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的躯干畸形,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灾难性疾病,严重者常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寿命缩短、残疾等。从上世纪80年代起,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先后开展了青少年脊柱侧凸普查,虽然各地患病率均不相同,但肯定了早期普查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必要性,尤其是早期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并能使部分患儿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幼儿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12例,手术时年龄2.5~8岁,平均5.4岁,术前侧凸Cobb角57.5°(40°~78°),后凸Cobb角42°(27°~56°)。结果通过5个月~36个月随访,术后侧凸Cobb角为15.4°,平均矫正率为73.2%,后凸Cobb角为13.1°,平均矫正率为68.8%,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术中出现2例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并发症。结论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保存了脊柱的生长能力和运动节段,效果满意,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正>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指成年后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不对称性退变引起的椎体侧方滑移、旋转以及半脱位,形成冠状面Cobb′s角>10°的脊柱畸形[1]。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定义为冠状面Cobb′s角>90°、凸侧Bending位X线片矫正率<30%[2]。成人退行性僵硬性脊柱侧凸无明确的定义且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大多为僵硬的,本文中以重度僵硬性脊柱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扬州市参加生育保险女职工生殖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健康促进建议。方法 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对6122名参保女职工进行体检。结果 6122名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为16.40%,且以子宫平滑肌瘤患病率最高,占10.29%(630/6122);乳房疾病患病率为27.76%,以乳腺增生患病率最高,占27.57%(1688/6122)。结论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是影响育龄妇女健康的首要问题,必须重视妇科相关疾病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以提高女职工们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后路杆杠力矫正法(cantilever bending technique)治疗重度(Cobb角≥70°)及僵硬(柔韧性≤30%)的脊柱侧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杆杠力矫正法治疗的重度且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患者26例。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数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改良式脊柱侧凸研究会(Modifilied SRS Outcomes Instrumen)t病患满意度问卷(SRS-24)评估临床疗效及价值。结果脊柱侧凸的主弯(major curve)平均Cobb角为92.5°(70°-162°),柔韧性为13%(2%-29%),术后矫正率为60.9%(33.3%-81.4%),术前的冠状面失衡约为2.6cm,术后为0.9cm,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例,血气胸3例。结论杆杠力矫正法治疗重度僵硬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省略了前路脊柱松解,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制血藤芄鹿伸脊丸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血藤芄鹿伸脊丸结合体操训练治疗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56例,以临床症状是否消失,前弯试验是否阳性,X线检查Cobb角度大小,椎体有无旋转,能否正常学习和生活自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判。结果治疗12周后,按上述标准评定疗效,治愈39例(69.64%),显效11例(19.64%),好转4例(7.15%),无效2例(3.57%)。结论自制血藤芄鹿伸脊丸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过程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对脊柱侧弯畸形应用Harrington和Lugue器机械手术治疗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例,女2例,年龄14~20岁,均经X线片检查确诊为脊柱侧凸畸形,脊柱侧凸角度应用Cobb法测量,主弯在胸腰段。3例均有“刀”背畸形,侧凸Cobb角为55°一例,60°一例,66°一例,术后6月~2年内侧凸矫正率为50~60%,术后外观“刀”背畸形明显改善。哈氏棒断裂1例,2例已参加工作,一例能从事一般劳动。 1.2 术前准备:检查身高、坐高及两肩是否平,骨盆是否平。X线片检查常规全脊柱前后位、侧位及悬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3种方法测量脊柱侧弯Cobb角的重复性和一致性.方法 对87名来我院就诊脊柱侧弯患者摄全脊柱X线正位片.由A、B两名放射科医生在所摄X线片分别采用传统的标尺和角度测量仪在1∶1X线胶片上测量Cobb角(传统法)、应用图像存贮及传输系统(PACS)的后处理功能直接测量法(PACA法)和将PACS工作站上的图像转换格式后利用Photoshop软件测量法(数码法)重复测量Cobb角,每名医生分别于不同时间对同一X线片测量2次.结果 传统法中两个测量者之间及前后两次测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S法、数码法两个测量者之间及前后两次测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同一观察者的同一次测量,传统法与PACS法、数码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S法与数码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法容易受多种人为因素的干扰.与传统法相比,PACS法、数码法的重复性和一致性较好,而且后者更方便快捷,还获得优化的全脊柱无缝拼接影像,有效满足了骨科的诊断和疗效评价需要.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20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se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10岁以上儿童发育成熟前的一种脊柱侧凸畸形,是青少年骨骼肌肉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脊柱侧凸是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06%,以女童发病率为高。若不积极治疗,常会引起严重躯体畸形、心肺功能下降及心理发育的障碍,甚至出现脊髓功能损伤等。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日友好医院骨科二病区举办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义诊咨询活动。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李中实教授带领病区多名医师免费为近50名青少年患者进行了脊柱侧凸的筛查与复查,并针对每个人的病情提出了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采用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的19例AIS女性患者为P组,采用Boston全天佩戴型支具治疗19例的AIS患者为B组,随访18个月.每6个月复查1次,去除支具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结果P组治疗前后Cobb角分别为(29.8±4.1)°和(18.5±2.1)°,B组治疗前后Cobb角分别为(30.5±4.0)°和(20.1±2.3)°,两组治疗前后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B组的矫正率分别为37.9%和3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的依从性、合并症、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情况均优于B组。结论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Cobb角〈35。的腰段、胸腰段的AIS可取得满意效果,依从性好,正确的临床应用能有效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白内障在教师中患病率及手术率。方法2531位教师体检,进行眼科体检,包括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观察白内障患病率和手术率。