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联合检测G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的急性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192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依次分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伤后24h内血清hCRP、IL-1β及IL-6的浓度。结果伤后24h内hCRP、IL-1β及IL-6升高,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下降,三者与GCS呈负相关(r=-0.162,P〈0.05),血清hCRP与IL-1β应用直线相关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147,P〈0.05)。血清hCRP与IL-6应用直线相关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196,P〈0.01),三项检测指标之间呈直线相关。GCS不同分组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清中hCRP、IL-1β及IL-6浓度在GOS评分分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hCRP、IL-1β及IL-6是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损伤敏感而特异的指标,联合检测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早期诊治继发性脑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颅脑损伤早期血清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42只SD大鼠根据是否脑损伤和糖尿病分5组,健康对照组6只,假损伤无糖尿病组6只,糖尿病无脑损伤组10只,单纯脑损伤组10只,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组10只。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1h,12h、24h、36h、48h、72hCRP的浓度。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损伤组及单纯脑损伤组随时间不同血清中CRP含量持续增高,各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合并脑损伤组血清中CRP高于单纯脑损伤组及糖尿病组(P〈0.01)。结论 CRP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和糖尿病密切相关。糖尿病颅脑损伤后动态测定CRP对监测治疗效果、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肿瘤手术前后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改变,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评估血清S100B对术后脑损伤的反映能力。方法 30例胶质瘤、28例脑膜瘤和15例听神经瘤患者于手术前(入院时)、手术后第1 d、第3 d、第7 d分别采集血清;同时记录患者手术时长、肿瘤WHO级别、肿瘤体积、脑水肿体积、KPS等临床资料。设正常对照组33例,采集单次血清。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S100B含量。将手术前后血清S100B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将血清S100B水平与手术时长、肿瘤体积等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血清S100B水平在各脑肿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脑膜瘤组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1 d、第3 d血清S100B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第7 d时高于手术前水平(P0.05),这种趋势在3个脑肿瘤组之间并无差别。在胶质瘤组中,术后第3、7 d血清S100B含量与术后脑水肿体积呈正相关(均P0.05);术后第1 d、第3 d血清S100B含量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正相关(均P0.05)。在听神经瘤组中,手术前、术后第3 d血清S100B含量与听神经瘤肿瘤体积呈负相关(均P0.05),术后第7 d血清S100B水平与手术时长呈正相关(P0.05)。脑膜瘤组内未见任何相关性。结论血清S100B对脑肿瘤切除术后的脑损伤反映较差,其含量升高可能与损伤后神经修复活动有关。血清S100B含量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术后脑水肿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听神经瘤体积及手术时长存在相关性。脑肿瘤术前血清S100B升高可能反映了肿瘤对脑实质的压迫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脑脊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损伤类型、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颅脑损伤手术患者60例,按颅脑损伤分型及手术方式分为3组,Ⅰ组:单侧硬膜外血肿开颅手术组23例;Ⅱ组:单侧硬膜下血肿开颅手术组22例;Ⅲ组:广泛性脑挫裂伤开颅组15例。采集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至术后3周的脑脊液,以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脑脊液hs-CRP的含量,分析其预测各组预后的效果,并与相应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0d3组脑脊液hs-CRP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含量与脑损伤类型密切相关并可预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预后,hs-CRP的变化与影像学改变亦密切相关。结论脑脊液hs-CRP的含量与不同脑损伤类型、预后密切相关,对判断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UCH-L1)与脑损伤程度、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6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中度脑损伤组(30例)和重度脑损伤组(30例),另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于伤后12h、24 h、2d、3d、5d应用ELISA法检测3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中UCH-L1含量,分析UCH-L1含量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中、重度脑损伤组患者伤后12h、24 h、2d、3d血清UCH-L1浓度高于对照组,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12h、24 h、2d、3d时血清UCH-L1浓度高于中度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脑损伤组患者血清UCH-L1水平于伤后12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于伤后5d降至对照组水平;而重度脑损伤组患者血清UCH-L1水平于伤后12h达第1次高峰,此后降低,并于伤后3d再次升高至第2次高峰后下降,5d时降至对照组水平.脑损伤患者UCH-L1水平的变化与影像学表现密切相关,并与预后呈负相关关系(r=-0.412,P=0.030). 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血清UCH-L1水平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多卡因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继发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重度颅脑损伤后SAH患者60例(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均进行GCS评分、颅内压(ICP)测定以及头部CT、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利多卡因治疗7d后即出现颅内压降低、挫伤脑组织血流供应改善、脑水肿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GCS评分在利多卡因治疗7d、14d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明显减轻颅脑损伤后SAH继发性脑组织损伤的程度,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EEN对保护肠道黏膜、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GCS6~8分者23例,GCS3-5分者7例。随机分为EEN组(15例)和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15例)。入院48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时及伤后1、4、7和14d血浆中CRP的含量。