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207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n=159)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n=48),比较2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根据是否行PCI及PCI治疗的时机将两组再分别分为未行PCI组、直接PCI组和延迟PCI组,比较组间死亡情况的差异及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肌酸激酶(CK)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肺动脉收缩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及LVEDd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更低、LVEDd改善更明显(P<0.05).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心室重构改善明显,血浆BNP水平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175例,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肌酸激酶(CK)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肺动脉收缩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延迟PCI治疗术后的血浆BNP水平(P<0.05)。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血浆BNP浓度下降显著,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ST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左室重构(LVRM)的变化.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35例和常规药物加急诊PCI术组37例,于入院24 h内或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及入院第10 d检测血浆NT-proBNP,入院时及第9~10 d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分析血浆NT-proBNP变化与左室形态与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 药物组与药物加直接PCI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NT-proBNP明显下降,LVEF、FS值增高,P<0.05,LVEDD、LVEDV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PCI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治疗前血浆NT-oroBNP、LVEF、FS、LVEDD、LVEDV均无明显差异,P>0.05.PCI组较药物组治疗后血浆NT-oroBNP明显下降,LVEF、FS明显增高,P<0.05,LVEDD、LVEDV下降,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发病24-48 h)血浆NT-proBNP增高可反映左室重构的变化,而早期直接PCI术可明显降低血浆NT-proBNP,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并可降低左室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207例,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分别比较二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的意义。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高、肌酸激酶(CK) 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高、肺动脉收缩压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高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及LVEDd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更低、LVEDd改善更明显(P<0.05)。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心室重构改善明显,血浆BNP水平下降显著;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入选行直接PCI术的AMI患者61例,于术后2周测定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PCI术后3 d、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住院期间及PCI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左心室重塑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增加率(△LVEDVI)≥20%]的NT-proBNP、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左心室重塑组(△LVEDVI<20%,P值均<0.05),有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值均<0.05). 结论 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对行直接PCI术后的AMI患者术后近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不同梗死部位和相应病变血管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和N氨基酸末端脑鈉肽前体的变化。方法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及冠脉造影分为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37例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32例。于发病24h内抽取静脉血,行血浆cTnI、NT-proBNP检测。结果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血浆cTnI、NT-proBNP均高于正常,且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的cTnI、NT-proBNP高于下壁心肌梗死组,两者比较,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NT-proBNP增高可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害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活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新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 cTnT、术后24h和1周NTpro-BNP、术后1周心脏超声LVEDD及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应用新活素,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丁弘  徐欣 《吉林医学》2008,29(21):1887-1888
目的:检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进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了解择期PCI对NSTEMI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O例NSTEMI进行PCI术患者为治疗组,30例NSTEMI未进行PCI术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于规范化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8周后的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经8周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有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规范化的药物治疗有助于NSTEMI患者心功能改善,在此基础上行择期PCI对改善心功能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CRP水平测定。方法:入选117例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LAD),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直接PCI术后MBG心肌灌注分级分为复流组和无复流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另外通过静脉采血,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直接PCI术后罪犯血管发生无复流的患者,血清CRP水平高于未发生无复流的患者[(2.93±1.07)mg/dLvs(2.51±1.14)mg/dL,P<0.05]。结论:直接PCI术后罪犯血管发生无复流可能和炎症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59例,分为急诊PCI组34例和非急诊PCI组25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7d血浆NT-proBNP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即刻两组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d急诊PCI组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非急诊PCI组(P〈0.01〉.结论 急诊PCI能够减少AMI患者血浆NT-proBNP的释放,降低室壁张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的院前脉压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血清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脉压分为:H组:脉压60 mmHg;M组:脉压20~60 mmHg;L组:脉压20 mmHg。观察3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检测PCI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情况,同时记录血清CK-MB、cTn-I、NT-proBNP峰值,对比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结果冠脉病变血管数及部位由轻到重依次为M组、H组、L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罪犯血管血流情况为M组优于H组,L组次于H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围术期,CK-MB、cTn-I、NT-proBNP峰值水平均表现为:L组H组M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L组H组M组,且L组显著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水平越低,急性STEMI患者于PCI术后的MACE发生率以及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越高,提示脉压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的MACE发生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耿涛  宋志远  王炳勋  徐泽升 《重庆医学》2018,(2):211-213,216
