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思阳  李其斌  宋观志  赵晓琴 《广西医学》2002,24(11):1875-1877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胃粘膜固有层淋巴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 ,临床少见 ,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 1%~ 5 %〔1〕,其起病隐匿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在内镜下与胃癌和胃溃疡难以鉴别 ,常易造成误诊及漏诊 ,误诊率可达 90 %以上〔2〕,为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减少误漏诊 ,本文总结我院 1996年至 2 0 0 2年收治的 2 2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内镜误诊、漏诊原因 ,结合文献复习 ,现将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2例患者中 ,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18~ 75岁 ,平均年龄 4 2 3岁 ,病程最短为 2周 ,最长为 3年 ,平均 5 8…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与胃癌的区别 ,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 33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胃癌作比较。结果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与胃癌相比 ,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平行 ,全身情况相对较好 ,但胃内病变相对广泛且呈多中心、多形态改变 ,虽胃周淋巴结肿大较多但手术切除率较高 ,化疗疗效优于胃癌。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多种检查方法综合运用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因预后比胃癌相对较好 ,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志华 《浙江医学》2005,27(12):922-923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胃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占胃部恶性肿瘤的3%~11%[1].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生长方式特殊,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临床误诊率很高.  相似文献   

5.
朱淑姣  卢振霞 《吉林医学》2003,24(3):223-224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病变部位以胃窦胃体多见,病理以非何杰金病占93.5%,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结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如能早期诊断,术后加用放化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赵颖  甘涛 《四川医学》1999,20(2):119-120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简称胃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据国外资料统计约占胃恶性肿瘤的1%~4%。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表现,加之对本病认识不足术前诊断率仅为10%~30%。现将我院3年收治的20例胃恶性淋巴瘤进行以下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结果.结果本组病例中,45例出现中上腹痛,内镜表现中以溃疡型多见,全部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是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发病部位以胃体及胃窦部多见,病理类型主要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8.
原发于胃肠道的恶性淋巴瘤以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最多(5 0 % ) ,作者收集 1983年至 2 0 0 0年新乡中心医院住院的 2 0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情况做一分析 ,并就诊断治疗进行讨论。临床表现 ,特殊检查 ,病理及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性 11例 ,女性 9例 ;年龄在 2 0至 72岁之间 ,3 0岁至 40岁年龄组病人最多 ,平均年龄 44岁。临床症状 :2 0例中 ,腹痛 16例 ,腹部肿块 6例 ,发热 2例 ,恶心呕吐 11例 ,体重减轻 11例 ,便血 9例 ,梗阻 4例 ,腹水 1例。1.2 辅助检查 :①胃钡餐造影术 :11例行钡餐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lvmphoma of stomach,PGML)是原发于胃肠道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是仅次于胃癌的第2位胃高发肿瘤。男性较女性多发,其中绝大部分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少见。由于该病发病隐匿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极易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收治住院的2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在脾大的病因中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所致者不足1% [1].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生率低,术前较难明确诊断。本文报告12例,半数病人术前得到明确诊断,经过手术和化疗综合治疗,已有6例生存超过五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癌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诊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患者20例,其中12名男性,8名女性,年龄26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以上患者13例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胃淋巴瘤组胃切除或大部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3例,回盲部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患者4例.结果:全组20例(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14/20),50%(7/14),42.9%(3/7).结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般占到胃恶性肿瘤的0.5%~3%,主要是继发于胃癌的胃恶性肿瘤,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占40%~60%的,其在胃癌鉴别诊断是很难辨别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非何杰金淋巴瘤(PG-NHL)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8例PG-NHL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 8例患者平均年龄45.6岁,临床表现以腹痛多见。胃镜下活检诊为PG-NHL2例(阳性率25%)。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性。PG-NHL胃镜下表现严重或呈多中心起源而临床表现轻,好发于胃体。手术能确诊及分期。结论 PG-NHL常规活检阳性率低,易误诊,提高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结合较为敏感的活检方法,有望提高其确诊率。手术对于ⅠE、ⅡE期PG-NHL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2例PGML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X线钡透误诊率89.5%,胃镜及病理活检误诊率82.5%,肿瘤切除率95.5%,根治性切除68.2%,姑息性切除27.3%,1例剖腹探查,无手术死亡,术后化疗14例。术后随访:根治性切除组5年生存率60.0%。结论PGML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治疗应积极,全胃切除指征可适当放宽,根治性切除肿瘤和术后化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手术及病理确诊为PGML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 消化道造影和/或CT检查,2例确诊为PGML,21例误诊为其他病变,误诊率91.3%(21/23).结论 多种影像检查相结合及影像与临床结合是减少PGML误诊率,提高诊断符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瘸抑制基因PTEN和细胞凋亡关键酶Caspase-3与胃原发忍性淋巴瘸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ABC免废组织化学方法检56例胃原发忍性淋巴瘸组织中PTEN基因编码产物和Caspase—3表达惜况,并与胃淋巴瘸病理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胃原发忍性淋巴瘸中28例见PTEH表达,阳性率50.0%,显著低于非瘸胃粘膜阳性表达率(96.4%)(P<0.001)。肿瘸浸润深度达浆膜或穿透浆膜者PTEN表达(37.9%)显著低于未穿透肌层者(63.0%)(P<0.05);伴淋巴结转移之肿瘸PTEN表达(28.1%),显著低于不伴转移者(79.2%)(P<0.05)。Caspase-3在胃原发恶性淋巴瘸组织中阳性率76.8%,显著低于非瘸胃粘膜表层上皮阳性率96.4%(P<0.05),但高于胃固有腺体中的阳性表达卑(35.7%),P<0.05。PTEN基因编码产物蛋白表达与Caspase—3的表达至正相关(P<0.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编码蛋白和Caspase—3表达在胃原发忍性淋巴瘸组织中表达下调,PTEN基因编码产物可能通过调节Caspase—3表达而影响胃淋巴瘸细胞的凋亡水平和肿瘸的病理生物学行为。PTEN和Caspase—3在胃原发急性淋巴瘸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体机制尚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苏婷婷  张波  周颜 《医学综述》2013,(2):317-319
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以及各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增多,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有1000种以上的药物与药物性肝损害有关。由于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缺乏有效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临床上易引起误诊及漏诊。现就药物性肝病(DILD)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等予以综述,以加深对DILD的认识,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颈部ML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 41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27例采用单纯化疗或放疗.结果 68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19.12%和13.23%,存活患者中以临床I、Ⅱ期者占绝大多数,死亡患者中以Ⅲ、Ⅳ期为多.结论头颈部ML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对颈部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应反复活检以明确诊断,综合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分期对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遭淋巴瘤(PGIL)的临床病理特点、内镜诊断及治疗预后,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4月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PGIL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PGIL在胃21例,结肠6例、小肠2例。病理类型属MALT淋巴瘤者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者18例,T细胞型淋巴瘤3例。临床症状依次为腹痛、贫血、腹胀、黑便或便血、体重减轻等。27例胃、结肠淋巴瘤内镜下表现为弥漫浸润型11例、溃疡型10例、结节型6例,经首次内镜常规活检诊断9例(33.33%)。手术加化疗10例,单纯化疗19例,随访至今手术组目前尚存者6例(存活率60%),单纯化疗目前尚存者13例(存活率6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IL发病部位以胃部为主;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腹痛为主;首次内镜常规活检诊断率低,提高认识,多次深挖式活检可提高诊断率;对术前能明确诊断者,首选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