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与常规局部喷雾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行气管镜检查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予2%利多卡因10ml氧气雾化,在检查过程视情况加2%利多卡因纤支镜活检孔滴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麻醉(2%利多卡因咽喉喷雾3次,加2%利多卡因纤支镜活检孔滴注).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并评价麻醉效果,记录局麻药用量.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平均耗药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采用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且有利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在纤支镜检查术前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在纤支镜检查术前麻醉效果。方法 :选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11月在我院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 ,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 :满意率 92 3% ,不满意 7 7% ,失败率 0 %。对照组 :满意率 2 8 8% ,不满意率 6 5 4 % ,失败率 5 8%。结论 :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需做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以2%利多卡因5ml氧气雾化麻醉,对照组以2%利多卡因5ml采用喷枪喷雾器做局部喷雾麻醉咽部。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时呛咳减少,气管镜检查操作时间缩短(P<0.05),检查时患者的最高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指标更加平稳(P<0.05)。结论 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检查过程安全,患者各项生命指标更加稳定,患者易于接受和配合,使患者免于检查过程中不舒适引发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氧气雾化吸入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883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采用经鼻填塞麻药湿纱条同时给予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术中联合氧气吸入;对照组采用经口鼻咽喷雾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5%(P<0.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时应用氧气雾化吸入麻醉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56例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作为纤支镜检查时的麻醉,对照组用传统的咽喉部喷注1%丁卡因的麻醉方法.结果 观察组 78 例中顺利66例,无失败者,也无发生中毒等不良反应.对照组78 例中顺利25例,而失败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麻醉效果好,其安全性也相对优于传统的咽喉部喷注丁卡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56例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作为纤支镜检查时的麻醉,对照组用传统的咽喉部喷注1%丁卡因的麻醉方法.结果 观察组78例中顺利66例,无失败者,也无发生中毒等不良反应.对照组78例中顺利25例,而失败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麻醉效果好,其安全性也相对优于传统的咽喉部喷注丁卡因.  相似文献   

7.
夏敏  孙林  艾伟 《吉林医学》2011,32(15):2953-2954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使用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观察组223例将2%利多卡因10 ml置于超声雾化器的储物罐内,超声雾化吸入30 min;对照组220例采用手动式气囊压缩喷雾器,将2%利多卡因10 ml向咽喉部喷雾,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顺利完成和不能完成支气镜检查者为115例、10例;而对照组分别为53例、43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麻醉可获得较满意的支气管镜检查术前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前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将2001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的拟行纤支镜检查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检查前用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80例,检查前用2%利多卡因喷雾鼻咽部加气管内注射。 结果 观察组优73例,良7例;对照组优21例,良57例,差2例;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 05)。麻醉维持时间两组分别为31. 0±4. 6min, 30. 0±5. 4min,无显著性差异(t=0.991,P>0. 05)。观察组发生过敏反应等各项不良反应均比对照组少。 结论 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可作为纤支镜检查前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仰头抬颌法与常规体位雾化麻醉对纤支镜操作的影响,探讨仰头抬颌法雾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局麻后行纤支镜检查的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A组采用常规体位法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10mL局部麻醉,B组仰头抬颌法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10mL局部麻醉。观察纤支镜操作中麻醉效果及两分钟时指脉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以及追加利多卡因的次数。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97%,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82%,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操作两分钟时指脉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心率、血压、追加利多卡因的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采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方法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仰头抬颌法的雾化方式麻醉效果更好,更有利于纤支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任永伦 《中外医疗》2012,31(15):1-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无痛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全麻组(观察组)和喷雾表面麻醉+全麻组(对照组),观察组术前使用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术前使用2%利多卡因上呼吸道喷雾,两组患者检查时均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观察术中呛咳情况,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的变化,记录检查中丙泊酚用量,纤支镜操作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纤支镜检查时剧烈呛咳病例数、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及心率升高低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纤支镜操作者对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前,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配合全身麻醉,可更好地维持检查过程中心血管系统和血氧饱和度相对稳定、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提高纤支镜操作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杨进 《中华当代医学》2005,3(6):22-22,94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在纤支镜检查术前麻醉效果。