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是临床上最凶险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急,自然预后差,外科手术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科2006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16例,现对其诊断、治疗及近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和基层医院救治策略。方法选择遂宁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按Stanford分型,StanfordA型41例,StanfordB型101例。外伤所致2例,食管异物刺伤胸主动脉2例,马凡综合征2例,高血压者136例;所有病例均通过心脏大血管增强cT造影确诊。142例中完全内科保守治疗80例,死亡59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11例;1例行开窗技术治疗;1例行杂交手术治疗:44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死亡1例,持续发热1例;外科手术治疗16例,死亡3例。结论本病死亡率高,原发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高危因素之一。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一经确诊,应在积极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根据不同的类型及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外科手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或杂交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01/2008-10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7(男14,女3)例.年龄21~62(平均41.8)岁.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右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ASCP)10例(59%),体外循环+DHCA3例(18%),中低温体外循环4例(23%).手术方式: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7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2例,升主动脉+右半弓置换3例,升主动脉置换5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2%).生存的15例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24%),心包积液2例(12%),胸腔积液4例(24%);肺部感染1例(6%),均治愈出院.随诊1mo~4a,无随诊期死亡.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的患者应争取尽早采取手术,根据内膜破口位置、夹层的范围决定手术的范围和方式,熟练的手术操作、合适的体外循环和脑保护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传统手术高死亡率原因、降低Standford A型AD手术死亡率及改善中远期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杂交手术在Standford A型AD的应用情况以及完全腔内技术治疗Standford A型AD的应用情况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进展进行概述。通过分析发现,虽然Standford A型AD的高死亡率状况还未完全改善,但随着材料的研发及介入杂交手术技术的进步,治疗效果在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41岁,因突发胸痛7 h入院.患者自诉2016年9月19日22:30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呈针刺样,伴后背痛,程度剧烈,难以忍受,伴胸闷、恶心,全身大汗,无头晕、头痛,无黑矒、晕厥,无咳血、呼吸困难等,于2016年9月20日02:52收入我院急诊科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2月1日—2011年1月31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011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例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手术,试验组采用孙氏手术方法,比较2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选择性灌注时间(56.82±19.77)min、术后IUC住院时间(6.12±1.8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53±23.46)min、(10.32±2.0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死亡1例(6.67%),术后并发症5例(33.33%),对照组死亡5例(33.33%)、术后并发症8例(5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孙氏手术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疗效,同时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总结一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90例Stanford A型AD患者,其中急性45例、亚急性35例、慢性10例。手术方式包括:Bentall术6例、Wheat术4例、David术2例、Bentall及右半弓置换3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术28例、Wheat+全弓置换+象鼻术36例、David+全弓置换+象鼻术9例、Cabrol+全弓置换+象鼻术2例。在75例象鼻术中56例采用改良手术,其中在覆膜支架上对应未受累头臂干血管开口处开窗41例,采用三分支支架象鼻15例。结果 84例患者治愈,死亡6例,死亡率为6.7%。结论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并根据内膜破口位置、夹层的范围决定手术范围和方式;对主动脉弓部处理的改良可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指累及升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是最危重的主动脉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临床上对其治疗的有效方法为手术。本文围绕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经升主动脉插动脉灌注管的临床经验。方法:4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根据术前CTA、MRI及术中探查情况,在食道超声引导下,选取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轻或没有夹层的区域作为插管位置,控制有创动脉压在90mmHg左右,用尖端较长的直型主动脉灌注管插管,4-0prolene线做双荷包缝合固定,右心房插右心引流管,右上肺静脉插左心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时,直视下经头臂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分别插双侧脑灌注管行脑保护。结果:所有升主动脉插管成功,没有发生夹层破裂及灌注不足病例。住院死亡3例(6.7%),1例死于术后早期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过性脑功能紊乱6例(13.3%);脑血管意外2例(4.4%),其中脑栓塞1例,脑出血1例,出院时均处于恢复期。血管吻合口出血开胸止血3例;声音嘶哑1例;肾功能衰竭1例。1例于术后4月因院外抗凝不当突发脑出血死亡。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经升主动脉插管能快速建立体外循环,提供顺行灌注,辅以双侧顺行脑灌注,能取得满意的机体保护效果,具有快速、简单、安全、创伤小的特点。经升主动脉灌注仍是较好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邱阳  杨康  刘铭  廖克龙  曾会昌  王明荣 《重庆医学》2008,37(4):340-341,344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诊治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7年2月1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男12例,女3例;年龄36~72岁,平均48.7岁。施行经典Bentall手术6例,Bentall加半弓置换手术3例,Bentall加全弓置换手术1例,Bentall加全弓置换加象鼻手术1例。