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18岁。因反复乏力,尿黄5个月,于2 0 0 3年9月2 4日入院。5个月前因受凉后感低热,咽痛,自服泰诺3天后好转,但随后感乏力,尿黄,查肝功异常,到某市传染病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蚕豆黄,予地塞米松、输血、保肝治疗好转出院。此后常感乏力,小便发黄,即到昆明某院查异形淋巴细胞0  相似文献   

2.
肝豆状核变性 (HLD)又称WILSON病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肝硬化和脑变性疾病 ,目前临床少见且首发症状不一 ,故极易误诊 ,本文报道 1例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49岁 ,因“双手抖动 3年余加重半年”收治本院。患者 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手抖动 ,似“搓丸样” ,静止时明显 ,运动时减轻 ,入睡后不明显 ,伴有步态不稳 ,半年前双手抖动加重 ,并发展到双下肢亦抖动 ,伴面部表情减少、行动迟缓。来院就诊 ,做头颅CT示双侧脑室扩大 ,门诊以“震颤麻痹”收入 ,患者 2 0年前发现“肝硬化 ,脾肿大” ,14年前在…  相似文献   

3.
张开举  蒋科丽 《中原医刊》2004,31(24):46-46
患者,女,23岁,因腹胀半月就诊。三年前有肝硬化、脾大,行脾栓塞术失败,有脾切除史。其父死于巨脾(原阂不明)。查体:神志清,精神可,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心肺听诊正常,肝肋下3cm,剑突下2.5cm,质硬,表面光滑,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神经系统检查阴性;眼角膜K-F环阳性,肝功能ALT 53U/L(0~40U/L)、γ-GGT 13U/L(7~50U/L),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性 ,13岁。因四肢关节疼痛 1周于 1995年 4月2 0日入儿科病房。查体 :面色晦暗 ,有皮疹 ,肝脾大 ,四肢关节无红肿 ,四肢无活动障碍。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明显低于正常 ;肝功能化验示ALT、GGT增高 ;ASO 5 0 0U L ,CRP 4 0μg ml,RF( - ) ,ANA( - ) ,未查到狼疮细胞。皮肤科会诊面部皮疹为脂溢性皮炎。初步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于 1995年 5月 10日出院。 1个月后复诊 ,家属诉其病情好转 (食欲好、体重增加 ) ,回家后继续口服糖皮质激素。1997年 4月逐渐出现肢体僵硬、行走困难。 2 0 0 2年 6月复诊 :…  相似文献   

5.
<正> 例1,男,21岁。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逐渐出现情感障碍。在外院诊为“精神失常”,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两年前出现语言笨拙、双手抖动,仍以抗精神病药物毒副反应对症治疗,因症状逐渐加重来我院就诊,裂隙灯证实有Kayser—Fleischer(K—F)角膜色素环,血清铜蓝蛋白97mg/L、尿铜198ug/24h。 例2,女,24岁。3年前分娩20余天逐渐双手不自主抖动、关节疼痛,行走有时跌跤。在院外诊为“产后风”,对症治疗症状一度改善。半年后出现语言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以提高该病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1989-2000年本院92例W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1)该病总误诊率较高,92例中有41例首诊误诊,以肾与骨关节损害为主要表现者相对误诊率更高;(2)误诊率随时间推移而降低;(3)不同年龄段的误诊率无显著差异。结论:WD早期诊断困难,近年来该病首诊确诊率有所提高,但误诊率仍高,误诊率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7.
李泽林  梁崇孝 《广东医学》1998,19(2):F003-F003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目前可用药物治疗的几种先人性代谢缺陷性疾病之一,本病治疗效果与确诊及治疗早晚关系十分密切。但本病早期表现复杂,较易误诊。现将我院近10年误诊12例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6-55岁,平均264岁。误诊时ltol月一3年,平均15年.有阳性家族史1例。主要临床表现:语言障碍、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股反射亢进8例,步态不稳、共济失调2例,抽搐1例,精神症状1例,呛咳、吞咽困难1例,牙龈出血、鼻糊3例,肢体疼痛、乏力1例,肝大4例,脾大1例,皮肤色…  相似文献   

8.
9.
1 病历报告患儿 ,女 ,8岁 ,因双下肢反复皮疹 2个月 ,全身水肿 4 0余天于 1999年 1月 2 5日入院。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疹 ,散在分布 ,鲜红色 ,米粒样大小 ,分批出现 ,无痒感 ,不伴腹痛、黑便及关节痛 ,无肉眼血尿。伴轻度乏力 ,嗜睡 ,当时未给予治疗。 4 0d前出现全身水肿 ,伴尿少、尿频、尿色深黄 ,泡沫较多。乏力、嗜睡症状加重 ,查尿常规PRO( ) ,BLD(- ) ,血TP 5 4 .7g/L ,ALB 2 2 .7g/L ,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给予强的松 ,利尿剂 ,西米替丁 ,VD3 治疗 4周 ,尿蛋白转阴 ,水肿明显减轻。激素减量治疗。出院后…  相似文献   

