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33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检查资料,通过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多发性硬化病灶影像特征,并对多发性硬化病灶特点进行分析,与临床特征进行比对。结果本文共33例患者,通过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多发性硬化病灶直径3-20mm不等,病灶多呈不规则团状,共167处,其中17例患者病灶分布双侧脑室周围,共73处;13例患者的病灶分布在脑白质深部,共33处;7例患者的病灶分布在脑干、基底节区及双侧小脑半球,共21处。其中侧脑室病灶垂直于侧脑室长轴呈T1低信号,T2和FLIAIR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可见脑干和侧脑室旁病灶部分强化,部分不强化。结论常见的多发性硬化临床特征多变,主要表现为脑干、神经受损等症状。随着MRI技术在临床医疗的快速发展,应关注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MRI影像技术相结合,通过总结多发性硬化影像学的特征来提高MS的诊断准确率。MRI的影像学资料为MS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少林  费俊贻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385-3386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较高。MRI是目前诊断多发性硬化最理想的影像学手段。本文搜集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进修期间)经临床及MRI确诊的多发性硬化11例,重点讨论,旨在提高MRI表现特征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中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5例,其余误诊为其他疾病而最终经MRI确诊.结论 磁共振成像(MRI)对脱髓鞘病灶易显示敏感,它的应用为诊断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提供了较为明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成像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 (MRI)在诊断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1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中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 5例 ,其余误诊为其他疾病而最终经MRI确诊。结论 :MRI显示多发性硬化优于CT。且脱髓鞘斑块在MRI的检出率随着病程的延长和复发次数增多而增多。长短与MRI所示脱髓鞘斑块的大小及数量非成正比。同时还提出了多发性硬化与多发性脑梗死、脑转移瘤、髓内肿瘤相鉴别以及他们在MRI中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19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加深本地区对多发性硬化知识的提高,减少误诊、提出诊断该病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方法:对19例多发性硬化病例临床表现及诊断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复杂、发病快慢不一,病程长短不一,单靠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结合脑脊液、免疫学、CT、MRI检查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结论: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结合脑脊液、免疫学、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和检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到该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为实验对象,30例患者经病理的证实以及临床诊断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30例骨髓瘤大多累及脊柱、肋骨以及盆骨等部位。在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少数患者出现骨质硬化。结果:对比数据发现,X 线诊断敏感性及 X 线诊断准确性和 CT、MRI 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T 与 MRI 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 >0.05)。通过 X 线、CT 以及 MRI 进行联合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在影像学的表现特性较强,X 线平片空间的分辨率较高,可以对患者的全身骨骼进行评估,CT、MRI 适合早期病变和骨质破坏等病症,可以结合 X 线共同进行分析。能够显著提高骨髓瘤影像学的检出率与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和检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到该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为实验对象,30例患者经病理的证实以及临床诊断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30例骨髓瘤大多累及脊柱、肋骨以及盆骨等部位。在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少数患者出现骨质硬化。结果:对比数据发现,X线诊断敏感性及X线诊断准确性和CT、MRI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T与MRI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X线、CT以及MRI进行联合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在影像学的表现特性较强,X线平片空间的分辨率较高,可以对患者的全身骨骼进行评估,CT、MRI适合早期病变和骨质破坏等病症,可以结合X线共同进行分析。能够显著提高骨髓瘤影像学的检出率与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多发性硬化(MS)的MRI表现,探讨其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5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位诊断,并能作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结论:MRI对于脑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50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0例多发性硬化在MRI上均发现异常,病灶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位于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36例,半卵圆中心26例,脑干15例,小脑5例,颈髓3例,病灶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50例CT扫描26例表现为正常,23例见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单发或多发不规则低密度影,1例仅表现为脑萎缩.结论 MRI能发现许多CT不能显示的病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T;特别是MRI能显示多发性硬化的“垂直脱髓鞘征“特征性表现,是诊断多发性硬化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 4 5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 ,探讨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择 4 5例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病例 ,对临床表现 ,实验检查及治疗分析。结果 多发性硬化中以青壮年多见 ,临床以视神经脊髓型占多数MRI、EP及脑脊液免疫学对MS的诊断水平有所提高 ,治疗首选激素。结论 MS的诊断中实验室检查 ,MRI、ER及脑脊液免疫学检查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症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图像特点为白质内多发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晰的病灶。