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慢性病老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居家照护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4—9月通过方便抽样,对抽取的360名社区居家慢性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收回问卷369份,其中有效问卷360份。社区慢性病老人对线上疾病诊疗、上门疾病诊疗、线上挂号预约、线上开具处方及配送相应药物、提供疫情防护生活用品等居家照护服务有较高需求。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居家照护服务、担心自身感染新冠肺炎、受疫情影响无法去医院做定期检查、自理能力是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社区慢性病老人居家照护服务需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须注意探讨疫情相关因素给老人生活健康带来的影响和变化,重视远程医疗在慢性病老人居家照护需求供给中可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居家照护服务模式--以台湾中部某医学中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资源的有限及医疗费用高涨,使得居家照护再次受到重视。彰化基督教医院于1971年起,即将居家护理的观念及模式,由妇幼的形态范围扩展至内、外科,提供慢性病患者长期的居家照护服务,成为台湾地区发展“居家照护”服务的先驱。全民健康保险开办以来,将居家照护纳入给付的范围,患者只需支付少额金钱,便能享受医师及护理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实为行动不便者的一大福利。彰化基督教医院居家照护团队主要由家庭医学科医师及居家护理师组成,另包括营养师、社工师、复健师、心理师、关怀师及各专科医师为咨询对象,提供跨团队的专业服务。我们目前提供的服务包括:慢性病行动不便者之居家照护,癌症末期病患之居家照护及早产儿居家照护。病患来源主要来自住院患者转介,亦接受其他医院转介,或患者自行求诊。借由计算机化科技的协助,患者得以获得适当转介,加以完整的团队服务流程,提供个案连续性照护。以慢性病行动不便者之居家照护为例,我们每月约服务250人,居家照护次数约350次;每年约服务400人以上的个案,居家照护人次平均高达4000人次以上;使患者及其家属得到周全性、可及性、持续性、协调性及负责性的照护及追踪。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加快、生活方式变化及全球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慢性病的服务提供是卫生服务系统的难题之一,而慢性病管理模式为其创设了一个新的框架。本文主要介绍慢性病照护模式、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和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3种国外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从特点、应用效果、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其核心要素包括多方协同、连续性服务、患者自我管理、循证决策、信息技术支持等。以上经验为我国的慢性病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的管理制度,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提高服务连续性,借力智慧医疗并强化患者赋能等,以期取得更好的慢性病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斌  袁园 《中国乡村医生》2022,(28):133-135
目的:了解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的生存现状及医疗照护需求,为提供家庭医疗照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医疗照护需求调查表对陆家嘴社区内100名居家失能老人及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共纳入对象100例,其中21名(21.0%)老年人患0~1种慢性病,56名(56.0%)老年人患2~3种慢性病,23名(23.0%)老年人患≥4种慢性病。100名失能老人的主要照顾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为(59.16±10.52)分,其中84%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重度焦虑率达16%,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为(53.61±10.91)分,其中47%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重度抑郁率达5%,两者评分均与BI指数呈负相关。调查100名失能老人及照顾者对医疗照顾的需求情况,其中61%对上门诊疗有需求、53%对社区康复有需求。结论:居家失能老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其照顾者易发生焦虑、抑郁的情况,对上门诊疗和社区康复需求较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对失能老人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切实践行“医养结合”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的现状,分析健康赋权认知对慢性病资源利用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8月就诊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271例冠心病患者,对患者一般资料、慢性病资源利用和赋权认知进行调查。结果 271例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量表总得分为(56.41±14.90)分,赋权认知总分为(43.85±6.00)分。不同性别、职业状态、婚姻状态、医疗付费保险类型、文化水平、冠心病病程以及赋权认知的信息、个体化、自我管理水平差异可联合解释健康赋权57.20%的变异量(F=23.538,P<0.001)。结论 赋权认知是提高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水平的可干预因素,优化个体化医疗服务及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益于强化慢性病资源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失能情况,评估老人对机构照护的感受。同时思考目前机构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人住我院的90名老人进行调查,通过对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照料、基本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照护项目的选择,评估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情况,再对照老人的家属对机构内照护服务的需求选择,确定老人与家属间的一致性。结果:43.02%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照护项目是日常生活照料,其次是基本医疗护理,其中大部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一项照护项目是精神照料,中、重度失能老人认为是基本医疗护理。在精神照料服务方面老人和家人一致性略低。结论:目前失能老人的照护,在精神照料服务和康复功能锻炼方面要拓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失能情况,评估老人对机构照护的感受.同时思考目前机构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入住我院的90名老人进行调查,通过对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照料、基本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照护项目的选择,评估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情况,再对照老人的家属对机构内照护服务的需求选择,确定老人与家属间的一致性.结果:43.02%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照护项目是日常生活照料,其次是基本医疗护理,其中大部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一项照护项目是精神照料,中、重度失能老人认为是基本医疗护理.在精神照料服务方面老人和家人一致性略低.结论:目前失能老人的照护,在精神照料服务和康复功能锻炼方面要拓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目前老年流动群体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6187名60岁及以上流动老年人口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6187名研究对象中,知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项目的仅有2671名(43.17%),2015名(32.57%)流动老人明确建立了健康档案,3714名(60.03%)流动老人接受过慢性病健康防治教育。同时,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户口、省内流动等因素均显著影响老年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P<0.05)。结论:老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需要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9.
