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王志伟 《广东医学》1998,19(7):487-488
测定梗阻性黄痤患者血清TNF生物学活性,并分析患者肝功能指标与TNF活性问的可能关系。方法:本研究共选取梗阻性黄症患者30倒(B),分为非感染性梗阻性黄疸组(C)及感染性梗阻性黄疸组(D)2个组,另设立对照组(A)。观察各组血清ALT、AST、TBil及TNF生物学活性变化。结果:各个指标B、C、D组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1),D组ALT、AST及TNF水平较C组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B、C、D组TNF与ALT、AST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TBil与TNF则无相关关系。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TNF生物学活性升高,而感染可能是其升高的主要原因。TNF生物学活性升高,可能是引起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脏功能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检测29例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外周血血浆ET、血清TNF-α水平,发现血浆ET及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r=0.4531,P<0.02),两者水平与术前黄疸持续时间,血清Bil和AK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选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正常成人献血者28例,对其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三者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者水平呈正相关,并随肝功减退而升高,提示三者与肝硬化失代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经肛引流对左半结肠癌性梗阻一期术后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左半结肠癌性 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患者38例,其中19例术后未行经肛引流(A组),19例在术中置经肛引流管,术后行经肛引流(B 组)。观察每一组手术前后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术前A、B两组内毒素、TNF均无显著差 异(P>0.05);术后两组内毒素、TNF水平均下降,自术后第4天开始B组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经肛引流 能显著降低左半结肠癌性梗阻一期术后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经肛引流对左半结肠癌性梗阻一期术后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左半结肠癌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患者38例,其中19例术后未行经肛引流(A组),19例在术中置经肛引流管,术后行经肛引流(B组)。观察每一组手术前后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 术前A、B两组内毒素、TNF我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内毒素、TNF水平均下降,自术后第4天开始B组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经肛引流能显著降低左半结肠癌性梗阻一期术后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选取乙醋 炎后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正常成人献血者28例,对其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三者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者水平呈正相关,并随肝功能减退而升高,提示三者与肝硬化失代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蒙  苏映军  陈璧  汤朝武 《医学争鸣》1999,20(5):389-391
目的:研究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胶原酶二步法灌注一月龄SD雄性大鼠肝脏,制备肝细胞悬液并进行了原代培养,重点研究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对原代短期培养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现为糖原减少、溶酶体增多、线粒体肿大、嵴溶解、内质网扩张及断裂、甚至可见核空泡化、染色质消失。其中以肿瘤坏死因子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为重;若二者联合作用,则肝细胞受损更加严重。结论:内毒素与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了肿瘤坏死因子在内毒素休克中的作用。雄怀Wistar大鼠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分析肝脏组织TNF-mRNA表达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浆TNF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感染是烧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及首要的致死原因。在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炎症介质包括细胞因子、NO、氧自由基等。其中尤以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在烧伤感染、脓毒症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方法:本文对68例、286份不同时期 血标本进行检测。结论:提示患者血浆LPS、TNFα升高与烧伤感染的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及早去除烧伤坏死组织有助于减轻和控制烧伤感染及多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鲎抗脂多糖因子(LALF)对晚期内素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豚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的细菌脂多糖(LPS)的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检测血浆TNF和LPS的动态变化,并分别在LPS攻击后4,10和24h静脉给予LALF,比较小鼠存活率与生理盐水(NS)对照处理的区别。结果LPS腹腔注射4h后血浆LPS达峰,TNF已基本衰退,但此时及更晚时间(LPS攻击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中的作用。方法 :制成SAP模型。分别于术后 6h、12h、2 4h、4 8h测定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 ,并对胰腺超微结构和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SAP组犬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以发病后 12h、2 4h最为明显 (P <0 0 1~P<0 0 5 ) ,胰腺坏死灶及大量皂化 ,光镜胰腺细胞模糊不清 ,腺泡有大量片状坏死出血 ,部分胞核溶解消失 ,坏死胰腺周围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结论 :TNFα 和内毒素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抑制TNFα 和内毒素的产生 ,可缓解SAP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两种炎症因子与牙周疾病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原位确定牙周组织结构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质,观察牙周组织炎症中TNF-α和IL-1β存在,分布。结果,INF-α组以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单纯性牙周炎中可见点状棕黄染色,复合性牙周炎中阳性细胞胞浆棕黄染色较深;以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牙周炎中的棕黄染色无明显差异。结论TNF-α,IL-1β参与牙周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3.
