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接受不同介入治疗(PCI)方案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的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PCI最佳时机和方法。方法 入选69例行介入治疗A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A组)、易化联合PCI组(B组)、延迟PCI组(C组)三组。术后第7、30天行心脏超声及^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评价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灌注。结果 ①三组患者扩张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管腔残余狭窄率〈10%,手术成功率100%。②第30天时A、B两组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容积指数(LVESVI、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C组。③第30天时放射性缺损面积(MIA)A、B两组低于C组,A、B两组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均优于C组。④住院期间A组1例患者发生急性血栓形成,三组患者无死亡病例,随访期间C组1例患者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直接PCI、易化PCI可显著提高AMI患者的近期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延迟PCI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2.
冯亚高  邓素雅  胡敏  刘振旗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78-80,i0002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1在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采用大鼠右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显露股血管鞘,不做缺血再灌注,经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预处理组):经腹腔注射5000u/kg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24h后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②测定各组血清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和腓肠肌^99Tc^m亚甲基二磷酸钠吸收量变化。③电镜观察腓肠肌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和预处理组血清磷酸激酶[(121.627&;#177;18.112),(84.417&;#177;14.594)μkat/L]、乳酸脱氢酶[(20.065&;#177;4.676),(13.354&;#177;5.229)μkat/L]明显高于假手术组[(50.247&;#177;16.066),(7.732&;#177;1.256)μkat/L1(P〈0.05);对照组和预处理组丙二醛[(10.36&;#177;2.65),(6.55.&;#177;2.19)nmol/L]及^99Tc^m亚甲基二磷酸钠吸收量[(16.69&;#177;3.14),(11.66&;#177;3.87)%/(g&;#183;min)]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54&;#177;1.89)nmol/L,(9.12&;#177;1.96)%/(g&;#183;min)(P〈0.05)]。②预处理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 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应用肝素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19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5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于发生脓毒症后当日静脉泵入肝素钠2 mg·kg-1·d-1;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3、5和10 d检测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观察活动性出血情况,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结果 除应用肝素钠外,两组患者感染和治疗情况以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活动性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比5.4%,P<0.05).治疗组PLT在治疗1 d下降,3 d开始回升,10 d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对照组PLT在治疗1 d后呈进行性减少(P<0.05或p<0.01).治疗组D-二聚体在治疗1 d显著上升(P<0.01),3 d即显著下降,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对照组D-二聚体在治疗1 d显著上升,且持续增加至10 d(P均<0.01).治疗组血乳酸水平在治疗1 d显著上升(P<0.01),但以后的各时间点未再显著增加(P均0.05);对照组血乳酸水平在治疗1 d显著上升,且持续增加(P均<0.01).治疗前及治疗1 d两组PLT、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3、5和10 d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脓毒症发生早期即开始应用肝素钠,可显著抑制PLT减少以及D-二聚体和血乳酸水平上升,减少微血栓形成,改善组织灌注,降低活动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1在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采用大鼠右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显露股血管鞘,不做缺血再灌注,经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预处理组):经腹腔注射5000u/kg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24h后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②测定各组血清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和腓肠肌99Tcm亚甲基二磷酸钠吸收量变化。③电镜观察腓肠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和预处理组血清磷酸激酶[(121.627±18.112),(84.417±14.594)μkat/L]、乳酸脱氢酶[(20.065±4.676),(13.354±5.229)μkat/L]明显高于假手术组[(50.247±16.066),(7.732±1.256)μkat/L](P<0.05);对照组和预处理组丙二醛[(10.36±2.65),(6.55.±2.19)nmol/L]及99Tcm亚甲基二磷酸钠吸收量[(16.69±3.14),(11.66±3.87)%/(g·min)]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54±1.89)nmol/L,(9.12±1.96)%/(g·min)(P<0.05)]。