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及与临床安全输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申请临床输血的患者15800例患者,对其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1.15800例患者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6例,阳性率为0.61%;无妊娠史的2020例女性患者未检出阳性病例;有输血史与无输血史的患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规则抗体分布中 Rh 系统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93.75%。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极其有必要,有过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进行筛查,从而成为提高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为受血者选择合适的供血者血液成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地进行。方法:用达亚美微柱凝胶技术,达亚美Ⅰ、Ⅱ、Ⅲ号亚洲人抗体筛查细胞对4680名输血病人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本院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阳性率为1.82%,780名有输血史的男性患者中,有2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710名无输血史的男性患者中,有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1359名有妊娠史无输血史的女性患者中,有19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636名既有妊娠史又有输血史的女性患者中,有3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615名既无妊娠史又无输血史的女性患者中,有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580名无妊娠史有输血史的女性患者中,有1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结论:使机体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主要因素是反复多次输血和妊娠,所以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孕产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结果,为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8 884例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发现阳性标本再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8 884例患者共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85例,阳性率0.96%;其中男性阳性率0.75%,女性阳性率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者阳性率1.17%,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阳性率0.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高于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为确保输血安全,输血前应常规筛查血型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4.
李楠  张焱  梁国艳  谢双锋  孙武 《广州医药》2023,(12):13-18+25
目的 研究抗体筛查阳性输血患者的抗体与Rh抗原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34 796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以及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抗体鉴定与Rh抗原分型结果,记录34 79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妊娠史、输血史等基本资料,分析各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阳性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4 796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237例,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68%。共检出不规则抗体260例,其中MNS系统83例(占31.93%),Rh血型系统抗体70例(占26.93%),Lewis血型系统14例(占比5.39%)。同种非特异性抗体79例,阳性率30.38%。同种特异性抗体中抗-E的占比最高,为20.77%;其次是抗-Mia,为20.39%。对237例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进行Rh抗原分型,CCDee抗原表型占比最高,为52.74%,其次是CcDEe占比29.16%。抗体筛查阳性率与性别、输血史、妊娠史有关,女性、有输血史、有妊娠史者的抗体筛查阳性率较高(P>0.05)。不同科室间抗体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5.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学平 《医学综述》2014,(2):377-379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阳性率以及抗体的特异性。方法选择海口市解放军第187医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住院后需要输血的患者3454例,运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DAT及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同时对阳性患者的血液抗体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 3454例患者中共检测出6例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17%,其中2例为抗-E、1例为抗-C,1例为抗-c1、1例为抗-s1、1例为抗-Jka,35例为DAT阳性,阳性率为1.01%,其中18例为IgG型抗体、7例为C3型抗体、10例为IgG+C3型抗体。有输血史或者妊娠史的患者出现DAT或者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远远高于无妊娠史及输血史患者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输血前要对DAT及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特别是有妊娠史及输血史的患者,这样可以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同时降低出现溶血反应的概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本院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查结果分析,探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给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部2016年1月-2017年1月24743例拟输血患者应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法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分析。结果 24743例患者中发现不规则抗体阳性138例(占总数的0.56%)。除去重复入院的患者后,还有13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101例既往有输血/妊娠史。其中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46例(占34.9%),女性阳性86例(占65.1%)。不规则抗体主要为:Rh系49例,MNSs系22例,Lewis系17例,其中抗-E、抗-M、抗-Lea检出率最高。13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中,产科和血液内科阳性患者最多,其合计占62.12%。结论拟输血患者中女性产生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有妊娠史/输血史的患者比无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更易产生不规则抗体;拟输血患者输血前做不规则抗体检测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以促进临床治疗质量的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在该市中心医院接受预输血的患者10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筛查,计算检测阳性率,分析患者的性别、输血史及妊娠史与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 之间的关系,在我市中心血站对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 10000例患者中共有44例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阳性率为0.44%.其中女性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有输血或妊娠史的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或妊娠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阳性的患者中,特异性同种抗体、非特异自身抗体分别占65.91%(29/44)、27.27%(12/44),而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阳性的患者占6.82%(3/44),以特异性同种抗体为主,特异性同种抗体中又以抗-D所占比例最高,为50.00%(22/44).结论 输血前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和筛选,不仅有利于血液制品的合理选择,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质量,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374例输血患者,均于输血前3 d内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结果 374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3.74%,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89%,女性检出率为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有妊娠史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4.55%,无妊娠史者检出率为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1.94%,无输血史者检出率为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M检出率最高,为28.57%,抗-E、抗-s、抗-D检出率为14.29%,抗-Fya、抗-c、抗-Mur、抗-K检出率为7.14%;1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经交叉配血试验后,选择对应抗原阴性血液进行输血,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安全性为100.0%。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尤其应加强有输血史及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手术前备血及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探讨其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全自动化检测。结果 8 539例中检出抗体阳性者31例,占0.36%,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20%)低于女性(0.51%);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阳性率(0.59%)高于无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阳性率(0.17%)。结论输血前进行常规不规则抗体筛查,避免因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保证临床安全有效输血。  相似文献   

10.