目的 探讨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存在重度血栓负荷的介入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该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265例.A组为直接PCI术中单纯应用血栓抽吸;B组为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结果 B组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的患者明显少于A组(P<0.05);心脏核磁共振检查(CMRI)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心肌坏死面积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6个月的心脏彩超结果显示,B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在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初次急性ST段抬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患者分为两组:rhBNP组(n=42)和对照组(n=40)。rhBNP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直接PCI术后即刻予以常规剂量静脉应用rhBNP,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于发病后1、12、24周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防半年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24周随访,rhBNP组左心室心肌重量(LVMWg)、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EF)及室壁运动指数(WMS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rhBNP组患者半年后在心力衰竭和复合终点事件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直接PCI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BNP可进一步抑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并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CI)术后早期静脉应用小剂量新活素(rhBNP)对醛固酮的影响以及预防急性心梗左室重构的疗效分析。方法:对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常规药物治疗组8例、急诊PCI治疗组28例、急诊PCI+静脉应用小剂量rhBNP治疗组24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血浆醛固酮水平、BNP水平变化,以及LVEDV、LVESV、LVEF变化,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早期静脉应用小剂量rhBNP,通过抑制醛固酮以减轻左室重构的临床疗效。结果:急诊PCI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对降低醛固酮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术后联合静脉应用小剂量rhBNP,治疗组较常规药物治疗组对降低醛固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对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LVEF、预防左室重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PCI术后静脉应用小剂量rhBNP,治疗组较单纯急诊PCI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PCI术后静脉应用小剂量rhBNP对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左室重构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陶成丽  王丽丽 《当代医学》2021,27(24):88-90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经PCI治疗的7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发生组(n=31)与未发生组(n=48).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导致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 7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术后发生心力衰竭31例,占比39.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有无心肌梗死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是否合并糖尿病、发病至PCI治疗时间、有无hs-CRP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发病至PCI治疗时间>3 h、hs-CRP升高是导致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发病至PCI治疗时间>3 h、hs-CRP升高是导致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及时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心力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R)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5例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直接PCI术前、术后1h各记录心电图1次,检测STR情况.PCI术后1 h STR≥50%患者为STR组(46例),STR< 50%者为STR不良组(19例),术后1、6、12个月各进行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1次,测量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随访1年,观察患者PCI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STR不良组1、6、12个月的LVEF值低于STR组(P均<0.05),LVEDd值大于STR组(P均<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稍高于ST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直接PCI后1h STR不良者预后差、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左室心功能恢复不良.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79-88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南京明基医院收治的84例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和IABP组,每组42例。PCI组患者接受PCI治疗,IABP组患者接受IABP辅助PCI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 h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蛋白(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MAP、CVP、HR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24 h的MAP、LVEF显著高于术前(P <0. 01),CVP及HR显著低于术前(P <0. 01);术后24 h,IABP组患者的MAP、LVEF显著高于PCI组,CVP及HR显著低于PCI组(P <0. 01)。2组患者术前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 <0. 01);术后24 h,IABP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PCI组(P <0. 01)。PCI组和IABP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47. 6%(20/42)、23. 8%(10/42),IABP组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PCI组(χ2=5. 185,P <0. 05)。结论 IABP辅助PCI治疗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显著,且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效果,探讨梗死节段纵向应变(LS)峰值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CI术的AMI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心肌梗死部位分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21例)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19例)。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4周采用2D-STI技术测定心肌病变节段LS峰值,并测定hs-cTnT水平。结果 AMI患者PCI术前各病变节段运动幅度减低,LS-时间曲线形态杂乱;术后4周,各病变节段运动幅度略恢复,LS-时间曲线形态较规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术前与术后4周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术前与术后4周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术前hs-cTnT水平为404.2(344.0)μg/L,术后4周hs-cTnT水平为1.2(9.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15,P<0.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变化与hs-cTnT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s=0.74、0.75、0.74,P<0.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术前hs-cTnT水平为308.4(641.0)μg/L,术后4周hs-cTnT水平为1.9(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3,P<0.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变化与hs-cTnT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s=0.65、0.75、0.78,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各节段LS峰值高于术前,且LS峰值变化与hs-cTnT水平变化有良好的相关性。2D-STI可定量评价AMI患者PCI术前后心肌的运动功能,可作为评价PCI术疗效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均进行PCI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B型钠尿肽(BNP)、心肌梗死面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究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辅助IABP泵治疗前,治疗24小时后,拔泵后HR,EF,CI,SBP,NT-proBNP值以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药物辅助IABP治疗后HR,EF,CI,SBP,NT-proBNP值较IABP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药物辅助IABP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