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下斜肌边缘切开治疗麻痹所致的垂直斜视的疗效。方法对21例上斜麻痹所致的垂直斜视行下斜肌边缘切开术治疗。对垂直斜视〉25△的患者.同时行同侧上直肌后涉。结果21例患者中,18例单纯边缘切开,17例眼位及代偿头位矫正,1例欠矫,3例下缘肌边切开,同时行上直肌后涉者.代偿头位得到满意矫正。结论上斜肌麻痹所致的垂直斜视,通过单纯的下斜肌边缘切开或联合上直肌后涉手术可使眼位及代偿头位得到满意的矫正,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36例垂直斜视的手术方法及结果,讨论了上斜肌麻痹所致的眼性斜颈治疗中,上直肌后徙术的适应范围和手术量,下直肌麻痹和双限下直肌、下斜肌缺如病例的手术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203例麻痹性斜视的住院病例.203例中先天性麻痹性斜视75例.原因不明占65%,外伤占17%,发热、上呼吸道感染、麻疹后占9%,脑炎占3%.外伤中,外展神经麻痹最多见,占50%,其次为滑车神经麻痹.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以上斜肌不全麻痹最多,占29%,下直麻痹占19%,下斜肌麻痹最少,占6%.对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应早期手术.上斜肌不全麻痹效果较好.采用保留直肌睫状前血管的肌移植手术可减少手术次数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外斜A-V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分析尹永宁A—V 综合征是一种亚型水平性斜视,伴有垂直性偏斜。本征在水平性斜视中较为常见,占15%~20%左右。该综合证多数是由于斜肌功能异常或眼外肌的附着点异常所致,所以治疗时单纯做水平肌后徙或截除往往效果不理想[1]。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斜肌切断术和下科肌部分切除术治疗V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过强的疗效。方法:对58例(111只眼)V型斜视根据下斜肌功能过强的程度分别采用下斜肌切断术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并联合水平肌肉斜视手术。结果术后第一眼位正位(≤10Δ),V型斜视矫正,下斜肌功能过强明显改善,随访3~20月效果稳定。结论:下斜肌切断术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麻痹性斜视是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或肌肉本身的疾病,导致眼外肌瘫痪、眼球运动障碍而发生的眼位偏斜.部分性麻痹只是功能减退,不是瘫痪.有上、下隐斜或上、下斜都是由于上转肌或下转肌的部分麻痹所致.麻痹性斜视并不少见.选取我科自2009 年以来收治的30例麻痹性斜视的患者,临床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9例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垂直斜视度在7^△~15^△,行下斜肌断腱或部分切除术;垂直斜视度大于15^△,行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若麻痹眼下转功能明显不足,则行下斜肌转位术,必要时健眼同时行下直肌后徙术。结果23例(33.3%)治愈,45例(65.3%)好转,1例(1.4%)无效。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以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为主要手术方式,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治斜视70例张树森斜视无论是共转性还是麻痹性,均是由眼肌的对立双方,其一方的虚弱所致,所以虚是矛盾的关键。故在临床上,外斜针治内直肌;内斜针治外直肌。选穴:外斜:后溪、申脉、攒竹透外睛明。可加照海、太冲、筑宾,内斜:外关、足三里、瞳子骨琴、丝竹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V型斜视不同术式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直肌附着点移位或下斜肌部分切除两种术式治疗V型斜视。结果:对于斜肌有明显亢进征象的行斜肌切除效果明显。结论:伴有斜肌亢进者,行斜肌部分切除手术效果好,但对无明显斜肌亢进的可行直肌止端移位。  相似文献   

10.
李霞  李湧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04-10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上斜肌麻痹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8例(80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手术治疗,双眼上斜肌麻痹者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单眼上斜肌麻痹合并DVD行下斜肌转位术.合并水平斜视也同时矫正。术前采用同视机和三棱镜检查为手术提供依据,结果:28例单眼下斜肌切断,术后观察3~6周,出现对侧眼上斜视6例,上斜视度在6。左右。4例行上斜肌折叠加对侧眼下直肌后徙。8例下斜肌转位,18例内、外直肌后徙,经半年以上观察,代偿头位改善,眼位基本正常。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疗效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11.
窄蒂皮瓣移位在面部组织缺损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窄蒂皮瓣移位在面部组织缺损修复的价值。方法:采用带蒂邻近皮瓣,皮片移植,窄蒂侧颌颈皮瓣修复面部不同部位组织缺损,以其疗效进行观察评价。结果:临床治疗132例,带蒂邻近皮瓣移植46例,中厚皮移植68例,窄蒂侧颌以瓣移植18例。皮片移植1例部分坏死,邻近皮瓣移植远端皮瓣坏死。窄蒂皮瓣移植全部成活。结论:皮瓣、皮片移植修复面部组织缺损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对面部形态和功能的改善,应选择最佳的修复方法是其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2.
