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肺系疾病的上盛下虚证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盛下虚”证是肺系疾病中支饮、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常见的证型。“上盛”即指痰浊壅肺,或外邪干肺;“下虚”是指肾之阴阳虚损。上盛下虚的病因主要是久病致虚,因痰致实,误治致变,复感外邪,阴阳亏损五个方面。久病咳喘伤及肺气,迁延日久不愈,伤肺及肾,则肺肾俱虚。由于患者素体和感邪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肺肾气(阳)虚和肺肾阴虚两种证候。在上盛下虚证中形成痰的原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亏损,津液失于输化而成,即因虚而生痰也。痰浊壅阻,则肺失宣降,上逆为喘,即因痰而致实也。本虚标实之咳喘证以肺实为主者,治当以祛邪为急,尤以治痰为重要法则,但临床往往因辨证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脾肾两虚瘀夹理论与衰老机理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钟毅  孙立 《中医杂志》2000,41(6):325-328
中医学认为,衰老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肾虚,脾虚可致衰老,瘀血、痰浊亦可致衰老;而补肾法,健脾益气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法均可延缓衰教练站肾健脾益气是延衰老老的基本途径,活血化痰是延缓衰老的重要方法,但虚实夹杂多因素致衰老更多见,其中“虚”多集中于脾肾两虚,“实”则集中在痰浊与瘀血两大类。脾肾两虚,夹瘀夹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衰老的本质,是衰的主要病机,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方面论证了补肾健脾益气,因化痰延缓衰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气喘,属于中医学“肺胀”、“痰饮”、“咳喘”等病证范畴。主病之脏在肺,可累及脾、肾和心,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寒热错杂,病机病证特点为“肺虚痰瘀”。病初多为肺气郁滞,生痰、停饮、血瘀,久则肺虚气不化津而致痰饮内生,气虚无以运血而致络脉瘀阻,虚实互为因果,痰瘀兼夹同病,多脏交互影响。而标实与本虚,痰饮与血瘀,脏腑之主次,则又因人因时而异,且变动不拘。由于本病多为发作与缓解交替,发作期偏于标实,多属感受外邪诱发;缓解期偏于本虚,多属脏气不足。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应予分别处理,但还当注意两者的相关性。现就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子宫肌瘤患者表现为下腹胀滞、月经量多等临床症状看,本病属中医症瘕、积聚、崩漏等病范畴。当代医家论述症瘕、积聚的病机,均强调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如《张氏医通》谓:“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医林改错》载:“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可见,子宫肌瘤的发病,多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致妇女月经过多,气血亏虚,血脉不畅,气机阻滞,痰凝水结,瘀血内结,流窜经络,阻于胞宫。气血瘀滞是本病发病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对于本病病因的认识,历代医家颇不一致,各执其说,亦各有所宗。仅就笔者管见,略陈于后。一、病因笔者认为,中风之证,有内虚自病者,有因虚而邪乘者,亦偶有风邪外中者,相比之下,则内虚自病者多,而外邪侵袭者少。此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无论风、火、痰、气等证因百端,总不越一“虚”字。所谓“虚”乃肾之精气虚。肾水不足,肝木失养,致肝阳偏亢,阳升风动,势必上扰清空,而致昏仆眩冒,即所谓内风是也。所谓实是指痰、火、风、气而言。则以肝气横逆而犯睥,饮食不节而伤脾,致脾湿不运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属中医"骨痹"范畴,多因脏腑经络失调,阴阳气血亏损,气机阻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所致。其病位在骨,病本在肾,为本虚标实之证;以五脏亏虚为本,气滞、痰阻、血瘀、毒结为标;早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临证时宜辨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热毒炽盛、痰毒瘀阻、脾肾阳虚5型,分别以骨痹系列方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沈智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31-1632
近年来 ,笔者从肌营养不良患者肌群萎缩无力与肌肉假性肥大等主要临床症状出发 ,从体虚毒滞、痰瘀交阻立论施治 ,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1 中医学认识病因与发病 本病起因于先天禀赋不足 ,肝肾亏虚。若后天失予调养 ,则致肝脾肾三脏虚损而发病。病情可因劳倦、外感寒湿、情志刺激等因素而加重。一般初期即表现为虚象 ,有脾肾两虚和肝肾阴虚等 ;久病则出现肝脾肾俱虚 ,痰、瘀、毒邪留著 ,以致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候。本病病位以肝、脾、肾为主 ,也可累及心肺。病机 本病多起因于本虚 ,正虚无力御邪 ,导致病邪滞着 ,日久形成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8.
成人性多囊性肾病 ,又称多囊肾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属中医“积聚”范畴 ,后期出现“腰痛”、“血尿”、“眩晕”、“癃闭”、“虚劳”等兼变证。多缘于先天元气虚弱 ,肾阳不足 ,致水液内停而不去 ,气机郁结而不通 ,瘀血蓄里而不散 ,久而发为“积聚”。经络气血郁结而不通 ,故痛在肾府发为“腰痛”。若感外邪 ,伤及肾络 ,发为“血尿”。病久日深 ,累及肝脾肾 ,致脏腑亏损 ,气血阴阳失调 ,则见“眩晕”、“癃闭”、“虚劳”等症。本病以脏腑虚损为本 ,水停血瘀气滞为标 ,属本虚标实之证 ,病位在肾 ,日久渐及肝脾。治疗当治实勿忘其虚…  相似文献   

