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提高皮肤缺损治疗效果.方法 自制皮肤牵张器,对28例皮肤缺损患者行皮肤牵张治疗15~21 d.结果 创面均愈合(未拆线)出院,13~15 d后返院拆线;随访3~12个月,外观仅留有线形瘢痕,局部无色素沉着,皮肤器官完整,皮肤弹性正常,相邻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自制皮肤牵张器设计合理,可有效治愈较大皮肤缺损创面,外观可达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皮肤牵张器治疗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3月,采用皮肤牵张器治疗15例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4~59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重物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摔伤2例;均无神经及血管损伤。闭合骨折3例,伤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开放骨折12例,伤后行创面清创、外支架固定术。首次手术后1~3个月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未愈合,缺损范围为14 cm×5 cm~20 cm×7 cm,均为长条形或梭形。在皮肤缺损纵轴线两侧的皮肤边缘穿入克氏针,然后以皮肤牵张器扣锁两侧克氏针后适当收紧,根据皮缘血供及小腿肌肉受压情况,及时调整牵张器的张力,待皮缘相互接触时去除克氏针及牵张器,行间断缝合术。结果 1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经6~13 d牵张均得到覆盖,间断缝合后12 d伤口均愈合拆线。伤口愈合评分从术后当天的(3.40±0.51)分降至术后12 d的(1.27±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1,P=0.000)。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牵张后皮肤色泽、弹性及痛触觉均与正常皮肤相似,毛发生长正常。术后出现1例钉道感染和2例小腿不适感,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利用皮肤牵张器闭合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的皮肤牵张器与负压技术联合应用对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自制皮肤牵张器治疗;B组采用负压技术治疗;C组采用皮肤牵张器与负压技术联合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分泌物细菌计数明显低于A、B组(P<0.05),HA、VECF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色泽(2.78±0.59)、血管分布(2.25±0.30)、厚度(1.92±0.21)、柔软度(1.87±0.17)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制的皮肤牵张器与负压技术联合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可降低创面分泌物的细菌计数,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和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克氏针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肢体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克氏针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12例软组织缺损患者.感染创面先反复清创,创面感染控制后再实施皮肤牵张术;外伤缺损创面常规一期彻底清创后进行牵张.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2例牵张失败,经植皮或带蒂皮瓣修复后顺利愈合;1例创面缩小1/2,经植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低耗材皮肤牵张装置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2月,应用自制皮肤牵张装置(由扎带和克氏针组成)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5例,其中缺损创面为大腿皮瓣供区者5例,小腿慢性不愈合创面4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后缺损创面3例,体表肿物切除后缺损创面3例。缺损范围2.5 cm×4.0 cm~8.0 cm×15.0 cm。结果 5例创面术中即刻闭合,术后2周拆除皮肤牵张装置;10例创面经术后持续牵拉闭合,平均闭合时间18.9天;15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2个月。创缘皮肤呈线性愈合,瘢痕较小,克氏针孔处会遗留点状瘢痕,无皮肤坏死、感觉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该装置制作简便,治疗急慢性创面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胡炜  邵银初  李浩  单记春  杨红  双峰 《中国骨伤》2019,32(11):1021-1025
目的:比较托氏皮肤牵张闭合器(tension relief system,TRS)和自制简易式皮肤牵张带治疗创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创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行皮肤牵张器治疗的41例患者,男28例,女13例,年龄22~64(43.2±10.4)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用托氏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2~61(41.7±9.5)岁;缺损部位,上肢5例,下肢11例,背部2例;缺损面积42~160(78.6±17.4) cm~2。自制皮肤牵张器治疗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5~64 (44.4±12.7)岁;缺损部位,上肢6例,下肢13例,背部4例;缺损面积54~175(75.2±14.3) cm~2。