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治疗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具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分为治疗组(使用TMS治疗)和对照组(未使用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和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MMSE的提高分率总有效率(80%)较对照组(43.33%)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后 P300潜伏期[(312.78±4.53)ms]与治疗前[(356.24±23.12)ms]明显缩短,治疗前后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P300波幅[(10.65±0.87)μV]与治疗前[(10.58±1.21)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367.83±23.38)ms]和波幅[(10.61±0.74)μV]与治疗前P300潜伏期[(360.18±22.17)ms]和波幅[(10.53±0.83)μ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且经颅磁刺激具有疗效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客体旋转的脑电生理机制.方法 对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20例焦虑症患者和24例健康被试进行客体旋转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测定.测量P300的潜伏期、波幅及其错误数和反应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焦虑症患者组正像和镜像潜伏期延迟[正像:(320.15±32.14) ms vs (362.66±33.62)ms;镜像:(329.18±30.25)ms vs (364.43±35.37) ms]、波幅降低[正像:(13.36±2.23)μV vs (6.49±3.56) μV;镜像:(9.62±2.84)μV vs (5.46±2.51)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潜伏期正像与镜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波幅正像与镜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正像波幅高于镜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焦虑症患者心理旋转能力明显受损,其正镜像差异性消失,可为其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客观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与听觉P300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300靶刺激中的P3波用于评估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价值.方法测试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痴呆(SIVD)组43例、非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VCND)组34例与认知正常组38例P3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在Cz和Pz区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VD组的潜伏期[(400.43±3.57)ms、(309.76±3.96)ms]明显延长(P《0.05),波幅[(4.23±0.34)μV、(5.87±1.54)μV]明显降低(P《0.05).在Cz和Pz区域,VCND组的潜伏期[(400.26±5.55)ms、(396.12±5.23)ms]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5);而波幅[(18.22±0.29)μV、(8.85±0.2)μV]较正常对照组在Cz区域明显降低(P《0.05),但在Pz区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3波可作为诊断SIVD的重要客观指标:P3波潜伏期作为皮质下缺血性VCND的辅助诊断指标可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探讨高血压患者视觉注意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神经机制.方法 采用视觉Oddball范式,分析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的ERPs成分,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 ①新异刺激:高血压患者N2波幅[(1.56±1.15)μV]较正常对照者[(-2.19±1.15)μV]显著减小(P<0.05),其中以额-中央下降更明显(P<0.05);高血压组[(6.27±1.01)μV]较正常对照组[(7.09±1.01) μV] P3a波幅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P3a潜伏期[(432.83±8.22) ms]较正常对照组[(403.10±8.22) 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靶刺激:高血压组视觉P3b波幅[(4.08±0.90)μV]较正常对照组[(6.75±0.90)μV]显著降低(P<0.05),且在顶区最明显(P=0.01);高血压组[(440.70±6.42) ms]较正常对照组[(436.91±6.42)ms]的视觉P300的潜伏期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27.31±1.22)相比,高血压患者的MMSE评分(24.55±2.42)明显减小(P<0.05).视觉P3b的波幅与MMSE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51,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非随意注意及随意注意能力均受到损害,且高血压病对两种注意影响的程度及神经机制不同.视觉P3b能为临床更早的评估高血压患者的注意功能提供更加客观的神经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相关因素和P300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蓓 《四川医学》2001,22(2):130-131
目的 探究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的相关因素及P300对MID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60例MID和64例无痴呆脑梗死患者的痴呆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并用听觉Odd-ball序列测试P300。结果 MID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27次卒中史、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及双梗死者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而二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MI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反复卒中是MID的危险因素。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及双梗死与MID的发生有关。P300是一种客观的、有价值的电生理检测,反映认知功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认知功能评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之间及其与正常对照之间事件相关电位(ERPs)P3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有无差别,为SL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客观、可靠方法.