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傣族和瑶族G6PD缺乏的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云南傣族和瑶族两种少数民族G6PD缺乏的基因突变型,了解云南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的分子遗传特征。方法 应用突变难扩增系统、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NA自动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云南21例傣族、15例瑶族G6PD缺乏病例。Exon12及部分Intron11的C6PD基因突变。结果 傣族中发现G1376T突变3例、G1388A突变13例,瑶族中发现G1376T突变8例、G1388A突变3例。其中在云南傣族13例G1388A突变中有5例复合IVS-11 C93T突变,瑶族8例G1376T突变中2例复合IVS-11 C93T突变。首次报道上述两种复合型突变在云南傣族和瑶族中的存在。结论 云南少数民族中G6PD缺乏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G1388A复合IVS~11 C93T突变、G1376T复合WS—11C93T突变在云南一些民族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广西环江县是毛南族和壮族等民族杂居地 ,是我国毛南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县 ,调查该县壮族和毛南族居民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 ,对预防该病和了解人口素质都有较重要的意义。对象和方法1 调查对象 选择环江县毛南族聚居的下南乡小学和初中学生共 799名 (男 4 34名 ,女 36 5名 ) ,年龄 6~ 16岁 ,祖上三代均无与外族通婚史 ;壮族聚居地的都川中学及思恩中学学生共 94 0名 (男 5 0 0名 ,女 4 4 0名 ) ,年龄 12~ 16岁。2 调查方法 每人抽取静脉血 1ml,ACD抗凝 ,置 5~ 10℃冰壶冷藏 ,立即带回医院进行检测。先…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汉族中所见的一例G6PD基因nt1004C→A突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检测云南人群中是否存在新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型。方法:在排除中国人中的常见突变后,作2~12逐个外显子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对电泳异常者测序证实。结果:在筛查云南人群823人G6PD缺乏症时,发现G6PD缺乏者54例。对其中29例作了突变型鉴定,除发现1388G→A突变19例、1381G→A突变1例外,其余9例中,查出1例为第9外显子SSCP有异常泳带。直接测序证实在第9外显子nt1004位有C→A的碱基置换,导致丙氨酸→天冬氨酸。结论:该例为罕见突变,为中国人中的第二例,云南汉族中的首例。  相似文献   

4.
根据葡萄糖一个磷酸脱氢酶(G6PD)荧光斑点试验方法,制备冰冻干燥G6PD反应试剂,观察冰冻干燥试剂在保存中的稳定性,用该试剂定性测定正常人和挑N缺乏者酶活性,并与G6血活性定量测定结果比较。结果冻干G6PD反应试剂在4℃至少能稳定6mo。与G6PD活性直接测速结果比较,检测G6PD活性正常者标本,符合率为92%~96%,男性G6PD缺乏者,符合率为100%。G6PD反应试剂经冰冻干燥后有利于贮存,且不影响试剂的检测效果。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批量生产,并可提供给基层医疗单位开展G6PD缺乏症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广西瑶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特点,并与汉族作比较。方法 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对广西瑶族34例和汉族37例G6PD缺乏进行中国常见的三种G6PD基因突变型筛查。结果 广西34例瑶族G6PD缺乏的基因型分别为G1376T 14例(41.2%),G1388A9例(26.5%),A95G5例(14.7%),C1311T1例(2.9%)。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型检测的新方法及深入了解梅县地区大学生G6PD缺乏症的流行特征。方法经G6PD酶活性定量测定法确诊为G6PD缺乏症患者,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检测基因突变类型,对所有样本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为7.5%。共发现17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最常见的2种基因型是G6PD Canton(1376G〉T)和G6PDKaiping(1388G〉A),占70%以上;接下来的是G6PDGaohe(95A〉G)、G6PD Union(1360C〉T)、G6PD Chinese.4(392G〉T)、G6PD Chinese-5(1024C〉T)。此外,5.33%(4/75)的G6PD缺乏症患者没有发现任何突变。结论高分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是一种陕速、廉价、有效的G6PD基因型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分布特征,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揭示G6PD基因突变的异质性,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1090名当地水族居民采用噻唑蓝定性法、G6PD/6PGD活性比值法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再经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中最常见的3种G6PD基因突变型:1376G→T、1388G→A、95A→G。结果表明:在受检的1090人中,共检出G6PD缺乏症98例,检出率8.99%,在G6PD缺乏症中检出最常见的3种G6PD基因突变型:1376G→T24例;1388G→A12例;95A→G9例;并在国内首次检出1376G→T、95A→G复合型突变1例。1376G→T突变频率为0.245;1388G→A突变频率为0.122;95A→G突变频率为0.092。