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清奎  王维练 《临床荟萃》1996,11(5):210-211
急性右室梗塞(ARVI)的心电图特征是右胸前导联(V_(3R)~V_(7R)),尤其是V_(4R)导联ST段的抬高。然而右胸前导联并非常规记录,因而难免会遗漏右室梗塞的诊断,这就有必要探索根据常规心电图的某些导联诊断右室梗塞的简便方法。我们通过对20例急性下、后壁MI合并右室梗塞者以及30例单纯急性下、后壁MI患者心电图研究发现,急性下、后壁MI合并ARVI者Ⅱ、Ⅲ导联以及V_2、avF导联ST段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性对于心电图诊断ARV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性右室梗塞(ARVI)的心电图特征是右胸前导联(V_3R~V_7R),尤其是V_4R导联ST段抬高。然而右胸前导联并非常规描记,因而难免遗漏右室梗塞的诊断。因此,有必要探索根据常规心电图的某些导联即能诊断右室梗塞的简便方法。我们通过对20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者以及30例单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研究发现,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ARVI者Ⅱ、Ⅲ导联以及V_2、aVF导联ST-段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对于心电图诊断ARV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右室心肌梗塞渐被人们重视。其诊断方法越来越多。本文对我院自1991年以来确认的10例急性右室梗塞病例的右胸头胸导联与右胸导联心电图对比研究,以探讨头胸导联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8~80岁(平均66.2岁)。常规心电图示急性下壁梗塞4例,急性下后壁梗塞6例。同时具有急性右室梗塞的诊断依据:(1)右胸导联V_3R~V_7R连续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1.0mm;(2)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如颈静脉怒张、Kussmaul's征、肝大及低血压或休克,无肺部罗音;(3)超声心动图示右室增大。 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男女各15名,年龄24~71岁(平均45岁),常规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25例首次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塞(MI)患者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并加作 V_7~V_9、V_3R~V_7R、CR_3R~CR_7R,发现合并右室梗塞者43例。结果提示:急性下壁或下后壁 MI时,除 STⅢ/Ⅱ>1可作为右室梗塞的诊断依据之一外,STaVL↓/aVF↑≤50%,STV_2+V_3↓/Ⅱ+Ⅲ↑≤50%可作为常规12导联 ECG 诊断右室梗塞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5.
许放华  石湘芸 《临床荟萃》1998,13(20):916-917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梗)常合并右室梗塞,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右心前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或在急性下壁心梗时ST段抬高Ⅲ>Ⅱ来诊断右室梗塞,而观察心电图Ⅱ、Ⅲ、aVF导联QRS波形态与右室梗塞的关系,国内外很少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急性下壁心梗以探讨Ⅱ、Ⅲ、aVF导联QRS波形态变化与右室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患的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特点以右室梗塞的早期诊断。方法:将70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患分为有右室梗塞组(29例)和无可室梗塞组(41例),分析其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1mm, 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STⅢ/Ⅱ>1)比值,旨在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时并右室梗塞的早期诊断价值,达到早期定位、定性、早期诊断、治疗,提高阳性发现率,减少漏诊率的目的。结果:Ⅲ导联ST段抬高>1mm伴STⅢ/Ⅱ>1时,与国外尸检相吻合^[1]。本29例右室梗塞中检出26例(89.66%),对照组41例中检出15例(36.59%),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66%、63.41%,阳性预告值和阴性预告值分为63.41%、36.6%。两组间ST段抬高Ⅲ/Ⅱ>1检出率比较有非常显差异(P<0.00)。结论:根据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患的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特点,特别是当发现伴有右心功能障碍,应高度怀疑同时存在右室梗塞,此时应仔细分析心电图,捕捉相应导 联特异改变,为及时准确诊断右室梗塞提供最佳线索。  相似文献   

7.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临床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27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右室梗塞)的病例进行了心电图、心肌酶学、血流动力学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组右室梗塞的患者均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且全部为冠状动脉近中段病变,并探讨了右室梗患者心电图,心肌酶学、血流动力学等临床特征,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合并低血压,心肌酶显著升高和心电图右胸导联ST段抬高及右房压增高,对右室梗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志贤 《临床荟萃》1989,4(10):445-446
一 右室梗塞的诊断 (一)急性下壁、后下壁、广泛性后壁(下壁并正后壁及后侧壁)梗塞等患者,要进一步检查有否RVI。 (二)临床表现 心梗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三)x线检查 显示右室扩大,心胸比值增加及无肺瘀血征象等。 (四)心电图检查 右胸导联V_1、V_(3R)~V_(5R)及CR_(nR),尤其是V_(4h)、IR_(4R)等导联ST段抬高≥0.5~1.0mm以上;并参考梗塞性Q波形成。 综合上述四项可以确立RVI的诊断,进而作以下检查亦有助于诊断。 (五)血液动力学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前,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初诊还是心电图检查,比较普及、方便、可行。常规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基本上没有漏诊现象,但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合并正后壁心肌梗塞及右室肌梗死,常引起漏诊。我们医院为了减少漏诊率,提高正后壁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率,除了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可加作导联(右胸)V3r~V5R,及正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常规12导联及在胸导联仍是目前诊断在室心肌梗死较简单、可靠的方法。现选择我院1995年6月~1998年6月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演变均符合急性了壁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46例,对其心电图改变与冠脉造影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心电图对右室心肌梗死的(RVMI)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1.1对象46例患者除外来支阻滞、心包炎和慢性肺部疾患。根据冠脉造影为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者为RVMI组(18例),急性于壁未合并右室心肌梗死者为对照组(28例)。RVMI组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1~86岁,平均56±10.8岁。1.2方法患者就诊即刻描记…  相似文献   

