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长治市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现状,为不同类型大学生开展相关食品安全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选取长治市一所医学院校和一所非医学院校共1 188名大学生,对其进行食品安全KAP问卷的调查。结果医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回答正确率高于非医学生。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也高于非医学生(χ2=38.707,P0.01)。调查对象获得知识的途径以网络电视为主,962人(80.98%),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60,P=0.114)。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仍是网络电视,医学生269人(48.12%),非医学生338人(5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2,P0.01)。1 141人(96.04%)曾经购买过不安全食品,1 122人(94.44%)选择在学校食堂就餐。结论非医学生较医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缺乏,调查对象的食品安全知识获得渠道有限,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有必要采取不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的了解程度、培训需求情况,探索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有效培训方法。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交通学院的853名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28.3%学生不了解应急救护;39.1%学生不会操作救护技术;68%学生愿意参加救护培训。结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了解不够,救护技能掌握不熟练,需要加强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和救护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4所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KAP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大学生乙型肝炎知识、态度、行为的状况,为在大学生中普及乙肝知识、开展预防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乙型肝炎知识-态度-行为问卷,抽取广州市4所高校大学生共700名进行调查。结果57.7%的学生知道乙肝的主要传染源是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有22.9%的学生能读懂"乙肝两对半"结果;医学生绝大多数题目的知晓率高于非医学生(P0.01)。30.7%的学生担心自己被传染乙肝;男生比女生,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能接受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恋爱(P0.01)。女生在行为方面做得比男生好(P0.01);非医学类学生比医学类学生饮酒频率高(P0.01),且在洗手卫生方面没有医学生做得好(P0.01);城市学生在洗手卫生和疫苗注射方面优于农村学生(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维度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应针对不同大学生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尤其应注重网络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医学生常规教育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差异、为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提出建议。方法对10所医学院校(包括一本、二本、三本、专科、中专)临床医学、药学、检验、放射、护理共计982名实习生及刚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急救意识及所掌握的急救技能以及对学习急救知识的意愿。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近年的教材在急救知识方面特别是突发公卫事件、大型灾害事故现场急救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异,医学生对急救技术掌握低,急救意识差,但学习的意愿十分强烈。因此医学院校和实习基地医院必须对医学生加强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培训,使之与临床紧密结合,培养出新型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为对其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05名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学生对急救电话的知晓率为93.1%,在5项急救技能自评中学生选择“完全掌握”所占百分比最少,分别是4.9%、4.9%、4.9%、5.9%和5.9%,学生的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网络;培训现状:93.1%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急救培训;培训需求:90.2%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和需要掌握急救知识技能,71.6%的学生希望接受多媒体讲授与模拟实践的综合培训方式,并且超过一半的学生(57.8%)愿意医院从事急救医学教学的教师作为培训教师。结论: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力度,促进其急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并分析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PM_(2.5)认知现状及差异,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随机选择150名医学生和50名非医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调查量表采用SPSS分析其信度和效度。结果调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09,累积贡献率65%,共同度值0.45,最大因子负荷0.60;调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PM_(2.5)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仅为53.3%;人为污染源知晓率自然污染源;呼吸系统健康损害知晓率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在"厨房烟气"(AS8)、"血脂升高"(H3)、"新生儿体重低"(H5)、"呼吸道黏膜对PM_(2.5)的作用"(Q2)和"植树造林"(P1)等项目影响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S8、H3、H5和Q2医学生的认知高于非医学生,而P1为非医学生的认知高于医学生。结论在医学院校中开设环境与健康类的公共选修课程或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活动等有利于医学院校学生相关知识认知的提高和今后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的知晓现状,探讨开展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结果]共调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专业431名大学生。结果显示,医学生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低,56.8%的人从未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59.6%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学习急救知识,并希望通过参加急救培训班、阅读有关书刊学习等方式获得急救知识。[结论]医学院校学生是未来可以有效实施抢救的最有潜力的人员,对其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仅是提高医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的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也对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自救互救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阶梯式急救网络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现场救护的意愿,分析影响大学生实施现场救护意愿的原因,探讨消除障碍的措施。