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寒邪客胃,治宜散寒止痛;饮食停滞,治宜消食导滞;肝气犯胃,治宜疏肝理气;肝胃郁热,治宜疏肝泄热和胃;瘀血停滞,治宜活血化瘀;阴亏虚治,宜养阴益胃;脾胃虚寒,治宜温中健脾。治疗50例,服药2剂后胃脘痛即获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叶柏教授治疗胃脘痛,组方刚柔相济,醇和平正,主张寒温相适,升降并调,营卫兼顾,虚实同理,临床将胃脘痛分为4型论治:中虚气滞证,治宜补气健脾,佐以理气;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止痛;胃阴亏虚证,治宜滋养胃阴;湿热中阻证,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健脾。  相似文献   

3.
叶柏教授治疗胃脘痛,组方刚柔相济,醇和平正,主张寒温相适,升降并调,营卫兼顾,虚实同理,临床将胃脘痛分为 4 型论治:中虚气滞证,治宜补气健脾,佐以理气;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止痛;胃阴亏虚证,治宜滋养胃阴;湿热中阻证,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健脾.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证分四型治疗: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宜疏肝泻热,降逆和中;脾胃虚寒型,治宜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认为脾胃为本,肝胆为标,疏肝和胃,活血行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胃痛肝气犯胃证属胃痛实证,是胃痛的临床常见证型,而中医认为实证的病理基础从广义来理解不外瘀滞。本证其发生与肝、脾有关,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贯穿于肝气犯胃证之始终。临证多出现胃脘胀痛、攻撑作痛、脘痛连胁等。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4味药组成,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配伍砂仁下气止痛、开胃;佛手舒肝健脾和胃;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诸药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效。结论:加味香砂四逆散对胃痛肝气犯胃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胃痛主要病因是脾气虚,但同时又兼有以情志改变为明显特征的相关症状,所以须结合兼证同时辨证论治。因脾气虚致脾阳虚出现虚寒胃痛,治宜温肾补阳,益气养神,和胃止痛;脾虚肝乘,出现肝胃不和胃痛,治宜疏肝清火,益气安神,和胃止痛;脾气虚,胃失濡养,致阴虚胃痛,治宜益气养阴清火,和胃止痛宁神;脾气虚,因脾阳不足,血运不畅而涩出现血瘀胃痛,治宜化瘀通络,益气安神,和胃止痛。临床对症主要运用院内制剂及四君子汤合甘麦大枣汤随证加减治疗,收效颇多。  相似文献   

7.
从痞满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萌 《河南中医》2008,28(3):15-16
从痞满论治糖尿病胃轻瘫可分作6个证型进行辨治:①脾胃虚弱证:治宜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②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③胃阴不足证:治宜滋水涵木,和胃降逆,方用一贯煎加味;④饮食停滞证:治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方用保和丸加减;⑤气滞血瘀证: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⑥气虚阳微证:治宜温补脾胃,方用补气运脾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华荣主任医师认为肝、脾、胃气血失和,枢机不利,冲、任、督受损是经行头痛的重要病机,治宜健脾疏肝和胃,调畅气机,并提出健脾宜温和升运,调肝宜疏柔并济,和胃宜通降和顺。  相似文献   

9.
总结刘家义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归纳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为外感寒凉、情志刺激、饮食不节,伤及胃腑,致受纳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辨证治疗,注重整体,脾胃共治,肝胃同调。脾胃虚寒治以温运脾阳、健脾益胃,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脾虚气陷治以健脾补气,方用补中益气汤、理中汤加减;肝失疏泄,肝胃不和,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燥邪伤胃治以养阴益胃,方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活血,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  相似文献   

10.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6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世常 《河南中医》2011,31(5):516-517
目的:观察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8例确诊病例分为以下四型辨证治疗.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争胃,方选香砂六君子汤;肝气犯胃型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选柴胡疏肝散;胃阴亏虚型治宜滋阴养胃,方选一贯煎加芍药甘草汤;痰瘀交阻型治宜温阳散结,活血化瘀,方选加味丹参饮.结果:268例中,痊愈239例,显效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寻胃癌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通过对2005年—2012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2检验对总结出的8组病例数据以长江为界进行南北比较。结果:肝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阳虚、瘀毒内结、痰湿凝滞、胃热阴虚、气血亏虚为胃癌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南北地区的中医证型分型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南方多以肝胃不和、脾胃阳虚、痰湿凝滞为主,而北方多以脾胃气虚、瘀毒内结、肝胃不和为主。结论:胃癌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定该病种的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并制定统一的单病种诊疗规范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半夏泻心汤新用三则:慢性胆囊炎,证属肝脾不和,湿热内蕴,治宜疏肝健脾,利湿降逆;复发性口腔溃疡,证属湿浊上扰,治宜升清降浊;感冒后咳嗽:证属气虚寒热夹杂,治宜益气解表,宣肺止咳。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症状变化复杂,中医证型是反映不同阶段病机特点的较好指标,主要为脾胃气虚、脾气虚兼胃阴虚;因患者体质差异随后表现为脾肾气(阳)虚,或肺胃阴虚、肝肾阴虚。治疗不宜过早补肾,以防滋腻碍于脾胃;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第一要务;因阴阳体质差异,证型会向不同方向转化,阴虚多转为肺胃阴虚、肝肾阴虚;阳虚易转为脾肾阳虚型。肺胃阴虚、肝肾阴虚抑制期较长,恢复较慢;阴虚体质,在脾胃和合后,尽快应用滋补肺胃之阴兼有清热药物;脾肾阳虚抑制期较短,恢复较快,可谓"阳虚易治,阴虚难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NKI、VIP数据库,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研究文献,进行中医证候、证素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5篇,报告病例16358例,报道中医证候46种,常见的证候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郁脾虚等;证素15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热、湿、阴虚等。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以肝胃不和和脾胃虚弱最多见,主要病位在胃、脾、肝。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发病率高,停药后易复发。周福生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早期常以肝郁气滞为主要表现,肝郁致胃脘积热或湿阻为多,为实证;疾病久治不愈致耗气伤阴、肝郁脾虚、阴虚等虚实夹杂证。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致胃失和降。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滞、痰湿等邪实为标,而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本病当以健运脾胃,调畅中焦气机为大法。临床四诊合参,加减运用其经验方,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显著,远期疗效较为可靠,有效地降低了本病的复发率,弥补了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唐宋教授治疗胃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唐宋教授临床对胃痛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结果:唐宋教授将胃痛辨证分为脾胃气虚、中焦气滞、中气下陷、瘀阻胃络、湿热中阻、气阴两虚、脾胃虚寒,常用香砂六君子汤、金铃子散、七味香苏饮、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丹参饮、失笑散、芩连温胆汤、四君子汤、沙参麦门冬汤及经方。结论:唐宋教授将胃痛辨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佳。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5):381-382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提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病机是脾胃气衰,而阴火则是由于脾胃气衰而产生的一种虚热证候。老年人若饮食失节、劳倦过力、情志不节、寒热失调,或伤于脾,或害于胃,致脾胃虚弱;或其人禀赋不足,脾胃本弱,脾阳升发之力不足,无力助胆气正常运行,少阳初生之气滞于脑府,郁而化火(阴火),则出现眩晕等症。认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以从阴火论治,可根据阴火的成因和性质特点,效法李东垣清阴火之甘补法、辛散法、苦泄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8.
失眠病因包括心理生理、神经症、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失眠产生原因很多,如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中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以及心胆气虚,神摇善惊等;均可扰乱心神而致失眠,主要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常见有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血亏型、心虚胆怯型、心肾不交、脾胃不和与五脏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