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散加权成像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组织中自由水质子随意运动的功能性磁共振技术,是除灌注成像之外另一种评价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功能性改变的无创性方法。本文介绍弥散加权成像在肌肉骨骼系统中的实验、临床研究,重点综述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弥散特征、鉴别诊断及信号改变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患者的前列腺病灶行磁共振常规扫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扫描,选取感兴趣区记录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Vc及Kep的值以及DWI的信号强度和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患者在b=50s/mm^2、b=800s/mm^2信号强度值及ADC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F =52.34、14.35、198.64,P<0.05)。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患者在Ktrans、Vc及Kep等DCE-MRI参数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F=15.30、21.06、37.95,P <0.05)。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等三组患者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正常前列腺组与前列腺增生组在Ktrans、Vc及Kep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其它各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 =4.66、5.65、3.81、4.15、3.01、3.24,P <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应用提高了M 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有助于对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灌注成像及其在肌骨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磁共振(MR)检查已经成为诊断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重要手段。虽然常规MR增强扫描对于肌肉骨骼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已经受到肯定,但是基于动态增强技术发展而来的MR灌注成像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以及进一步的定量研究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灌注成像技术,我们可以观察组织中造影剂早期分布特点并进而分析组织微循环状况,定量研究组织血管化程度。本文主要综述了MR灌注成像的成像方法、图像处理技术和其在肌骨系统肿瘤诊疗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多方位成像等优点,MR在肌骨系统肿瘤的诊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MR在肌骨系统肿瘤检查中的扫描技术和在定性诊断、术前分期、治疗后追踪监测等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10例不同脑部病变(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脑肿瘤、脑白质病变)的DWI图像以及同一病变在不同扫描序列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WI对急性、超急性脑梗塞高度敏感(达100%),对急性出血性脑梗塞也很敏感,对脑肿瘤的敏感性(75%)低于T2/Flair(92%),对脑白质病的敏感性低于T2/Flair,但可显示部分多发性化的活动病灶,对急性脑出血敏感性较差。结论 DWI能诊断常规MR序列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梗塞,对急性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也很有价值。能区别急性期和慢性期脑梗塞。还有助于脑肿瘤、脑白质病变的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的196例为观察对象,均实施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SS-EPI DWI)和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rFOV DW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情况以及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FOV DWI检查乳腺癌腺体病灶对比度评分(3.56±0.48),解剖结构(3.44±0.61),伪影(3.63±0.72),图像质量评分(10.67±0.95);与Ss-EPI DWI检查对比度评分(3.09±0.55),解剖结构(3.03±0.63),伪影(3.02±0.41),图像质量评分(9.14±0.97);两组比较(Z=-7.263、-6.115、-8.412、-7.803,P<0.001)有统计学意义。rFOV DWI检查乳腺癌腺体ADC值(1.182±0.24)×10-3 mm 2/s,与Ss-EPI DWI检查乳腺癌腺体ADC值(1.232±0.19)×10-3 mm 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02,P<0.005)。rFOV DWI检查正常腺体ADC值(1.871±0.25)×10-3 mm 2/s,与Ss-EPI DWI检查正常腺体ADC值(1.945±0.29)×10-3 mm 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93,P>0.005)。结论乳腺癌实施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病灶的解剖结构、对比度等图像质量更优,对于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更高,临床检查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弥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10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49例,其中恶性肿瘤26例,良性病变23例。DWI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cho-planarimaging,EPI)技术,14例取5个b值(b为扩散敏感度),余者取2个b值,计算ADC值。以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95%容许区间为界限判断病灶的良恶性,诊断结果与动态增强比较。结果 除1例原位癌和1例小腺瘤外,DWI显示所有良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组ADC值为(0.9608±0.2043)×10  相似文献   

8.
李洪福  李莉  梁建晓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825-1828,184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病变48例患者、54个病灶,经Philips 3.0T磁共振成像,比较分析T1WI、T2 WI、DWI(b值为150、300和500s/mm2)及动态增强中良性病灶及恶性病灶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T1 WI像良性病变呈等及略高信号,恶性病变为不均匀略高信号;T2 WI像良恶性病变均为略高信号,无统计学差异(P>0.05);DWI成像(良性病变:b值为150时ADC值为2.489±0.442、b值为300时ADC值为1.974±0.369、b值为500时ADC值为1.649±0.445;恶性病变:b值为150时ADC值为1.733±0.326、b值为300时ADC值为1.399士0.258、b值为500时ADC值为1.214±0.30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1WI动态增强良性病变呈流出型强化曲线,恶性病变呈延迟性消退型曲线,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应用价值高,尤其是ADC值对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磁共振(MRI)组(40例)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组(40例).其中MRI组患者给予MRI检查,DWI组患者给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序列检出情况,急性脑梗死检出情况,绘制ROC曲线评估MRI、DWI对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与评估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组共18例,均接受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内的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脑梗死随着病变时间的增加,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急性期病变局部的ADC减低,在DWI中显示为高信号,在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稳定期病变局部的ADC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附近,慢性期病变局部的ADC增加,在DWI呈低信号,在ADC图像上呈高信号。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比较准确、可靠地诊断早期脑梗死并反映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低场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H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起病时间6h内临床拟诊脑梗死的16例患者使用0.35T磁共振仪行DW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DWI诊断HCI12例,DWI阴性4例;常规MRI扫描3例符合脑梗死诊断,9例不符合,最终临床诊断为HCI12例。DWI所见异常高信号区在以后的CT或MR随访中均见明显梗死病灶。结论:低场DWI在HCI诊断中能得到成功运用,且诊断高度准确。能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患者梗塞部位,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的胃恶性肿瘤患者48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胃腺癌38例,胃淋巴瘤10例。另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MRI(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0,800)。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取其平均值。同样的方法获得对照组胃壁的ADC值,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常规MRI胃恶性肿瘤检出敏感性为91.7%(44/48);DWI成像检出的敏感性为100%(48/48);DWI病灶部位信号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胃恶性肿瘤平均信号强度值为345.33±170.10,正常胃壁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49.80±36.24;在b值为800s/mm2时,胃恶性肿瘤平均ADC值是(0.87±0.11)×10-3 mm2/s,正常胃壁平均ADC值是(1.79±0.11)×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腺癌患者平均ADC值是(0.83±0.07)×10-3 mm2/s,胃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是(1.03±0.07)×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体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体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30例正常志愿者和54例(221处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体部肿瘤的WB-DWI影像表现特征,均采用1.5T MR体部线圈进行扫描,观察正常志愿组的WB-DWI影像表现,利用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及黑白翻转技术重建出类PE...  相似文献   