比较两组患者创面Ⅰ期闭合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缓解程度,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定术后瘢痕恢复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3~12(6.2±3.7)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S组Ⅰ期直接闭合16例,创面愈合时间≤3周16例,VAS评分(3.9±1.1)分,VSS评分(3.5±1.2)分,并发症1例;自制皮肤牵张器组Ⅰ期直接闭合12例,创面愈合时间≤3周9例,VAS评分(4.8±1.4)分,VSS评分(5.3±1.6)分,并发症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S较自制皮肤牵张器闭合器治疗创面效果好,损伤小,愈合时间短,手术疼痛小,创面愈合美观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组合型皮肤牵张器在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皮肤软组织牵伸术治疗;观察组行自制组合型皮肤牵张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创面面积、创面愈合及皮肤恢复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面积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小,且观察组治疗1、3、7 d时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创面愈合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皮肤恢复指标(血管分布、柔软度、色泽、厚度)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0 d,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良好,皮肤瘢痕正常,对相邻的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采用自制组合型皮肤牵张器治疗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能有效缩小缺损创面面积,且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皮肤牵张器治疗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3月,采用皮肤牵张器治疗15例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4~59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重物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摔伤2例;均无神经及血管损伤。闭合骨折3例,伤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开放骨折12例,伤后行创面清创、外支架固定术。首次手术后1~3个月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未愈合,缺损范围为14 cm×5 cm~20 cm×7 cm,均为长条形或梭形。在皮肤缺损纵轴线两侧的皮肤边缘穿入克氏针,然后以皮肤牵张器扣锁两侧克氏针后适当收紧,根据皮缘血供及小腿肌肉受压情况,及时调整牵张器的张力,待皮缘相互接触时去除克氏针及牵张器,行间断缝合术。结果 1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经6~13 d牵张均得到覆盖,间断缝合后12 d伤口均愈合拆线。伤口愈合评分从术后当天的(3.40±0.51)分降至术后12 d的(1.27±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1,P=0.000)。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牵张后皮肤色泽、弹性及痛触觉均与正常皮肤相似,毛发生长正常。术后出现1例钉道感染和2例小腿不适感,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利用皮肤牵张器闭合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调节皮肤牵张力的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小腿和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云南中德骨科医院收治的56例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创面患者资料。男35例, 女21例;年龄(39.9±18.7)岁;创面类型:创伤创面43例, 烧伤创面3例, 炎性创面6例, 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切口创面3例, 瘢痕创面1例。皮肤缺损面积为2.5 cm×2.0 cm~20.0 cm×10.0 cm;创面病程为(8.6±7.8)d。所有患者均应用可调节牵张力的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创面:排钩式牵张闭合器修复28例, 单杆式牵张闭合器修复20例, 单杆式牵张闭合器结合外固定支架修复5例, 单杆式、排钩式牵张闭合器组合牵张修复3例。记录患者的创面牵张闭合时间、创面皮缘颜色、创面周围皮肤肿胀程度、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56例患者创面牵张闭合时间为(7.8±3.8)d。皮肤牵张后创面皮缘颜色:正常16例, 暗红38例, 暗黑2例;创面周围皮肤肿胀程度:1度21例, 2度33例, 3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可调式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儿童大面积肢体创面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可调式皮肤牵张闭合器处理儿童严重下肢创面缺损患儿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4~12(8.3±2.7)岁,均为单侧下肢大面积创面缺损,其中车祸伤致肢体皮肤缺损4例,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后无法缝合关闭3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3例,皮肤撕脱伤清创缝合术后大面积缺血坏死1例。创面宽度(5.6±1.2) cm,长度(7.0±1.6) cm,均已行VSD负压引流、扩创缝合等处理,其中4例已行游离皮片植皮,2例已行局部皮瓣转移手术处理,植皮或皮瓣手术失败,前期治疗效果均不佳。结果:术后经持续牵引5~14(10.5±2.6) d后创面闭合,未再行植皮或者皮瓣修复处理。无创缘血供不佳、皮肤感染坏死、末梢感觉障碍等并发症发生。11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8.9±3.8)个月。创缘皮肤呈线性愈合,瘢痕轻微。结论:通过可调式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儿童大面积肢体创面缺损,符合Wolff定律及组织自然重建理念,为治疗儿童肢体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