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2000—2005年大庆地区综合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病人的病例资料,找出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并发症和病死率,为进一步防治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大庆地区三家医院消化科2000—2005年6年间住院确诊为肝硬化的994例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女为3.01:1;发病年龄24—83岁,41-70岁为高发年龄段;6年来大庆地区肝硬化的发病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病因以病毒性肝炎最多见,占74.45%,其中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占70.32%;洒精性肝炎为第二位,占21.93%;病毒性肝炎和/或酒精性肝炎发生的肝硬化占肝硬化发病率的96.38%。肝硬化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发生腹水(30.58%)和上消化道出血(39.03%)。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42.96%)。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47.55%)。结论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是大庆地区肝硬化的主要病因,防治病毒性肝炎,减低饮酒量是预防肝硬化的重要手段。积极防治肝硬化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1994年1月~1996年12月,我院共收治成人病毒性肝炎2108例,其中59岁以下非老年组1980例,占93.93%;60岁以上老年组128例,占6.07%。为了解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现将老年组128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94例,女34例。年龄60~80岁,平均64岁;6O~69岁98例,占76.56%。1.2临床分型老年组128例中急性肝炎54例,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1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25例,其他12例。慢性肝炎60例,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其他10例。重型肝炎14例。非老年组1980例中急性肝炎1326例,其中成型病…  相似文献   

3.
刘仲满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329-1330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因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235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者141例(60.0%);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者8例(3.4%);酒精性肝炎15例(6.4%);乙肝合并酒精肝炎19例(8.1%);乙肝合并丙肝4例(1.7%);自身免疫病16例(6.8%);其他因素5例(2.1%);另有不明原因27例(11.5%)。9年间诊断肝硬化的住院患者较前无明显改变,但酒精因素(P〈0.05)、免疫因素(P〈0.05)所致的肝硬化患者人数构成比明显增加,而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人数构成比相对下降(P〈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仍然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但是酒精性肝硬化和免疫性肝硬化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徐启桓  舒欣 《新医学》1997,28(12):632-633
目的:探讨目前广州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743例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和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43例中,甲、乙、丙、戊型分别占45.2%、7.5%、10%和35.7%,甲型加戊型、未定型各占0.8%。重叠感染有214例(28.8%),甲、乙、丙、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5%、3.6%、16.2%和45.7%,其中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重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CD4^+ CD8^+(DP)T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病因构成比,探讨DPT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意义。[方法]CD4^+CD8^+T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使用BD公司Multiset软件测定,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DPT细胞。异常在肝脏疾病中的病因构成。[结果]在71例DPT细胞计数增加的肝脏疾病患者中,前4位的疾病分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移植术后和肝炎后肝硬化,分别占26.8%、12.7%、11.3%和9.9%。在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中分别占70.4%和29.6%。[结论]DPT细胞计数增加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中的比例较高,进一步研究DPT细胞计数增加的机制对于揭示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妊娠任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国内外报告孕妇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0.8—17.8%。在妊娠这一特殊的生理时期,肝炎不仅使病情复杂化,也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重症肝炎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做好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产时护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路德艳  张银萍  朱娅歌 《护理研究》2006,20(6):1442-1444
[目的] 了解住院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压力源,以便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住院病毒性肝炎病人应用《住院病人压力量表》进行问巷调查。[结果] 住院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压力源主要有:生活上不得不依赖别人帮助(45.8%),想到将长期用药(44.1%),不能支付医疗费用(37.3%),思念家人(32.2%);其压力大小与年龄及性别显著相关(P〈0.001)。[结论] 住院病毒性肝炎病人中18岁~45岁的病人承受的压力比其他年龄段显著增大,且男性病人高于女性。护理中应重视病人的生活护理.了解病人的用药情况.并做好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庚型病毒性肝炎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庚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庚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检查结果、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22例庚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输血史者10例(占45.5%),与HBV和HCV同时或重叠感染较高(90.9%),临床表现重,高ALT、高黄疸与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高。结论:庚型肝炎重叠感染率高,病情重,应引起重视,采取必要措施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4周的门冬氨酸-鸟氨酸针、门冬氨酸钾镁针等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结果4周治疗结束时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有效率,门冬氨酸-鸟氨酸和门冬氨酸钾镁组分别为75.0%和72.2%。