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双导丝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影像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210例,分别按照主支/边支血管参考直径、成角对边支血管即刻管径获得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球囊扩张主支血管后,在绝大多数病例中,双导丝球囊组边支血管即刻管径获得的绝对值比普通球囊组小(P0.05)。而在主支血管置入支架后,只有在主支血管狭窄程度最重的≥95%[-0.25±0.26)mm vs(-0.54±0.40)mm,P0.01]、边支血管参考直径较小的2.0~2.4mm[(-0.29±0.28)vs(-0.52±0.31)mm,P0.01]、边支血管狭窄程度相对较轻的50%[(-0.09±0.13)mm vs(-0.14±0.06)mm,P0.05]、主支和边支血管成角较小的70°[(-0.30±0.35)mm vs(-0.60±0.37)mm,P0.01]这部分病例中,可以观察到边支血管即刻管径获得的绝对值比普通球囊组小。结论:双导丝球囊用于分叉病变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主支血管斑块向边支血管位移的程度,特别是对于主支血管狭窄程度较重、边支血管较细、边支血管狭窄程度较轻、Y型分叉病变,即便是在主支血管置入支架后仍然可以观察到双导丝球囊预处理分叉病变后的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改良的裙裤(Culotte)技术处理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采用单环Culotte支架术处理的15例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记录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定量分析患者病变长度、术前和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参考血管直径及直径狭窄百分比,观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未见手术并发症和院内MACE发生。手术时间为(34.3±9.6)min,X线透视时间为(18.1±3.8)min,对比剂用量为(112.0±24.5)ml。术前主支病变长度[(26.5±11.2)mm比(12.2±4.8)mm,P=0.001]、参考血管直径[(3.44±0.60)mm比(2.77±0.43)mm,P0.001]和直径狭窄百分比[(80.8±11.8)%比(70.3±12.6)%,P=0.002]显著大于边支血管,而最小管腔直径显著小于边支血管[(0.64±0.36)mm比(0.82±0.35)mm,P=0.044];术后主支参考血管直径[(3.54±0.67)mm比(2.90±0.49)mm,P0.001]和最小管腔直径[(3.18±0.61)mm比(2.61±0.46)mm,P0.001]均显著大于边支血管,而直径狭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2.5)%比(10.2±5.3)%,P=0.932]。结论单环Culotte支架术安全易行,或许优于传统的Culotte支架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联合切割球囊预扩张在分叉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药物球囊联合切割球囊治疗分叉病变,对照组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技术治疗分叉病变,两组主支血管常规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行球囊常规后扩张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点、术后即刻及6个月随访的主支及分支病变血管最小内径(MLD)、分支晚期管腔丢失(LLL)、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病变血管MLD[(2.87±0.15)mm vs.(2.91±0.18)mm]及分支血管MLD[(2.26±0.18)mm vs.(2.36±0.19)mm]术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病变血管MLD[(2.58±0.22)mm vs.(2.69±0.17)mm]术后6个月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支血管MLD[(2.08±0.22)mm vs.(1.67±0.19)mm]术后6个月随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支血管术后6个月随访LLL[(0.22±0.12)mm vs.(0.69±0.1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1 vs. 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联合切割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分叉病变边支血管直径2.5 mm的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病变,主支血管置入支架的同时对边支血管进行预扩球囊保护边支血管技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至2014-08收住我院心内科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直径狭窄70%的分叉病变,边支血管直径2.5 mm。其中40例为试验组,采用主支血管置入支架同时行边支血管预扩张球囊保护技术;42例为对照组,主支血管支架置入时采用钢丝保护技术。对两种术式即刻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9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成功率显著升高(97.5% vs 92.9%,P0.05);手术平均时间、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明显减少(P0.05~0.01);术中边支血管慢血流/无复流及冠脉血管受累发生率较低(2.5% vs 16.7%,P0.01);术后9个月随访期间MACE的发生率降低(2.5% vs 7.1%,P0.05);边支血管再狭窄率及晚期管腔丢失均较低[(0.37±0.23)mm vs (0.53±0.82)mm,P0.05]。结论 :在分叉病变处理中,边支血管预扩球囊保护边支血管技术成功率高,在不影响主支血管置入支架的同时降低了边支血管闭塞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应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血管保护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20例,Medina分型1,1,1;1,0,1;0,1,1,分别为11、5、4例。行PCI,于主支血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边支血管用药物涂层球囊主动保护技术处理,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统计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20例患者PCI成功率为100%。20例患者主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边支血管用药物涂层球囊主动保护技术处理,主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由术前(1.49±0.46)mm增加至术后(3.20±0.53)mm(P=0.001),分支血管由术前(1.36±0.66)mm增加至术后(1.78±0.61)mm(P=0.048)。术后6个月患者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药物涂层球囊主动保护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血管保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对吻非对称裙裤术式(DK-mini culotte)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经冠脉造影证实真性分叉病变23例,给予DK-mini culotte术式置入双支架治疗。