施行Wheat手术4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3.33%。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痊好转率86.67%。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能够在以快速准确的诊断、个体化的外科策略和手术方法、精确的手术技术为保证的条件下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3.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报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这一凶险复杂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4例,经增强血管CT(CTA)、磁共振扫描(MRI)、心脏彩色多普勒(UCG)确诊.无名动脉或右腋动脉 腔房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涉及弓部置换的15例均采用深低温(鼻咽温度16~18 ℃)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依据内膜破口位置、夹层累及的部位、有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Wheat术 2例、David 术1例、Bentall术 6例、Bentall术 半弓置换 3例、Bentall术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 5例(其中合并CABG 3例)、升主动脉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 7例.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97.3±28.3)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86.1±10.8)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1.2±8.7)min.死亡2例(8.3%),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功能紊乱,1例出现声音嘶哑.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明显降低死亡率.消除假腔、置换病变血管、重建分支血管血供是手术原则和治疗思考顺序.手术治疗加血管内支架植入这一杂交技术成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母婴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7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5例妊娠期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围术期资料,通过对孕周及夹层病变程度、全身影响程度分析手术方式和时机.结果 5例患者中位年龄30岁(22~34岁),发病时孕周23~38周;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3例同期行剖宫产+子宫切除,2例继续妊娠.术后1例死于并发症.剖宫产3例胎儿均存活,继续妊娠者,1例胎儿宫内死亡,1例引产.随访期间,降主动脉支架无内漏,夹层远端无扩大.结论 在基于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的前提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术前应多学科综合评估,根据妊娠时间、胎儿发育情况、主动脉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外科治疗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其中升主动脉与根部置换术(Bentall手术)9例(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升主动脉置换术5例,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8例,升主动脉置换+半弓置换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分别为严重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脑死亡合并循环衰竭。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2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延迟苏醒1例。随访18例患者,2例死亡,其余16例术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外科治疗是降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手术原则为切除内膜破口及易破裂的部分主动脉,修复剥离内膜,用人工血管移植、成形或置换,重建主动脉管道,并同期处理合并的心脏瓣膜、心肌缺血病变。根据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围、主动脉瓣及根部增宽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65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3年9月~2010年4月共收治65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中根据主动脉内膜破口的位置、夹层累及的范围、是否合并主动瓣关闭不全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10例行单纯主动脉置换,13例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半弓人工血管置换,27例行升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40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胸片及细菌学结果,确诊其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对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占比为13%。相较于同期手术无肺部真菌感染组,肺部真菌感染组的急诊手术患者高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应用持续血液净化(CRRT)治疗患者高于非CRRT治疗患者;随着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增加,重症监护室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在使用抗生素方面,使用碳青霉烯类的患者感染率低于使用头孢类的患者感染率,使用碳青霉烯类应用时间<3 d的患者感染率最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是否应用CRRT、呼吸机使用时间、手术时间和碳青霉烯类应用时间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4个危险因素(P<0.05)。结论 呼吸机应用时间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急性Stanford...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方法的变化以及经验教训?方法:对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主动脉近端即根部处理常用3种术式,即窦部修复?Bentall手术或David手术?主动脉远端处理方法也不相同,即单纯升主动脉替换?升主动脉替换联合次全弓替换和全弓部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总病死率7.5%?37例治愈出院,35例接受持续随访,时间3 ~18个月,平均(10 ± 5)个月?6 例单纯升主动脉替换术患者中有1例存在主动脉弓部以及降主动脉增宽趋势,其余29例平均随访12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9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结合病情以及医院条件?医生个人经验进行个性化决策?  相似文献   

20.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血管外科的急重症,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首选方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的并发症是引起术后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神经功能监测、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有望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及干预提供帮助,现结合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对这三方面做简要综述,以期找到更合适的监测指标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