结论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粉针剂(瑞甘)能有效降低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地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甲、乙型和其它型肝炎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没有季节聚集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农民、学生发病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78.12%。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13:1,各年度男女发病无差异。结论有计划地在重点人群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普种和加强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儿童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变化及其与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包括甲型肝炎56例、乙型肝炎157例、丙型肝炎115例、丁型肝炎23例、戊型肝炎19例)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2型(AMA-2)、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肝肾微粒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 AMA总阳性率为7.03%、AMA-M2总阳性率为3.78%、SMA 总阳性率为0.81%、LC-1总阳性率为0.54%、LKM总阳性率为1.89%、SLA/LP总阳性率为0%、ANA总阳性率为18.38%。5种病毒性肝炎中以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2.61%,且以ANA阳性为主(33.91%);乙型肝炎次之,为26.75%,也以ANA阳性为主(15.29%);明显高于其它3种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8.93%、丁型肝炎4.35%)、戊型肝炎0%)。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其中又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多见,自身抗体中则以ANA为主。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况,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黄利胆合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l·d^-1,同时应用护肝药、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维生素E等。研究组口服大黄利胆合剂治疗,200ml·d^-1·Bid。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强力宁注射液100ml·d^-1。观察3mo。依据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84.0%,对照组为66.0%(X^2=4.32,P〈0.05)。研究组SB、ALT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均早于对照组(t=13.30,4.80,P〈0.01),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25,P〈0.05)。结论大黄利胆合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有利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129例肝炎患者,按病因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缺血性肝炎等几种类型,用茵苓汤加减进行治疗,以临床症状及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作为疗效标准,进行了疗效观察,治愈率达87.6%,有效率为10.8%。疗效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并发症,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日本Plasauto-IQ型血浆置换机对48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1171人次,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在1171人次治疗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13人次,占9.64%,其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71人次,62.8%),其次为低血压(69人次,61.0%),电解质紊乱(49人次,43.3%),舒适的改变(26人次,23%),TMP增高(3人次,2.6%)。所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均消失,无死亡病例发生;有1例患者治疗中出现破膜导致治疗中断。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经处理后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重型病毒性肝炎80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58.4%,其中早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为84.6%,中期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多发性的传染病。2001~2004年我科共收治各型病毒性肝炎326例(包括重叠感染者),占我科4年来住院人数的25.95%(326/1256)。现将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颜斌 《临床医学》2014,(3):121-122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0例),给予治疗组降酶丸治疗,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疗程2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降酶以及改善症状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失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苦参碱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75例,应用苦参碱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75例,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两组病例均未使用抗病毒及免疫调节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水平和总的临床疗效。结果苦参碱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显效6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对照纽显效41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8.6%。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苦参碱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有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柯萨奇B组病毒的感染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柯萨奇B组病毒(coxackie virus B,CVB)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情况。方法:用免疫酶法对203例各型肝炎组进行CVB1至6型免疫球蛋白G(IgG)检测,并与105例病毒性心肌炎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肝炎组阳性率(39.9%)高于正常对照组(13.4%),P<0.005,而低于心肌炎组(53.3%),P<0.025,B1-6型都有一定的检出率,且以各型交叉感染为主。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对CVB各型普遍易感,其致病性应引起重视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乔治国 《疾病监测》1994,9(10):294-295
病毒性肝炎和肝癌在我国,肝癌的死亡率有逐年增加的倾向。1991年死亡数超过24000人,仅次于胃癌、肺癌,占癌症死亡的第三位。而且,肝细胞癌占肝癌的90%以上。查明肝细胞癌的发病因子,除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等外,还有遗传性因子。在病毒性肝炎中,特别是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