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标渗透法快速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表达了丙型肝炎病毒(HCV)-Core-Ns3-Ns4优势表位嵌合抗原,研制出金标渗透法快速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试剂,与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HCV-ELISA)和重组免疫印迹分析检测试剂(HCV-RIBA3.0)进行了比较,其特异性、敏感性均达到了ELISA试剂水平。  相似文献   

2.
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CV)分子结构特点,简述了目前检测和确诊HCV的主要方法和用于检测抗-HCV试剂的抗原来源,着重阐述了抗-HCV第一代ELISA和第二代ELISA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HCV分子不同区域各抗原的反应特点,ELISA反应强度与HCV感染的关系以及ELISA阳性与血清ALT和抗-HBc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曾称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8年Coo等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HCV的基因克隆。1991年将其归类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随着对HCV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检测方法问世。从抗体检测到病原体检测以及感染性、生化指标的检测,形成了对HCV的全方位检测,极大地提高了HCV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215例疗养员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程薇莉,林云卿自1989年KUO等建立了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方法以来,使丙型肝炎的研究和诊断取得了很大进展。国外不同人群HCV感染状况相差较大,国内对肝炎患者和献血员血清抗-HCV的...  相似文献   

5.
3 953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953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者用AU400全自生化分析仪做肝功能检测。结果抗-HCV阳性65例,阳性率1.6%;男性及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1.7%和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抗-HCV阳性者的肝功能异常15例。结论对HCV感染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第三代酶免疫试验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Abbott公司第三代酶免疫试验(EIA-3),与Abbott公司和国产第二代酶免疫试验(EIA-2),对比检测了96例肝炎病人和献血员标本的抗-HCV,发现Abbott公司和国产EIA-2的相对漏检率分别为17.3%和20.7%,而献血员中有漏检10.8%。对部分漏检标本应用多聚酶链试验(PCR)检测了HCV-RNA,发现与HCV感染有关。这些是造成某些临床误诊及输血后肝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常规体检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尹  郭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8):711-711,713
目的 研究开展普通人群丙型肝炎(下称丙肝)病毒抗体常规体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8 450例患者血清进行丙肝抗体检测.结果 2003年丙肝抗体阳性率为2.49%,2004年为3.14%,2005年为3.34%,2006年(1~6月)为4.26%.结论 丙肝感染情况已日趋严重,为防止疾病扩散,早发现、早治疗,针对普通人群开展丙肝病毒抗体常规体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包膜区基因(E1、E2)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CI-neo-E1和E2。方法:将真核重组体转染NIH-3T3细胞中,利用RT-PCR方法鉴定相应的基因片段,显示获得了相应的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提取转染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HCVE1、E2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获得有效表达。将所构建的PCI-neo-E1、E2免疫Balb/C小鼠,获得特异的抗体反应。结论:通过HCV包膜区DNA免疫的研究表明能激发特异的免疫反应,为进一步进行HCV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不同人群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不同人群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途径及造成感染不断增高原因,达到早预防的目的。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6784例不同人群血清进行抗-HCV检测,分3组,即住院组(Ⅰ组)、门诊组(Ⅱ组)、体检组(Ⅲ组)。结果 3组不同人群血清抗-HCV感染例数进行χ2检验: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8,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结论用ELISA法检测抗-HCV适合HCV感染者的初筛检测,在人群普查中可使用该方法 。  相似文献   