14.
弥散加权图像在鉴别脑脓肿与坏死、囊变脑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评价弥散加权图像在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对连续5例脑脓肿、7例恶性脑肿瘤和1例脑转移瘤进行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取扩散敏感系数(b值)b=0,b=1000或b=0,b=1200,测量病变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行2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 所有脑脓肿在弥散加权图像上均呈高信号,而所有脑肿瘤坏死、囊变部分均呈低信号。脓腔内的平均ADC值为0.43×10-3cm2/s,明显低于肿瘤坏死、囊变部分的平均ADC值1.89×10-3cm2/s(T=15.00,P<0.01)。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可以用来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肿瘤。  相似文献   

15.
超短回波时间(UTE)脉冲序列可激发短T2成分并在其衰减之前快速采集其信号,它是直接显示短T2成分的一种成像方法。综述UTE脉冲序列成像的原理及其显示组织内短T2成分的优势,并介绍该脉冲序列成像在肌骨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及对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急性脑中风35例患者,进行常规T2WI和DWI检查,并采用盲法进行对照观察。对DWI图像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的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判断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与体征是否相符,对DWI图像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与FSE序列T2WI像上的表现进行对照观察。结果:35例在DWI像上均出现异常信号,其中3例是在发病后6h内进行MRI检查,而在常规T2WI像上未显示异常信号;2例是在发病后12h内进行检查,而在常规T2WI像上仅表现稍高信号;10例患者在发病后12~24h内进行检查,20例患者在发病后24-72h进行检查,在T2WI和DWI像上均出现异常高信号;其中8例在FSE T2WI像上表现为多发脑梗塞病灶,而在DWI像上显示为单一异常高信号。在DWI像上诊断急性脑梗塞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DWI图像比常规T2WI图像对诊断急性脑梗塞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塞,并能鉴别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故DWI图像在诊断急性脑梗塞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脊髓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运用于神经系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脑的弥散张量成像,神经纤维束成像等,给临床及科研带来了丰富的信息.由于脊髓的横断面积相对较小和复杂的周围结构如脑脊液、脂肪及骨组织,脊髓的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尚有一定的困难.目前通过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及脉冲序列,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弥散张量成像参数值的定量测量已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弥散加权MRI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MRI(DWI)对早期脑梗塞诊断的敏感性和对急性与非急性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1例脑梗塞(4例超急性,7例急性,12例亚急性,8例慢性)患者行头颅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塞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其中4例超急性脑梗塞常规MRI阴性。慢性脑梗塞除1例(发病15天)DWI表现为高信号,其余表现为混杂信号、等信号或低信号。6例患者常规MRI显示多发脑梗塞灶,但DWI显示1个急性高信号病灶。结论:DWI对急性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脑梗塞较常规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DWI还可以鉴别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同b值的MRI弥散加权成像特性,提高病变检出率和图像质量。方法:对连续的MRI平扫和增强明确诊断的1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弥散加权成像b值分别为0s/mm2,100s/mm2和700s/mm2时的特征。结果:MRI平扫和增强分别显示34个(87%)和29个(74%)病变;在弥散加权成像中,b为0s/mm2时显示21个(54%),小的病变与血管和胆管易混淆;b为100s/mm2时显示39个(100%),病变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b为700s/mm2时显示33个(85%)。正常肝组织的信噪比以b值为100s/mm2最高(19.15±0.85);病变的信噪比以b值为0s/mm2时最高(12.89±0.96);病变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对比度以b为700s/mm2时最低(0.37±0.02)。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进一步提高了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以b值为100s/mm2时,病变检出率和图像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发现,其中良性病变者35例,恶性病变者45例。良性病变者毛刺状及边缘不规则者明显少于恶性病变者,P0.05;良性病变者边缘形态主要表现为光滑。恶性病变者A型者明显多于良性病变人群,然良性病变者C型者较恶性病变者多,P0.05。良性病变者早期MRI增强率以60%为主,而恶性病变者以≥60%为主。结论应用动态增强MRI可有利于医生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病灶形态,同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和早期增强率可辅助临床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