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听力减退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以较好耳0.5、1、2、4kHz4个频率的平均听阈值来进行听力减退程度分级:轻度26dB~40dB,中度41dB~60dB,重度  相似文献   

2.
老人眩晕症     
高龄老人屡有跌倒,仅靠病史不能满意地作出诊断。而头昏、头晕等词义含糊,眩晕的原因又多,以致诊断困难,治疗混乱。详尽的病史对位置性低血压和运动病的诊断有价值,对真性眩。晕的诊断则少帮助。老人的退行性改变较常见,一侧前庭轻度退变即可出现眩晕,加以视力减退、颈椎关节炎,更可加重症状。缺血后,常出现脑干和小脑整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略地温习了前人对伴发于噪声性聋的耳鸣的频率特点、强度及其与听力损失关系的论述,但总的来说有关此类问题的报道不多。作者对长期暴露噪声、测听呈感觉神经性高频听力下降、符合噪声性聋而伴有耳鸣的男性患者94例149耳进行了研究,耳鸣的音调以音调匹配法确定之。结果表明,多数患者的耳鸣音调为纯音  相似文献   

4.
视觉、前庭觉、本体感觉共同维系身体平衡。当前庭损伤后,患者出现眩晕等症状。近年来,眩晕疾病的诊治成为临床热点之一,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偏头痛眩晕等相关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旋转性)眩晕见于前庭系统病变,常见病为梅尼埃病、迷路炎、感音神经性聋、退行性前庭病变;主观耳鸣是听觉系统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由于对其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的神经耳科学改变;方法回顾性总结321例偏头痛患者的神经耳科学表现,并将其按有无眩晕分成伴眩晕组和不伴眩晕组。所有存在与偏头痛相关的耳部症状的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及耳鸣匹配检查,所有存在与偏头痛相关的眩晕患者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 25.5%(82/321)的偏头痛患者伴有眩晕,7.5%(24/321)的患者有耳鸣症状,2.8%(9/321)的患者自觉听力下降,8.4%(27/321)的患者纯音测听异常,9.0%(29/321)的患者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表现为各波绝对潜伏期延长和或波间期延长)。对比两组耳鸣发生率、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伴随眩晕的偏头痛患者更易出现前庭耳蜗症状,本文旨在加深耳鼻喉科医生对偏头痛在耳蜗及前庭器官上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从而对其在接诊偏头痛患者时做出更加精准的评估、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利多卡因加噪声掩蔽治疗耳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5 0例耳鸣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加噪声掩蔽方法治疗 ,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耳鸣患者 5 0例 ,男 2 0例 ,女 30例 ;年龄 30~70岁。双侧耳鸣 2 2例 ,左耳 1 5例 ,右耳 1 3例。耳鸣无明显听力下降者 2 2例 ,耳鸣伴明显听力下降者 2 8例。病程 2个月~ 5年。均无中耳感染、手术、药物中毒、颅脑外伤、噪音损伤、梅尼埃病及全身疾病史。检查 :耳部均无异常发现。纯音测听 :听力≤ 2 0dB 5例 ,2 1~ 30dB 1 7例 ,31~ 6 0dB 2 2例 ,6 1~ 90dB 6例。抽取 2 %利多卡因 2ml加VitB1、VitB12 各1ml,于颈上神经节封闭 ,每日 1…  相似文献   

8.
9.
耳鸣和耳鸣治疗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鸣是在没有外界刺激下的一种声音感觉,临床上将耳鸣分为主观性及客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通常由于外周血管异常引起,绝大部分耳鸣是主观性耳鸣,没有波动性和不被他人感知,约75%的耳鸣患者可主观适应耳鸣,但仍有25%的耳鸣患者症状严重甚至有自杀倾向.  相似文献   

10.
白噪声发生器治疗耳鸣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掩蔽法是治疗耳呜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白噪声具有无数频率且强度相等,基本包含耳呜的特征频谱,故在2001年10月~2002年12月我们应用白噪声发生器治疗耳鸣5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天眩清治疗眩晕、耳鸣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天眩清注射液对周围性眩晕、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 眩晕患者120例,耳鸣患者80例,各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按观察项目、评定标准进行系列临床观察。结果 两实验组病例中,眩晕者总有效率93.3%,耳鸣者总有效率77.5%。结论 天眩清注射液对周围性眩晕、神经性耳鸣有显著疗效,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剂。  相似文献   

12.
颞颌关节紊乱(TMD)伴发耳鸣、眩晕争论多年。现就年龄、性别、耳周痛、糖尿病问题、心脏病、高血压、手术史、耳鸣、耳鸣程度及是否影响睡眠、头昏、眩晕、颞颌关节弹响耳痛等11项内容,对338例TMD(第1组)与326例体检者(第二组)和368例其他患者(第三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MD组女性占87%,第二组为62.5%(P<0.001);第三组为58.9%(P<0.001)。耳鸣:第1组为59.0  相似文献   

