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施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鼻中隔偏曲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Killian切口术式治疗,观察组(n=60)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效果、并发症等方面差异。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鼻塞症状VAS评分高于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施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是处理鼻中隔偏曲较有效、安全的术式,值得临床研究并推广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局麻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观察组局麻后施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5.4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29±1.07)d,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78)d(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与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相比,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术前、术后20 d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 d、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能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市陈星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观察组),50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96.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重度鼻塞占比均显著降低(均为0),轻度鼻塞占比显著升高(分别为75.00%、7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的鼻塞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可有效解除鼻塞症状,同时保留大部分鼻中隔软骨和正常的骨性支架,减少鼻背塌陷,避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鲁山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53例。A组患者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B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周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3周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36%、94.34%。A组和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9%、3.77%。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患者应用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鼻内窥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7d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7d和6个月V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并发症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21.88%),组间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患者应用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疗效可靠,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预后良好,应推广应用该术式。  相似文献   

8.
贾建  万保罗 《中外医疗》2012,31(6):70-70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2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观察组给予三线减张手术。结果双组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肯定,均无再复发情况,但是对照组仍有患者自觉通气过度或通气不适,观察组患者则恢复良好,无不适。结论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保留了鼻中隔的大部分硬质支架,符合鼻中隔偏曲的生物力学规律,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术后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19日至2017年3月19日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将其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100.00%)、并发症发生率(2.50%)、疼痛评分(1.39±0.05)分、焦虑评分(16.35±2.58)分、抑郁评分(15.28±2.13)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内镜下鼻腔扩容术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头痛、鼻塞及鼻出血等症状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SF-36评分,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手术时间、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辅助检查4个方面比较二线减张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以鼻塞为主诉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高年资医生组(A组)、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高年资医生组(B组)、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低年资医生组(C组)、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低年资医生组(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传统方法和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效果,以供临床借鉴。方法:选择11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观察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1年,比较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运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两种方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 1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82例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对照组82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比较二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而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观察组无,对照组2例鼻腔黏膜粘连。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鼻中隔局部矫正术在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对165例行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鼻窦手术的患者按照不同的鼻中隔矫正术式分为鼻中隔局部矫正术组(76例)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组(89例),按照指南规范治疗,所有患者进行术后24 h患者舒适度评价(VAS)、术后24周舒适度评价(VAS)和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应用SPSS 20.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局部矫正组与三线减张组术后24 h 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 01),术后24周VAS评分及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 59、0. 08)。另外,两组患者24周VAS评分大于5的比率,分别为3. 95%和5. 62%;两组患者Lund-Kennedy评分大于5的比率分别为2. 63%和3. 37%。结论:部分类型患者行鼻中隔局部矫正术+鼻窦手术疗效确切,且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更符合鼻内镜微创外科手术理念,鼻中隔局部矫正术是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P<0.01);2组物质生活及躯体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给予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手术对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治疗,评价其疗效,并随访观察其效果。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伴有鼻塞、鼻出血、头痛症状者中,术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或得到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鼻塞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评分为(3.79±1.06)分,较术前的(7.63±2.1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访率94.9%(93/98),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内镜复查显示偏曲均纠正满意,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至末次随访,治愈8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5.7%(89/93)。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鼻中隔偏曲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三线减张和精准延时填塞在鼻中隔矫正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患者采取传统鼻中隔三线减张治疗;B组患者采取鼻中隔改良三线减张治疗,双侧鼻腔填塞取出后偏曲部位碘仿纱条精准填塞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术中出血量等。主观症状采用鼻阻塞症状评估(nasal obstruction symptom evaluation,NOSE)评分;鼻中隔偏曲情况采用鼻内镜检查评估。结果 A组术中黏膜损伤例数多于B组;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鼻塞症状均改善,B组患者的鼻塞症状改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鼻中隔偏曲情况均得到改善,且B组患者的鼻中隔塑形较A组改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可达到传统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相同的效果,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鼻中隔穿孔风险,精准延时微填塞2周左右可避免鼻中隔软骨弹性回缩,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择l21例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患者鼻腔情况采取不同的术式,如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或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慢性肥厚性鼻炎行鼻内镜下下鼻甲外移术酌情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下双侧鼻窦对称性开放。结果:术后随访3-l2个月,有效率为97.5%,无一例出现鼻腔干燥、头痛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处理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功能性鼻内镜下利用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年龄15~60岁于2011—2012年在我科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住院患者56例。所有病例均在功能性鼻内镜直视下利用三线减张法进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3个月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功能性鼻内镜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手术成功率为98%。结论功能性鼻内镜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创伤小,可最大限度保留鼻腔正常生理结构,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可引起鼻塞、鼻出血、反射性头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充分发挥鼻内窥镜电视监视系统视野清晰的优势,在直视下完成手术,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痛苦。我们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12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