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的不同,评估其胃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60例胃癌患者,均进行胃镜下取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以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为基金标准,观察胃镜下取活体组织检查的准确性。结果经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腺癌、印戎细胞癌、其他种类分型的检出率分别为39.66%、46.55%、13.79%,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的40.00%、46.6%、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弥漫浸润型病变的检出率为3.45%,低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溃疡型、肿块型、局限溃疡型的检出率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分化型检出率36.21%低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的诊断,使用胃镜下取活体组织检查,对于诊断胃癌,其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胃癌诊断中的实施外科手术病理及胃镜活体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取本院收治的110例胃癌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病理及胃镜活体检查,并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胃镜活体检查的确诊、疑诊率、漏诊率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患者实施胃镜活体检查对病理Borrmann分型Ⅳ型及分化、分化不良诊断准确性与外科手术病理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胃癌诊断中的实施外科手术病理及胃镜活体检查均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胃癌患者实施胃镜活体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的价值进行对比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对其实施胃镜活体检查措施,将外科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并将其进行对比。结果 30例胃癌患者经胃镜活体检查的准确率为86.67%(26/30),疑诊率为10.00%(3/30),漏诊率为3.33%(1/30),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 0.05,但患者经胃镜活体检查的IV型及分化程度中分化型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的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的诊断、判定,其胃镜活体检查及外科手术病理诊断均有显著的效果,但胃镜活体诊断易出现取材不当,故导致准确率降低,故临床中对于病变形态的分化程度及变化形态仅可作为临床胃癌的诊断依据,其可依据术后病理诊断分析后才可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的异同。方法 68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均展开胃镜活检,手术后展开外科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61.8%,不一致率为38.2%。在胃癌分化程度诊断上一致率为75.0%,不一致率为25.0%。结论 虽然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然而术前胃镜活检对胃癌的准确性仍较高,可为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参考。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全面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谭秋芬  温坤 《黑龙江医药》2022,(5):1199-1201
目的:研究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一致性。方法:选择80例我院2017年2月到2021年3月间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患者分别开展胃镜活检和外科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将手术确诊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与胃镜活检和外科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明确两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95.00%,略低于外科病理的9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胃镜活检诊断管状腺癌准确率为10.00%、黏液腺癌为42.50%、乳头状腺癌为42.50%,与外科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胃癌确诊、病理学分型诊断中二者有较高的一致性,但胃镜活检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血、减轻疼痛,临床对两种检查方式的使用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所选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并在术后行外科病理诊断,对比术前术后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结果胃镜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的胃癌确诊率、疑似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术前胃镜活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4%、33.3%、31.7%、96.9%和50.0%。术前胃镜活检发现管状腺癌7例,乳头状腺癌37例,黏液腺癌36例,术后病理诊断分别发现管状腺癌20例、乳头状腺癌31例、黏液腺癌24例、低粘附性癌5例,两种方法的病理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胃镜活检和术后病理分化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胃癌大体标本病理与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术前胃镜活检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其在胃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控制中具有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早期胃癌诊断中的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31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31例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进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并于术后进行外科病理诊断,对手术前后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确诊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两种检查方式在确诊率及疑似确诊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胃癌大体标本病理的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距,但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敏感度高、阳性预测值高,因而其在早期的预防控制及筛查中都是有其重要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的临床比较。方法:择取2018年2月~2019年9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本组患者术前均开展胃镜活检,术后均进行标本病理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胃癌确诊率以及胃癌病理诊断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胃癌确诊率相比术前胃镜活检确诊率更高,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术前胃镜活检对粘液腺癌以及乳头腺癌诊出率相比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更高,而对管状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检出率相比术后病理标本检查更低,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诊断中,术前胃镜活检和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之间有差异,其中术前胃镜活检对患者早期治疗有重要作用,可结合两种诊断方法提升患者确诊率,以便对临床工作作出更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有什么不同。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的胃癌患者84例,对手术前开展胃镜活检的标本及术后开展外科切除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胃镜活检标本与外科手术后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在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方面有一定差异,两种方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使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的病理结果不完全相同,在准确度上仍存在着一些差距,但作为手术前的一种检查方法,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准确性较高,对于预防胃癌及临床上胃癌早期诊治具有一定意义,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万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15-116
目的研究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确诊并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76例,术前进行胃镜活检,术后进行外科病理检查,总结胃镜活检结果 ,并通过外科病理检查结果判定胃镜活检确诊率。结果本组胃镜活检确诊胃癌59例(77.6%),14例(18.5%)疑似胃癌,3例(3.9%)排除胃癌。结论胃镜活检虽然在准确度上与术后病理结果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作为一种术前诊断方法 ,胃镜活检的准确度比较理想,对胃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客观评估胃癌患者使用内窥镜做活检当作主要手段。方法诊断50例胃癌患者与手术的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胃镜活检对胃癌的确诊率为80.00%。胃镜活检根据BorrmannⅠ的胃癌诊断:诊断率100%;BorrmannⅡ诊断率71。43%。Bor-rmannⅢ诊断率66.67%,BorrmannⅣ型病变胃镜活检确诊率最低。结果表明胃镜活检对分化型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确诊率最高,确诊率为89.47%。胃镜活检对腺癌的术前检出率最高,确诊率为85.71%。结论胃镜活检对胃癌的诊断是重要的。但胃镜检查做活检的组织确定的程度只是做为参考,实际情况应依据的外科手术切除为准。  相似文献   

12.
