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为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感染部位以肝、肺、脑感染多见,腹腔多发性包虫病,临床极为少见。我院于2004年5月收治1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腹腔多发性包虫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内包虫病的CT诊断(附四例报告)张玉珂,董兆虎,赵辉,巴吐尔包虫病(细粒状棘球蚴)绝大多数寄生于肝、肺,发生在颅内者少见。据统计脑包虫仅占包虫病的0.2%~1.59%[1]。而颅内硬膜外包虫则罕见。我院1988年以来经CT检查发现脑包虫3例,硬膜外...  相似文献   

3.
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我国多流行于西北和西南牧区,主要有2种类型,即由细粒棘球绦虫卵感染引起的囊性包虫病和由泡状棘球蚴绦虫卵感染引起的泡型包虫病.以肝包虫发病率为最高,其次为肺脏、脑等器官.本文仅讨论肝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评价CT对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棘球蚴病 (又称包虫病 )多发生于肝脏 ,其次为肺部 ,其它部位较少见 ,且多与肝脏或肺部棘球蚴病并发[1] 。现将 1例孤立性肾棘球蚴病病例报道如下。病例资料 患者 ,女 ,3 1岁 ,回族 ,生于云南省东川市。腰痛 5年余 ,疼痛放射至右肩部。体检 :右肾区叩击痛 ,双肾未触及。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肝泡球蚴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笔者报告18例肝泡球蚴病(泡型包虫病)的CT表现,主要特征为形态不规则、周界不清、密度不均(CT值:—10~+40HU)病灶,内部或/和周边有多少不等的斑片状钙化(CT值:+90~+370HU);增强扫描病灶密度无变化。地图征型12例,假囊型3例,周边晕影型3例。单发8例,多发10例。笔者探讨了该病CT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其与B超检查的相关性,并分析了该病与肝细粒棘球蚴病(囊型包虫病)和原发性肝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胃、脾多发包虫病一例石金星,王嵩,黄祥龙,沈天真包虫病即棘球蚴病,为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人体内发生包虫病最常见的部位为肝脏,其次为肺部。其它少见的部位有肌肉、脾脏、肾脏、脑、骨骼等。胃包虫病较罕见,笔者在工作中遇见胃、脾多发包虫病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泡状棘球蚴病肝外转移灶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肝外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患者因新的临床症状,经CT检查发现肝外多脏器合并泡状棘球蚴病。结果 脑泡状棘球蚴病7例,增强后表现为内部有多发蜂窝状低密度的肿块或显示为“靶征”样的强化结节;包状棘球蚴病3例,表现为以肺野外带居多,内部有“小空泡征”或“偏心空洞”的结节灶;  相似文献   

8.
MR水成像技术诊断泡状棘球蚴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水成像(MRH)技术在泡状棘球蚴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34例临床怀疑为泡状棘球蚴病的患者,其中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泡状棘球蚴包虫病,均行常规MR和MRH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 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2种方法 结果符合率的比较采用U检验.结果32例泡状棘球蚴病患者的128个病灶中,常规MRI检查发现68个、MRH发现108个.常规MRI检查泡状棘球蚴的灵敏性为(53.13±0.04)%,特异性为(92.59±0.05)%,符合率为(60.00±0.03)%;MRH检查泡状棘球蚴病灶的灵敏度为(84.38±0.03)%,特异度(81.48±0.08)%,符合率为(83.87±0.03)%,常规MRI和MRH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5.44,P<0.01).结论MRH技术可以提高泡状棘球蚴病病灶检出的灵敏性和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正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又称包虫)寄生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病。棘球绦虫种类较多,曾先后报道16个种和13个亚种,目前公认的有4种,即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E.m)、福氏棘球绦虫(E.vogeli,E.v)和少节棘球绦虫(E.oligarthrus,E.o)[1]。细粒棘球绦虫引起人囊型包虫病(囊型棘球蚴病),呈  相似文献   

10.
颅内包虫病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包虫病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包虫病的CT征象,其中单发脑内包虫囊肿3例,多发1例,硬膜外包虫囊肿1例,肝脑多发泡型棘球蚴病1例。结果颅内包虫病一般表现为典型囊肿性病变,轮廓清晰、锐利,CT值与脑脊液相似,囊内容物密度均一,囊壁无或轻度增强。脑泡型棘球蚴病无特异CT征象,有时表现酷似脑胶质瘤。结论CT是诊断颅内包虫病简捷、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正确诊断多无困难。  相似文献   

