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人工晶体术后继发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人工晶体术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3 6例 3 6只眼人工晶体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视力、眼压、房角、人工晶体情况、青光眼类型、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3 6眼视力为无光感~ 0 8,平均眼压为 42 8± 15 1mmHg。 2 6只眼 (72 2 % )房角关闭 ,9只眼 (2 5 % )房角开放。 11只眼 (3 0 5 % )人工晶体偏位 (6只眼人工晶体夹持 ) ;人工晶体袢位置异常者 7例 (19 4% )。继发闭角型青光眼 2 6只眼(72 2 % ) ,开角型青光眼 9只眼 (2 5 0 % )。 15只眼行UBM检查 ,图象显示 4只眼虹膜膨隆房角关闭 ,5只眼虹膜平坦房角关闭 ,3只眼为宽角 ;2只眼睫状体水肿 ,9只眼人工晶体位置正常 ,6只眼人工晶体和 /或袢位置异常 ,2只眼晶体皮质残留。 3 3只眼施手术治疗 ,3只眼单纯药物治疗 ,治疗后眼压为 12 0± 4 6mmHg ,治疗后视力低于 0 3者 2 6只眼 (72 2 % )。结论 :人工晶体术后继发青光眼原因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化 ,治疗棘手 ,视功能恢复不良。UBM对人工晶体术后继发青光眼诊断、分析及处理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虹膜睫状体肿物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 UBM)在虹膜睫状体肿物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34例怀疑虹膜睫状体肿物的患者的35只患眼以UBM(Humphrey 840型,扫描频率50 MHz,扫描深度范围5 mm×5 mm)检查,17例行眼科专用B型超声或彩色超声检查,5例行CT检查,并对21只患眼手术切除的病变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35只患眼虹膜睫状体肿物可被UBM发现并确定其起始部位。其中UBM诊断前房虹膜囊肿6只眼,病理诊断虹膜植入性囊肿3只眼;UBM诊断虹膜后囊肿13例14只眼,病理诊断虹膜后囊肿3只眼;UBM诊断虹膜睫状体肿物15只眼,病理诊断睫状体黑瘤7只眼,虹膜睫状体转移癌4只眼,睫状体神经鞘瘤1只眼,平滑肌瘤1只眼,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1只眼,色素上皮腺癌1只眼。 结论 UBM检查能发现虹膜睫状体部位的肿瘤并提供其大小、范围和结构信息,有助于了解病变的位置、性质,有助于手术设计和肿物的完全切除。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28-130)  相似文献   

3.
闭角型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与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 71例 14 0只闭角型青光眼应用美国Paradigm -P40型UBM和中国BEM -2 0 0眼科A/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眼前节及眼轴生物测量。包括前房深度 (AD)、各象限的房角开放距离 (AOD)、小梁睫状体距离 (TCPD)及眼轴长度 (AL)的测量 ,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 14 0只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生物测量值 :前房深度 1 662 0± 0 2 74mm ,眼轴长度2 2 85 5 4± 1 1772mm ,AOD 0 0 5 60± 0 0 60 7mm ,TCPD 0 5 670± 0 0 985mm。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年龄、房角开放距离和小梁睫状体距离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急闭青光眼发生房角关闭 (AOD= 0 )的眼数和象限范围多于慢闭青光眼 ,急闭青光眼患者的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短于慢闭青光眼 ,而慢闭青光眼虹膜呈膨隆状态的则较多。 2 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并发症与患者眼轴 <2 2 5mm、TCPD <0 5mm、全周房角关闭 (AOD =0 )有关。结论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研究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特点及评估滤过性手术并发症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眼前段活体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先天性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特征并探讨先天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高频、高分辨率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对6例先天性青光眼患者10只眼的房角、虹膜、睫状体等进行扫描和分析,并与7例正常人或无相关疾病患者的7只眼进行比较。结果: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房角、虹膜、睫状体及巩膜突发育不良,虹膜基质薄,睫状体细小,巩膜突解剖特征不明显。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组的虹膜厚度及睫状体大小的测量和统计学比较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常规眼科检查观察不到的部位,如睫状体、房角隐窝、虹膜后表面等等。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具有虹膜基质薄、睫状体细小、巩膜突解剖特征不明显等特征,提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除了房角发育异常外,尚合并存在虹膜、睫状体巩膜突发育不良。其中虹膜、睫状体发育不良可能是先天性青光眼相对比较重要的发病机制。眼科学报1998;14:83—86。  相似文献   