慢性病患者管理中涉及知情同意的两部分内容: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二者相互交叉。通过结合慢性病防治实践,就知情同意权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归属权和应用的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卫生服务提供方应承担更多的公共卫生职责;正确处理医患双方的权限和义务;解决医患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病健康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的管理效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方法 2021年5月随机选取东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共200例作为试验组;在东莞市其他社务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分层抽样选取在管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共20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针对不同病情患者制定相应健康管理方案,对照组根据《新划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9)》相关标准进行随访与常规化管理。健康管理期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结果 试验组健康管理后慢性病健康知识测评得分、自评健康得分、定期测量体格血压以及血糖、血压控制率、血糖满意率高于管理前,饮酒人数低于管理前,患者日常活动时间、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慢性病近1个月自费医疗费用高于管理前,饮食习惯与共病状况均优于管理前(P<0.01或0.05);试验组上述指标在健康管理后也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持续且有规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计划的实施对慢性病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效率的提升有较大的优势,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  相似文献   

11.
李进  张海燕  杨佳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6):1935-1941
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病形势更加严峻,给慢性病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农村基层是我国慢性病管理的薄弱环节,做好农村基层慢性病管理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主要介绍了3种国外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慢性病照护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模式)和3种国内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社区全科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厦门"三师共管"慢性病管理模式),并从特点、服务提供方、优缺点等方面对各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从人才队伍建设、多部门合作、政府责任、自我管理4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已成为国民最主要的疾病负担,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管理工作日益成为卫生工作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了医疗服务的内容,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了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新发展。本文以近年来慢性病的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互联网+"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在社区卫生服务以及个性化健康服务中的应用;并提出目前慢性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医疗卫生信息资源难以充分共享、健康管理平台的设计未能调动多方力量、云环境下的数据安全面临挑战等,以期为"互联网+"在慢性病管理中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集卫生与民政、官方与社会之合力,发展老年长期照护服务,是台湾养老政策的主基调。台湾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顶层设计上着手建立老人福利体系,为老人提供日常养老和基于非急性期医疗的长期照护服务。除了政府层面建立的为数不多的福利、照护服务机构,公立医院与财团法人、私立机构共同承担起了对老年人的医养照护。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的进一步增高,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在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远程照护作为农村失能老年人居家护理的一项辅助技术,发挥服务与技术协同的作用,可以为农村失能人口实施连续性、跨时空护理服务。通过文献梳理,从远程照护模式的概述出发,综述远程照护模式在农村失能老人中的应用内容与效果,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改进,以求进一步完善远程照护服务体系,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有效的照护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智慧医疗正日益应用于慢性病管理实践中,成为优化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行为的重要推手。本文结合Anderso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通过总结我国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影响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倾向特征、能力资源、健康需求3个方面,能力资源因素是决定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关键因素,表现为经济能力与知识能力。基于此,提出有必要利用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信息化优势,通过整合健康知识宣教全媒体资源、强化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优化医疗服务的群体性联动,进而弥补慢性病患者群体的能力“短板”,优化其就医行为,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老人高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伤残率也随之增加,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传统社会,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多由家庭承担,然而随着"4-2-1"型家庭结构和"空巢家庭"现象的出现,使得家庭照护功能减弱[1],因此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要社会各界参与进来,志愿者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照护老人方面的优势是人员多、相对分散、有耐性,这正好对应老年人照护需求方面的数量大、时间不等、麻烦等特点[2].在志愿者队伍中低龄老人志愿者表现出诸多优势,较年轻的老年人可以帮助衰弱的、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活动不仅响应"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号召,重要的是为社会做贡献.本文从低龄老人及长期照护志愿服务的概念、低龄老人参与长期照护志愿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慢性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与社会心理、行为因素相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日趋增多。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天平均有1.3万人死于慢性病,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3/4“’。慢性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干扰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的发病往往与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仅仅依靠扩大医院医疗服务不能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只能导致医疗费用激增;通过采取社会、心理、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市养老机构老人慢性病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现状,了解老人的医养服务需求和为老人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运用躯体生活自理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对养老机构583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64.2%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患病率最高的依次为高血压(36.5%)、糖尿病(16.4%)、骨质疏松(11.3%);完成能力最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依次为做饭菜(58.8%)、外出购物(60.7%)、做家务(62.4%)。结论养老机构老人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养老机构护理者应为老人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措施,建设适合不同身体状况老人运动的体育、康复设施,以预防、延缓因慢性病造成的老人失能,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城乡慢性病患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促进慢性病患者有效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慢性病患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12.0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九龙坡区慢性病患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效果有待增强;城区被调查慢性病患者平均患病年限、平均血压/血糖值均高于农村;虽然城市被调查慢性病患者在接受随访频度、随访服务内容完整程度、满意度和依从性方面均优于农村,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结论:为促进慢性病患者有效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严格执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随访积极性;加大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力度,增强居民医疗卫生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面临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巨大医疗挑战。预计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亿,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1.5亿。通过文献综述系统回顾中国人口老龄化演变及现状,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些公共卫生问题: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卫生费用快速上涨;对护理服务的巨大需求。建议应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扩大护理服务,为其提供个体化护理,并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以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