结果白内障(含已手术病例)438例,患病率17.3%;随着年龄的增加,白内障患病率明显增高。而且男性的白内障患病率较女性高,为24.8%。白内障已手术病例19例,占白内障4.3%;其中男10例(单眼6例、双眼4例);女9例(单眼2例、双眼7例)。结论白内障是眼科常见致盲病,常规眼科体检有助于疾病的早诊断、及时治疗,提高白内障手术率,减少盲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人技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11月至2009年1月对3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人的深度和方向.徒手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进行X线成像、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并对其进行随访。从而评价本技术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149个,通过胸椎CT扫描评价149枚置入畸形胸椎的螺钉位置。共有8枚螺钉(5%)有中等程度皮质穿破,即螺钉部分在椎弓根壁皮质之外.没有相应神经症状。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未发现任何与置入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或内脏并发症。结论严格遵循步骤,逐步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徒手技术在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熟悉解剖并结合CT扫描.术前准确测量对手术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五家渠地区汉族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选取该地区汉族2012年3~12月在新疆兵团医院的健康体检者288例,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男性150例,女性138例;低年龄组(〈30岁)26例,中年龄组(30~55岁)137例,高年龄组(〉55岁)125例,应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快速检测体检人群中Hp的感染情况。结果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4.7%(52/150)和34.1%(47/138),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年龄组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5.4%(4/26)、31.4%(43/137)和43.2%(54/125),且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汉族体检人群Hp的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与CT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平片、CT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34.2岁,病程5~36个月。随机将其分为X线组37例和CT组37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37例患者的X线检查显示,早期(I期和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5例,发现率约为13.5%;CT检查显示,早期(I期和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13例,发现率约为35.1%;经χ2检验,CT与X线片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较X线的效果更明显。结论:CT检查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病变的发现,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收治的17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12例行椎管减压加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观察手术前后Cobb角,腰背痛的改善率。结果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术前Cobb角平均26.5°,术后Cobb角平均7.8°。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未见矫正明显丢失。结论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例凸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畸形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越海  江跃全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361-3362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TDR)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7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7例TDR病例资料。结果:TDR患者男51例,女16例;本组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为(21.3±8.1)分;TDR左侧59例、右侧7例、双侧1例;65例伴有胸、腹腔脏器损伤,46例伴膈疝形成;60例术前有影像学检查结果。67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CT对TDR诊断符合率为69.8%。TDR术前诊断率64.2%。62例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死亡5例。结论:对创伤性TDR患者,应重视TDR发生原因,早期诊断,适时掌握TDR的手术时机,正确选择处理顺序、手术入路和修补方式,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2009年来本院接受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共87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43例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余44例患者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Cobb角改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平均Cobb角有明显改善。对照组43例患者有12例治疗无效,治疗优良率为72.1%,实验组中出现4例治疗无效,治疗优良率为90.9%。经SPSS18.0软件统计,χ2=5.13,P〈0.05,两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解除神经根牵拉,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对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新疆地区直属机关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现况调查。方法:通过体检了解此群体的高血压患病情况,按年龄、性别分组,观察不同年龄、性别与高血压的关系,并观察不同BMI、WC及是否吸烟、饮酒者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结果:在907名研究对象中检出高血压患者302例(33.30%),发现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281例,患病率为34.91%,女性21例患病率为21.57%,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调查者中,总的知晓率为86.42%(261例),治疗率为65.56%(198例),控制率为37.09%(112例);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男、女组腹型肥胖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WC正常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地区直属机关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的年龄段有所不同。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腰围为高血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驻济南456医院体检人群脂肪肝与胆囊疾病的患病率及两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13年01月—2013年07月到456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9 394名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检者成人脂肪肝检出率30.27%(5870/19 394),男性高于女性。胆囊疾病检出率6.03%(1170/10 394),男女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脂肪肝患者胆囊疾病的检出率高于非脂肪肝者(χ2=172.166,P<0.001),其中女性检出率又高于男性(χ2=9.481,P=0.002)。脂肪肝患者胆囊疾病的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70岁以上年龄段达到峰值。结论本组体检者脂肪肝检出率较高,脂肪肝与胆囊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