吴敏华  蔡葵  朱琳睿 《黑龙江医学》2021,45(19):2112-2114
目的: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输血住院患者的血型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和分布特点,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1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10423例,采用微住凝胶技术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对抗体结果阳性者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分析抗体的种类及分布.结果:10423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12例,阳性检出率为1.07%,其中男性患者的阳性率为0.73%(49/5510),女性患者的阳性率为1.47%(72/4913)(P<0.001);有输血史患者阳性率为1.47%(56/3803),明显高于无输血史患者阳性率0.85%(56/6620)(P<0.05);有妊娠史患者阳性率4.97%(61/1228),明显高于无妊娠史患者0.30%(11/3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鉴定出107例,占87.70%,其中Rh血型系统最多占56.07%,其次为MNSs血型系统抗体占24.30%、Lewis血型系统抗体占8.41%;其中又以抗-E抗体检出率最高(35.51%)、其次为抗-M抗体(19.63%).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能降低由于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临床输血、妊娠两种免疫因素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大小.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抗筛卡(Liss/Coombs),对两个实验组即有输血史实验组和有妊娠史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1 500例患者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10例,阳性率为0.67%,其中500例有输血史实验组检测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为1.2%,1 000例有妊娠史实验组检出不规则抗体4例,阳性率为0.4%.结论 虽然两个实验组产生不规则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输血免疫产生不规则抗体的百分率大于妊娠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需要输血的患者输血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142例,应用微柱凝胶方法检测其血不规则抗体,分析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结果及分布。结果筛查的不规则抗体包含抗-C、抗-D、抗-E以及非特异性抗体等。在检测的142例输血患者中,有9例不规则抗体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6.34%。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在女性患者中,有妊娠史患者5例,无妊娠史患者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对患者特别是具有输血史或孕产史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有利于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进行.方法 用达亚美微柱凝胶技术,利用D I a m e d-I D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和抗体筛查细胞及聚凝胺法对3279名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结果 3279名患者输血前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1例,其中阳性率为:0.34%.微柱凝胶法检出率为100%.聚凝胶法检出率为85%,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中血液科、肿瘤科、妇产科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占总阳性率80%.结论 用微柱凝胶技术检出率敏感度高,更有利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其抗体产生的主要因素,多为反复多次输血和妊娠,故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惊醒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6 036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输血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6 036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用盐水、酶、抗人球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在6 036例输血患者中共筛查出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0.22%,其中自身抗体4例,确定同种特异性抗体9例,分别为抗-D 3例,抗-E 2例,抗-A1 1例,抗-Mur 1例,抗M 2例.结论 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必不可少,特别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更为重要,对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待输血患者红细胞Rh血型系统E抗原(RhE抗原)分布,结合抗-E抗体在上述患者中的检出频率及特点,分析常规检测RhE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待输血患者标本10 00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RhE抗原,并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10000例标本中,RhE抗原阳性率51.46%(5146/10000),RhE抗原阴性率48.54%(4854/10000)。患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共78例,阳性率0.78%(78/10000);全部检出抗体中,抗-E抗体最多,占23.08%(18/78),检出的18例抗-E抗体阳性患者中17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抗-E抗体在有临床免疫史患者中检出率为0.33%(17/5120),与无免疫史患者检出率(0.02%,1/48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P<0.01)。结论:抗-E抗体是临床输血检测中最常出现的不规则抗体,对待输血患者进行RhE抗原常规检测,实现红细胞RhE血型同型匹配输血,可避免患者产生抗-E抗体,促进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刘卫永  雷爱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80-1281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的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处理,观察组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措施,检查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在360例观察组患者当中,不规则抗体阳性共11例.就阳性率而言,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有妊娠史患者高于无妊娠史的患者,输血超过三次的患者高于三次以下的患者,具有血液疾病的患者高于无血液疾病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措施,能够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可以减少临床免疫性溶血性输血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书写的安全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待输血患者Rh系统表型分型,分析其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老年患者临床输血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老年待输血患者587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Rh系统抗原检测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587例患者中测得Rh血型表现型共7种,均为RhD阳性,Rh血型表现型的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CCDee占38.7%(227/587)、CcDEe占34.7%(204/587)、CcDee占12.4%(73/587)、ccDEE占8.7%(51/587)、ccDEe占4.6%(27/587)、CCDEe占0.7%(4/587)和ccDee占0.2%(1/587)。587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为1.02%,分别为4例抗-E(占66.67%)、1例抗-c(占16.67%)、1例抗-M(占16.67%);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2.65%(5/189)]高于无输血史及妊娠史者[0.25%(1/398)](χ2=5.11,P<0.05);不同民族老年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结论:Rh系统抗体是老年待输血患者中最主要的不规则抗体,应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老年患者进行Rh表型分型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以确保老年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李静 《河南医学研究》2022,(21):3954-3957
目的 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的4 21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记录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及抗体类型检出情况;调查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分析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4 210例住院患者中3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90%;3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中抗E占比最高,为26.32%;女性、年龄≥60岁、有输血、妊娠及慢性肾病史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发生率较男性、年龄<60岁、无输血、妊娠及慢性肾病史患者高(P<0.05);其他不同资料特征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60岁、有输血史及慢性肾病史是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出率较高,且主要类型为抗E,年龄≥60岁、有输血史及慢性肾病史是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未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其中女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输血次数低于3次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输血次数超过3次的患者;有妊娠史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的患者,比较各值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溶血性输血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前对输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的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不良输血的安全性,临床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规律及其鉴定结果对临床输血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对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入院的28 554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结果为阳性者进行谱细胞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在28 554例患者中筛查出不规则抗体96例,阳性率为0.34%,其中特异性抗体84例占87.50%(84/96),非特异性抗体12例占12.50%(12/96);特异性抗体以Rh血型系统抗体最为多见,占71.43%(60/84);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与既往是否有妊娠和输血史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有效地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