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择取对象来源于该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收的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病例数各为32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施予常规药物治疗,基于此,研究组加施体外反搏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减慢、心绞痛发作、室性早搏情况。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研究组患者心率减慢次数、室性早搏减少以及心绞痛发作减少均优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加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
米翔  管起招  付鹏 《华夏医学》2015,28(1):32-35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50例和体外反搏组50例,药物治疗组接受7周常规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接受7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血压、ST段压低程度和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收缩压、ST段压低、硝酸甘油用量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反搏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ST段压低、硝酸甘油用量等指标优于药物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黄浩 《西部医学》2012,24(10):1983-1984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50例U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共治疗36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有所改善,体外反搏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运动平板试验评估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方法(如口服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ACEI类调脂等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体外反搏治疗,利用运动平板试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实施体外反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较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试验阳性的出现率较对照组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运动平板实验评估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我院的常规预防和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华晓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3):425-426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54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总治疗时间36h。另选取55例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治疗后2个月,复查2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并根据患者病史日记统计心绞痛发作的频次,通过两种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心肌缺血及心绞痛症状均有所改善,但体外反搏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反搏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康 《四川医学》2010,31(9):1318-1319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结果两组间心绞痛的缓解率分别为:对照组75%,治疗组8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余意君  刘涛  李春霞  吴洪波 《广东医学》2014,35(15):2367-2369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治疗前后患者左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未行血运重建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反搏组,行常规冠心病治疗者为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加用1个疗程体外反搏治疗者为反搏组,观察两组心绞痛疗效,并监测两组多项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反搏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反搏治疗一疗程后,反搏组心输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加速度指数、速度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血管阻力、体血管阻力指数、收缩时间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反搏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蔡协和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 我院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并与同期应用药物治疗的33例进行对照。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大致相似,反搏组64例,男54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4岁。对照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3.6岁。 治疗方法 反搏组停止常规药物治疗(心绞痛发作时可含硝酸甘油控制症状)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  相似文献   

10.
陈碧莲 《广西医学》2004,26(7):973-974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 6 2例 ,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体外反搏治疗组 (32例 ) ,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30例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比较 ,反搏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脉造影正常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分为体外反搏组(治疗组)及非体外反搏组(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相似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并随访统计病人心性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ST段下移1mm出现时间延迟显著大于对照组,运动耐量较对照组增加,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反搏对减轻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脉造影正常心绞痛患者症状并提高运动耐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我院1988年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劳力型心绞痛21例,分体外反搏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相仿。体外反搏组为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体外反搏治疗,共10例。药物组为单纯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共11例,抗心绞痛药物及剂量两组相同。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作~(201)Tl运动心肌显像和极坐标靶心图显示(Bullsege display),以客观评价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睡眠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冠心病伴睡眠时间减少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心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给予睡眠环境调整、睡前精神放松指导以及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睡眠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平均动脉压、心率下降,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及临床疗效好(均P<0.05).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的睡眠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睡眠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接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前血压、心率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 除了可以改善血压、心率及心绞痛发作次数,还能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EECP)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的近期临床疗效,为CSX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由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SX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搏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患者EECP治疗前1周及出院后1周心绞痛发作次数、静息心电图,入院时及治疗结束时运动耐量(包括运动总时间及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P<0.05)。反搏组患者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长于入院时(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长于入院时(P<0.05)。结论 EECP是治疗CSX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研究组予以常规治疗+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各组均用药4周。结果:两组用药前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LVEF检测值较之前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各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入选患者均满足冠心病诊断标准,共计85例,均来自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所有病人均同意参与本研究,随机将8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成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心率情况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心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满意度,临床工作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2016年07月一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后,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时闻、发作次数,均少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患者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韦海珠 《海南医学》2011,22(3):56-57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的影响,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体外反搏组每天给予45min体外反搏,3个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体外反搏组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及CRP水平均无明显降低。结论体外反搏可降低冠心病患者IL-6及CRP,可能对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30日收治的50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方案(尼群地平+氢氯噻嗪+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及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还能促进其心脏血流量、心率维持正常,从而能有效提高患者整体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