11.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部位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对245例初发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72小时内12导联心电图ST段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合并梗塞部位对应导联ST段压低者占38.78%;单变量分析合并ST段压低者多见于高龄及女性,其高血压、糖尿病、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心梗)、下壁合并后壁或右室心梗、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率均与无ST段压低者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多变量分析示:高龄、糖尿病、广泛前壁梗塞、下壁合并后壁梗塞或右室梗塞可作为梗塞部位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独立指征。表明AMI早期梗塞部位对应导联ST段压低是一个简单、快速、有效的初步判断梗塞范围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自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我院对24例发病时间在12~48小时的急性心肌梗塞(心梗)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如下。 1 临床资料 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①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闷痛,持续30分钟以上,含硝酸甘油不缓解。②有特征性的动态心电图改变(QRS、ST、T改变)。③有动态心肌酶学改变。 24例中男性16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42~74岁,其中广泛前壁心梗(包括高侧壁)4例;广泛前壁心梗并心源性休克4例,前间壁心梗6例;前下壁梗塞6例;下壁正后壁梗塞2例;下壁、正后壁、右室壁梗塞2例。  相似文献   

13.
王旭航 《临床医学》2008,28(5):75-76
目的 探讨头胸导联在右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36例急性下壁梗死患者、40例右室肥大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同时行头胸导联(HC导联)和常规导联右室心电图作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HC导联较常规导联对于急性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检出率和右室肥大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均明显提高(两者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HC导联对右室疾病的诊断明显优于常规导联,可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吴琴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70-1170
本文总结近 2年本院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经验教训 ,以利于今后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更有效的治疗。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1~ 83岁 ,平均 65 3岁。其中合并下壁梗死 8例 ,合并前间壁梗死 3例 ,合并正后壁梗死 1例。1 2 临床表现 本组有 8例入院时即表现低血压 ,血压在 90 / 60mmHg以下 ;有 6例表现为休克、四肢厥冷、颈静脉怒张、呼吸衰竭。心电图是诊断右室心肌梗死可靠、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右胸导联(V3R V5R)ST段抬高≥ 1mV是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右胸导联ST T段变化亦可作为右室…  相似文献   

15.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并不少见,其发生率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7.7%-23%,除伴发于下壁、后壁梗死外,也可伴发于左室前壁梗死。目前,因无统一的标准,给临床诊断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带来困难。右胸头胸(HC)导联有左胸导联一样的演变规律,并提出了HC导联心电图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1995-1999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龄35-78岁。其中左室下壁梗死58例,左室前壁梗死62例。所有病例入院时除常规作 12导联心电图外,还作右胸导联(V3R-V8R),判定是否合并右室梗死。2结果 右室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为,V4R加上1个或1个以上其他右胸导联ST段抬高≥0.1mV,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共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42~78岁。其中左室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16例,左室前壁合并右室梗死10例。起病到记录心电图时间最短 2.…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37例右室梗塞进行分析,讨论其发病率,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表观,并发症,预后及治疗原则。发现本组右室梗塞占AMI 16%,占下壁及下后壁心梗的31%。但右胸导联有特异变化者,仅49%有右心泵衰表现,强调常规观察右导联,早期发现右室梗塞,对于正确处理,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机制临床意义,将42例AIMI患者中在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24例分为甲组,其余18例为乙组,分析其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结果提示AIMI心前导联段压低可能是下壁梗塞波及后壁所致的镜像反映,它的出现反映下壁梗塞面积较大,心功能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19.
李益民 《临床荟萃》1991,6(5):196-198
右室梗塞(RVI)是左室下壁梗塞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在20%~43%,是目前临床熟悉的一种RVI类型.随着放射性核素、冠脉造影等技术的发展,使心电图,包括右胸心电图对右室缺血和相应冠脉病变的诊断率有了更多的对比手段.右胸V_(4R)导联ST段抬高诊断急性下壁时的RVI与血液动力学、核素心肌显象、超声心动间均有统计学上的良好相关.本文旨在综述急性下壁梗塞时心电图变化及运动心电图右胸图形变化,对右室缺血和右冠狭窄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单纯性下壁心肌梗塞为对照,探讨右室心肌梗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12导联心电图特征.材料与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间诊治的22例右室心肌梗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列入研究组,同期48例单纯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列入对照组,回顾性观察两组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T段抬高幅度比较,研究组Ⅲ>ⅡI的检出率为90.1%,对照组仅4.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检验特异性为90.1%;ST段在V2导联中压低幅度和aVF导联中抬高幅度的比值比较,研究组≤0.5的患者比例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比例4.2%,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检验特异性为90%.结论:利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是否合并有右室心肌梗塞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当ST段抬高幅度出现Ⅲ> Ⅱ时,或ST段在V2导联中压低幅度和aVF导联中抬高幅度的比值≤0.5时,均提示较大可能性的右室心肌梗塞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