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右半结肠憩室的X线诊断和发病原因。材料与方法:18例患者均行钡剂灌肠X线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7岁,憩室全部位于右半结肠而不合并左半结肠憩室,多为多发。结论:老年患者因肠肌软弱及长期便秘,用力排便,使肠内压增高,也可能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从高渣低脂饮食,使肠蠕动减弱而产生大量气体,促使肠内压升高,从而为憩室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肾盏憩室的X线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欣  赵殿辉  陈九如 《临床荟萃》2005,20(4):223-225
肾盏憩室是指位于肾皮质或髓质内与肾盏相通的囊样凸出,其内壁由移行上皮覆盖.Lima等[1]报道肾盏憩室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2%~0.5%.一般无泌尿系症状,多在作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时被偶然发现.本病如并发结石或继发感染、梗阻,则会出现血尿、腰酸痛、肾绞痛等症状.我们报告18例,就其命名、发病机制及X线表现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胃憩室的X线征象87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 8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们工作中所见 87例胃憩室患者的临床及X线典型表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 87例 ,其中男 4 6例 ,女 4 1例 ,年龄 2 1~ 60岁 ,平均 3 7岁。因上腹部或左下胸部间歇性疼痛 ,在饭后及平卧时加重而就诊。使用日本东芝KXO 15C 5 0 0mA遥控胃肠X线 ,青岛东风化工厂生产Ⅱ型混悬硫酸钡 ,其特点是颗粒较细 ,粘附力较好。全部病例采用低张气钡双重上消化道造影 ,患者先服用少量硫酸钡 ,观察黏膜像 ,然后再服用钡剂10 0ml,观察充盈像 ,使用发泡剂及低张药物 ,并采取立、卧位 ,头低脚高位并多轴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对先天性及继发性膀胱憩室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24例膀胱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尿路造影、膀胱造影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尽管先天性膀胱憩室和各种继发性膀胱憩室形成机制不尽相同,但均与膀胱内压持续增加有关;先天性膀胱憩室在膀胱造影检查中可表现“兔耳”、“蘑菇”及“双膀胱”征等特异性征象,继发性膀胱憩室分为肌肉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和神经源性两大主因导致,膀胱造影多表现膀胱轮廓粗糙,呈“塔形”改变。结论尿路造影和膀胱造影是诊断膀胱憩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憩室是上消化道中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临床缺乏特殊症状常伴随或伴发其它疾病易致误诊漏诊,汇总我院1985年-2007年14例经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胃镜或手术证实的胃憩室结合文献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返流(CER)并非少见,近年来有发病增加的趋势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往往对此病认识不足,易至误漏诊。现将我们有完整的临床及X线检查资料60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线形溃疡为良性溃疡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仅能在粘膜的检查中特别是气钡双重造影中发现,显示为长短不一的线形龛影。其形成有多种因素,主要为龛影发生及其修复过程中瘢痕组织增生牵拉所致,通过组织学研究,指出胃线形溃疡由4种方式形成:(1)从开始起病即呈线形龛影;(2)为大的圆形龛影呈纵向修复,以致胃长轴短缩而形成线形;(3)为圆形溃疡的多次复发和愈合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胃扭转以往认为是一种少见疾病,近年来由于 X 线检查普遍,发现本病也渐增多。本组发现慢性胃扭转23例,其中7例在钡餐透视确诊的同时,采用手法整复术,均获得成功。23例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其中患十二指肠球溃疡3例,贲门痉挛、胃窦炎、肝癌、膀胱肿瘤各1例,余未查出明确疾病。  相似文献   

9.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庆选 《新医学》1997,28(7):345-346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诊断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266033)曹庆选X线检查可以显示溃疡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并发症,对于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和随访疗效有重要意义。常规检查包括透视与摄片,硫酸钡充盈胃腔后采用不同体位并加压,可以显示胃腔轮廓和粘膜。压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双重对比造影X线征象。材料与方法:对采用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剂检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着重分析X线表现探讨其X线特点。结果:多发结节型6例(40%);充盈缺损型3例(20%);溃疡型5例(33%);胃黏膜皱襞异常肥大9例(60%);多种形态病灶并存11例(73%);病变范围超过5cm者12例(80%);多发者13例(90%);胃壁增厚僵硬13例(90%);胃蠕动减弱但存在者15例(100%);胃腔明显缩小且狭窄者1例。结论:病变多形性、多灶性、浸润范围广,胃壁增厚但保持一定的柔软性和蠕动型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重要X线征象,且X线表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常不成比例。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胃底贲门息肉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贲门部息肉少见,作者在近9000多例的胃DC造影中,检出胃息肉25例,其中胃底贲门息肉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见附表)本组6例贲门息肉,男1例,女5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8岁,平均为47.6岁。6例均为单发息肉,都经胃镜粘膜病检证实,全部为增生性息肉,最大者为1.0×1.2cm,最小者为0.5×0.7cm。2讨论胃息肉通常少见,贲门息肉则更少见。贲门息肉由于位置较高传统法GI检查颇难显示,故常漏诊。OC造影技术问世,已经改变了我们检出贡门部病变的能力。文献DJ报告在DC造影检查中占1~2%。Gordon氏报告38例胃息肉中青门…  相似文献   

12.
13.
胃良性肿瘤脱垂于十二指肠较为罕见,文献仅见个案报道。本文复习文献并着重分析了胃良性肿瘤脱垂于十二指肠X线表现,发生机制,脱垂分型和鉴别诊断,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在临床诊断2例小儿胃扭转病例,现将其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系一种较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可能与过敏或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常伴有胃壁增厚、僵硬与粘膜巨大溃疡形成,以致临床常疑为胃癌而行手术治疗。我院1970年~1983年间收治10例(都伴有溃疡),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有钡餐资料者8例,观就其X线征象及鉴别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x线诊断.方法:收集46例经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46例中,胃溃疡7例(15.2%),十二指肠溃疡38例(82.6%),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1例(2.2%),临床表现以上腹疼痛最多,龛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间接征象,两者不尽相同.结论: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有其临床发病特点,X线钡餐检查仍是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儿胃双对比造影及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正处于上升趋势,故及时诊断显得非常重要.胃肠造影检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本文总结100例小儿双对比胃肠造影,结合文献就其造影技术以及X线诊断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部憩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胃慢性疾病,国内虽有报导,但数量颇为不多。为此,笔者就多年来在X线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病例,综合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术是发现憩室和其它肠道疾病最佳选择。就我院52例小肠憩室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院经钡餐和胃肠双对比造影共发现小肠憩室52例,均点片或电视录相存案,表现典型。病例中部分手术切除憩室后症状消失。部分内科治疗、上腹烧灼样痛,吐酸和嗳氯等症状好转,柏油样大便消失,但时而又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十二指肠憩室的X线表现及特点,提高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能力。方法收集我科2006-01—2011-06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50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X线表现及特点,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憩室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内后壁,尤其是壶腹周围。检出憩室58个,其中单发42例,占84%。多数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容易误诊。结论 X线气钡双重造影和十二指肠镜是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