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常用剂量下,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规律.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每日服用西洛他唑50mg,一天两次,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2周、4周、8周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斜率的变化.结果 与服药前相比,西洛他唑用药前和用药后血小板聚集率有显著性下降,而用药后2周、4周、8周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西洛他唑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西洛他唑三联疗法(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3期)、PubMed(1966~2009)、EMbase(1974~2009)、CNKI(1994~2009)、CMB(1978~2009.2)、VIP(1989~2009.2)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1998~2009)。由2名评价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而后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2?3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二联疗法(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比较,西洛他唑三联疗法可以增加术后最小腔内直径[MD=0.31,95%CI(0.11,0.51)],降低再狭窄率[OR=0.49,95%CI(0.37,0.65)]和病死率[OR=0.52,95%CI(0.31,0.88)];但在靶血管血运重建、中风和心悸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西洛他唑三联疗法和二联疗法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目前的研究证据显示,基于西洛他唑的三联疗法可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增加术后最小腔内直径,且能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西洛他唑100mg,早晚各1次;对照组予以拜阿司匹林100mg,每晚1片,分别在入院当时及服用药物后2、4、8、12、24周,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再次发生脑梗死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再次发生脑梗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有3例出现消化道出血,5例出现牙龈出血,而治疗组无一例出血情况的发生。结论西洛他唑更适宜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强化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临床调脂疗效的比较。方法:选择105例经皮冠脉造影术(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在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经皮冠脉成型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STENT)后,随机分配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A组(10mg/d,52例),大剂量阿托伐他汀B组(40mg/d,53例)。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4周、用药后12周、用药后24周检测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情况,同时分析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分组前2组血脂水平相似,给药4周后阿托伐他汀A组病人:血清总胆固醇(TC)下降13%,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14%,高密度脂蛋白(HDL)无变化,甘油三酯(TG)下降-4%;B组病人:TC下降17%,LDL下降16%,HDL无下降,TG下降11%。给药12周后,阿托伐他汀A组病人:TC下降14%,LDL下降14%,HDL下降-4%,TG下降-10%;阿托伐他汀B组病人:TC下降23%,LDL下降23%,HDL无下降,TG下降7%。两组TC、LDL、TG下降幅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有效...  相似文献   

5.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效果. 方法 对60例伴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西洛他唑治疗1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四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 西洛他唑治疗后微血管病变患者MPV、PDW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西洛他唑改善血小板基本参数,预防微血管病变的进展,对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培达)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口服培达100mg,bid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下肢缺血,观察4周和8周时下肢疼痛、冷觉、麻感的变化,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或者不良事件。结果:全国共有208家医院参加,录入2689例患者,其中最终完成疗效评价1636例。治疗至4周:3.0%的患者(49例)疼痛消失,96.9%的患者(1586例)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仅0.1%的患者(1例)疼痛无缓解;治疗至8周40.0%的患者(654例)疼痛消失,其余60%的患者(982倒)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6.0%的患者(98例)在治疗4周后冷觉即消失,其余94.0%的患者(1538例)冷觉有不同程度减轻,继续治疗4周后冷觉消失的患者增至52.6%(847例)。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心悸,分别占9.2%和4.7%。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口服培达100mg,bid,4~8周可以显著缓解多种原因导致的下肢缺血。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inine)和西洛他唑(cilostazol)在体外对血小板激活的抑制和功能保护作用,为可逆性血小板抑制剂在血小板保存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对血小板CD62p和PAC-1表达及凝血酶激活后再表达率的流式细胞分析(FCMs)、血小板聚集试验以及血小板凝血活性检测等手段,观察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功能状态。结果表明,体外处理后血小板CD62p和PAC-1表达率显著增加,西洛他唑和左旋精氨酸对这一过程CD62p和PAC-1表达有较强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而递增。西洛他唑可抑制凝血酶激活后CD62p和PAC-1的表达,左旋经氨酸仅抑制凝血酶激活后的PAC-1表达。左旋精氨酸和西洛他唑对3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浓度递增。左旋精氨酸≥15mmol/L时,血小板聚集时间延长甚至不凝集。西洛他唑在浓度1-4mmol/L范围均延长血小板聚集时间。结论:5mmol/L和10mmol/L的左旋精氨酸均可抑制血小板体外处理过程的激活,且血小板的聚集和再表达功能不受影响,5mmol/L作用更佳。1mmol/L浓度西洛他唑抑制血小板体外激活,可保留血小板部分聚集活性和再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西洛他唑对比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9年4期)、PubMed(1980.1~2009.11),EMBASE(1980.1~2009.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1~2009.11)、CNKI(1979.1~2009.11)等数据库,收集所有西洛他唑对比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交叉试验,提取数据,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0.2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纳入2个随机对照试验和1个交叉对照试验,共838位受试者。其中1篇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较高,1篇随机对照试验和交叉对照试验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洛他唑组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初期结果(30d[RR=3.00,95%CI(0.31,28.70)]、90d[RR=1.67,95%CI(0.40,6.92)]、180d[RR=1.25,95%CI(0.50,3.13)]、360d[RR=0.65,95%CI(0.33,1.29)]、540d[RR=0.80,95%CI(0.54,1.18)]);二期结果(30d[RR=4.00,95%CI(0.45,35.61)]、90d[RR=1.75,95%CI(0.52,5.93)]、180d[RR=1.00,95%CI(0.48,2.07)]、360d[RR=0.77,95%CI(0.45,1.29)]、540d[RR=0.66,95%CI(0.40,1.09)]);卒中复发率:西洛他唑组:RR=0.64,95%CI(0.31,1.30),阿司匹林组:RR=0.21,95%CI(0.04,1.06);血液中血小板衍生物水平(PDMP)[RR=1.00,95%CI(0.39,2.58)]方面与阿司匹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西洛他唑组在颅内出血率[RR=7.14,95%CI(0.7,58.33)]等安全性指标的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结论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方面疗效相似,且服用西洛他唑发生头晕、头痛、心动过速和心悸的概率高于服用阿司匹林,但服用西洛他唑颅内出血率和其他脏器出血率方面低于服用阿司匹林。