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收集到的14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7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4.4%(64例),神经系统类和中药制剂及抗肿瘤类药物引起的ADR也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70.8%,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4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峰  关英  郑彦云 《中药材》2003,26(11):848-849
本文通过对我院报道的 4 2例中药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 ,以初步了解中药ADR的临床特点及ADR发生的相关因素。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资料来源于 2 0 0 1年~ 2 0 0 2年我院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报道的 311例药物ADR报告 ,其中4 2例为中药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按照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登记标准对ADR报告进行核查。1 2 方法 按照药物不良反应类别进行分类 ,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与有关特征。中药不良反应的因果判断根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订的标准进行〔1、2〕。2 结果2 1 一般情况  4 2例患者中 ,男 30例、女…  相似文献   

3.
席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81-8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报告的ADR报告63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比例中,小于20岁和41~60岁人群发生ADR最多,分别占26.98%和38.10%;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4.12%;发生ADR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大,为65%;ADR累积器官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占55.56%。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出现,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以保证药物在临床中安全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10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ADR报告中,以儿童及中老年人群占比例较大。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涉及药品45种,引起ADR例次最多的为抗茵药物,其次为中药。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关于ADR事件的报道日益增多。国家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中药ADR报告数量的统计结果显示。2001-2003年中药ADR报告数量占ADR报告总数的13.15%,其中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占中药ADR报告总数的77.1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集上报的195例ADR报告资料,按照患者基本情况、报告人职业、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新的、严重的占22.5%,医师上报占82.1%,抗生素引起的ADR占32.8%.结论:健全ADR监测机制,发挥临床医护人员用监测作用,重视分析ADR报告资料,及时向临床反馈信息,重视检查技术在ADR监测中的应用,提高ADR发现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诱发的特点和相干因素,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根据性别、年龄、给药路径、怀疑药物品种和临床表现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的489例患者不良反应报告利用Excel 2003和SPASS 13分析。结果:在489例ADR中,女性患者的人数略高于男性,男女比例是0.85∶1;4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ADR高发人群;抗菌药物诱发的ADR居榜首,中药针剂排第二;ADR以损伤皮肤和附件最为常见;静脉给药路径造成的ADR概率最高(占82.41%)。结论:应加大监测抗菌药物和中药针剂安全性的力度,提升临床规范使用药物的水平,使不良反应重复发生的概率明显减少,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我院各科室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128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9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52.34%,其次为心脑血管用药、抗肿瘤药物,中药制剂也较多。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31.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有15例(占11.72%)。结论:应做好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加强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对雅安市共17家医院在2009年1~12月期间收集到的6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典型病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雅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中心2009年1~12月共收到777例各类药品不良反应,中药制剂99例,占比12.7%,中药注射剂63例,占中药制剂的63.6%。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自发呈报法监测中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耀芳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1):787-789
药物的安全性问题正日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中药的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 ,ADR)监测制度还未建立。近年来,中药ADR发生有上升的趋势,就我院1999年3月~11月,共收到不良反应报告表10 4份,其中中药2 4份,占2 3.0 8% ,以下专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情况作一分析如下。 基本资料1.1 调查对象以我院1999年3月至11月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的2 4份中药不良反应报表为材料。1.2 年龄、性别分布在呈报的2 4份不良反应报告中,男....  相似文献   

11.
124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翎  臧熙  白玉国  张爱琴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1907-1908
药学监护是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内容之一,随着中药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由此而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作者分析了本院2年上报的中药不良反应(ADR)病例124例,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制剂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来源ADR资料来源于北京安贞医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收集的124例合格中药制剂ADR报告,对所有中药制剂ADR报告的年龄、性别、过敏史、药品剂型及所致ADR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2结果分析2·1年龄与性别分布124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院14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对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146例中药制剂ADR报告按照性别、年龄、用药方式、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合并用药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6例报告中涉及8类85种药品,其中严重ADR报告18例(12.33%),多发于中药注射剂,新的ADR有92例(63.01%);年龄阶段以40-6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以口服为主要给药方式;临床多表现为胃肠道系统病变,为79例(54.11%)。结论:中药制剂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中,要对药物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控,加强对药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我院门诊退药情况的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退药处方和ADR记录报告,对患者的年龄分布、ADR因果关系、严重程度分级、用药情况和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剖析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合计67例中药ADR报告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发生中药ADR女性高于男性,60岁以上老人较为多见;按ADR评定标准等级和程度以"很可能"、"Ⅲ"为主;累计器官和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依次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引发的中药ADR最多。结论重视中药ADR,实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保障合理用药,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何健 《江西中医药》2010,41(7):52-53
目的:通过对本院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回顾性分析,加深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报告的165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但以老年人常见,涉及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滴注为主,可累及多系统-器官、但以皮肤及其附件常见,因果关系评价中"很可能"居多。结论:中药特别是注射剂应谨慎使用,发生中药ADR须及时停药观察,并及时上报,以加快药物不良反应信息传递,及时监测与再评价,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38例,占52.78%;引发ADR的中药注射剂中,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最多,占90.67%;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6.85%。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严格执行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制度,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库,并及时将不良反应信息反溃于临床,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月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21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0例ADR涉及人体内多个系统,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引起ADR最主要剂型是中药注射剂;ADR多半发生在用药当天。结论:发现中药制剂ADR应及时上报,密切监测ADR,加强对ADR的深入研究,对降低中药制剂ADR发生率有促进作用,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了解其发生特点,提出合理性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7月上报的药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11例ADR主要由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引起的全身性损害及皮肤系统损害,引发ADR的主要用药途径是静脉注射。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加大ADR监测的宣传,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回顾性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34例。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方式、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和儿童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人群,抗菌药物和中药针剂是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结论:加强用药管理,重视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熊巍 《亚太传统医药》2008,4(10):131-132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150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48.67%),其次为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对用药过程中ADR的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尽可能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