②预处理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或静脉注射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灌注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并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静脉给药组(54例)和冠脉给药组(5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在此基础上,静脉给药组通过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组通过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两组均观察7天,后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术后30min心肌组织灌注情况、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血清细胞因子、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心功能指标及治疗前和随访3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 冠脉给药组患者随访3个月后总有效率及术后30min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分级3级患者占比分别为92.59%、90.74%、88.89%,显著高于静脉给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正五聚蛋白3、髓过氧化物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早期乳酸清除率和乳酸脱氢酶(LDH)与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63例ALI病例的临床资料;按有无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和是否28d内死亡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早期乳酸清除率和LDH水平;按早期乳酸清除率和LDH均值为界分为高低两组,比较两组间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MODS组和死亡组早期乳酸清除率分别低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MODS组和死亡组LDH值分别高于非MODS组和和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早期乳酸清除率组和高LDH组死亡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高于高早期乳酸清除率组和低LD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和LDH对ALI患者预后的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组织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将9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按STEAMI溶栓治疗方案给予尿激酶1 500 kU静脉溶栓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心阳虚脱、心络瘀阻和心气阴虚、心络瘀阻辨证分型分别给予自拟促灌活心滴丸1号或2号治疗4周.分析两组溶栓后1.5、2、3 h ST段回落指数(STR);观察溶栓24 h内动态心电图ST段无症状再抬高现象;测定溶栓后不同时间点左心室功能和静息心率(R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溶栓后3 h STR≥50%者的比例明显增多[治疗组84.78%(39/46),对照组65.22%(30/46),P<0.01];溶栓24 h内ST段无症状再抬高者明显减少(治疗组5例,对照组16例,P<0.01);1个月时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RHR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并持续3个月(P<0.05或P<0.01).结论对STEAMI患者在溶栓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可促进心肌组织再灌注,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红细胞输注情况,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血液科治疗的8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资料,详细记录其初诊至1年内每次住院的红细胞输注情况,探讨年龄、性别、既往输血量等临床因素与红细胞输注有效率的关系。结果 8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1年内共计输注红细胞554次,输血有效次数为396次,输血有效率71.5%。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的输血有效率明显低于女性(67.8%vs 75.9%,P<0.05);年龄不同输血有效率不同(≤15岁、16—40岁、41—60岁、>60岁的输血有效率分别为:80.5%、60.5%、72.8%、77.9%,P<0.05);既往输血量不同输血有效率亦不同(≤10 U vs 10—20 U vs>20 U:69.9%vs 67.4%vs 83.7%,P<0.05);输血间隔时间(≤10 d vs 10—30 d vs>30 d:66.8%vs 70.1%vs 83.2%,P<0.05)、骨髓抑制程度不同(77.5%vs 68.8%,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血浆/红细胞)对心脏外科手术术中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723例心脏外科手术术中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量将其分为大量输血组(输血量≥8 U,282例)和非大量输血组(输血量< 8 U,441例),2组再按血浆/红细胞进一步分为高比例组与低比例组2个亚组(高比例组:血浆/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输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PubMed、Ovid、EMbase、CBM、WanFang Data和CNKI,查找有关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输注对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2002至2013年。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包括4个病例-对照研究和6个队列研究,共151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输注新鲜红细胞组(≤10~18天)的短期死亡率[OR=0.70,95%CI(0.58,0.84),P=0.0001]和院内感染率[OR=0.67,95%CI(0.55,0.81),P<0.0001]均低于输注陈旧红细胞组(>14~28天);对于心脏手术患者,输注新鲜红细胞组的术后肾功能衰竭[OR=0.52,95%CI(0.37,0.73),P=0.0002]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72 h)[OR=0.54,95%CI(0.45,0.66),P<0.00001]发生率均低于输注陈旧红细胞组。结论输注新鲜红细胞较输注陈旧红细胞能显著降低短期死亡率和感染率,且对心脏手术患者,输注新鲜红细胞可显著减少其术后肾衰竭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72 h)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研究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Observational studies suggest that sex-mismatched transfus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Mechanisms driving mortality are not known but may include endothelial activ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x-mismatched red blood cell (RBC) transfusions on endothelial cell activation marker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Study Design and MethodsIn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who received a single RBC unit, blood samples were drawn before (T<sub>0</sub>), 1 h after (T<sub>1</sub>), and 24 h after transfusion (T<sub>24</sub>) for analysis of soluble syndecan-1,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oluble thrombomodulin (sTM),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 interleukin-6 (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these fac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sex-matched and sex-mismatched groups.ResultsOf 69 included patients, 32 patients were in the sex-matched and 37 patients were in the sex-mismatched group. Compared to baseline, sex-matched transfu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TM level (p value = 0.03). Between-group comparison showed that levels of syndecan-1 and