方法采取自制调查表,对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现场救护的意愿与原因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66份有效问卷中,对陌生人表示愿意实施救护的大学生占61.4%(470/766),不愿意的占25.9%(198/766);影响大学生施救意愿的原因依次为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怕背黑锅、不敢接触病人、怕得病、与自己无关,分别占69.6%、33.6%、12.5%、5.2%、4.9%。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学生和没接受过的学生在施救意愿和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施救者自信心,给予实施者相应保护是改善大学生对陌生人施救意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避孕知识认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市大学生避孕知识的知晓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避孕知识教育和提供避孕服务。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2所医学院校和2所非医学院校的76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在避孕方法方面,大学生对安全套、避孕药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9.3%和97.6%;医学生对宫内节育器、阴道隔膜、皮下埋植法等3种避孕方法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非医学生(P均0.01);男生对体外射精、阴道隔膜等2种避孕方法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女生(P均0.01);有45.6%的大学生对左炔诺孕酮、米非司酮、阴道冲洗和宫内节育器等4种紧急避孕方法完全不知晓,只有46.9%的大学生能正确认识到紧急避孕不可代替常规避孕;39.7%的大学生知道月经周期中最易受孕的时间,81.4%知道偶尔性交能怀孕;65.1%的大学生认为应主动向未婚年轻人提供避孕药具服务,84%大学生认为社会对未婚年轻人所提供避孕服务不足和严重不足。结论大学生总体的避孕知识偏低;大学生应该了解更多避孕相关知识,学会自我保护,减少对自身身体及心理健康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济南市某高校大学生不同文化层次、医学和非医学生的吸烟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对控烟的知信行情况。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99名学生中,有156名学生吸烟(15.62%),医学类和非医学类学生吸烟率分别为8.70%(42人)、22.20%(115人),吸烟率随着学历上升而减少,五年一贯、专科和本科吸烟率分别为27.40%(54人)、14.60%(51人)、11.50%(52人)(P0.01)。大学生了解控烟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363人、占36.30%)和班会教育(283人、占28.30%);同学对控烟的措施持赞同态度(922人、占92.20%),认为控烟的最有效的措施是自我克制和分散注意力(407人、占40.70%)。结论济南市某高校大学生吸烟率处于高水平,其控烟知晓率及行动力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天津市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以天津3所医学类院校和3所非医学类院校的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发放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940名天津市在校女大学生中,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为45.3%,其中,医学生(42.2%)与非医学生(49.5%)比较(χ2=5.009,P=0.025),两组之间痛经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非医学专业、经期着凉、经期久坐不动与原发性痛经明显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痛经在天津市在校女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与经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关,应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开展月经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了解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2所高校蚌埠医学院和安徽财经大学2 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检出率分别为12.8%和1.8%,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264,P<0.01).医学生在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及健康技能3个维度素养具备检出率分别27.5%,4.3%,49.2%,而非医学生相应为6.0%,1.7%,42.7%;医学生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慢性病、安全与急救及基本医疗5类健康问题素养具备检出率分别为60.1%,8.5%,3.1%,32.9%,21.8%,而非医学生相应为56.0%,2.3%,0.7%,19.2%,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健康素养主要受到年级(OR=11.54,95%CI=7.11~18.74)、生源地(OR=1.44,95%CI=1.15 ~ 2.69)及讲座次数(OR=1.44,95%CI=1.20~ 1.72)影响.结论 医学类院校在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中应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非医学类高校应增加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或讲座,努力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急救知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两所医学类院校在读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及技能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及决策树模型分析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738名大学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7%。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平均得分为(12.87±3.02)分,及格率为71.1%。大学生对黄金四分钟、搬运交通伤员的方法、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的第一步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9.39%、85.47%、85.10%。但对判断心脏骤停的方法和心肺复苏的流程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5.33%和32.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752,95%CI=1.368~2.224)、年龄(相对于≥23岁,17~岁OR=2.692,95%CI=1.809~4.004;20~岁OR=1.835,95%CI=1.316~2.558)、学校(OR=1.576,95%CI=1.136~2.187)、专业(相对于非医学专业,护理专业OR=4.057,95%CI=2.362~6.969、临床医学专业OR=...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某医科大学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与职业意向,合理引导我们对全科医学专业的就业意向和全科医学发展方向的未来提供几点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分别对37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和130名全科医学方向的学生进行调查,并用统计学对全科医学的认知现状与职业意向进行分析。结果:发放问卷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8份,有效回收率95.6%。