选取同期接受常规culotte术式双支架治疗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并于术后9~12月复查冠脉造影,对两种术式即刻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及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以及复查冠脉造影冠状动脉再狭窄、随访12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进行比较。结果 DK-mini culotte术式最终球囊对吻扩张(FKB)成功率、手术成功率为100%,同culotte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对比剂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冠脉造影,两组相比,边支再狭窄率分别为4.3%vs.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边支最小管腔直径[(2.44±0.39)mm vs.(2.19±0.4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边支晚期管腔丢失[(0.35±0.23)mm vs.(0.51±0.32)mm],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4)。住院期间、术后30 d以及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mini culotte术式其FKB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均较高,同时伴有较低边支再狭窄率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普通球囊和切割球囊预扩张在重度冠状动脉钙化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重度冠状动脉钙化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1组44例(旋磨+普通球囊)和治疗2组44例(旋磨+切割球囊)。分别采用冠状动脉旋磨联合普通球囊和切割球囊进行预扩张,观察手术即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内超声相关指标及术后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1组即刻成功率明显低于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8%vs 97.7%,P<0.05)。治疗2组术后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获得管腔直径和获得管腔面积明显优于治疗1组[(1.35±0.12)mm vs(1.28±0.09)mm;(5.87±0.37)mm2vs(5.18±0.39)mm2;(0.40±0.04)mm vs(0.35±0.03)mm;(3.03±0.20)mm2vs(2.41±0.21)mm2,P<0.01]。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加分支血管备选T-支架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对57例接受主支血管支架加分支血管各选T-支架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记录的DICOM格式的造影录像进行分析,测定治疗前后主支血管病变处与分支血管开口的最小直径、主支与分支血管夹角,计算术前和术后变化差值,并作Jailed球囊与Jailed导丝组之间的比较。结果共有57例60个分叉病变接受Jailed导丝(39例)或Jailed球囊(侣例)分支保护下的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手术。Jailed导丝组发生分支血管闭塞3例,TIMI血流≤2级的5例,Jailed球囊组分支血管闭塞1例。分支血管开口最小直径术后与术前变化差值、Jailed导丝组为(-0.34±0.39)mm,lailed球囊组为(0.08±0.64)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144,P0.01)。分叉血管夹角术后Jailed导丝组缩小,Jailed球囊组增大,变化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82±9.04)°、(3.54±7.76)°;t=3.102,P0.01]。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加分支血管备选T-支架治疗中,Jailed球囊技术有利于防范分支血管开口严重挤压甚或闭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切割球囊联合药物球囊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保护的即刻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研究组(n=28)和对照组(n=32)。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预埋药物球囊和普通球囊。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即刻手术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随访9个月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靶病变血运重建和晚期管腔丢失(LLL)。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术前病变类型及影像学参数、术后主支及分支血管最小直径和残余狭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MACE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8%(8/31)vs 3.57%(1/28),P=0.044],但2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3.57%(1/28)vs 9.88%(3/3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术后9个月完成影像学复查,研究组和对照组主支直径及主支L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支血管最小直径[(2.50±0.48)vs(1.96±0.39)mm,P=0.013]及分支血管LLL[(0.04±0.07)vs(0.25±0.36)mm,P=0.024]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割球囊联合药物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B)增强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显影以及对球囊后扩张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09-03至2010-07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在SB指导下给予球囊后扩张的184例患者资料,平均年龄(64.5±10.9)岁(42~83岁),对其后扩张前后SB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其中52例(28.26%)患者给予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并分别对冠脉狭窄程度定量分析(QCA)、IVUS和SB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后扩张后较后扩张前支架内最小直径[(2.72±0.35)mm vs.(2.42±0.39)mm]、支架内最大直径[(3.26±0.37)mm vs.(3.09±0.38)mm]及支架内平均直径[(2.99±0.36)mm vs.(2.76±0.43)mm]均明显增大,支架偏心指数(0.17±0.04 vs.0.22±0.06)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内最小直径IVUS与SB的相关性r=0.979,P<0.0001;冠脉狭窄程度定量分析与SB的相关性r=0.973,P<0.0001;QCA与IVUS的相关性r=0.964,P<0.0001。结论:SB与IVU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在评价支架置入效果以及指导高压球囊后扩张方面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