带血管蒂锁骨内侧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带血管蒂锁骨内侧端骨膜、骨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了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 ,并在标本上模拟术式设计。结果 :恒定起源的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游离长度达 8cm以上 ,外径 1.4± 0 .3mm。 90 .0 %终支直接达锁骨 ,10 .0 %与颈横动脉 (肩胛上动脉 )锁骨支吻合间接达锁骨。结论 :以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为蒂锁骨内侧端骨膜、骨瓣转位修复下颌骨缺损或行颈椎前方植骨融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髂嵴前部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为合理应用带血管蒂髂嵴前部骨瓣转位或移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解剖观测供应髂嵴前部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和吻合情况。结果 :髂嵴前部存在着丰富的血供 ,主要由旋髂浅动脉 ,旋髂深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 ,臀上动脉深上支构成 ,其分支在髂嵴前缘相互吻合成网 ,每支血管各有特点 ,有很强的互补性。结论 :临床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带合适血管蒂的髂嵴前部骨瓣行移位或移植术 ,并利用其互补性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 (DVD)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对 10 3例 192眼DVD患者应用上直肌后退术 ,上直肌后退联合后固定缝线术 ,下斜肌转位术及上直肌后退联合下斜肌转位术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结果 :后退组近期效果良好者 6 7.39% ,远期 5 8.82 % ,P <0 .0 0 5。后退 后固定组近期效果良好者 82 .6 9% ,远期 80 .5 6 % ,P>0 .5。下斜肌转位组近期效果良好者 6 5 % ,远期 5 6 .6 7% ,P >0 .0 0 1。后退 下斜肌转位组近期效果良好者 83.72 % ,远期 81.2 5 % ,P >0 .1。结论 :单独上直肌后退和下斜肌转位术治疗DVD效果不佳 ,后退 后固定缝线组及后退 下斜肌转位组效果可靠 ,后者尤其适用于合并下斜肌亢进患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颅内病变104次分流术的分析认为:1.用分流管行分流术的术后感染和梗阻的发生率仍然很高,本组分别为27%、23%;2.脑室—静脉窭或脑室—心房分流术的效果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术;3.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及婴幼儿硬膜下血肿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治疗颅内巨大囊性颅咽管瘤和复发性囊性胶质瘤。因此认为,大网膜颅内移植是治疗颅内各种含液性及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其远期效果优为显著并优于分流术。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used in 6 patients with left renal venal nutcracker phenomenon.Methods Three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ansposi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Three patients underwent endograft stent implantations with intervention.Results All 6 cases were completely relieved of left renal vein compression after the operations, leading to improved clinical symptoms and normal urine tests.Conclusions Transposi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 a feasible method, but leads to complications and great trauma. Treating left renal venal nutcracker phenomenon with endografting techniques is minimally invasive in certain cases, and seems to have a prospective future. Chin Med J 2003; 116(11):1782-1784Left renal venal nutcracker phenomenon or aortomesenteric 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 involves compression of the left renal vein (LRV) in the fork between the abdominal aorta and the proximal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close to its point of origin. The main symptoms of this phenomenon are hematuria and proteinuria.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s with surgical and 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of left renal venal nutcracker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带血供的阔筋膜瓣转位重建膝交叉韧带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并观察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及观测大腿前外侧面阔筋膜的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 ,2例新鲜标本模拟手术。结果 :膝上外侧动脉起始外径 (1.7± 0 .3)mm ,干长 (2 .8± 0 .2 )cm ,起始后沿股骨后外侧向前外侧上行分为升支和降支 ,供血分布于大腿阔筋膜。临床应用该术式重建膝后交叉韧带断裂伤 1例 ,效果满意。结论 :以膝上外侧血管为蒂阔筋膜瓣转位重建交叉韧带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封利霞  陶黎明 《安徽医学》2009,30(8):873-874
目的探讨双上转肌麻痹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6例双上转肌麻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8~20岁,均为自幼患病,单眼受累,麻痹眼存在假性上睑下垂,垂直斜度25~50△,2例合并有15~20△外斜视,2例存在代偿头位,下颏上举。3例行下直肌退后联合上直肌缩短,3例行内外直肌移位术,其中2例3个月后二期行下直肌退后术,合并存在的水平斜视同时矫正。术后眼位正,代偿头位及假性上睑下垂改善。结论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眼球运动障碍性疾病,可能是神经肌肉发育不良所致。根据麻痹特征选择手术方式,通常可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肘管段尺神经血供,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防腐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肘管段尺神经的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资料;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测量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及无张力前移距离。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未内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剖动脉和尺侧返动脉背侧支,3条营养血管起始外径分别是1.6±0.4mm、1.2±0.4mm和1.5±0.8mm;与足神经伴行长度分别是15.7±2.1cm、5.0±0.9em和5.9±1.1cm;至肱骨内上髁距离分别是15.0±1.3cm、4.5±1.1cm和5.0±1.2cm。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为12.6±1.9cm,无张力前移距离为1.8±0.6cm。结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症切实可行,带血供疋神经所需游离长度平均为12.6cm·,无张力前移距离平均为1.8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带胸大肌胸肋部肌蒂骨(膜)瓣转位修复顽固性肱骨骨不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了胸大肌胸肋部的形态、血供及其与肋胸骨的关系。结果 胸肋部肌腹上缘长18.8cm,下缘长19.5cm,肌蒂游离长度可达16.8cm,血供主要来自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其外径1.8mm,长度为5.6cm,其分支在肌内沿肌束走行。结论 可设计以胸大肌胸肋部为蒂带肋软骨骨膜、胸骨骨瓣转位修复顽固性肱骨骨不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