10.
佛山地区人群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阳性率及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人群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阳性率、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传播方式以及在普通人群中展开抗-HCV检测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001~2007年佛山地区人群血清抗-HCV,统计每年的阳性率,观察HCV感染趋势。通过病史调查观察传播方式的变化。结果2001~2007年抗-HCV阳性率依次为0.42%、0.44%、0.45%、0.45%、0.46%、0.47%、0.48%,呈轻微上升趋势,输血感染HCV占主要比例,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静脉吸毒引起的HCV感染占第2位,且呈上升趋势。结论2001~2007年佛山地区HCV感染呈每年轻微上升趋势,情况不可轻视,输血及静脉吸毒是主要传播方式,在普通人群中展开抗-HCV检测可有效地掌握人群中HCV感染情况,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发现及阻止HCV在人群中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蛋白质 /多肽递呈技术对HCV包膜蛋白E2进行模拟表位研究。方法 通过使用E2蛋白结合血清中的抗 E2 ,筛选M1 3噬菌体构建的随机肽库 ,寻找E2区蛋白的模拟表位 ;用大肠杆菌硫氧还蛋白作为骨架 ,在其活性部位以“内融合”形式重组表达该模拟表位 ,用HCV感染者血清验证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 寻找到一个E2区蛋白的模拟表位 ,可能为E2蛋白的构象性表位。结论 本实验为研究HCV外膜蛋白E2抗原表位水平的特异诊断试剂的研制、疫苗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HCV RNA拷贝数及甲胎蛋白(AFP)的含量,探讨HCV RNA拷贝数与AFP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临床已确诊的HCV感染者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CV感染者的HCV RNA拷贝数,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FP的含量.结果 HCV感染者血清AFP含量均值为(5.7±5.1) ng/ml,明显高于正常人的AFP均值(3.5 ±2.3) ng/ml(P<0.05),且HCV感染者的血清HCV RNA拷贝数与AFP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P<0.01).结论 HCV感染者的血清AFP含量较正常人高,应定期随访和复查,以便早期发现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3.
应用RT-PCR和基因重组技术,从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克隆了HCV包膜蛋白基因片段(E1,E2/NS1),经与已知基因型的HCV-1,HCV-J,HCV-J6和HCV-J8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比较分析,这些基因片段属1b型HCV基因。将克隆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PMAL-CRI中,在大肠杆菌内进行高效表达,获得了融合蛋白MBP-E1,MBP-E2/NS1,经WesternBlot分析证实这些融合蛋白具有HCV的特异抗原活性,提示这些融合蛋白可用于HC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标志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12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第2代ELISA法检测血抗-HCV。RT-PCR方法检测HCVRNA,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120例血透患者中,抗HCVIgM阳性49例(40.8%),抗HCVIgG阳性47例(39.2%),HCVRNA阳性52例(43.3%),所有HCV指标均阳性37例(30.8%),至少1项指标阳性55例(45.8%)。结论:联合检测抗HCVIgM、抗HCVIgG和HCVRNA可显著提高血透患者HCV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抗原诊断试剂在临床诊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抗原(HEV-Ag)试剂,对387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同时进行HEV RNA、抗HEV-IgM、抗HEV-IgG检测。结果:387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HEV-Ag 140例(36.18%)阳性;单纯抗HEV-IgM阳性组的HEV-Ag阳性率最高;12例患者早期血清HEV-Ag阳性,随访过程中抗HEV-IgM与抗HEV-IgG阳转。结论:通过HEV-Ag检测,可以提高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牛灵  刘琦 《中国康复》2011,26(4):267-268
目的:测定肺栓塞患者血浆蛋白C及蛋白S的表达,探讨其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肺栓塞患者132例为观察组,体检正常成人132例为正常组,均检测血清中血浆蛋白C及蛋白S的表达,分析其不同预后与血浆蛋白C及S的差异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血浆蛋白C及蛋白S均呈明显低表达,其中死亡病例更低于好转病例,好转病例明显低于治愈病例(P〈0.05,0.01);线性相关分析,血清中血浆蛋白C与蛋白S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血浆蛋白C及蛋白S在肺栓塞患者血清中均呈低表达,且与预后有关,早期检测血浆蛋白C及蛋白S可能对判断肺栓塞的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Hepatitis C virus (HCV) is the major cause of non-A, non-B hepatitis worldwide. Current treatments are not curative for most infected individuals,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both novel therapeutic agents and small-animal models which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candidate drugs. A small-animal model of HCV gene expression was developed with recombinant vaccinia virus vectors. VHCV-IRES (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s a recombinant vaccinia viral vector containing the HCV 5′ nontranslated region (5′-NTR) and a portion of the HCV core coding region fused to the firefly luciferase gen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VHCV-IRES produced high levels of luciferase activity in the livers of BALB/c mice.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complementary to the HCV 5′-NTR and translation initiation codon regions were then evaluated for their effects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target HCV sequences in BALB/c mice infected with the vaccinia virus vector. Treatment of VHCV-IRES-infected mice with 20-base phosphorothioate oligonucleotides complementary to the sequence surrounding the HCV initiation codon (nucleotides 330 to 349) specifically reduced luciferase expression in the liver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hibition of HCV reporter gene expression in this small-animal model suggests that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may provide a novel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HC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CV抗体及HCV-RNA阳性患者血清297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LKM-1)和抗肝细胞浆Ⅰ型(LC-1)等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 297例丙型肝炎患者中,98例患者至少一项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2.9%,其中ANA检出率为32.9%,SMA检出率为1.3%,LKM-1检出率为3.0%,LC-1检出率为0.3%,抗体检测阳性率与作为阴性对照的HB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检测中自身抗体以中、低浓度抗体为主,主要以ANA为主.抗体滴度≥1∶100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LT,AST,Tbil,GGT及IgG含量明显高于抗体滴度<1∶100患者,但ALP,IgA,IgM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V感染过程中可引发机体自身免疫紊乱产生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出现对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可造成一定的损伤.注重自身抗体及其浓度的检测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HBV前S1抗原与HBV 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l)、HBV DNA与HBV表面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从临床乙型肝炎标本中筛出HBsAg阳性病例329例,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HBV DNA。结果血清HBeAg抗原阳性组,HBV DNA和pre-Sl的阳性率分别为97.2%和90.0%,而HBeAg抗原阴性组的HBV DNA与pre-Sl阳性率分别为42.9%和37.0%,HBeAg阳性患者血清的HBV DNA与pre-Sl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结论 HBV pre-Sl和HBV DNA在各组中阳性检出率有较高的一致性,pre-Sl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HBV DNA。pre-Sl与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能为乙肝患者病毒复制、肝功能损伤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同时有助于慢性乙肝患者疗效考核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分析武汉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254例HCV-RNA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标本,通过Sanger测序法测定靶片段的基因序列,然后与NCBI genebank数据库中HCV基因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患者HCV基因型.结果 研究检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共检测出11种HCV基因型,分别是1a,1b,2a,3a,3b,6a,6b,1b/2a混合型,1b/2k混合型,6a/1b混合型和6d/6k混合型.其中,HCV1a型为2例(0.79%),1b型189例(74.41%),2a型35例(13.78%),3a型4例(1.57%),3b型12例(4.72%),6a型6例(2.36%),6b型1例(0.39%),1b/2a混合型2例(0.79%),1b/2k型1例(0.39%),6a/1b混合型型1例(0.39%)和6d/6k混合型1例(0.39%).结论 武汉地区HCV-RNA基因型以1b型为主,其次为2a型,亦可见其他型别,提示武汉地区HCV流行的基因型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