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1例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浆液性黄斑视网膜脱离病例。观察性病例报道。一33岁男性患者,双眼行单纯LASIK术治疗右眼+5.00D,左眼+7.00D的球镜度数,术后第4d双眼视力突然下降。有详细病史并行眼科、全身、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O CT检查。术前眼底检查记录有双侧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现诊断为双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O CT上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发生多灶性改变及黄斑区有袋状浆液性视网膜积液。荧光血管造影的晚期静脉可见多个高荧光渗漏点,右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着色较多。术前已有如视网膜色素上…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黄斑病变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特殊类型,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黄斑区解剖结构独特,中心凹内无血管,依靠周围视网膜血管供给营养,故黄斑区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易发生病理改变而影响中心视力。处于长期高血糖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当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甲钴胺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2例(42眼)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甲钴胺片;对照组口服腺苷钴胺。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1个月视力和黄斑中心凹3.0 mm直径范围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率为76.2%,不变23.8%;对照组视力提高率为33.3%,不变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结论甲钴胺片可用于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它能加速视网膜组织早期修复,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从而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1例52岁的男性患者因右眼视力下降3周就诊,患者视力为20/120。检查发现后极部隆起的脉络膜痣。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显示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延伸至黄斑区。使用维替泊芬对患者进行两次光动力治疗,其视力增至20/40。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区域消失,并且黄斑区病变消失。最后一次治疗后7个月,患者的视力保持稳定。使用维替泊芬进行光动力疗法对于继发于脉络膜痣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能是有效的选择。光动力疗法治疗继发于脉络膜痣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Levy J.$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Soroka Universit…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患者约10%在得病后5~9年就会发生视网膜病变,15年后约50%的人发生,25年后有80%~90%的人出现视网膜病变。在患糖尿病30年以上的患者中,约25%患有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2%~7%因视网膜病变失明。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成早期背景型病变和晚期增生型病变,其中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导致视力极度下降,甚至失明,危害极大。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  相似文献   

6.
1 病例简介例 1:男 ,46岁。因右眼视物变形1周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检查 :右眼视力 0 5 ,左眼 1 5。右眼前节正常 ,眼底见视乳头边界清晰 ,色泽正常 ,视网膜血管比例正常 ,黄斑部水肿 ,中心凹反光点消失。诊断 :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经中、西医综合治疗 2月后 ,视力进一步下降至 0 0 2。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发现颞上方视网膜扁平脱离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示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例 2 :男 ,5 8岁。左眼视力下降 1年 ,伴眼胀痛 ,同侧头痛 2月 ,曾多次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 ,经降眼压治疗后病情无好转。因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测定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877眼)以及10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糖尿病患者根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视网膜组患者138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02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72例,采用频域OCT对上述3组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患者进行黄斑部扫描,比较各组患者各区视网膜厚度数据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以及黄斑区总的体积。结果 NDR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和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NPDR、PDR 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体积与糖尿病分期呈相关性,随着糖尿病病变的程度加深,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体积逐渐增大,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定量定性地观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的细微变化,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的疗效。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1月至于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8例4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常规20G玻璃体切割手术,全视网膜光凝,硅油填充31例,长效气体填充11例,12例患者因合并白内障同时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IOL)3例。记录患者最终视力情况及视网膜状况。结果术后视力提高29眼(60.4%),视力不变6眼(12.5%),下降13眼(27.1%)。术后出血致玻璃体积血5眼,视网膜脱离2例,取油后视网膜脱离1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角膜失代偿2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眼。结论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并发症多,预后较差,但仍有一定手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别评价黄斑区玻璃膜疣与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形成后视网膜下纤维增生对阅读能力及对比敏感度的不同影响。方法:纳入136例患者犤玻璃膜疣(D)60例,纤维增生(F)76例犦,按黄斑病变类型与最佳矫正后视力将患者分为D1组与F1组(LogM AR0.2~0.4)、D2组与F2组(LogM AR>0.4~0.  相似文献   