方法选2002年9月~2003年11月在我院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满意率92.3%,不满意率7.7%,失败率0%。对照组:满意率28.8%,不满意率65.4%,失败率5.8%。结论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利多卡因联合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3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7例,术前予2%利多卡因压缩雾化吸入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注入麻醉;对照组161例,予2%利多卡因喉头喷雾麻醉,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166例,有效21例;对照组显效88例,有效54例,较差19例。结论利多卡因联合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在电子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电子气管镜检查的1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90例采用雾化吸入麻醉,B组91例采用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观察麻醉效果、通过声门时心率和指氧饱和度。结果两组麻醉效果、通过声门时心率和指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纯雾化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用药时间在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32例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住院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213例,B组219例,分别在30,15 min开始进行氧气雾化吸入2%盐酸利多卡因5 mL的表面麻醉药.通过对支气管镜进入顺利程度,患儿的咳嗽、恶心等感觉表现及不同时间段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效果评价、进镜到支气管(T2)、进镜到检查部位(T3)、检查完毕、取镜(T4)时间段的心率、呼吸、指脉氧饱和度以及T2、T3时间段的面色观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5 min开始氧气雾化吸入2%盐酸利多卡因5 mL的表面麻醉能够使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顺利进行,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联合麻醉法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5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3例,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环甲膜穿刺联合压缩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环甲膜穿刺联合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方法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4,P0.05);进镜5 min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的指脉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环甲膜穿刺联合压缩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麻醉方法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较好,术中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有利于保证纤支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李勋济 《吉林医学》2011,32(15):3010-3010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压缩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利多卡因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两组分别应用压缩雾化吸入(Ⅰ组)和超声雾化吸入(Ⅱ组)2%利多卡因,观察声门开放和咳嗽反应及所需药量,记录检查前后心率(HR)、血压(Bp)和氧饱和度(SpO2)。结果:Ⅰ组和Ⅱ组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2.3%和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所需2%利多卡因分别为(4.8±2.1)ml和(8.7±2.6)ml(P<0.01);两组检查前后HR、Bp和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行压缩雾化吸入麻醉可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在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平  马兵  龙海碧 《四川医学》2003,24(3):315-316
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7月行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检查时 ,术前应用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 ,对患者鼻、咽部和气管内粘膜进行麻醉 ,麻醉效果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7月在我院需经纤支镜检查的 80例病人 ,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 4 0例 ,其中男 2 3例、女17例 ,平均年龄 5 8± 13岁 ,采用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 ;对照组 4 0例 ,其中男 2 8例、女 12例 ,平均年龄 60± 15岁 ,采用喷枪局部表面麻醉鼻及咽部。1 2 方法 :对需经纤支镜检查的患者 ,使…  相似文献   

18.
王有远  李洪菊 《河北医学》2001,7(4):331-333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检查前的麻醉方法、效果及药物。方法 :将 2 %的盐酸利多卡因 2 0 ml置于射流式雾化器的储雾杯内 ,以纯氧作驱动面罩吸入 ,同以往传统方法即 1%地卡因鼻咽部喷注加纤支镜孔滴入 2 %利多卡因相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麻醉效果显著 ( P<0 .0 1) ,达到有效麻醉时间短 ( P<0 .0 1) ,平均用药量少 ( P<0 .0 1) ,血气分析及心电图检查分别优于对照组 ,全身副作用小等特点。结论 :采用射流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是纤支镜检查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万小兵  陆海英  陈宇洁 《四川医学》2007,28(10):1110-1111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应用德国产PARITIA雾化器加入2%利多卡因10ml雾化吸入局麻,与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麻醉(1%丁卡因咽喉喷雾3次,加2%利多卡因纤支镜孔滴注),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及平均耗药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患者易于接受、能减小操作对患者心率、指脉氧饱和度及心电的影响。结论对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且有利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在纤维支气管镜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清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97-97,99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利多卡因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60例接受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喷雾利多卡因麻醉,治疗组给予氧驱动简易雾化器雾化利多卡因麻醉.结果 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麻醉优良率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利多卡因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