结果显示,在选择专业之前,22.18%的学生不知晓全科医学,19.04%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全科医学,96.6%的人认为医学院校有必要开设全科医学课程,65.9%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与其他医生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不同,75.52%的人认为全科医生的职责是居民健康管理与咨询,48.95%认为全科医生目前面临的困扰是缺少激励机制,43.72%的学生更愿意在城市三级医院单位工作,48.95%的人本科毕业后,愿意继续接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成为全科医生。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的学生选择专业和工作单位的意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的大部分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都有很高的认知能力。大多数医学生愿意继续接受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成为全科医生,医学院校应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为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医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救助意愿,分析影响医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救助的因素。方法 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2所医学院校在读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救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55名医学生中男生457人,女生998人,平均年龄(21.3±2.0)岁,医学生救助意愿率为3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救助意愿一般相比,近3年参加培训(OR=1.497)、父亲职业为农民(OR=1.712)、母亲职业为商人(OR=1.738)的医学生愿意救助陌生人的可能性高;与救助意愿一般相比,父亲职业为商人(OR=2.484)的医学生不愿意救助陌生人的可能性高,母亲职业为农民(OR=0.448)、综合医科大学(OR=0.501)的医学生不愿意救助陌生人的可能性低。医学生比较愿意救助相同性别的人,最不愿意救助商人和老人。结论 医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救助意愿较高,是否参加急救培训影响医学生的救助意愿,应加强医学生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其救助意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当前南宁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编健康素养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市4所高校共900名本科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南宁市医学生与非医学生总体健康素养以及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健康技能3个维度的素养平均分均高于非医学生。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专业、月生活费、健康状况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亟待提高,非医学类高校应增加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急救培训的现状以及参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意愿,探讨促进大学生参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意义与方法,为《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建立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志愿组织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市部分高校85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非概率抽样方式中的滚雪球抽样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大学生急救培训与急救医疗服务的参与意愿较高,50.3%的人已经参加过医疗急救培训,93.2%的人表示愿意学习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86.5%的人愿意到急救车上参与院前医疗急救辅助工作,主要的参与动机是学习到的急救技能得到实际的锻炼等,而主要的顾虑是参加急救服务造成的法律风险等。结论大学生群体是值得统筹利用的急救服务人力资源,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医疗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急救医疗服务中,对提高我国现场急救水平和全民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宵夜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医学生饮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某医学院校在校学生进行宵夜食用情况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324名医学生中,有57.10%的学生有吃宵夜的习惯,其中男生吃宵夜的比例(62.67%)高于女生(52.30%)。对于宵夜选择方面,60%以上学生会选择焙烤食品作为宵夜;其中男生选择较多的是焙烤食品(31.35%)和肉类(11.35%),而女生选择较多的是焙烤食品(28.65%)和果蔬类(15.68%)(χ~2=18.040,P0.01)。40%学生吃宵夜受心理因素和平时生活影响;50%以上学生对宵夜利弊有合理客观的认识(P0.05),其中80%的学生认为宵夜最大的好处在于"为熬夜补充能量",85%的学生认为宵夜最大的坏处是"导致肥胖"。结论北京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虽然对健康以及营养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仍存在不健康的吃宵夜行为。应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食品营养标签的知识态度行为,探讨影响大学生对食品标签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330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营养标签的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比较医学生和非医学生食品营养标签的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差异。[结果]调查对象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1.528±2.95),医学类专业得分高于非医学类专业(P0.001),且随着年级增高营养知识得分也越高(P0.001)。90.1%的人相信营养标签上所标识的营养成分含量,87.3%的学生认为食品标示营养标签有必要。87.6%的大学生购买食品时会阅读食品营养标签,62.7%的大学生有过因阅读营养标签而改变购买决策的经历。非医学专业学生阅读营养标签的概率是医学类学生的3.244倍,营养知识得分及格者阅读营养标签的概率是不及格者的2.151倍,信任营养标签者阅读营养标签的概率是不信任者的6.752倍。[结论]大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专业、营养知识得分和对营养标签的信任度可影响大学生营养标签阅读行为。  相似文献   

20.
了解初中生的创伤现场救护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培训需求和培训方式期望,为制定培训方案及开展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整群随机抽样的遵义市500名在校七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初中生急救电话、加压包扎止血方法、骨折固定方法、脊柱损伤搬运方法、现场包扎替代物品和现场固定替代物品的知晓率分别为97.2%,25.5%,23.2%,22.4%,16.2%和14.7%,81.8%没有接受过创伤现场救护培训,62.8%认为有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70.9%愿意接受培训,51.1%选择教育游戏与技能模拟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45.7%选择医院医生护士作为培训教师,接受过培训学生与未接受过培训学生在4项技能自评和认为有必要掌握知识技能的选择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能力亟待提高,且有参与培训的需求及意愿.应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培训方案,加强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