11.
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较发达的西北地区。大多是犬绦虫的幼虫寄居在人体内所引起的疾病,犬类动物是终宿主,人、牛、羊和猪是中间宿主。包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即由细粒棘球绦虫卵感染引起的囊性包虫病和由泡状棘球蚴绦虫卵感染引起的泡型包虫病。由于人体作为包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2.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一种独特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该病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流行于世界上许多地方,在中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内蒙古及四川西部较为多发。棘球蚴病的终宿主是狗、羊、牛、猪、骆驼等家畜,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此病可以涉及任何器官,肝脏与肺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占90%;较少受累(<10%的情况下)的器官是肌肉、骨骼、肾脏、脑、脾,胰腺棘球蚴病是最罕见的。国内关于胰腺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13.
肝棘球蚴病破入胆系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肝棘球蚴病破入胆系的CT表现,评价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的肝棘球蚴病破人胆系的CT表现:结果 15例肝棘球蚴病共有囊肿20个,其中单房单囊9个,单房多囊6个,多房多囊5个。囊壁有钙化2例;15例肝棘球蚴病均破入肝内胆管,同时破入胆总管12例,破入胆囊者2例。主要CT表现为:肝棘球蚴病合并胆系扩张。结论 CT检查能明确揭示肝棘球蚴病破入胆系的影像特点,可为术前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棘球蚴病多见于人体肝脏,原发于其他组织尚少见。2005—07我院收治了1例乳腺原发性棘球蚴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水成像(MRH)技术在细粒棘球蚴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4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细粒棘球蚴病例均行常规MRI检查和MRH检查.结果 47例细粒棘球蚴病共151个病灶中,常规磁共振检查检出细粒棘球蚴的灵敏度为61.59%,特异度93.33%,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检出细粒棘球蚴的灵敏度为92.05%, 特异度86.67%.结论 MRH检出的病灶明显多于常规磁共振检出的病灶,二者结合使用在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黄疸常见的病因为胆总管结石、胆道炎性狭窄、胆道肿瘤、手术损伤、先天性胆道畸形和胰头占位等。在农牧区易见到肝棘球蚴囊肿为多发病,肝棘球蚴囊肿破人胆道系统也是一种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肝棘球蚴囊肿破裂是棘球蚴病的常见并发症,但破入胆道系统致梗阻性黄疸则是较少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1995~2008年收治肝棘球蚴867例中棘球蚴囊肿破入胆道的18例,作一报道及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肺棘球蚴病的CT表现,评价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棘球蚴病的CT表现。结果 肺细粒棘球蚴病 33例,其中单纯囊肿型 11例,含子囊型 3例,钙化 1例,合并破裂 11例,合并感染 4例,破入胸腔 3例。肺泡状棘球蚴病 2例,表现为以肺野外带居多,内部有“小空泡征”或斑点状钙化的多发结节病灶,合并肝泡状棘球蚴病。结论 肺棘球蚴病在CT上有特征性的表现,CT检查可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8.
俞春梅 《人民军医》2006,49(7):410-411
肝棘球蚴病是流行于畜牧区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绝大多数是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的蚴虫侵入人体肝脏所致。1999年以来,我们对可疑肝棘球蚴病59例进行了动态超声影像观察,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棘球蚴病。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肺泡球蚴病或称多房性包虫病,因家畜不易受染为甚少见,本文报告2例皆误诊粟粒型结核和结核球,后经病理证实是本病。  相似文献   

20.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8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DSA表现,评价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8例均进行了cT检查,并均得到手术证实,包虫3项试验检查均呈阳性。8例行DSA检查,其中3例经导管注入碘化油栓塞治疗。随访3个月。结果DSA表现为肝动脉迂曲,增粗,包绕,呈“抱球”征象。8例毛细血管期有环形染色。3例栓塞后DSA表现有碘化油沉积。3个月后CT随访,碘化油沉积良好。手术病理所见病灶区碘油沉积。结论 肝泡状棘球蚴病DSA检查有特征性表现,介入性治疗为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