结果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斑T1WI呈中或低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慢性期为长T1长T2信号。脑室旁病灶其长轴多与侧脑室垂直分布及胼胝体信号异常有重要诊断作用。结论MRI可显示多发性硬化的特征表现,是目前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最好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伴有胼胝体病灶的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患者共182例,调用MRI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累及胼胝体的多发性硬化患者14例。胼胝体病灶在整体患者群中出现率较低。伴有胼胝体病灶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亚型分布中原发和继发进展型比例高,发病年龄偏大,男性占比高,多以运动和脑干功能障碍起病,神经功能缺损重,预后差。结论多发性硬化患者出现胼胝体病灶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方法综合分析9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部位、辅助检查及转归.结果MS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病程缓慢易复发,脊髓、视神经易受累,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有助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可提高确诊率,其中MRI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多发性硬化、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等3种临床较常见的脑变性性疾病的病理、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研究其疾病类型与病理、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10例脑变性性疾病,并与临床特征相比较。【结果】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脑变性性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测手段。【结论】CT、MRI及磁共振影像新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磁化传递技术以及磁共振波谱的应用均可为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资料,但必须与临床及病理相结合,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在X线、CT、MRI及18F-FDG PET/CT上的表现,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在影像学上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1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中X线94例,发现异常62例,诊断符合率65.9%;CT90例,发现异常82例,诊断符合率91.1%;MRI36例,发现异常34例,诊断符合率94.4%;18F-FDG PET/CT15例,发现异常14例,诊断符合率93.3%。4种检查方法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符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8,P0.05),X线诊断符合率低于另外三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8,P0.05);CT、MRI及18FFDG PET/CT三种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2=0.43,P0.05)。多发性骨髓瘤X线及CT主要表现是骨质稀疏、膨胀及破坏,伴有病理性骨折及软组织肿块,少数有骨质硬化;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典型变现为"盐-椒征";18FFDG PET/CT表现为相匹配的18F-FDG高摄取灶及骨质溶骨性改变。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四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认识及了解其影像学表现,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18例脊髓多发性硬化行脊髓和/或头部MRI检查,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8例脊髓多发性硬化主要发生在颈髓8例,占44.4%,颈胸髓同时受累7例,占38.9%,单纯胸髓受累2例,占11.1%,全部脊髓受累1例,占5.6%。病变呈条带状、斑点状,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轴位上病变呈点片状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脊髓多发性硬化有其特征性MRI表现,MRI是目前诊断脊髓多发性硬化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英  朱榆红 《医学综述》2009,15(7):1085-1087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为主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在时间上及空间上的多发性导致其临床诊断相对困难,尤其是早期诊断。磁共振成像(MRI)对发现MS病灶十分敏感,有助于临床诊断。本文阐述了MS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脊髓多发硬化病变在MRI的特征性表现,并阐述了MS特殊类型的MRI表现,还提出了MS与多发性脑梗死、脑转移瘤、髓内肿瘤在MRI中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31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MS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电生理、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有助诊断。结论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是治疗MS快速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MS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表现,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和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60例发性骨髓瘤骨病累及部位以脊柱骨、肋骨、骨盆、颅骨最多见.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块,少数见骨质硬化.X线诊断敏感性65.4%(34/52),准确度82.4%,CT诊断敏感性98.1%(51/52),准确性94.1%,MRI诊断敏感性100%(20/20),准确性95%,X线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与CT和MRI存在显著差异(P<0.05),CT和MRI无显著差异(P>0.05).X线、CT和MRI联合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100%(12/12).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损害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空间分辨率高,可对全身骨骼进行全面评估,CT和MRJ对早期病变和小的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敏感性高,可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X线、CT和MRI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晓梅  张亚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913-1914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以大脑损害为主(83.7%),其次为脊髓损害(51.4%),脑干损害(35.1%)。MRI显示病灶大小不一,形态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脑室旁病灶多为椭圆形或线条形,多垂直于侧脑室。增强扫描可提高MRI对MS早期诊断的特异性。结论MRI能早期发现多发性硬化的病灶,并可动态观察硬化斑的消退、进展与转归。MRI是辅助诊断MS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