5.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合并睫状体脱离的UBM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合并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特征。方法利用UBM对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前房角、前房深度、睫状体检查,对合并睫状体脱离UBM图像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21例(29只眼)患者合并睫状体脱离,平均眼压为(34.84±9.37)mmHg,中央前房深度为(1.67±0.18)mm,眼轴长度为(23.10±1.25)mm。UBM图像分析示睫状体脱离双眼8例、单眼13例;脱离分级,1级11只眼、2级12只眼、3级6只眼;脱离范围2象限6只眼、3象限4只眼、全周脱离19只眼。结论UBM检查显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的患者可合并睫状体上腔脱离,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初期治疗,需重视降眼压药物及适量的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测白内障患者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发生情况。方法用UBM对275例(476只眼),无外伤、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进行眼前段检查。结果275例(476只眼)中,发现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20例(26只眼),检出眼占被检眼数的5.46%。其中单发性囊肿13例(16只眼)占61.54%,多发性囊肿7例(10只眼)占38.46%。虹膜睫状体囊肿大小不一,最大的囊肿矢状面面积为1.59mm2,最小的囊肿为0.08mm2,平均面积为0.39mm2(以上均为最大矢状面面积)。26只眼共检出囊肿38个,其中位于颞侧17个,占44.76%;下方15个,占39.47%;鼻侧4个,占10.53%;上方2个,占5.28%。结论UBM能客观地检测出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提供囊肿的大小、位置及数量信息。白内障患者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发生率约为5.46%。囊肿好发于颞侧及下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中虹膜睫状体囊肿的发病情况,虹膜睫状体囊肿与前房轴深、房角的关系。方法: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40例1057眼进行眼前节检查。结果:闭角型青光眼740例1057眼中检出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者42例60眼,占被检眼数的5.68%。60眼虹膜睫状体囊肿中虹膜睫状沟囊肿56眼(93.33%),睫状冠囊肿4眼(6.67%);其中单发囊肿33眼(55.00%),多发囊肿27眼(45.00%)。不伴有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患者前房轴深1.16~2.37(平均1.843)mm;合并有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患者前房轴深1.67~2.78(平均2.297)mm。伴有及不伴有虹膜睫状体囊肿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粘连>2个象限的比率分别为66.67%和44.59%。结论:虹膜睫状体囊肿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发病率较高,多为虹膜睫状沟囊肿,对前房轴深影响不大,但可以增加房角粘连范围,引起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色素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色素性青光眼患者8例16只眼,均为男性.年龄19~48岁(34.13±7.12)岁.观察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房角、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底及视野等;9只眼行小梁切除术,7只眼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都为近视,1例为高度近视;眼前段色素播散表现为:75%(6例12只眼)的患眼有典型的Krukenberg梭.所有患眼晶状体韧带后囊附止部及晶状体韧带小束均可见色素沉着;周边虹膜后凹;小梁网上均可见宽、均匀而较致密的色素带(Ⅲ级);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反向瞳孔阻滞现象,6例存在虹膜一睫状突接触.术后3月复查UBM显示所有患者周边虹膜形态平坦,反向瞳孔阻滞现象解除.所有患者眼压均控制平稳.为10.5~19mmHg(14.3±5.2)mmHg.Humphrey视野检查显示无进展情况.结论 色素性青光眼为一表现相对复杂的特殊类型的青光眼,需要正确认识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房角四度狭窄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堃  刘海芸  严正  叶纹  许迅 《眼科研究》2005,23(3):319-321
目的研究房角镜检查Scheie分级为N4患者的前房角,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下的形态表现。方法青光眼患者45例(50眼),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眼。所有患者均进行房角镜和UBM检查,房角镜检查Scheie分级为N4。结果UBM检查发现房角镜下为N4的前房角存在4种不同形态类型:(1)虹膜紧密前粘连,房角完全关闭。(2)虹膜自房角隐窝向前膨隆,房角完全关闭,睫状体前旋。(3)房角入口处虹膜前粘连,房角隐窝处呈开放状态。(4)房角入口处虹膜向前膨隆,房角入口处呈裂隙状狭窄。结论UBM检查为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和依据,同时通过UBM检查可进一步探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李桥  王育良  邢静  周欣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72-2175
