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杜彩霞  刘华琳  刘红 《山东医药》2006,46(32):86-86
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我们共收治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现将救护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30-85岁。其中因多次出血反复入院15例,住院期间诱发大出血5例,首次出血28例。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76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我科1987年1月-1993年12月间76例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内镜检查及部分患者胃粘膜活检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出血原因,了解门脉高压时胃粘膜的改变,评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急诊内镜检查的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7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62例,女14例。年龄15-68岁,均有门脉高压表现,发生呕血伴黑便47例,仅黑便22例,大便潜血阳性7例,依呕血和黑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胃粘膜改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80例肝硬化病人分为门脉高压组(50例)和非门脉高压组(30例),分别观察内镜下胃粘膜改变的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门脉高压组内镜下胃粘膜花斑叶征、猩红热样疹、红斑征、消化性溃疡及糜烂病灶的发生均显著高于非门脉高压组,除糜烂病灶发生随肝功能Child分级增加而增多外,均与肝功能和静脉曲张程度无关;门脉高压性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多发,而其它改变均以胃底及胃体多见。在门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中,胃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仅占512%,而胃粘膜病变的出血达488%。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是一种独特类型的胃病,它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刘南植,李绍白,魏镜龙本文根据门脉微血管调节以α-受体为主的研究,于1989~1991年3月对确诊为肝硬化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H)33例,采用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联合持续静脉滴注治...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1995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66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门脉高压性结肠病41例,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全部病例符合1984年南宁会议门脉高压标准.并发结肠病患者中男29例,女!2例,男:女为2.小1.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5.2岁。全部患者均进行纤维结肠镜、B超、lgh床生化等检查.其中肝炎后肝硬化50例,并发门脉高压性结肠病34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有这一并发症者6例,胆汁性肝硬化2例并发门脉高压性结肠病1例。共有21例发生下消化道出血,占51.2%.详见表1.表1门脉高压病程与门脉高压性结肠病、下消什宿中M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与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 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用B超测定门脉主干内径。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1),胰高血糖素浓度与门脉直径呈正相关(r= 0-393, P< 0-05),而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胰高血糖素可能在门脉高压的形成与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结扎狗胆总管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动物模型,对模型成前后门静脉压力、肝静脉压力、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管阻力,肝动脉血管阻力和门静脉、肝静脉、脉主动脉。下腔静脉四部位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进行了自身对照性对比研究。结果:①肝硬化形成后门脉压力明显增高,肝静脉嵌塞压也明显增高,门脉血流量减少而肝动脉血流量增加,门脉血管阻力增加而肝动脉血管阻力则下降,这些变化与人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相同。②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均在门脉高压形成后明显增加。提示肝硬化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可能参与门脉高压症的某些病理生理过程,并进一步支持用a受体阻滞剂降低门脉压力和门脉血管阻力,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预防出血。  相似文献   

