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学桦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5,16(4):555-555,557
分析3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及其转归,本组均为中、重度贫血。22例有出血表现,18例高热伴感染,12例发展为白血病,9例死于感染和出血。分析认为,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及病毒感染是致病的可能因素,以RAEB型转为急性白血病最多,治疗应视具体病情而定,尤应注意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2.
我科近6年收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17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6~60岁,平均43.4岁。按FAB协作组“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相似文献   

3.
王战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96-96,99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对68例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住院病患的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DS的起病较为隐匿,而且病程长,全部患者均出现程度不一的病态造血,有高达95%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伴或不伴有白细胞或(和)血小板的下降;71%患者伴有其它慢性疾病,常规治疗效差。结论贫血为老年MDS的主要特点,老年MDS诊治困难,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高明  王玉梅  桑海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507-250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皮肤紫癜1a,在外院检查,血象:白细胞10×10~9/L,血小板(1.5~3)×10~9/L,血红蛋白120g/L,肝脾(一)。外院骨髓象:早,中,晚幼粒占0.53,疑为MDS- RAE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MDS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组资料中收集的难治性贫血(RA)20例、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2例、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1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6例分别进行化疗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各亚型的转归情况,以及外周血常规变化。结果 40例MDS患者中,基本缓解12例,明显进步10例,进步7例,无效11例。其中,11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L),占27.5%,从诊断MDS之日起转化为AL的平均时间为23.4个月。RA型血红蛋白[(69.3±23.4)g/L vs(52.6±20.1)g/L)]、白细胞数[(3.5±1.3)×109/L vs(2.2±0.5)×109/L]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RAS[(4.7±2.1)×109/L]、RAEB[(5.4±2.6)×109/L]、RAEB-T[(14.2±7.0)×109/L]的白细胞数明显高于RA[(2.2±0.5)×109/L](P<0.01),但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的治疗效果及转归与其亚型有关,对MDS进行治疗应根据各亚型患者的年龄、转归情况、骨髓病态造血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采用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35 例小儿MDS的临床表现、血液学特点、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研究。方法 按FAB协作组的诊断标准和分型。结果 小儿MDS都有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病态造血和无效造血,部分病人有淋巴网状系统增生。分型RA32 例,RAEB2 例,CMMOL1 例。随访1~18 年:存活11 例,死亡12 例,失访12 例。结论 MDS在小儿并非少见,预后差。需早期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水平。方法:对78例MDS血象、骨髓象、形态学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外周血减少36例(46%),二系减少18例(23%),分类可见幼红细胞34例(44%),幼粒25例(32%),贫血75例(97%),中、重度贫血62例(79%),表现为大细胞正细胞贫血异常54例(69%)。1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病态造血不明显(12.8%)。结论:MDS临床表现不典型,血液学改变繁杂,缺乏特异性。由于MDS这些特点,使其诊断白血病尤其显得困难,特别是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时。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克隆性、异质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长海医院血液科自 1991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 86例 ,现将其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治疗、转归及预后因素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中男 48例 ,女 38例 ,男∶女 =1.2 6∶ 1。年龄 15~ 77岁 ,平均年龄 43.0岁。其中大于 5 0岁者 38例 ,占 44 .2 %。所有患者均符合 MDS的国内现行诊断标准 [1 ] 。随访自诊断之日起开始 ,死亡病例随访至死亡日 ,存活病例随访至 2 0 0 0年 6月。1.2 症状体征  86例患者就诊时 ,不同…  相似文献   

9.
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临床和血象酷似再障。但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发现它有两个主要特征:原始细胞增多,或病态造血明显,这又是不同于再障的要点。低增生型MDS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就18例低增生型MDS的一般资料分析及形态学观察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3例诊断为MDS患儿的外周血、骨髓像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11例为男性,2例女性。临床以发热、贫血、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13例患儿均为中重度贫血,外周血见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表现为增高、正常或减低。4例患儿外周血见幼稚细胞,血小板可正常或减低,网织红细胞多数偏高。骨髓均增生活跃,有红系或粒系病态造血,以巨幼样改变为主;诊断为RA10例,RAEB2例,RAEB-t1例。结论:小儿MDS诊断仍主要靠骨髓检查,骨髓至少一系出现病态造血,巨幼样改变较易见,并除外其他引起病态造血的疾病,需注意和再障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4例小儿 MDS起病症状及诊断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小儿MDS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时可疑病例应注意做末梢血象及骨髓象检查,以防止误诊,并总结了治疗的疗效及体会。  相似文献   

12.
13.
1病例资料患者男,62岁。主因头晕、乏力,上腹部不适1月入院。既往乙肝病史8年,肝硬化1年。查体:轻度贫血貌,精神稍欠佳,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叩击痛。腹部CT增强扫描:肝硬化,脾大,肝内富血供结节,考虑肝癌(图1)。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主要指组发生在白血病前,与白血病发生密切有关的造血系统异常或造血功能紊乱症候群。这一疾病本质是骨髓增生异常,可素及骨髓造血系统1系、2系或所有系组。本又收集了我院血液科1988年~1997年4月临床资料较为完整,血片骨髓片染色较为满意的MD524例,着重分析其血象、骨髓象细胞形态特点。1资料和方法1124例MDS病均为血液科计院讲者,几r!。穷14例,女10例,年龄最大58岁,还小14岁,平均年龄312岁。1.224例MDS!LI者全部做血常规、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检查。根据FAB协作组在1982年提出本…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提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及对预后的判断水平。方法对26例MDS血象、骨髓象、形态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外周血减少18例(46、15%),二系减少8例(30.77%),分类可见幼红细胞13例(50.00%),幼粒9例(34.61%);贫血25例(96.15%),中、重度贫血21例(80.77%)经治疗后26例IRA、RAS中血象改善16例(61.54%),无效10例(38.46%),转化为急性白血病2例(7.69%)。16例中完全缓解2例(12.5%),部分缓解7例(43.75%),无效4例(25%),转化为白血病3例(18.75%)。结论MDS临床表现不典型,血液学改变复杂,缺乏特异性。诊断白血病尤其困难,特别是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时。  相似文献   

17.
<正> 1 病例资料 例1:男65岁,2年前出现渐进性乏力,活动后心慌气短,有时间断发热。先后诊断冠心病、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1年前开始病情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乏力、间断发热。化验多次表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入院。检查:贫血貌,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因骨髓干细胞分化障碍而导致的一种克隆性恶性血液病。临床上引起以贫血为主或伴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骨髓呈病态造血,一系或多系增生异常,伴外周血细胞减少。临床多见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其诊断和分型的重要依据。现将笔者收集的18例MDS分析其血象、骨髓象特征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疾病,本院1987年1月~1995年12月共诊治4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检测了41例急、慢性白血病(AL,CL)和2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病人血清唾液酸(SA)浓度水平及阳性率,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病人比较,发现AL,CL病人的SA水平,较CAA病人及正常人显著增高,上述各组病人的阳性率分别为83.8%,60.0%,14.3%,0%,AL病人SA水平又明显高于CL并与病情变化有关,经治疗完全缓解(CR)病人血清SA水平明显降低,CR后血清SA水平与维持缓解时间有相关性。MDS病人血清SA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低于AL病人,MDS及其亚型RA+RAS组、RAEB+RAEB-t+CMML组的阳性率分子为33.3%,20.0%,50.0%,结果显示,血清SA升高可能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血清SA的检测对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判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