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丰台区早期新生儿死亡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丰台区13所产科医院2000~2004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新生死亡率为2.48‰,主要死亡原因是早产、窒息、畸形。足月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孕期宣教,增强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加强产时监护,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黄岩区2008-2012年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黄岩区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探讨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台州市黄岩区2008-2012年发生的77例早期新生儿死亡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9.60‰,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2.29‰,主要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出生缺陷。结论预防早产低体重儿及先天畸形儿的出生,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999~2008年上海市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存在主要问题,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8年上海市产科工作情况报表及上海市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登记表的相关资料。结果:①1999~2008年上海市共死亡早期新生儿2336例,死亡率为2.00‰,其中本市户籍死亡率1.27‰、非本市户籍死亡率2.86‰。②本市户籍第一位死因为严重畸形占26.56%,其后依次为早产、产时窒息、宫内窘迫及肺透明膜病;非本市户籍第一位死因为早产占19.75%,其后依次为严重畸形、产时窒息、肺透明膜病及宫内窘迫。③本市户籍早期新生儿前后5年死因顺位的主要变化为"产时窒息"明显下降,后5年的死亡构成较前5年下降53.61%,而死亡专率下降77.78%。非本市户籍的死因顺位主要变化为"宫内窘迫"由第5位上升到第4位,死亡构成较前5年上升6.52%,死亡专率下降44.00%。结论: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围产期保健管理,并针对产前诊断、早产管理、新生儿窒息复苏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胶州市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其规律.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胶州市2000-2008年早期新生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由2000年的3.21‰下降到2008年的0.74‰,平均2.03‰.早期新生儿死因顺位为出生缺陷、新生儿窒息、早产. 结论 应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避免各种致畸因素,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解宁波市海曙区早期新生儿死亡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明确早期新生儿的死因构成与影响因素,找出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对策与措施,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我们对宁波市海曙区2007—2010年发生的208例早期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锦淑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4):50-51
为了解道里区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找出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制订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早期新生儿的死亡率.我们对哈尔滨市道里区2000年1月-2007年12月早期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道里区227例早期新生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降低哈尔滨市道里区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1996—2005年哈尔滨市道里区早期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期间活产数37034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27例,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6.13‰;死亡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及肺炎。结论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重点做好高危孕妇的筛查及监护,加强产、儿科协作及围产期、新生儿期医疗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新生儿运转系统,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9.
曾瑞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7):748-749
目的 了解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对重庆市梁平县县级医疗机构2011年10月-2016年9月(10月份以后统计到次年)5年间死亡的48例早期新生儿病历资料及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间该县县级医疗机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2.04‰;产科因素主要为胎膜早破占27.08%,羊水异常占18.75%,脐带异常占14.58%;早期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前3位依次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占29.17%、新生儿重度窒息占18.75%、出生缺陷占14.58%。结论 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产儿科设备设施的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婴儿死亡率是衡量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出生 7天内的新生儿死亡既在围产儿死亡中占很大比例 ,又在婴儿死亡中占大部份 ,因此分析其死亡因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婴儿死亡的初步措施。本文通过对丽水市 1995~ 1999年 112 8例早期新生儿死亡的分析 ,提出干预措施 ,为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本资料来自我市 1995~ 1999年内各县 (市 )上报的 0~ 4岁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报表及每年的出生与死亡漏报调查资料。2 方法 死亡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 9。2 1 报告系统 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勐腊县新生儿死亡率及死因分布情况,探索干预措施。方法:对勐腊县2003~2007年新生儿活产及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勐腊县新生儿死亡率为21.23‰,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15.98‰,2003年与2007年相比,新生儿死亡率下降56.20%(2χ=12.40,P<0.01),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下降62.70%(2χ=13.16,P<0.01)。主要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先天异常、破伤风。