方法 采用丹麦Key point诱发电位仪,听觉odball刺激序列刺激,对60例SLE患者及同期6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P300波检测,同时对SLE患者采用改良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MSE)进行测验,比较不同认知功能评分的SLE患者之间及其与正常对照者之间P300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按MMMSE评分分为A(>85分)、B(75~85分)、C(<75分)3组,每组患者P300波的潜伏期分别为(340.80±31.16)ms、(358.40±36.16)ms、(388.70±44.26)ms,波幅分别为(8.4±0.5)μV,(7.2±0.6)μV,(6.1±0.6)μV;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潜伏期为(318.80±21.16)ms,波幅为(8.7±0.8)μV.SLE B、C两组患者P3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LE A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波的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延长(P<0.01).结论 P300波可反映SLE患者的认知水平,较MMMSE评分更为客观,可作为评价SLE患者认知功能的一项有价值且无创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92-95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使用障碍者风险决策行为的事件相关电位特点,从风险决策行为角度来了解甲基苯丙胺使用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甲基苯丙胺并使用障碍组(MA组):43例,和健康对照组(HC):44例,两组分别于入组时进行中国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以及执行爱荷华赌博任务并同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采集。结果 MA组爱荷华赌博任务净分数(1.61±1.51)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净分数(5.78±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组P300潜伏期(356.16±26.42)ms,较健康对照组(314.63±21.67)ms长、P300波幅[(6.16±1.16)μv]低于健康对照组[(7.86±1.39)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组ERN波幅(4.49±1.42)μv低于HC组的(6.58±1.80)μv(P0.05),FRN波幅(10.70±1.88)μv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27±1.43)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RN潜伏期、FRN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苯丙胺使用障碍者存在冲动性决策行为,事件相关电位揭示了甲基苯丙胺使用障碍者存在错误评估、结果反馈能力及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WCST测验、N—BACK任务、P300及fMRI对24例抑郁患者及匹配对照组进行评定,得出相关指标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抑郁组WCST成绩、N—back反应时、P300波幅[(4.12±1.51)μV]、潜伏期[(392.02±23.60)ms]与对照组[P300波幅:(6.42±1.73)μV;P300潜伏期(309.43±21.39)m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4.922,P〈0.01;t=12.726,P〈0.01)。(2)病程和持续性错误数(r=0.596,P〈0.01)、mRT(r=0.518,P〈0.01)呈正相关;P300波幅和完成分类数呈负相关,P300潜伏期和N—back反应时、持续性错误数呈正相关。(3)抑郁组激活相对减弱脑区: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及额下回和顶上小叶。结论抑郁患者表现为以额叶执行功能为主的认知功能损害,病程越长,损害越重。P。潜伏期是反应额叶执行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定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IQ,ERPs P300及ERPs N400波幅及潜伏期,了解患儿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 应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测定20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病例组)总智商(FIQ)并与2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用日本光电公司提供的MEB-9104K诱发电位检测系统和ERPs刺激系统测定病例组ERPs P300,N400波幅及潜伏期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①FIQ:病例组96.5±12.3,对照组115.2±13.4,病例组FIQ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病例组P300潜伏期为(591.6±135.2)ms,波幅为(23.9±10.5)μv,对照组为(475.8±98.0)ms和(24.6±9.3)μv.两组潜伏期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波幅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病例组N400的潜伏期为(716.5±96.3)ms,波幅为(27.1±13.4)μv,对照组为(482.7±72.7)ms和(22.9±14.4)μv.病例组N400潜伏期较对照组长,两组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FIQ较正常儿童低,P300,N400潜伏期较正常儿童长,说明患儿存在部分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判价值。方法采用P300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测评再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组38例,多发性脑梗死非痴呆组22例),30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痴呆、非痴呆组两组之间以及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P300结果;采用TCD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析颅内动脉各血流参数变化,并与P300潜伏期、波幅作对比分析。结果①P300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痴呆、非痴呆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痴呆组与非痴呆组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CD检测:总异常率为93.33%。符合血管狭窄36/60例(60.0%)、狭窄后慢性闭塞性改变12/60例(20.0%)、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32/60例(53.33%);流速正常12例。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两组间TCD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D血流速度与P300潜伏期具有相关性。结论 P300对认知功能的评定优于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P300、TCD联合检测是评判认知功能的良好指标,为脑梗死后患者血管性痴呆的早期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脑梗死性痴呆患者、30例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fief Screening Scalefor Dementia,BSSD)和CLOX画钟试验评价认知功能,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果血管性痴呆组MMSE、BSSD和CLOX画钟试验评分显著低于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MMSE、BSSD和CLOX画钟试验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CLOXl评分的差异尤其明显.