结果随着伤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血清CRP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更明显,伤后第4、7及14天EEN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PN组(P〈0.05或P〈0.01)。EEN组伤后14d GCS评分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EEN可保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黏膜,减轻其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其意识状态。如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允许,应尽早给予EE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积水(PTH)合并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TH合并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期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同期手术组)11例,分期行V-P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分期手术组)25例。通过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GCS评分、临床症状改善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评估两种治疗策略的效果。结果同期手术组术后GCS评分提高7例(64%),分期手术组术后GCS评分提高18例(72%)。两组在手术前后GCS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出现术后发热7例(63.6%),分期手术组4例(16.0%);分期手术组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同期手术组(P〈0.05)。结论 PTH合并颅骨缺损者优先考虑分期手术,且不同损伤类型的病人应采用不同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测定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并探讨NSE含量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223例,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轻、中、重型三组,在伤后1、3、5、7d应用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血清NSE浓度水平,并结合ICP、CPP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其处理同颅脑损伤组。结果①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轻型组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组与轻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重型组与中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重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型组(P〈0.01)。②血清NSE含量与ICP呈正相关(P〈0.05),与CPP呈负相关(P〈0.05)。③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NSE浓度升高与脑损伤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颅脑损病情的重要指标;监测血清NSE水平联合ICP、CPP等指标,可更为准确地判断病情、评价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由内皮细胞表达,介导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重要分子之一。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迟发表达增强,使白细胞局部聚集,阻塞微循环,同时激活的白细胞释放大量炎性因子,进一步加重脑微循环障碍及血脑屏障损害,导致继发性脑损伤。了解颅脑损伤后后ICAM-1的变化规律,可为临床提供新的病情检测指标及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对颅脑损伤术后早期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23例作为 感染组,同期颅脑损伤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46例作为对照组。感染组给予万古霉素及美罗培南治疗。术后12 h内采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半定量快速实验测定血清PCT含量 ,采用全自动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L-6含量。感染组给药第1、3、6、9、12天(五次)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PCT、IL-6、CRP。采用受试 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对颅内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感染组23例中,12例治愈,6例好转,5例无效或加重;感染控制18例,未控制5例。术后12 h内,感染组血清PCT、CRP、IL-6浓度均明显 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控制组血清PCT和CRP浓度显著低于未控制组(P<0.05)。血清PCT、CRP、IL-6判断颅内感染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51 ng/ml、16.25 mg/ml、32.67 pg/ml,敏感性分别为52.2% 、91.3%、91.3%,特异性分别为82.6%、79.4%、87.0%;三者联合判断颅内感染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9.3%。结论 血清PCT、IL-6和CRP均有助于早期诊断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三者联合检测对 于诊断颅内感染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大鼠弥散性脑损伤合并二次脑损伤后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等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对弥漫性脑损伤合并二次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105只SD大鼠分成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在1h、24h和48h腹腔注射2.5mg/kg的七叶皂苷钠。模型组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模型组每天注射并饲养10d将各组大鼠断头处死,迅速剥离额叶皮质40mg,匀浆,离心取上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硝酸还原酶法测NO。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ET和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大鼠脑组织ET和NO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稳定血管内皮细胞等机制,对弥漫性脑损伤合并二次脑损伤发挥保护神经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血清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前瞻性收集符合标准的a SAH 108例,发病72 h内行夹闭术(72例)或血管内栓塞(36例)。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入院时、术后1、3、5、7 d及出院当天,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中,预后良好68例,预后不良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增高是a SAH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术后3 d血清CRP水平[曲线下面积(AUC)=0.823]与术后1 d(AUC=0.861)相比,对不良预后的发生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术后1 d血清CRP与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Fisher评分和入院时Hunt-Hess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3 d血清CRP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入院时Fisher评分(r=0.28;P0.05)、入院时Hunt-Hess分级(r=0.42;P0.05)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术后3 d血清CRP水平升高是a SAH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能为不良预后的识别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早期诊断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择期开颅手术965例,术前1 d,术后3,7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常规进行白细胞计数。