9.
张志强 《陕西中医》2000,21(4):191-191
<正> 1 急性加重期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肺心病多由于肺系疾病反复不愈,肺气受损,及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痰饮、瘀血阻肺所致。其病机存在本虚标实两方面,本虚以肺脾肾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为要。因肺主皮毛,宣发卫气,固护肌表,故外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致肺气宣降不利而发咳喘,久咳不愈导致肺虚。肺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得以反复侵袭。肺病日久,脾受损,脾失健运,停湿生痰,上渍于肺致肺失宣降而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虚及肾,致肺不呼气,肾不纳气,结气不入,浊气难出,则胸部膨满而咳喘  相似文献   

10.
傅晓骏认为慢性肾脏病多是积病日久,脾累及肾,脾肾两虚,由虚致损,气阳虚衰则气化运行均失衡,其后果一方面导致湿浊内停,另一方面也可因气衰血行不利而致瘀血内蕴,这样由虚致实,互为因果,形成脾肾正虚为本,湿瘀内阻之实为标的本虚标实的病机。治疗上强调通过补肾益气、健脾和胃、清金保肺等法扶助正气,并根据湿热、瘀血、浊毒的不同,分型论治。临床观察尤以阳虚血瘀型为多见,创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肾毒宁方化裁治疗相关慢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11.
袁建  梁庭栋 《河南中医》2012,32(5):541-543
心绞痛病因主要有脏腑亏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犯等,其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脾、胃、肾、肺等脏腑;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痹遏胸阳,标本互为因果,多先实后虚,亦有先虚后实,虚实夹杂,因实致虚,因虚致实,临床上总以虚实夹杂为特点,虚实相干促进病机演变.  相似文献   

12.
傅晓骏认为,慢性肾衰竭多是积病日久,脾累及肾,脾肾两虚,由虚致损,气阳虚衰则气化运行均失衡,形成脾肾正虚为本、湿瘀内阻为标的本虚标实的病机,因此对于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傅晓骏依据"中央健,四旁如"的治疗原则,主张从脾胃着手,治疗上以益气温阳为主,活血化瘀为辅,并附一例典型病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因理证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内科常见病,据其临床症状,当属祖国医学“咳嗽”、“喘证”、“痰饮”、“水肿”、“肺胀”等范畴,龙与肺胀颇为类似。对于该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历来见仁见智。笔者为适应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也曾就其因理证活做过概括总结,且经多年运用,尚属可行,现简述如下。1审病机,虚、痰、瘀为关键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多从各种胸肺疾病迁延不愈而来,究其病机.多由本虚与标实两者错杂而致。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为要。因肺主气,卫外主表,故外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致肺气喜降不利而发咳喘,久咳不愈导致…  相似文献   