韩文  冯义朝 《河北医药》2014,(20):3064-3067
目的研究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行普通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抽取180例患者进行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并在可疑病变区取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或高级别内瘤变者,由普外科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标本由同一病理医师再次行常规病理学检查,比较二者的符合率。结果180例患者中发现早期胃癌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有消化道症状者染色阳性率为80.21%,高于无症状者染色阳性率3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者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8.75%,而无症状者早期胃癌检出率仅2.38%,总体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1.11%。染色后早期胃癌病理检查与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85.00%,高级别内瘤变的符合率为6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靛胭脂染色能使胃黏膜微小病灶轮廓更加清晰、突出,指导靶向活检,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大大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年龄≤40岁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胃镜检查或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45例年龄≤40岁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女性发病比例(53.3%)比男性高;临床症状隐匿、不典型,上腹隐痛常见,肿瘤好发部位为胃窦、胃角,现有常规诊断方法对年龄≤40岁青年人胃癌敏感性差;以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结论:年龄≤40岁青年人胃癌发病隐匿、进展快、恶性度高,应尽早胃镜检查、多块活检并适时重复检查,以提高早期发现率或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法。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1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采用全胃切除Roux-en-Y加袋术(RYP)。118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嗳气及腹胀,占74.55%;胃镜检查确诊或疑诊为胃癌。占94.07%;癌灶位于胃窦部,占48.20%;早期胃癌占22.88%,行胃癌根治本者占88.13%。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瘘3例,反流性食管炎4倒,切口裂开2例,左侧胸腔积液2例。大部分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饮食接近正常。结论胃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而术前详细检查查、充分准备,术中细致操作、充分引流,术后加强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钡餐造影在胃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钡餐造影在胃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上消化道造影患者126例,采用PHIL-IPS-EssentaRC数字胃肠机进行检查,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20mg肌内注射,造影剂选择硫酸钡Ⅱ型干混悬剂。同时行胃镜活检,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胃癌诊断率低于胃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胃癌诊断符合率为68.42%,其中胃窦癌诊断符合率略高于胃底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胃镜检查相比,钡餐造影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但其仍不失为一种简便、较准确、痛苦少、易被患者接受的检查方式,在胃癌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日龙  刘泉  朱新平  李学林  路琳  严敏 《上海医药》2010,31(12):565-56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2089例胃癌中的16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胃镜、病理资料。结果:胃镜下诊断为I型39例(23.21%),IIa型17例(10.12%),IIb型15例(8.93%),IIc型55例(32.74%),III型42例(25.00%);病理分型中,低分化腺癌86例(51.19%),管状腺癌53例(31.55%),乳头状腺癌11例(6.55%),黏液腺癌8例(4.76%),印戒细胞癌7例(4.17%),未分化癌2例(1.19%),特殊型癌1例(0.59%)。结论:胃镜检查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有消化道症状,或者有胃癌家族史者,建议对其积极进行胃镜检查并定期随访,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诊断出早期贲门癌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采取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做出的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28例患者中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26例,其中隆起型12例,溃疡型8例,平坦型6例。误诊2例(1例为胃底静脉曲张,1例为炎性息肉)。结论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因为经济、方便、无创,它是早期贲门癌最直接、有效的检查方法,如果结合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在诊治宫颈组织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价值。方法对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52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LEEP术后病理检查和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的一致性,LEEP治疗的效果。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68±1.32)ml,平均手术时间为(4.9±1.1)min;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65.4%,术后病理级别下降19.2%,病理级别上升15.4%。结论 LEEP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放大内镜和普通白光胃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研究的46例患者.发现可疑病灶(黏膜形态异常或黏膜色泽异常)56处,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后行NBI或放大功能检查.如有不规则微血管结构伴有分界线或不规整表面黏膜结构伴有分界线的将视为早期胃癌。所有病变均行组织活检后送病理,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NBI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6处病灶中,5处为癌性病变,NBI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4.6%(53/56)、80.0%(4/5)、96.1%(49/51)、3.9%(2/51)、20.0%(1/5),普通白光胃镜对应值分别为55.4%(31/56)、60.0%(3/5)、54.9%(28/51)、45.1%(23/51)、40.0%(2/5),NBI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P〈0.05)。NBI模式下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及微血管形态紊乱不规则或毛细血管网消失对诊断相对意义重大。结论普通白光胃镜检查目前仍是筛选早期胃癌临床首选的方法,如发现可疑病灶需进一步行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效果令人满意,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肢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6年经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的2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腹部不适病史3个,1~2年。结果26例早期胃癌患荇术前均川胃镜检查加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胃内分布以胃窦最多,13例(50%);病理以管状腺癌最多,12例(46.2%);病灶周同组织示萎缩性肖炎11例(42.3%),肠上皮化生10例(38.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30.8%),幽门螺旋杆菌阳性23例(88.5%)。结论胃窦部是早期胃癌好发部位.病理以管状腺癌为主,癌前病变及Hp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胃镜加病理活检是早期胃癌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