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降脂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情况及血脂达标率。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71例。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病程、肥胖、吸烟、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以低密度脂蛋白(LDL-C)1.8 mmol/L为血脂达标。结果本次调查的冠心病患者中降脂药物服用率为10.33%(28/271)。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降脂药物服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降脂药物服用率为10.33%(28/271)。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合并肥胖、合并糖尿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肥胖、合并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本地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降脂药物服用率和血脂达标率均处于偏低水平;应在强化冠心病患者降脂药物治疗干预的同时加强对女性、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将成功支架植入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再狭窄组32例和非再狭窄组66例,对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既往疾病)、实验室检查(血脂)、超声心动图(左房、左室内径)、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操作因素、服药的种类和治疗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常规抗血小板、调脂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脂、超声心动图、服药的种类、操作因素和治疗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再狭窄组服用ACEI/ARB者21例(65.6%)和非再狭窄组服用ACEI/ARB者有56例(84.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的冠心病高危患者分别为15例和27例,再狭窄组服用ACEI/ARB冠心病高危患者有8例(53.3%)和非再狭窄组服用ACEI/ARB高危冠心病患者有24例(88.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服用ACEI/ARB的高危冠心病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性降低。结论应用ARB/ACEI可能对冠心病高危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有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降脂药物服用及血脂控制情况。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调研。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体格检查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分析血脂控制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71份,其中冠心病患者中降脂药物服用率40.59%,血脂达标率26.20%。不同性别、年龄、冠心病病程、BMI值、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降脂药服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冠心病病程、BMI值、吸烟、饮酒、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服用降脂药物是血脂达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降脂药服用率和血脂达标率偏低,应重点关注女性、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降脂药物服用情况及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71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吸烟情况、降脂药物使用情况;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 271例冠心病患者中服用降脂药110例(40.59%)。其中男性、年龄60岁、病程≥5年、不吸烟的患者服用降脂药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年龄≥60岁、病程5年、吸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性别、年龄、病程、肥胖情况、吸烟情况、他汀类药物服药情况的冠心病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0岁、病程、肥胖、吸烟是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连续服药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降脂药物服用率偏低,血脂控制不佳;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病程、肥胖程度的患者给予个体化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5.
马帅 《健康向导》2012,18(1):48-48
速效救心丸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及缓解胸闷、憋气,以及部分疼痛症状的一种常用中成药。因其疗效独特、效果显著、服用方便、剂量小、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耐药性低,已成为患者心目中急救的速效中成药物。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瓷葫芦里盛着一些小药丸,谁要是突发心脏病,含服几粒很快见效,此药诞生20多年来,挽救了许多心脏病人的生命,老病友们都叫它"救心药"。但要想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在服用方法上得大有讲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心内科门诊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70例,测量患者就诊时血压、腰围,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合并慢性病情况、是否行冠状动脉介入、吸烟和饮酒情况、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等情况,分析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870例冠心病患者收缩压均值(141±18)mm Hg,舒张压均值(79±11)mm Hg。315例(36.21%)无明确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血压正常185例(58.73%);收缩压升高132例(41.90%),明显高于舒张压升高48例(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55例(63.79%)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血压控制达标164例(29.55%);收缩压不达标346例(62.34%),明显高于舒张压不达标175例(3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55例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不同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情况、吸烟、饮酒、服用降压药种类、服用他汀类药物、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吸烟、饮酒、服用降压药种类是血压控制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市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偏低,在高龄、合并糖尿病、吸烟、饮酒的患者中此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达标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2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肥胖情况、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情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情况、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情况、服用抗血小板药情况、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记录服用降压药种类。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版)》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130/80 mmHg为血压达标;以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之间,餐后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为血糖控制达标。结果 22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达标54例(23.68%),血糖控制达标116例(50.88%)。血压达标情况在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量指数、肥胖情况、缺血性脑卒中情况、PCI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压达标情况在不同降压药种类以及服用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情况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服用降压药种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3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血栓弹力图、流式细胞仪、血小板聚集仪三种检测方法,观察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d后患者血栓最大幅度(MAthrombin、MAADP)、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d后,血小板抑制程度显著增加,MAADP显著减少(P<0.01);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减少(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能够获得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速效救心丸是治疗冠心病的效药,它既具备了西药高效、速效的特点,又继承了中药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的优势,长期服用效果更加显著。产品一上市就受到医生及广大冠心病患者的欢迎和好评,以"中华第一滴丸"而享誉全国,并被列为首批全国中医院必备的十五种急救药之一,处方、工艺被列为国家级机密级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健康博览》2014,(9):25-25
<正>对已经患了冠心病的人来说,重要的是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其发展和预防并发症,更好地康复,从而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事件危险性和减少介入治疗的需要,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称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通常来说,冠心病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β一受体阻滞剂、降脂药和血管扩张剂等,这些药物都是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但有调查显示,30%门诊冠心病患者未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其他药物长期服用率均不到50%,许多患者不能按医生要求服用药物,内中原因除了患者凭感觉认为症状好转就自行停药之外,还有些患者害怕长期使用西药会带来副作用,当然,还有些药物价格较高,低收入患者长期使用经济上难以承担。  相似文献   

11.