10.
肝豆状核变性2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晶  李杰 《中国全科医学》2001,4(4):320-321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儿童表现尤不典型。以肝脏及脑症状起病较易诊断 ,而以其他表现起病易误诊。现就自 1984年~1999年曾误诊的 2 0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中男 13例 ,女 7例。年龄 <6岁 3例 ,6~ 10岁 12例 ,≥ 10岁 5例。病史 <6个月 7例 ,6个月~ 1年 5例 ,>1年 8例。有肝炎家族史 8例 ,有肝炎病史 4例。1 2 误诊疾病1 2 1 误诊为肝炎、肝硬化 9例 ,且均以肝脏损害为首发症状。其中厌食、乏力 9例 ,皮肤粘膜黄染 8例 ,腹胀 8例 ,发热、呕吐各 6例 …  相似文献   

11.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由铜代谢障碍导致组织器官内铜过量沉积而发病。现将我们诊治的 2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患者女性 ,2 5岁 ,个体户。因四肢震颤 ,走路不稳 6年 ,加重 3个月于 1997年 5月 7日入院。该患者 6年前上大学期间 ,无诱因出现四肢震颤 ,尤以双上肢为著 ,写字困难 ,走路不稳 ,故辍学。从而奔波就诊于全国多家医院 ,被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病情逐渐加重 ,终于 1994年经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 ,经服用“青霉胺”、“硫酸锌”、“安坦”等药物 ,并低铜饮食及保肝对症治疗 ,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2.
肝豆状核变性9例误诊分析徐春萍,高莉莉(附属医院儿科)肝豆状核变性(简称肝豆),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为其它疾病,我科自1970年来收治肝豆26例,其中9例被误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误诊的9例中,男4例,女5例,发病年龄6岁~10...  相似文献   

13.
14.
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sdi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其特点为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 ,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 ,故误诊率较高。我院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 ,共收治肝豆状核变性 2 3例 ,早期误诊 11例 ,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1例中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7~ 14岁 ,中位年龄 9.2 3岁 ;首次就诊时间 10d~ 2年。发病至确诊时间 3个月~ 3年。 1例有肝病家族史。全部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标准[1] 。1.2临床表…  相似文献   

15.
肝豆状核变性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豆状核变性6例误诊分析黄艳梅,盛学一,赵凤春(吉林省医院130021)肝豆状核变性(Wison's)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病,主要累及脑基底节、肝脏和肾脏。发病多在6岁~8岁以后,近几年我科诊断黄疸性肝炎,肾性佝偻病,范可尼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  相似文献   

16.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异常的疾病 ,此病在我地区罕见。当铜在肾脏沉积 ,出现肾脏改变以及佝偻病表现同时存在时 ,极易误诊为范可尼氏综合征。下面报告 1例误诊患者。1 病历摘要  患儿男性 ,13岁。因面色苍白 1个月 ,加重 3d于 2 0 0 1年1月 18日住院。就诊前 1个月“上感”后发现面色苍白 ,周身乏力 ,偶有鼻衄 ,双膝关节痛 ,进食少 ,二便正常 ,精神不振。近3d面色苍白加重 ,喘促 ,鼻出血量较多 ,在当地医院予鼻腔填塞后血止 ,但双膝关节疼痛加重 ,不能行走。发热 1d ,体温3 8℃~ 3 9℃ ,予肌注安痛定及自行口服“安乃近”…  相似文献   

17.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氏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造成误诊。今将我们误诊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各器官沉积程度不一,首发症状和临床表现也常复杂多样,往往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现将作者所遇5例表现特殊而导致误诊的HLD患者作一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 例1 男性,19岁,1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言谈无绪、无端猜疑、冲动毁物。某市医院诊为“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半年后症状仍逐渐加重,并出现肢体震颤。查角膜K—F环阳性。血清铜氧化酶活性0.010光密度。 例2 女性,46岁,1年前四肢不自主震颤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诊为“震颤麻痹”。经抗胆硷能药物及DA替代治疗无效,并逐渐出现反应迟钝、注意涣散、记忆减退、步态不稳等症状。检查:肌张力增高,腱反射( ),双手指见细小震颤,双侧巴氏征( ),B超示慢性肝损害,角膜K—F环阳性,血清铜氧化酶活性0.04光密度,确诊为HLD。  相似文献   

19.
肝豆状核变性(HDL)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加之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极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为减少漏、误诊率,提高早期诊断率,现将我们临床遇到的误诊病例报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60例HLD中误诊42例(误诊率达70%)。男15例,女27例。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20.
肝豆状核变性 (HLD)是一种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 ,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因临床少见 ,常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 1例误诊患者报告分析如下。女性患者 ,8岁。 1个月前开始出现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食物、腹胀。曾给予对症治疗 ,效果不佳 ,入院前 1周上述症状加重 ,尿色加深呈浓茶色。既往否认肝炎接触史及肝炎病史 ,否认输血、手术、外伤史 ,否认特殊用药史及饮酒史。于 1 999年 9月 3 0日以“肝硬化 ,腹水”收入院。查体 :精神差 ,皮肤及巩膜黄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无阳性体征 ,腹部膨隆 ,无压痛 ,肝上界位于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