sT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ex-mismatched group compared to the sex-matched group at T<sub>24</sub> (p value = 0.04 and 0.01, respectively). Also, TNFα and IL-6 levels showed a statistically marginal significant increase compared to baseline in the sex-mismatched group at T<sub>24</sub> (p value = 0.06 and 0.05, respectively), but not in the sex-matched group.DiscussionTransfusion of a single sex-mismatched RBC unit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syndecan-1 and sTM levels compared to transfusion of sex-matched RBC unit. These findings may suggest that sex-mismatched RBC transfusion is associated with endothelial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红细胞输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及2015年1月至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输注红细胞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输血量、输血例数、输血原因及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 结果 2015年消化内科输血76人次,红细胞总输注量403 U,占非手术科室红细胞用量的8.4%。2014年和2015年输血量最多的两类疾病均为消化道出血和炎症性肠病。2015年3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总输血量为204 U;人均用血量最多的疾病为淋巴瘤,人均输血量为21.5 U。需急诊外科手术止血的病例占9.2%。消化内科患者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中位数为65.5 g/L,符合我国输血指南推荐阈值。结论 消化内科用血量较多主要与消化内科收治病种及收治患者病情较重有关。加强科室间协作,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可能有助于降低消化内科输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了解2010年和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的概况和变化。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和201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资料,比较其性别、年龄、输血时所在科室、第1次红细胞输注前的血红蛋白值等临床信息。结果 本研究纳入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2010年为174例,2013年为500例。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前平均血红蛋白2010年非手术科室为(67.71±11.31)g/L,手术科室为(78.68±15.64) g/L;2013年非手术科室为(63.75±12.41)g/L,手术科室为(81.53±17.09)g/L;2010年和2013年非手术科室患者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检测率均为100%;手术科室患者2013年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检测率为68.6%,较2010年的47.7%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启动红细胞输注的血红蛋白阈值均符合我国与国际输血指南所推荐的范围,体现本院对红细胞输注一贯严格把握输血指征,用血行为合理,并不断完善进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本院妇产科住院患者输注红细胞的情况。方法将2008年入住妇产科的符合红细胞输注指征的88例患者分为5组:产科(正常妊娠、妊娠合并子痫、其他妊娠情况)、妇科(恶性肿瘤、非恶性肿瘤),比较5组输血量及输血后Hb变化情况。结果各组之间输血后Hb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5组患者红细胞输注的分析得出,及时合理地输注红细胞对于妇产科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预充氧对减少吸痰导致组织缺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为研究预充氧对吸痰导致组织缺氧的影响,在非预充氧和预充氧条件下,观察14 例危重患者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吸痰后5 分钟动脉血气和混合静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与吸痰前相比,非预充氧组吸痰结束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均显著降低( P<0.05),吸痰结束后5 分钟,SvO2 仍未恢复正常。如给予预充氧,吸痰结束时无低氧血症,组织缺氧较轻,虽然PaO2 、SaO2 、PvO2 、SvO2 亦低于吸痰前水平,但明显高于非预充氧组吸痰结束时的水平。吸痰结束后5 分钟,组织缺氧完全纠正。结论:预充氧可以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红细胞悬液经滤除白细胞后降低输血副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1年10月间148份大剂量输血的手术病历,记录红细胞悬液或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前、输注1d后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肌酐(Cr)、血糖(GLU)、血K和Ca离子浓度、pH值,并比较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发生率,分析两种成分输血对患者机体的影响。结果在红细胞悬液输注组,术后GOT、ALT、Cr、WBC、GLU、IB、TB的增高与红细胞悬液输注有关(P<0.05),血钾、钙离子浓度和pH的变化不显著(P>0.05);在白细胞去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输注红细胞悬液组FNTHR发生率为75.6%。结论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大剂量输血中的应用,可有效防止FNTHR的发生,降低因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复合物(PLA)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吸痰对组织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吸痰对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观察14例危重病人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及吸痰后5min动脉血气和混合静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与吸痰前相比,吸痰结束时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脑海因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降低,吸痰结束后5min,SvO3仍未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20.
肺动脉灌注含氧血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CPB中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肺灌注组15例,对照组15例。肺灌注组病人CPB术中采用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未行肺动脉灌注。于CPB结束30min,取右上肺小块肺组织作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内皮源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肺灌注组ICAM1、iNOS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P<0.01),肺灌注组eNOS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结论】CPB中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CPB中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