结论:①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②加强卫生宣教,提高边远山区住院分娩率;③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儿科质量,建立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以降低新生儿出生窒息率、减少早产低体重及肺炎患儿的死亡率;④开展出生缺陷监测,降低先天异常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三年围产儿死亡情况,探讨影响密云县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干预措施的提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2007年所有围产儿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三年来围产儿死亡率,死胎占第一位,早期新生儿死亡占第二位,死产占第三位.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早产. 结论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杜绝严重缺陷儿出生;此外,定期产检,高危妊娠监测,预防早产,产、儿科配合,提高窒息复苏成功率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生儿死亡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方法:对该院1990~2010年间出生的住院死亡新生儿5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平均死亡率4.50‰。前10年与后11年2个时间段住院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7.88‰和1.84‰,有统计学差异(χ2=239.49,P<0.01);新生儿出生在1周内死亡及1周以上死亡人数构成比分别是94.79%和5.21%。新生儿死亡中1年4个季度的死亡率分别是5.16%、3.82%、3.90%、5.19%,有统计学差异(χ2=11.53,P<0.01);新生儿死因顺位依次是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畸形、新生儿肺出血、颅内出血、新生儿肺炎、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硬肿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和新生儿黄疸,其构成比分别为39.66%、34.45%、7.26%、5.40%、3.54%、3.17%、1.86%、1.49%、1.30%、1.12%、0.37%和0.37%;早产儿占死亡新生儿的70.39%,低体重儿占死亡新生儿的77.09%,双胎及以上占死亡新生儿的36.50%。结论:①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应加强对早期新生儿的监测与护理,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③孕产妇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孕期,注重孕期保健;④预防早产和低体重儿,对多胎妊娠加大产前检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如皋市 1990~ 1999年 10年间新生儿死亡 130 0例 ,死亡率为 0 918% ,男女比为 1 5 3∶1,其中早期死亡占 75 % ;其死因顺位为早产、出生窒息、新生儿肺炎、先天畸形、意外窒息 ,死于医院的新生儿占死亡总数的 75 6 2 %。提出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点 ,并进行探讨 ,采取综合措施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早期新生儿死亡属于围产儿死亡的一部分,其定义为新生儿出生后0~6天死亡。通常认为男性新生儿、先天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和5分钟Apgar评分低于7分等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最常见的相关因素。但是仍有相当多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病因不明,其为产科及儿科医务人员比较棘手的问题,也容易引发医患矛盾。近年来发现,除上述常见的病因外,基因缺陷和代谢性疾病在早期新生儿死亡中亦占有相当的比例,而通过全基因测序和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可能对寻找部分既往被归于不明原因早期新生儿死亡病例的病因有一定的帮助。该文就早期新生儿死亡病因及可能机制、病因评估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死亡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卫生工作状况和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收集我院从 1990~ 2 0 0 1年新生儿病例 80 3例 ,对其中 4 1例死亡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以了解我院新生儿死亡原因及有关因素 ,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我院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11年新生儿住院病例 80 3例 ,其中新生儿死亡 4 1例(5 11% )。男 2 5例 (6 0 98% ) ,女 16例 (39 0 2 % ) ,男∶女 1 5 6∶ 1;早产儿 2 3例 (5 6 1% ) ,足月儿 17例(41 4 6 % ) ,过期产儿 1例 (2 4 4% ) ;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 2 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萧县2006~2012年早期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探索相关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收集萧县2006~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重点分析早期新生儿死亡水平变化情况和主要死因,并对预防新生儿死亡发生提出干预措施。结果 2006~2012年早期新生儿平均死亡率为8.5‰,2007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最高,达到15.7‰,不同年份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16,P﹤0.001),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顺位中前三位依次是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结论萧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系统管理,提高基层产科人员知识技能,有助于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95-2004年某院149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病死率是衡量围产保健和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本市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及死因变化趋势,以利于今后进一步做好围产儿工作,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现对1995年1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死亡的149例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言林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9,20(5):288-290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卫生保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是制定妇幼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保护儿童生存发展及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进一步降低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是省、市近年来儿童死亡评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的构成比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潍坊市的寿光市、高密市死亡的3 081例居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 081例死亡居民中,男性占55.24%,女性占44.76%;寿光市占61.21%,高密市占38.79%;7089岁占58.78%(1 811例);前3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占44.14%)、呼吸系统疾病(占21.81%)、恶性肿瘤(占17.14%)。[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是寿光市、高密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