8.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肝硬化门脉高压性结肠病(Portalhypertensivecolopathy,PHC)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5年1月~1999年8月间我科共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108例,并发PHC者68例,报告于下。1 对象和方法全部病例符合1984年南宁会议制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PHC诊断主要依据结肠内镜特征。68例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22~73岁,平均44.3±6.2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2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隐源性肝硬化4例。门脉高压病程1~10年,平均3.5±1.2年。除肝硬化的一般临床表…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多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所致肝炎肝硬化,60%有饮酒嗜好,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我院感染科、普外科1995-2004年收治急诊上消化道大出血行门奇静脉断流术26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门脉高压性肠病主要包括门脉高压性小肠病变(PHE)和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变(PHC)。PHC所致下消化道大出血极为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继发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PHC导致的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多数学者认为门脉高压性结肠病(portalhypertensive colopathy,PHC)内镜下特征为红斑点征 ,猩红热样疹 ,毛细血管扭曲扩张 ,蜘蛛痣样改变及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我院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与非门脉高压患者的结肠粘膜病变进行对照研究观察 ,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意义。1.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临床确诊为肝硬化住院病人共60例 ,男47例 ,女13例 ,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6例 ,酒精性肝硬化12例 ,其它肝纤维化2例。全部病例均行结肠镜检查。2.方法 :分为门脉高压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在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30例作为肝硬化失代偿组,老年肝硬化代偿期的患者30例作为肝硬化代偿组,同期体检的正常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脏门静脉血流速度、肝脏门静脉内径和肝脏门静脉横截面积以及肝动脉阻力指数和脾动脉阻力指数,计算门静脉充血指数、门脉血流量和门脉高压指数,对3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速度、肝脏门静脉内径、肝脏门静脉横截面积、肝动脉阻力指数、脾动脉阻力指数、门静脉充血指数、门脉血流量和门脉高压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代偿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静脉血流速度低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肝硬化代偿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横截面积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横截面积高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肝硬化代偿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脉充血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脉充血指数高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肝硬化代偿组的门脉血流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脉血流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P0.05);肝硬化代偿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的肝动脉阻力指数、脾动脉阻力指数、门脉高压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的肝动脉阻力指数、脾动脉阻力指数、门脉高压指数均高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结论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在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卫  李铭  李永华 《肝脏》2012,17(2):146-147
门脉高压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占门静脉高压的80%以上,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仅占5%~10%[1],但目前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临床上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日益受到重视,部分患者通过适当的治疗,预后较好.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应用B超检查预测因门脉高压所致出血的危险性,本文对185例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当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直径为1.2~1.3cm、脾门静脉直径为0.8~0.9cm时,可作为门脉高压的可疑指标;当肝门静脉直径≥1.4cm、脾门静脉直径≥1.0cm时,可作为门脉高压的诊断依据之一;当肝门静脉直径≥1.5cm、脾门静脉直径≥1.0cm时,可作为预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危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10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为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及胃粘膜的改变,我们对10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进行诊断,并对照其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B超门脉测量、肝功能等关系,以指导临床及时发现门脉高压性胃病及判断肝炎后肝硬化出血原因,采取合理的治疗。一、一般资料本组104例肝炎后肝硬化均为我院1995年~1996年住院患者,全部病例于入院1周内做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第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4±11.7(15~76)岁,有家族性肝炎史者…  相似文献   

16.
王晓今 《肝脏》1999,4(3):160-160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常出现顽固性腹水、胃底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其发生机理的认识尤显重要。一、门脉高压的分类和机理以往将门脉高压分为窦前和窦后性,最近有人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将门脉高压分为流出障碍(门脉系统流出血管阻力增大)和流入增加(流入门脉系统的动脉血流量增加)两大类,具体病因如表1,这一分类使对门脉高压的病因能一目了然。二、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机理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是门脉高压的最主要病因,其组织病理学有以下特点:(1)弥漫性病变,大体标本可见结节形成;(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十二指肠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肝硬化病程、门脉高压性胃病、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7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同时检测14C呼气试验。另选72例接受胃镜检查的非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十二指肠糜烂发生率为41.7%,随肝硬化病程延长和肝功能分级差而增高,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相差(P>0.05)。糜烂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糜烂轻重程度与肝功能分级无关(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十二指肠糜烂与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不同,是门脉高压导致十二指肠的一种病变。  相似文献   

18.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指在门脉高压基础上发生的胃粘膜病变。PHG是肝硬化或非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与食道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同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两大主要原因,关于PHG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现笔者就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对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的广泛使用,门脉高压时的胃黏膜病变渐引起关注,被认为是门脉高压时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以往曾有许多名称,包括糜烂性胃炎、充血性胃炎、充血性胃病等用来说明这种胃黏膜损伤,后来Sarfeh等将其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本文通过总结我院2001年4月~2005年12月经胃镜检查6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其与肝功能损伤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应用B超检查预测因门脉高压所致的出血的价值,我们对本院近6年来,124例肝硬化病人进行超声检测门静脉及脾静脉直径,研究其测定值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互关系。现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象:124例患者,男性107例,女性17例,男女之比为6.3:1,发病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5例,并设120例健康人及慢性肝炎患者145例作对照。仪器与方法:应用GERT28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SMHZ。患者空腹8/J’时以上,取仰卧位助间斜扫或向左侧卧位沿门静脉长轴斜行扫查及脾脏纵切面分别探测门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