VAAs病灶平均直径大于CTA,对瘤壁钙化检出率低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对微小病灶和瘤壁钙化显示效果较为欠缺,但诊断准确率与CTA检查一致性良好,因此两种检查均可作为内脏动脉瘤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广玉 《医学综述》2013,(16):3013-3014
目的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术(CTA)以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方法对沧州市人民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经DS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44例共76处动脉狭窄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TCD、CTA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三种方法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D诊断M2段狭窄的准确率显著低于CTA与DSA(P<0.05);DSA与CTA检查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与CTA均能准确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TCD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三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头颅CTA和MR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果,探讨MRA颅内动脉瘤显示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1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予以头颅CTA和MRA检查。结果头颅CTA检出151例(96.8%),MRA检出130例(83.3%),头颅CTA检出率高于MRA(P<0.01);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动脉瘤颈部及瘤体的最长径接近(P>0.05)。结论头颅CTA和MRA法各具特点,选择方法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CTA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无并发症、快速、简便、低费用的影像技术,诊断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