血管性痴呆组物体命名和言语复述评分与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物体命名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MMSE各项粗分均低于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言语复述、注意、计算和短时记忆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余MMSE各项粗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管性痴呆组与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峰潜伏时显著延长(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血管性痴呆是认知障碍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执行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和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刘坤梅  佘晓秋  莫燕 《西部医学》2013,25(6):852-853
目的探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认识功能正常的老年人15名为对照组,选取15例MIC患者为研究对象(MIC组),两组均进行听觉P300检测,记录P300波的潜伏期及其波幅。结果 MCI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00可作为评估认知功能变化和MCI早期诊断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治疗卒中病人早期认知障碍的P300变化情况。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降压、控制血糖,治疗脑水肿、降纤、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片5mg,每日1次,连续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简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300测定结果。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MMSE、MoC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MMSE、MoCA评分用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P300潜伏期、波幅与治疗前相比较,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多奈哌齐改善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疗效确切,联合P300检测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300联合MMSE、MoCA量表评定神经疾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功能的敏感性及P300检查的优越性。方法对33例神经科器质性疾病(如脑梗死、高血压、帕金森病等)病人和21名正常健康人行P300检测,同时使用MMSE和MoCA量表评估其认知情况,比较神经科器质性疾病病人和正常健康人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并比较2组神经心理量表评分结果与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MMSE量表评分、MoCA评分高于观察组(P < 0.05和P < 0.01);对照组P300潜伏期明显低于观察组(P < 0.01),2组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负相关(P < 0.05);P300波幅与MMSE评分呈弱正相关(P < 0.05),与MoCA评分无相关(P>0.05)。结论P300可以作为评估神经疾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指标,采用P300联合MoCA量表可以更敏感的检测出病人的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面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在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面积脑梗死40例(A组)、腔隙性脑梗死40例(B组),选择同期正常(C组)36例作为对照。应用TCD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A组脑血流异常率为95%(38/40);B组脑血流异常率为75%(30/40);c组脑血流异常率为33%(12/36):A组血流异常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流异常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C组脑血管狭窄患者分别为2l、17、2例,A组、B组血管狭窄率较C组明显增多(P〈0.05)。A组、B组流速减慢发生率较C组增多(P〈0.05)。A组脑梗死病灶侧/CA、ICA、ACA的PI、RI较B、C组明显增大(P〈0.05),结论:应用TCD有助了解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治疗、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常规的脑血管病的排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余会平 《吉林医学》2011,32(15):3002-3003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干预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运用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MMSE评分(22.5±3.3)明显优于治疗前MMSE评分(17.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MMSE评分(22.5±3.3)明显优于对照组MMSE评分(18.4±3.2),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干预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简称血灌)、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50例须行维持性透析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将其分为血灌组(26例)和血透组(24例),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简称P300)的潜伏期、波幅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灌组和血透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为(315.6±31.9)ms、(8.9±1.15)μV和(341.8±33.5)ms、(8.03±1.01)μV,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血灌组和血透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MMSE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MMSE评分分别为(27.9±2.3)分和(25.6±1.9)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远期认知功能有明显影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持续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可能较常规血液透析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