13.
中药加噪声掩蔽对耳鸣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呜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的感觉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为一种发生和发展都十分复杂的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因其发病机制不清,致使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且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方法被公认有确切的疗效。中医对耳鸣的认识有其独特之处,强调辨证施治,注重整体调节,而噪声掩蔽疗法,外界给予声刺激,可以兴奋皮层和皮层下的意识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噪声损伤后耳鸣患者的耳鸣特点及预后。方法对61例(75耳)参加打靶训练后2周仍有持续性耳鸣的空军军医大学学员进行耳鸣残疾量表(THI)、耳鸣评价量表(TEQ)调查及耳鸣心理声学检测,并给予耳鸣咨询及金纳多治疗一个月,随访6个月分析结果。结果 61例(75耳)耳鸣者中,左耳45例,右耳2例,双耳14例;耳鸣主调频率主要在4 000~8 000 Hz 65耳(86.67%),平均为5 708±1 568 Hz;耳鸣响度≤10 dB SL 74耳(98.67%),平均为2.714±2.46 dB SL;Feldman掩蔽曲线主要为汇聚型(54耳, 72%)和重叠型(13耳,17.33%);残余抑制试验阳性61耳(81.33%);耳鸣的严重程度多为轻中度(Ⅰ~Ⅲ级);伴耳鸣相应频率听阈下降者61耳(81.33%),听阈正常14耳(18.67%)。随访6个月后耳鸣消失35例(57.38%),减轻24例(39.34%),无变化2例(3.28%),其中耳鸣未消失者打靶后两周的纯音听阈均值(44±18.85 dB HL)及耳鸣频率(6 204.45±1 364.51 Hz)显著高于耳鸣消失者(分别为28.15±14.48 dB HL,5 446.18±1 520.17 Hz)(P<0.05)。结论打靶后2周持续性耳鸣者耳鸣的主调声频率为高频,掩蔽曲线以汇聚型为主,残余抑制试验多为阳性,打靶后6个月仍有持续耳鸣者打靶后2周患耳的纯音听阈及耳鸣频率均高于耳鸣消失者。  相似文献   

15.
Tocainide是一种伯胺同功异质体,药物效能与利多卡因很相似,而药理动力学则不同。Tocainide的β-半存留期比利多卡因长10倍,因而可以口服。早先认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耳鸣的作用在于阻断中枢神经系统,而近年来研究表  相似文献   

16.
作者曾对利多卡因制止耳鸣系中枢作用的观点表示过不同意见。(见本页599号文摘)本文研究是力图缩小利多卡因抑制耳鸣作用部位的另一种方法。4年内,对涉及由“死耳”引起的单侧严重耳鸣患者,进行了耳蜗电图测试。经对9例患者的研究,显示了耳蜗电图结果和利多卡因静注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脉冲噪声暴露患者扩展高频纯音测听(extended high-frequency audiometry,EHFA)、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探讨脉冲噪声暴露患者隐匿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的检测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将门诊就诊的有脉冲噪声暴露超过3个月的2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暴露1组:双耳纯音平均听阈<20 d B HL,16例;暴露2组:双耳纯音平均听阈20~34 d B HL,7例。对照组选择纯音听阈正常且无噪音接触的受试者25例。各组分别检测:EHFA、DPOAE、ABR,记录检测结果并统计分析。结果EHFA结果显示,暴露1组和对照组在8~18 k Hz,各频率三组听阈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1组与对照组幅值、信噪比在6~8 k Hz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ABR的Ⅴ波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1组和对照组Ⅰ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波波幅、Ⅴ/Ⅰ波幅、Ⅰ-Ⅴ波间期比值组间无规律,比较无意义。结论脉冲噪音暴露者存在HHL。DPOAE幅值、信噪比联合ABR中Ⅴ波波幅、潜伏期可用于评价脉冲噪声HHL。  相似文献   

18.
对耳鸣的检测方法在粘度和定量上都存在问题,检查结果常与病史和综合的耳神经学检查结果不相关。本文通过病史、全面的耳神经学检查和用新研制的耳鸣测定仪对难以忍受的205例耳鸣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包括原因不明感音神经性聋95例,梅尼埃病39例,慢性中耳炎15例,声损伤13例,突聋9例,无感音神经性聋9例,头部损伤7例,其他原因18例。耳鸣测定仪为扫描振荡器(DA-502A)和噪声发生器(DA-3003)组成。进行耳鸣音调匹  相似文献   

19.
许多研究指出:对耳蜗源性耳鸣,掩蔽常常无效。作者等(1981)曾发现感觉神经性聋并耳鸣者,在用于掩蔽的宽频噪声仍存在的情况下,耳鸣复又出观,认为是听神经初级神经元在接受噪声过程中,其冲动发射率随时间而降低。如果耳鸣源于或被掩蔽于初级神经元以上部位,就可解释耳鸣复现的原因,即耳鸣掩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短时急性噪声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的临床特征,并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参加10发子弹步枪射击的222例空军军医大学新入学学员,在打靶前后进行纯音听阈检测和耳鸣评价量表评估,比较0.5、1、2、4和8 kHz的听阈变化;打靶后1 d出现听力下降且平均听阈大于25 dB HL的患者,口服泼尼松和金纳多治疗,耳鸣患者口服金纳多治疗。结果 打靶后1 d共33例(35耳)出现听力损失,占总例数的14.86%,其中7例(7耳)平均听阈大于25 dB HL;听力下降以4和8 kHz为主,且左耳4、8 kHz的听阈值明显高于右耳(P<0.05)。71例(97耳)出现耳鸣,占总例数的31.98%,其中65例为耳鸣Ⅰ级,6例为耳鸣Ⅱ级。平均听阈小于25 dB HL的患者打靶后14 d听力自然恢复正常。耳鸣患者以及平均听阈大于25 dB HL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在打靶后14至30 d内听力恢复正常,耳鸣症状消失。结论 短时步枪射击可导致暂时性听力下降和耳鸣,早期进行药物治疗可促进听力恢复并改善耳鸣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