结论:1376G→T、1388G→A、95A→G为贵州省三都水族居民的常见G6PD突变型,这个结果提示贵州三都水族与中国其它少数民族在起源上可能有共同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基因突变类型,为 G6PD 缺乏症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进行 G6PD 酶活性筛查的患者资料,记录其 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比值结果,随机抽取469例表型阳性样本,通过反向斑点杂交(RDB)技术检测其基因突变类型。结果采用 G6PD/6PGD 比值法共检测16464例标本,检出阳性标本672例(G6PD/6PGD<1.0),检出率为4.08%。随机抽取样本中,检出基因突变460例,检出率为98.1%,其中G1376T 突变173例、G1388A 突变141例、A95G 突变82例、G871A 突变60例、G392T 突变23例、C1024T 突变14例;还检出中国地区 G6PD 少见突变基因型 C1004T 突变6例、T517C 突变2例、C1360T 突变1例;同时检出 C1311T 多态性65例和双重杂合突变96例。结论东莞地区 G6PD 缺乏症发生率较高,G6PD 基因突变类型具有中国人群普遍代表性,又有该地区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东莞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基因突变类型,为G6PD缺乏症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进行G6PD酶活性筛查的患者资料,记录其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比值结果,随机抽取469例表型阳性样本,通过反向斑点杂交(RDB)技术检测其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采用G6PD/6PGD比值法共检测16 464例标本,检出阳性标本672例(G6PD/6PGD<1.0),检出率为4.08%。随机抽取样本中,检出基因突变460例,检出率为98.1%,其中G1376T突变173例、G1388A突变141例、A95G突变82例、G871A突变60例、G392T突变23例、C1024T突变14例;还检出中国地区G6PD少见突变基因型C1004T突变6例、T517C突变2例、C1360T突变1例;同时检出C1311T多态性65例和双重杂合突变96例。结论 东莞地区G6PD缺乏症发生率较高,G6PD基因突变类型具有中国人群普遍代表性,又有该地区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漫谈“蚕豆病”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杜传书 《新医学》2001,32(11):696-697
1引言人们常说,某人患了或曾患过“蚕豆病”,将“蚕豆病”当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的代名词。这反映了人们对这两个概念还没有完全理解,同时也反映此病的中文全称太长、英文名不好读的缺点。因而通称为“蚕豆病”也情有可原。其实,两者正确的相互关系是G6PD缺乏症是“蚕豆病”发生的遗传基础(或遗传背景);有这种遗传背景的人,不仅可以患上“蚕豆病”,而且还可以患其他溶血疾病,如多种药物引起的溶血、新生儿黄疸、某些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溶血(如肝炎、肺炎、伤寒、流感、腮腺炎)等。其中,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11.
杨兰  梁秀云  曾江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0):2644-2645,2647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壮族、瑶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17bw基因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广西地区100例壮族和100例瑶族健康个体进行HPA 1~17bw系统基因分型,比较壮族和瑶族的HPA基因频率。结果等位基因a是广西地区壮族、瑶族健康个体主要的HPA1~17bw基因型别。在H-W平衡检验中,瑶族健康人群HPA1~17bw基因多态性中除HPA1、2、6外,其他均符合H-W群体遗传平衡法则(P>0.05);壮族健康个体中,所有HPA各系统符合H-W群体遗传平衡法则(P>0.05)。瑶族和壮族HPA系统抗原不配合率分析中,HPA3和HPA15不配合率最高,皆超过30%。比较两个民族的基因频率,发现瑶族的HPA-3和HPA-15的基因多态性明显低于壮族(χ2=12.242,P=0.002;χ2=6.209,P=0.045)。结论广西地区壮族和瑶族HPA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特别是HPA-3和HPA-15系统杂合度最高,抗原分布不配合比例相对高,在临床配合性血小板输注中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病。本文探讨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经济实用的G6PD缺乏症分子诊断技术。方法采用DNA测序技术通过双盲法对所建立的单管多重PCR结合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所建立的新技术可成功地检出上述中国人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并能清楚区分男性杂合子、女性杂合子或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盲法分析结果显示,该技术对经DNA直接测序确诊的G6PD标本的诊断准确度和重复性均达到100%。结论单管多重PCR结合分子杂交技术可准确、快速地检测中国人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且具有经济和实用的优点,非常适合于G6PD缺乏症的大人群分子筛查和临床样品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云南人群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6PD)缺乏症患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特点。应用自然或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方法。检测60例云南籍G6PD缺乏症患中G1388A、G1376T、C1024T、G392T、C592T、A95G6种G6PD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60例G6PD缺乏症患中,共检出6种G6PD基因突变类型,其中G1388A突变7例(28.3%)、G1376  相似文献   

14.
