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考察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3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0例与62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在远期脊柱矫正度维持以及促进植骨融合两方面均具更为显著优势(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较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均更为可靠,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其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照。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1例,予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41例,予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术后JOA、VAS评分,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压缩率与后凸Cobb角情况,对患者行6个月随访,观察Cobb角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结果研究组JOA、VAS评分情况相比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研究组术后椎体压缩率与后凸Cobb角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末期研究组骨折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使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使用跨伤椎固定治疗,对观察组使用经伤椎固定治疗。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和上明显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固定治疗可取得相比跨伤椎固定治疗更好的临床疗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需要使用跨伤椎固定的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需要使用经伤椎固定的方法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由于对照组患者,在此过程中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经伤椎固定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能够明显的优于跨伤椎固定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种方法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优势,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8例,根据其治疗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的是跨伤椎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58例患者则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患处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变化以及临床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等方面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患处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变化以及临床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等方面的结果上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上要比采用跨伤椎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要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跨上椎固定和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在本院脊柱外科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对照组(n=48),观察组予以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对照组进行跨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JOA);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术后6个月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即刻Cobb角、术前Cobb角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JOA)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手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JOA)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术后6个月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即刻Cobb角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Cobb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予以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术后对于脊柱矫正度的维持更佳,固定稳定性更佳,跨伤椎固定复位效果更佳,稳定性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11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有76例患者治疗显效,33例患者治疗有效,7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97%;患者手术6个月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手术前,患者手术6个月后的Cobb角度明显小于手术前,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较好,内固定稳定性较高,可有效避免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严重丢失,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方法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进行治疗,分别以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治疗效果、脊柱后凸Cobb's角度及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为(2.69±1.05)分,治疗前为(7.98±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状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Cobb’s角度为(5.1±0.1)°,明显优于治疗前的(27.3±0.5)°,同时患者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可有效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与伤椎置钉及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1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B和C三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单纯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及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日本整形外科学腰椎疾患治疗成绩(JOA)评分等。结果 B、C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JOA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短节段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短节段固定治疗,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等优点,有助于改善固定稳定程度,避免术后矫正角度过度丢失,并提高腰椎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并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通道椎体内自体植骨、伤椎单侧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短节段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植骨的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28例(植骨组),并与单纯内固定椎旁植骨3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本组5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月~2.5年,平均13月。A组术后随访8月以上28例,其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略有丧失,Cobb角较术后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术后随访7月以上30例,其椎体前缘高度丧失,Cobb角增加较术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较B组腰背疼痛率低。结论通过伤椎椎弓根通道植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式是可行的。该种术式早期促进伤椎骨折愈合,增加脊柱前柱中柱稳定性,同时对减少内固定失效、伤椎高度丢失、椎体后凸畸形、腰背疼痛等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复位附加横连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5.2岁.骨折部位:T111例,T127例,L16例,L23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0例,B级2例,C级3例,D级4例,E级8例.附加横连经伤椎和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置钉短节段6钉固定,观察患者康复后,骨折复位的丢失情况和脊柱三维6个方向的活动范围.结果 伤椎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5.6%.脊柱活动范围接近患者受伤前水平,骨折椎体愈合满意,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及加重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骨折直接复位和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附加横连在轴向旋转运动方向上可提供更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伤椎不置钉,观察组伤椎置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s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改善情况、血清炎性因子及脊髓损伤标志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Cobb's角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6、IL-8、IL-1β、IL-10、MPO、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P70、S100β、pNF-H、GFAP、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置钉可有效维持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对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9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经伤椎置钉患者43例,跨伤椎置钉患者48例,本组均采用后入路经椎弓根置螺钉内固定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测量分析,两组进行对比。结果本组随访6~24个月。术前、术后2周两组之间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之间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对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单节段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的术后1周、术后1年伤椎角度、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及1年伤椎后凸角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与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疗效没有明显差别,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陈旧性腰胸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1998-2007年收治23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男17例,女6例,年龄17~63岁,平均36.5岁,骨折病史1.1~6.5年,平均3.5年。23例均有明显腰背痛病史,其中18例有神经损害,术前影像学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后凸角度18°~42°,平均32°),脊髓压迫及不稳定征象,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前路手术15例,后路手术4例,前后路手术4例,比较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无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腰背痛及下肢麻木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凸角度由术前平均32°矫正到术后11°,随访中未发现丢失。结论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术前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钻引导徒手椎弓根置钉技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应用。方法选择65例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经后路切开,应用电钻引导徒手置钉技术,固定节段内,全椎弓根钉固定。伤椎置钉对伤椎推挤,达到脊柱冠状位及矢状位序列复位目的,同时恢复伤椎椎体高度。结果 65例共置钉407枚,置钉节段T10-L5,非伤椎置钉274枚,伤椎置钉133枚,无神经、血管、硬脊膜损伤,内脏损伤。结论电钻引导徒手椎弓根置钉技术是一种有效椎弓根置钉技术,全椎弓根置钉固定分散应力,增加固定稳定性,有利于固定节段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经损伤椎体后路钉棒固定后,行椎弓根植骨,对照组32例,仅经损伤椎体后路钉棒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26例(78.8%),骨折不愈合7例(21.2%),对照组骨折愈合17例(53.1%)例,骨折不愈合15例(46.9%),两组的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好,骨折愈合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 B 型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科2010年2月年至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 AO 分型为 B 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研究组41例)和传统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照组45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Cobb 角、前缘压缩率、ASIA 神经功能分级及 ODI 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压缩率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术前椎体前缘压缩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 VAS 评分、Cobb角、ODI 评分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末次随访时的 VAS 评分、Cobb 角、ODI 评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末次随访2组患者间的 ASIA 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 ASIA 均优于治疗前( P <0.05)。结论胸腰椎 B 型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同时降低术后 VAS 评分、Cobb 角丢失及椎间盘退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3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患者,经过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患者术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可使伤椎椎体高度得以恢复,尤其是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得到改善,Cobbs角改善明显,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