目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特点,并评价UBM指导下睫状体缝合手术治疗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UBM观察30例30眼因眼球挫伤导致睫状体脱离的特点,其中5例5眼行房角漏对应位置和范围的睫状体缝合复位手术,观察视力、眼压及复查UBM及B超(其余患者为门诊患者,具体治疗及预后情况不详)。结果:UBM检查示不同程度的睫状体脱离,27眼为全周睫状体脱离,26眼存在房角漏口,平均中央前房深度(1.830±0.575)mm。5眼行房角漏对应位置和范围的睫状体缝合复位手术后,所有患者房角漏口全部封闭,全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痊愈,前房加深,视力提高,眼压上升至正常。5眼中,4眼行1次手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痊愈,1眼行4次手术后痊愈。结论:UBM是诊断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较好的工具,UBM指导下睫状体缝合手术治疗房角漏的临床效果好,UBM对于眼挫伤致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与眼压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于2013年就诊于我院屈光矫正激光中心共60例患者,这些患者除了激光矫正近视常规检查外另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共119只眼,通过Pentacam角膜地形图系统矫正眼压公式Ehlers:IOP-修正=0.071×(545μm-测量角膜厚度),排除中央角膜厚度对眼压的影响,并通过UBM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其中高度近视62只眼,中低度近视57只眼;发现单发囊肿27只眼,多发囊肿20只眼,无囊肿72只眼;眼压正常72只眼,高眼压47只眼;其中高眼压患者排除青光眼可能;所得数据通过SPSS19.0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与眼压之间相关系数为0.235,P=0.01〈0.05。结论通过该相关研究发现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与眼压高低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测白内障患者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发生情况.方法 用UBM对391例(426只眼)无外伤、内眼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进行眼前段检查.结果 391例(426只眼)中,发现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22例(25只眼),检出眼占被检眼数的5.87%.其中单发性囊肿15例(17只眼)占68%,多发性囊肿7例(8只眼)占32%.25只眼共检出囊肿37个,其中位于颞侧17个,占45.95%;下方14个,占37.84%;鼻侧3个,占8.11%;上方3个,占8.11%.结论 UBM能客观地检测出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提供囊肿的大小、位置及数量信息.白内障患者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发生率约为5.87%.囊肿好发于颞侧及下方.  相似文献   

13.
1.对象: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21例(21只眼)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伴有眼压上升的患者,男9例(9只眼),女12例(12只眼),年龄30~48岁,平均42岁。既往有虹膜睫状体炎病史者16例,无虹膜睫状体炎病史者5例。在基层医院误诊为青光眼者15例,经过单纯降眼压治疗者13例,未经降眼压治疗者2例,来我院首诊者6例。反复  相似文献   

14.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青光眼诊断分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青光眼疾病临床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上拟诊为青光眼的患者行视野、房角镜、UBM检查。结果:1.部分临床上诊断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的患者行UBM检查显示睫状体囊肿的存在,睫状体前移,造成房角关闭,是继发青光眼范畴。2.UBM发现高褶虹膜型青光眼的特殊前房及房角形态。结论:UBM在青光眼疾病临床诊断分型中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是一种新的客观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Yang J  Lu Y  Luo Y  Wang JJ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9):605-608
目的 评价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虹膜缺损的疗效 ,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 2 5例 (2 7只眼 )行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 ,分析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同时应用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观察术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房角结构和人工晶状体襻位置。术后随访时间 3~ 18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畏光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 ;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 2行 2 0只眼 (74 1% ) ,变化 <1行 5只眼 (18 5 % ) ,下降 >2行 2只眼(7 4 % )。术后并发症包括继发性青光眼 10只眼 (37 0 % )、散光度数≥ 2 0 0D 17只眼 (6 3 0 % )、角膜失代偿 2只眼 (7 4 % )、前房出血 2只眼 (7 4 % )、玻璃体出血 3只眼 (11 1% )、视网膜脱离 1只眼(3 7% )。在继发性青光眼 10只眼 2 0只人工晶状体襻中 ,9只襻准确固定在睫状沟内 ,其他位置包括前房角、睫状突及睫状突后。房角改变包括房角后退、残留虹膜根部前粘连、房角关闭。结论 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虹膜缺损 ;术后继发性青光眼主要与房角损伤有关 ,人工晶状体襻位置异常、眼内出血、持续性炎性反应也参与其发生。  相似文献   