依据我国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做出颅内感染诊断,并全部得到细菌学检查确诊。结果 965中,确诊颅内感染64例(感染组),未发现颅内感染901例(无感染组)。感染组术后7 d血清PCT,血清CRP,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心率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非感染组术后7 d血清CRP和心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PCT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较术前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感染组血清PCT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CRT和心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诊断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清PCT分别为95.31%和91.23%;血清CRP分别为100%和59.93%;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分别为87.50%和67.04%;心率分别为85.94%和38.85%;血清PCT,血清CRP,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心率的尤登指数分别为0.87,0.60,0.55,0.25。结论 血清PCT在开颅术后早期诊断颅内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临床上可根据血清PCT的变化指导治疗及抗生素应用。  相似文献   

15.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全切(Simpon分级Ⅰ、Ⅱ级)24例,次全切(Simpon分级Ⅳ级)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2例。手术死亡1例。术前有视力下降的26例患者中,术后早期视力改善2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术后随访3~38个月,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及8个月时行颅骨缺损修补术;24例肿瘤全切病例中,3例患者有肿瘤复发,2例行二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治疗。失访3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位置深在,与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但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病人入院血清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Caspase-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重型TBI病人120例,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根据伤后30 d内存活情况将TBI病人分为存活组(n=91)和死亡组(n=2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入院血清Caspase-3水平。结果 重型TBI组血清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重型TBI病人入院血清Caspase-3浓度与入院GCS评分呈负相关,与入院Marshall CT分级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呈正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3~5分、入院Marshall CT分级Ⅴ~Ⅵ级、入院血清CRP >20 mg/L、入院血清Caspase-3>548 ng/ml是重型TBI病人伤后3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血清Caspase-3预测重型TBI病人伤后30 d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423 ng/ml,曲线下面积为0.862,灵敏度为85.69%、特异度为64.50%。结论 重型TBI病人入院血清Caspase-3水平显著升高,对预测病人伤后30 d内死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颅内压(ICP)变化情况,以及NSE与颅内压增高-累计时间(PTD-ICP)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为回顾组,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持续监测ICP,每12 h监测一次血清NSE水平,以12 h为周期计算PTD-ICP,分析血清NSE与PTD-ICP的相关性及血清NSE对PTD-ICP>0的预测效能。以2017年1~6月收治的22例重型颅脑损伤为验证组,验证NSE与PTD-ICP的关系。结果 回顾组术后3 d内,血清NSE水平在(20.46~79.74)μg/L,PTD-ICP(0~537.65)mmHg/5 min;血清NSE对预测未来12 h内PTD-ICP>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37,NSE最佳截断值为51.93μg/L;NSE≥51.93μg/L时,NSE与PTD-ICP呈明显正相关(P<0.05);经Loess曲线拟合,两者接近线性相关,经线性回归确定拟合方程:PTD-ICP=27.423×NSE-1612.044,该模型调整R2=0.690。验证组以NSE≥51.93μg/L预测性诊断PTD-ICP>0,敏感度73.8%,特异度95.5%,Kappa值0.696(P<0.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血清NSE与早期PTD-ICP呈明显正相关,血清NSE有助于预测未来12 h内ICP>20 mmHg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内c-fos基因表达及血浆β-内啡肽的变化在二次脑损伤(SBI)中的作用。方法 1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颅脑损伤组和SBI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免分析测定大鼠脑内c-fos蛋白与血浆β-EP的含量,并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SBI组c-fos基因表达分别于伤后3h、24h出现两个高峰.伤后3~48hc-fos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SBI组大鼠血浆β-EP水平在伤后1h达高峰,至伤后48h仍未恢复正常(P〈0.05),伤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和脑缺血组(P〈0.05)。在伤后12hSBI组脑含水量达高峰;伤后3~48h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伤后648hSBI组神经元损伤数目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结论 伤后大鼠脑内c-fos基因表达增加、血浆β-EP水平明显升高参与了SBI后病理生理过程,提示两者同SBI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合并高血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重型TBI合并高血糖66例,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对照组(胰岛素常规治疗),每组33例。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持续静脉泵入治疗1周,观察组空腹血糖控制在3.9~6.1 mmol/L,对照组控制在8~10 mmol/L。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1周,两组ISI、HOMA-IR以及血清CRP、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1.21%,7/33)明显低于对照组(54.55%,18/33;P<0.05)。结论 对重型TBI高血糖,术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胰岛功能恢复,减轻炎性反应,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3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2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4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含 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 分。结果 脑梗死组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中,CRP异常率高于 腔梗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结论 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 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