10.
马英华 《中原医刊》2007,34(20):57-58
目的 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行视力、裂隙灯、散瞳眼底检查糖尿病患者120例,必要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120例糖尿病患者中52例(43.3%)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非增生性病变45例,增生性病变7例。结论 早期发现糖尿病,严格正规的内科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减少糖尿病性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托白内障3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22眼),女15例(18眼),右眼18眼,左眼19眼,双眼3眼。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6.1±4.2)岁,比较术前及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视力〈0.1者34眼,0.1~0.5者6眼,术后6个月视力〈0.1者下降为3眼,0.6~1.0者上升至32眼。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只眼中5只眼有局限的视网膜牵拉,出现视网膜水肿,11眼术后出现后囊浑浊。13只眼出现一过性角膜水肿,前房明显的纤维素渗出,16只眼出现继发玻璃体出血。17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经短暂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得以控制。1只眼随访2个月时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再次手术后复位。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65岁,男性。主因右眼视力下降1个月余,于2001年11月3日入院。l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下降,眼前固定性黑影,门诊以“右眼视网膜脱离”收入院。查视力右眼手动/眼前,左眼:0.1。双眼无充血,眼前节无炎症。右眼底1~10点,视网膜呈灰白色隆起,2点位赤道部可见两个相连的直径约1 PD的马蹄形裂孔,周边部7~8点可见5个横形排列小裂孔,黄斑区视网膜亦呈灰白色隆起。左眼底鼻下方周边部视网膜可见一片状脉络膜萎缩斑块及视网膜变性区,周围血管未见闭锁及白鞘。诊断:(1)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右)。(2)陈旧性视网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规范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均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费县费城街道卫生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80只患眼,为增生前期或者增生早期,对全部患者采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部80只患眼中2只患眼视力下降,49例患眼视力没有发生变化,29只患眼视力获得提高。患者病变程度越高,则治疗效果越不理想,病变分期不同患者视力变化情况差异显著(P<0.05)。3只患眼黄斑水肿没有发生变化,24只患眼黄斑水肿部分消退,29只患眼黄斑水肿全部消退,不同水肿分型患者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差异显著(P<0.05)。1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现象,1例患者视网膜出血,没有患者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能够使患者黄斑水肿获得改善并使患者视力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氩激光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姚若 《中原医刊》2006,33(5):63-65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病理性近视患者共38眼,应用氩激光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区进行光凝治疗,包括局部光凝和黄斑区光凝。激光参数:时间0.1~0.2 s,光斑直径100~200μm,能量100~400mW。周边部和后极部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灶用中光斑中等能量进行局灶性光凝,达到Ⅱ~Ⅲ级光斑效应;黄斑区的渗漏灶及新生血管灶采用小光斑低能量光凝,在中心凹500μm以外作“C”型光凝,光斑效应达Ⅱ级。每次的光凝点在50~300μm,如果病变范围较大可以分次光凝,每次光凝的间隔时间为7d。对复发的新生血管灶可重复光凝。结果光凝治疗后有效为33眼(占86.84%),有效病例中脉络膜新生血管灶完全萎缩25眼(占65.8%),病灶明显缩小8眼(占21.1%)。光凝后6个月眼底荧光造影仍有残余脉络膜新生血管灶者15眼,需补充光凝治疗。无效为5眼(占13.16%),表现为反复性玻璃体出血,形成机化膜及条索,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灶扩大或出现新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灶。随访2年后视力稳定眼底病灶无进展者为31眼(占81.58%)。结论应用氩激光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行光凝治疗,起到稳定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发展、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有效的保护患者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致盲眼病。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累及黄斑区,出现黄斑水肿、渗出及黄斑缺血称为糖尿病性黄斑病变(diabetic maculopathy)。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保存和提高DR患者的视力。如何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进行有效治疗,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我院于2001年7月~2002年3月共收治86例136眼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行氩绿激光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就本组病例治疗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消退情况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与黄斑病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35例(249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199只未经治疗眼中,正常2眼占1%;Ⅰ期63眼占31.7%,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17眼;Ⅱ期41眼占20.6%,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17眼;Ⅲ期51眼占25.6%,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42眼;Ⅳ期34眼占17.1%,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20眼;Ⅴ~Ⅵ期8眼占4%,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2眼.糖尿病黄斑病变发生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不同时期,发病率为55.4%.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和糖尿病黄斑病变的早期诊断均敏感、可靠,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黄斑病变的治疗和预后评价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莹  张晓利 《吉林医学》2006,27(9):1083-1083
1病历摘要患者男,23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0d于2006年7月20日就诊于我院。自诉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下降,无视物变形及色觉改变,曾于他院诊断为“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给予对症治疗(具体治疗不详)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就诊于我院,入院眼科检查:远视力:右:0.03(矫正不应),左:0.4(矫正后)。双眼压:16mmHg。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眼底散瞳后:视乳头界清,视乳头周围环形萎缩斑,视网膜血管走行可,视网膜呈豹纹状,黄斑区可见一横条形黄白色病灶,周围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射消失。给予双眼视网膜及脉络膜造影,视网膜荧光造影发现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出现新生血管,最终因新生血管破裂致玻璃体出血、机化,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而失明。国内近年资料表明,糖尿病患病率大约为1%[1],1/4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5%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率仍呈上升趋势,糖尿病病程越长,DR的发病率、致盲率也越高。目前的治疗方式可以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虽然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完全治愈DR,但是对于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也都在不同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采用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单纯行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在眼底激光治疗基础上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各种临床表现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高于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渗出吸收时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采用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视力状态。  相似文献   

20.
脉络膜血管样条纹临床罕见,西医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曾遇一例典型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患者女,40岁。因双眼视物模糊伴变形半年,于1992年6月来本院门诊治疗。发病后曾在其他医院就诊过,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黄斑区出血,地图状脉络膜病变。用过一般对症药物及激光治疗,效果不明显。 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指数/20cm,左眼0.6。双眼球前段除晶体有不均匀轻度混浊外,其余无异常发现,指测眼压正常。新福林散瞳眼底检查,双眼玻璃体无明显混浊,双眼视盘无异常,但自视盘周围起始向眼底周边部发出放射状,龟裂样由粗到细之灰褐色条纹,如同地层裂开样,病灶深度在视网膜血管下,延伸范围,长短不一,有的接近赤道。双眼周边视网膜有点状色素沉着。右眼黄斑区伴有出血,左眼黄斑区中央窝偏鼻侧有陈旧灰褐色病灶。周边视野,右眼缩小20°,左眼缩小10°。全身检查,血、尿常规、胸透、血压、血糖、血脂均正常。皮肤科会诊,颈、四肢、躯干皮肤未见弹性假性黄色瘤改变。诊断:双眼底血管样条纹伴右眼黄斑区出血、左眼黄斑区萎缩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