14.
脂肪肝,肝硬化属于祖国医学“症积”、“臌胀”、“黄疸”等病范围。多因长期嗜酒、多食厚腻或继发于某些疾病之后,如肝炎、血吸虫病、久泻、久痢等,而致湿热久郁,肝脾两伤,日久则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气、血、水互相搏结,形成症积、臌胀。由于郁热可耗伤肝肾之阴,湿邪每易损伤脾肾之阳,所以本病牵延日久则常见本虚标实之候。笔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组方研究,制备了,肝宝胶囊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哮喘病的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了“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原则,指出痰哮重在治脾以杜痰源,虚哮主在治肾以清痰本;发作期邪实者以治肺为要,缓解期正虚者则当调补脾肾,且尤应以补肾为要着.自拟平喘固本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死亡率最高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将其归属于“尿血”“癃闭”范畴。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肾脾亏虚,血运无力,气血痰瘀湿凝滞,阻塞水道,或气化无力,膀胱失司,水液代谢失调;标实为湿热毒邪内蕴,毒瘀胶结,导致膀胱经络受损。《内经》“辛以润之”指明辛味药可“开腠理,致津液,通气”,基于此理论探讨膀胱癌的治疗,并附医案1则以兹佐证。  相似文献   

17.
《河南中医》2013,33(6):832-834
慢性肾脏病总属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多考虑为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标实是指水湿、湿热、气滞、瘀血等病理产物.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影响水液代谢,则可导致水湿内停,水湿日久化热而成湿热,湿热蕴久,可致痰浊内生,水湿、湿热、痰浊三者作为有形实邪,一方面“久病入络”,日久阻塞气血运行,气血不畅,形成气滞、瘀血;另一方面诸邪日久不化而变生湿毒、浊毒等.在治疗上或以补虚为主、兼祛邪实,或以祛邪为要、兼以补虚,或通补兼施、祛邪补虚并进,以期根治.  相似文献   

18.
通补兼施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的发生多与七情内伤,精力过劳或嗜食膏梁厚味,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这些致病因素常年累月作用于机体,超过机体的正常调节限度,就可使心脏的阴阳平衡失调,而致气血阴阳虚弱。其结果是:气虚运化无力;血虚滋养濡润无力;阴虚濡养失调;阳虚推动温煦不足,则每致痰凝、饮蓄、气滞、血瘀、火生、邪犯等标实之证。 《圣济总录》云:“复因风寒暑湿,客忤邪恶之气,乘虚入于机体,流注经络,伏留脏腑,毒击心包,时发疼痛”。所以冠心病一般是邪实与正虚共同存在,相互影响,其发生是因虚致实,因实而发,本虚标实。而“气者,人之根本也”。临床观察冠心…  相似文献   

19.
小儿久病病情虚实夹杂,其病因多为失治误治病邪久留或久病正虚难以驱邪外出,以致出现正虚邪恋或正虚邪实的虚实夹杂症。小儿“脾常不足”、“肺气常虚”,当病情反复、缠绵、经久不愈时,更易损伤肺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湿聚为痰,肺失宣肃,水津不布,聚而成痰,痰湿阻滞,气机不畅;气虚运行无力,气行停滞;气滞血瘀,痰瘀胶结,故常常虚、痰、瘀症并见。笔者在临床辨治久病患儿时,结合“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多痰”…等理论,从虚、痰、瘀综合论治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尿毒症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的终末结局,属于中医的“癃闭”、“肾风”、“关格”、“虚劳”等范畴。肾脏疾病发展至尿毒症时,已命门亏损,五脏受累,水浊瘀毒潴留,虚实错杂,变证丛生,治疗颇为棘手。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以标本兼治,补肾健脾,化浊祛瘀论治尿毒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病机分析 尿毒症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其病机之根本在肾脾虚损,水浊瘀血潴留,因虚致实,因实致虚,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其发生有三个环节。 1.1 尿毒症之本,为肾脾虚损 尿毒症为各种肾病久治不愈的不良归宿,久病必虚,穷必及肾,何况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