由于部分纳入研究质量级别较低,所以两种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的治疗有待实施高质量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PCI)后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CS并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PCI术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对症治疗,联合组50例加用氯比格雷75mg,1次/d;对照组50例加用安慰剂。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在30d内不同时问段血小板聚集率及12个月内血管再闭塞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后30d内2组不同时间段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逐渐降低,联合组不同时间段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服药后12个月内联合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管再闭塞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显著强于单用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PCI术后死亡率,减少血管再闭塞事件,且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应用氯比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安全性。方法随访因冠心病行择期PCI术的老年男性患者132例,所有患者PCI术后连续服用氯比格雷75 mg/d和阿司匹林100 mg/d,共12个月。观察患者服药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等)及出血(严重出血、轻微出血)的发生率。应用16排螺旋CT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全部132例患者无心血管事件发生;仅3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冠脉CT检查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老年患者PCI术后联合应用氯比格雷及阿司匹林可减少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25例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患者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圈手术期护理经验.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术后重视气道监护、出血的观察,注意鼻喷激素药物的正确使用,加强对药物治疗效果和反应的观察,早期发现患者哮喘先兆,避免哮喘持续发作及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鼻腔黏膜水肿短期内消退,促进鼻腔创面的愈合.本组术毕返回病房后,1h内有2例出现哮喘症状,因护理观察及时,治疗措施得当,哮喘症状均迅速缓解;1例因早期发现,采取了有效护理措施,避免了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选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方案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冠心病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n=60)患者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组(n=60...  相似文献   

13.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介入术后无复流的ACS患者3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6),两组在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持续输入48h,观察用药后两组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冠脉造影(CAG)前向血流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电图ST段明显改善,缺血损伤导联减少(P〈0.05),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CAG前向血流TIMI分级明显提高(P〈0.05)。结论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强微血管灌注,从而明显改善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The increasing rate of the idiopathic environmental intolerance (IEI) has been observed for the last decade. The aim of this report was to analyse the allergic component of the disease in particular relation to drug intolerance. Six patients with diagnosed IEI showed a positive skin test reaction to several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myorelaxants, verapamil, etc. In three cases, the thorough diagnosis of sensitivity to anaesthetic agents enabled to perform necessary surgical treatment, in others - facilitated the proper treatment of headaches and hypertension. Symptoms related to allergy contribute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IEI. Thus, a consultation of IEI patients by an allergologist seems to be of a substantial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程性音乐疗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7—12月急诊PCI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干预组在给予医院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住院期间分别在10:00,16:00,21:00共3个时段给予全程音乐治疗,每次30min。对照组只接受医院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收缩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与住院时间、6min步行试验等。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焦虑、抑郁程度、6min步行试验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音乐疗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与术前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80min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组(A组,n=108)和ST段未回落组(B组,n=12)。分析PCI术前和术后180min血清NT-proBNP水平,以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NT-proBNP水平[(854.3±70.2)pg/mL]低于术前[(1 064.3±173.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14.8%)明显低于B组患者(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STR程度与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r=-0.667,P=0.005)。△NT-proBNP与MACE呈负相关(r=-0.551,P=0.023),与STR呈正相关(r=0.629,P=0.009)。在MACE的预测方面,△NT-proBNP的AUC为0.838,95%CI:0.714~0.893,cut-off为65.4,敏感度88.4%,特异度83.7%;STR的AUC为0.903,95%CI:0.834~0.953,cut-off值为33.5,敏感度83.4%,特异度80.3%。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80minSTR与NT-proBNP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均有助于预测MA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2月收治的48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48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出院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SF-36 量表中躯体疼痛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情感职能维度和精神健康维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8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依从性,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不良心脏事件,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