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明升 《河北医药》2009,31(3):301-301
目的探索除外颈椎病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颈总动脉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方法使用超声诊断仪测量颈总动脉远端的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并在2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和1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之间对比。结果2种类型TIA患者的IMT、VS、VD、VM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颈椎病时,2种类型TIA患者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共计248例.患者平均年龄(48.5±12.6)岁,男性160例,女性88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 17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76例.结果 ①颈内动脉TIA和椎-基底动脉TIA的CT灌注成像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NIHSS评分≥4分者和NIHSS评分<4分者CT灌注成像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22例患者未见血管异常,226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共检出病变血管312条,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最多,共计112条;④颈内动脉出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犯罪血管阳性率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出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犯罪血管的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提高对TIA的诊断阳性率,为TIA的治疗提高丰富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内动脉系统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的、可逆的、反复的急性脑缺血发作,常导致短暂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24h。其临床病状和体征多为短暂性或多变性,如不及时治疗,有1/3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据统计,有TIA病史的患者患脑梗死的机会是无TIA史患者的13倍。故有效控制TIA发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邓毅  韩毅 《中国实用医药》2010,5(7):103-104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诊治。方法TCD栓子检测和TCD微栓子检测,对缺血性卒中的再发症状进行随访,统计分析。结果TCD监测距首发症状的平均间隔时间为7.55d,距入院前最后一次发作间隔时间3.45d,TIA持续时间1~280min。结论引发短暂性脑缺血的可能原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卒中前TIA(短暂性脑出血)对脑梗塞的影响。方法将245名脑梗塞患者按卒中前有无同一血管区域发生TIA病史分为两组,每组再分为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探讨TIA累及的脑血管系统及在脑梗塞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脑梗塞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3周后恢复情况。结果伴TIA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以老年人多见,伴TIA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以非老年人多见;与不伴TIA组相比,伴有TIA组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相对较轻(P〈0.05),脑梗塞后3周的恢复情况相对较理想(P〈0.05)。结论TIA可引起脑缺血耐受,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部位功能缺血,多在24h内完全恢复。实际上大多数发作时间要短暂得多,主要体征大多数在1h内消失,颈内动脉系统TIA平均时间多为14min,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为8min,如果症状持续超过1h,只有14%在24h内恢复。TIA是脑血管意外的警告信号,近期频繁发作者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每年约4%-8%完全卒中患者发生于TIA之后,因而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给予必需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颈内动脉系统TIA 3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22例,经抗凝等治疗后53例TIA患者症状完全控制,3例仍有发作.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均为TIA的危险因素.微栓子学说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是TIA的重要发病机制.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反复发作,恢复完全是其临床特点.抗凝是治疗TIA发作、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对颈动脉高度狭窄者应尽快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宋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737-73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见的脑梗死先驱症状,常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的各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而首发为精神症状的TIA临床较少见,容易造成误诊。现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6例首发精神症状的TIA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对31例TIA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本组31例TIA患者经上述治疗方案治疗2~3d后,27例TIA症状完全控制,4例症状仍有发作,行DSA检查均证实为颈内动脉高度狭窄,2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症状均得到控制,1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另外1例因拒绝手术治疗渐进展为脑梗死。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的、可逆的、反复的急性脑缺血发作。在临床上给予积极、合理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恢复程度和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4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结论颅内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改良的ABCD~2评分法结合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预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短期脑梗死(CI)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77例的临床资料,按ABCD~2+L评分法记录相关危险因素,及Fib、Hcy、UA的值,所有患者均为发病24h内入院,用ABCD~2+L评分法,将其分为低危险组(0~3分);中危险组(4~5分);高危险组(6~8分)。观察不同危险组患者发病7d内CI的发生率,并分析ABCD~2+L方法的有效性,及结合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和继发CI风险之间关系。结果共纳入177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38例于7d内发生CI,139例未发生CI,发生率为21.47%。ABCD~2+L评分三组间C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是颈内动脉系统TIA发生C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中LDL-C,UA的含量进行组间比较,发现三组患者的LDL-C,UA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患者的Fib,Hcy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年龄因素,高血压病,高Hcy是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短期内发生CI的独立风险因素。(2)ABCD~2+L评分值越高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短期CI发生率越高。(3)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LDL-C,UA值越高其短期内发生CI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特点和责任血管病变分类。方法对66例TIA患者行CTA检查,比较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结论颅内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后与转归的相关性,为TIA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伴有Hhcy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片及维生素B6、维生素B12片(甲钴胺),随访2年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Hcy水平,评价TIA患者的再发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年后对照组空腹Hcy水平与常规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空腹血浆Hcy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叶酸加维生素B6、B12可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干预Hhcy有减少TIA后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吴涛  李蕴琛  刘筠  祁吉  陈光 《天津医药》2001,29(12):742-743,F00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多在数分至数十分,少数持续几小时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24小时以内完全恢复,多有反复发作。因约1/3患者可进展为脑梗死,TIA被公认为脑梗死的先兆。虽然许多研究都提示脑血流量的变化可能对TIA发作持续时间及其转归具有重要影响,但其相关性仍未明确。弥散核磁共振成像(DW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研究脑血流量变化的一项技术,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5.
对18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显示异常率达89.25%,说明TIA患者颅内动脉存在广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颈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占48.92%,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痉挛表现占22.58%,动脉硬化性改变占17.74%。证实TCD这一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在研究TIA发病机理及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呈局部性、短暂性、反复性。近期我们在对颈动脉狭窄与TIA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两者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惠芬  王杏儒  杨建芳 《河北医药》2008,30(7):1019-1019
目前脑血管病仍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形式而发病的,本文对收治的70例TIA患者的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诊断和预防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62例TIA病人,通过了CD测量颅內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频谱形态、血管搏动指数(PI)等指标.结果:49例(79%)有颅內动脉狭窄.结论:TIA的发生与颅內动脉狭窄有关,TCD对TIA的诊断、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对...  相似文献   

19.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低分子量肝素组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63.4±10.7)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9±11.3)岁。60例患者均按第2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确诊,随机分人两组。两组患者的TIA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主要合并症均相似。1.2 方法 低分子量肝素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LMWH>0.4ml(10 000AXaIU),脐旁皮下注射,2次/日,共10天;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丹参20 ml静滴,1次/日,共10  相似文献   

20.
胡霞  白鹤 《中国实用医药》2012,7(9):116-117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酸的关系.方法 对66例TIA患者和69例健康对照者Hcy、叶酸、维生素B12、尿酸进行测定.结果 TIA患者Hcy及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TIA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IA患者Hcy浓度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 Hcy及尿酸水平升高在TIA发作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是独立危险因素,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降低可能会导致高Hcy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