福建畲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福建畲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型特点,调查其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方法用硝基四氮唑蓝(NBT)纸片法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错配碱基PCR介导酶切位点/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型鉴定结果在1820名青水畲族和764名穆云畲族人中,分别发现101例和104例酶活性异常,两地的致病基因频率分别为0.0607和0.1706。在穆云乡54例纯畲族血缘的样本中,共检出nt1376G→T突变38例、nt1388G→A突变12例、nt95A→G突变6例,三种基因突变型分别占70.3%,18.5%和11.1%;并发现1例nt1376G→T复合nt95A→G突变、1例nt1376G→T复合nt1388G→A突变。在青水畲族中发现6例nt1024C→T突变,占8.6%;发现1例392G→T突变,结论①nt1376G→T、nt1388G→A是幅建畲族中主要的基因突变型,中华民族具有共同的G6PD基因突变型,因而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②在畲族人群中发现nt1376G→T、nt1388G→A、nt95A→G、nt1024C→T和nt392G→T 5种基因突变型。③发现nt1376G→T复合nt95A→G突变、nt1376G→T复合nt1388G→A突变④nt95A→G是穆云畲族中另一种常见的基因突变型;1024C→T是青水畲族中常见的一种G6PD基因突变型。⑤明确青水畲族中G6PD基因频率为0.0607,穆云畲族中为0.1706,为上述地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几个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分析云南籍汉族及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的G6PD基因突变。方法:应用自然引物或“错配引物”介导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方法,分析29例云南籍几个民族G6PD缺乏症患者G6PD基因突变型。结果:发现1388突变19例,1376突变1例,未定型9例。29例标本中有7例为少数民族,分别为彝族3例(1388突变)、白族2例(1388突变)、傣族1例(1388突变)、纳西族1例(1388突变)。除傣族外,在其余三个少数民族中检出G6PD基因1388突变在国内尚属首次。结论:这种突变的发生早于少数民族形成之前,并可推测云南省G6PD缺乏症患者中G6PD基因突变型分布比例,有助于了解分子进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彝族三种常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云南籍彝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三种常见基因突变型。方法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分析28例云南籍彝族G6PD缺乏症患者G6PD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发现1388(G→A)突变12例,1376(G→T)突变9例,95(A→G)突变1例,未定型6例。结论在彝族人群中检出1376和95突变在国内尚属首次。上述三种突变在28例彝族G6PD缺乏症患者中占786%,且也为汉族中的常见突变,结果提示汉族和彝族可能源于同一祖先,云南省彝族的形成可能是在G6PD基因常见突变产生之后,为研究彝族的起源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广西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新的基因型。方法对广西30例G6PD缺乏症的基冈型使用变性高效液相(DHPLC)筛选,然后使用直接测序或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再检测。结果在我国大陆第一次确定G6PD Viangchan(871G→A,1311C→T)的存在,共3例,占100%;首次发现1例G6PD Union(1360C→T),占3.3%;其余为G6PD Ganton(1376G→T)占30.0%,G6PD Kaiping(1388G→A)占26.7%和G6PD Gaohe(95A→G)占23.3%结论除G6PD Ganton、Kaiping和Gaohe三种中同常见的变异型之外,广西尚有G6PD Viangchan和G6PD Union。G6PD Viangcharl和G6PD Union在我国大陆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