服用"救心药"也能上瘾!用于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和中药速效救心丸,被简称"救心药"。由于害怕心绞痛发作,或认为中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在冠心病患者中服用"救心药"上瘾的现象相当普遍,甚至在非冠心病人群中"救心药"的滥用也很常见。医生提示,药物本身有副作用,特别是"救心药"会扩张血管,不恰当的服用会造成低血压,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氯吡格雷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3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利用血栓弹力图、流式细胞仪、血小板聚集仪三种检测方法,观察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d后患者血栓最大幅度(MAthromhin、MAADP)、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P选择素、活化GPⅡ b/Ⅲ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 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d后,血小板抑制程度显著增加,MAADP显著减少(P<0.01);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减少(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能够获得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炎夏酷暑,易发心绞痛型冠心病,而速效救心丸称得上是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的"救命药"。由活血化瘀、开窍醒脑之中药川芎、冰片等药物组成的速效救心丸,服用后能达到活血止痛之目的,是诸多冠心病患者的常备药物,广泛用于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急救治疗。速效救心丸因其疗效独特显著,  相似文献   

14.
陆先生:半年前,我因心悸胸闷被医生诊断为冠心病,房颤。医生说为了防止房颤引起血栓风险,要我开始服用抗栓药华法林,但我听患脑梗塞的朋友说,为了预防再栓塞,医生让他服用阿司匹林。请问预防不同病因的栓塞要用不同抗栓药吗?抗栓药分两大类临床上对心房颤动、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都要用抗栓药物治疗。抗栓治疗目的是要阻断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及北京四季青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查结果分析患者斑块特征并分为斑块不稳定组和斑块稳定组,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冠心病患者2116例,其中男1388例,女728例;年龄39~85岁,平均年龄(65.97±9.16)岁,≥60岁者1429例,<60岁者687例;冠心病病程6~73个月,病程中位数为42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7.178)、吸烟(OR=4.162)、血尿酸水平(OR=3.850)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3.228)、C反应蛋白(OR=4.577)、纤维蛋白原(OR=5.083)、同型半胱氨酸(OR=4.112)、胱抑素C水平(OR=3.124)、二级预防药物服用(OR=0.215)、低脂饮食干预(OR=0.274)、每周运动<3次(OR=3.983)、睡眠时间<6 h(OR=3.838)均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受到年龄、吸烟、血尿酸水平、二级预防药物服用状况、低脂饮食干预状况、运动状况、睡眠状况、血浆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药物与人》2005,(1):62-62
最近,世界首次大规模中药防治冠心病研究——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课题”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服用中药产品血脂康可使冠心病患者总死亡危险降低33%,并且该药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37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1周后,分别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满足AA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20%、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70%两项者为AR;仅符合其中一项者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均不满足者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结果 AR发生率为22.63%(31/137),ASR发生率为17.52%(24/137),AR+ASR发生率为40.15%(55/1137),AS发生率为59.85%(82/137).AR+ASR患者中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比率均较AS患者高(P<0.05);AR+ASR患者血浆总胆周醇浓度显著高于AS患者(P<0.05),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有高于AS患者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AR或ASR者血浆总胆固醇浓度较高,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炎炎夏日,不少患者都在购买防暑药品,藿香正气水就是常用的药品之一。由于该药含有乙醇(酒精),不断传出服用后"被酒驾"的新闻。某些药品有"毒",有的人也知之甚少。为了避免误服、误用,我们对常用的防暑药品进行梳理和盘点,患者在服用前应留意药品标签上的说明书,正确把握服用的时间点,防止因服(外)用防暑药品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37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1周后,分别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满足AA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20%、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70%两项者为AR;仅符合其中一项者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均不满足者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结果 AR发生率为22.63%(31/137),ASR发生率为17.52%(24/137),AR+ASR发生率为40.15%(55/1137),AS发生率为59.85%(82/137).AR+ASR患者中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比率均较AS患者高(P<0.05);AR+ASR患者血浆总胆周醇浓度显著高于AS患者(P<0.05),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有高于AS患者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AR或ASR者血浆总胆固醇浓度较高,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王金山 《药物与人》2011,(10):25-25
编辑同志:我是个冠心病患者,因阿司匹林有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的作用,故经常服用。可最近我听人说,长期服用此药,容易得胰腺癌,是这样的吗?读者:周清春周读者:阿司匹林是药物中的"宠儿",即此药既是处方药又是非处方药(OTC),是药物中的"两栖"。据有关专家研究得出,经常服用此药,能有选择地使细胞内环氧化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