观察玉枢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大鼠血清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指标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机理.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玉枢含片高剂量组、玉枢含片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及草珊瑚组,每组10只,采用浓氨水喉头喷雾诱发的大鼠急性咽炎模型,于第4~7天分别用喉头喷雾器给大鼠咽部喷蒸馏水、高剂量玉枢含片液(1.6 g/kg)、低剂量玉枢含片液(0.4 g/kg)、草珊瑚含片液(4.8 g/kg).实验第7日取5组动物的股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同时,取咽部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分成两份分别进行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示高、低剂量玉枢含片均能有效降低模型大鼠血液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改善模型大鼠咽部组织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说明玉枢含片在缓解咽部症状、改善咽部病理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刘红燕  王瑞  施菁玲 《湖南医学》2014,(1):53-54,58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率(UAER)将94例DN 患者分为无蛋白尿(NRU组)、微量蛋白尿(MIU组)及大量蛋白尿(MAU组)三组,同时以8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ON组),检测各组血清中CTGF、TNF-α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NRU 组、MIU 组及MAU 组血清CTGF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 CON 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NRU 组、MIU 组及 MAU 组患者中UAER与CTGF( r =0.924,P <0.01)和TNF-α( r =0.861,P <0.01)呈正相关;血清中CTGF与 TNF-α水平呈正相关( r =0.432,P <0.05)。[结论]血清中CTGF和TNF-α水平在DN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UAER呈正相关,有可能成为监测DN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1、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AP患者68例,其中轻症胰腺炎(MAP)46例,重症胰腺炎(SAP)22例,于入院第1、3、7、14天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ELISA法测定TNF-α、IL-1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3、7天时,TNF-α、IL-11明显升高(P分别<0.05,P<0.01),但在第14天时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MAP组相比,SAP组的TNF-α、IL-11均显著升高(P<0.01)。说明二者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TNF-α水平的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且在发病早期即升高;而IL-11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现负相关,但在早期其水平不升高。  相似文献   

16.
以大鼠胆总管结扎及胆肠内引流模型,观察胆道梗阻及早期胆肠内引流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肝功能及肝脏形态学的改变。结果显示:胆总管结扎后血清TNF α、GPT值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早期胆肠内引流后血清TNF α、GPT值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血清TNF α含量与血清GPT、白蛋白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呈相关关系。结果表明TNF α与胆道梗阻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和肝纤维化有关;早期胆肠内引流能降低TNF α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减轻肝纤维化程度,防止肝硬变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术前各种因素与术后肝功能恶化之间的联系,为合理评估MOJ患者的围术期状况提供参考。方法分析37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术后肝功能恶化分为两组,将两组术前术中各项指标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变量进行Bayes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方程,并予以验证。结果 376例患者术后肝功能恶化49例,发生率13.0%;Binary Logistic过程筛选出年龄、TBIL、ALB、ALP、术前减黄、术中出血量为术后肝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Bayes判别分析建立的预测方程经验证稳定。结论年龄、TBIL、ALB、ALP、术前减黄、术中出血量为术后肝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通过判别分析方程,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客观地计算出MOJ术后肝功能恶化的危险程度,为临床及早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胆道梗阻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13例胆道疾病患者分成四组:A胆道结石组、B胆道结石+胆道感染组、C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组、D壶腹癌+胆道梗阻组。比较四组间FIB的差异,分析C组中FIB升高者与正常者间的生化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A、B组间与C、D组间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A、B组间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FIB≤4g/L者与〉ag/L者组间胆红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梗阻是导致血浆FIB升高的原因,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若Fib〈ag/L可能表示肝功能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