16.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葡萄膜炎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的图像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UBM对58例(101眼)经临床裂隙灯生物显微镜、眼底造影及双目间接检眼镜结合巩膜压迫法检查诊断的葡萄膜炎患者行前房、虹膜、睫状体平坦部及周边部玻璃体视网膜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92眼(91.1%)可见病理改变,9眼(9.1%)未见异常.UBM图像主要表现:前房内点状回声,KP,虹膜前、后粘连,虹膜膨隆,房角关闭,瞳孔闭锁,睫状体平坦部及周边玻璃体基底部点状及膜样混浊,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牵拉征和睫状体脱离等.结论 UBM在葡萄膜炎诊断治疗中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在治疗伴有睫状体脱离的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7只眼)严重眼外伤患者中,3只眼钝挫伤,外伤性瞳孔散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玻璃体出积,4只眼眼球破裂伤,清创缝合术后,合并视网膜脱、脉络膜脱离和脉络膜上腔出血。7只眼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探查所有外伤眼睫状体360°全周脱离,离断口的范围在1~2个象限。术前视力光感至眼前手动,平均眼压(6.03±3.25)mm Hg。2只眼钝挫伤患者先行睫状体复位,二期施行玻璃体切割术+晶状体切除+硅油充填,另5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晶状体切除+硅油充填视网膜复位+巩膜外穿刺放液等。结果硅油取出后随访UBM显示所有患眼睫状体复位。所有外伤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19.33±5.05)mm Hg。结论对于合并睫状体脱离的严重眼外伤患者,分期或联合手术均可有效恢复眼球的解剖结构,并保存有效的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复杂眼外伤致睫状体离断并伴有眼前后节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B型超声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睫状体离断伴眼前后节损伤,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复杂眼外伤患者55例55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眼球钝挫伤35例,眼球破裂伤20例.视力无光感~0.15,不能矫正.眼压1~10 mm Hg(1 mm Hg=0.133 kPa),睫状体离断范围1~12个钟点.所有患者均行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联合睫状体离断复位术.对于睫状体离断范围≤3个钟点者,冷冻封闭睫状体离断口;睫状体离断范围>3个钟点者,缝合离断的睫状体与相应巩膜.手术后就外伤愈合、视力、眼压、眼内出血、睫状体以及视网膜的复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手术后1个月,UBM检查显示,54例患者睫状体复位良好,1例患者前房角镜检查仍见针尖大小离断口,第2次手术缝合后复位成功.手术后3个月,55例患者眼外伤愈合良好,视力无光感~0.15,最佳矫正视力为0.8.视网膜在位,睫状体复位良好.52例患者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另外3例眼压仍低于10 mm Hg.3例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手术后15 d行抗青光眼手术,眼压得以控制.结论 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联合睫状体冷冻或缝合复位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致睫状体离断并伴有眼前后节损伤患者安全有效,避免了分期手术的痛苦,手术后眼压恢复良好,部分患者恢复了有用的视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改良式外伤性睫状体解离缝合复位术的手术效果,以探索睫状体解离更理想的手术方案。方法:选取外伤性睫状体解离患者33例33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定位离断口范围后,采用改良式睫状体解离缝合复位术。术后随访3~6mo,观察术后睫状体复位、眼压、视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wk复查UBM,30例30眼睫状体完全复位,3例3眼局部有睫状体浅脱离,术后15d复查UBM睫状体完全复位。术后20例20眼眼压高,早期眼压高17例17眼,3d后眼压恢复正常;1眼1wk后眼压恢复正常;2眼眼压高者药物不能控制至正常,1眼2mo后行抗青光眼手术,1眼行睫状体激光光凝术,术后眼压均控制正常。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见眼前段缺血并发症和角膜大散光。结论:改良式睫状体解离复位缝合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术源性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高眼压状态患者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B超等检查证实22例31眼高眼压状态合并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与脱离的APACG患者,对该组患者的眼前部结构、UBM、B超图像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22例31眼首诊时眼压(37.61±10.94)mmHg(1kPa=7.5mmHg),中央前房深度(1.68±0.10)mm,眼轴长度(22.80±0.67)mm。UBM显示:睫状体脱离双眼9例、单眼13例;脱离分级:1级15眼,2级10眼,3级6眼;脱离范围:1/2象限6眼,3/4象限7眼,4个象限脱离18眼。4例(7眼)合并脉络膜脱离。临床治疗10眼作YAG激光虹膜切开术,21眼行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随访所有病例眼压控制良好。结论APACG高眼压患者可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常规抗青光眼及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该类患者眼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