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2例22个颅内破裂动脉瘤,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进行栓塞.[结果]致密填塞13例,疏松填塞9例,均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无狭窄,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创伤小,疗效理想的方法,对于宽颈型动脉瘤予球囊辅助亦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电解可脱微弹簧圈(GDC)介入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32处动脉瘤),25例表现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是未破裂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行单纯GDC栓塞治疗动脉瘤28处,支架辅助GDC栓塞治疗4处。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恢复良好17例,中等7例,3例恢复不良,3例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GDC介入栓塞可减少出血、再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GDC的操作要点。[方法] DSA检查63例,发现颅内动脉瘤共66个,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9个,后交通动脉瘤23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1个,大脑前动脉动脉瘤6个,其他部位动脉瘤7个。随后用GDC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63例(66个)颅内动脉瘤栓塞成功,其中完全致密栓塞(瘤颈完全封闭)18例,部分栓塞(瘤体、瘤颈可见残余)45例。并发动脉瘤破裂6例,治疗后痊愈。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治疗后1例遗留轻偏瘫。术后1年内随访22例23个动脉瘤,无明显变化17个,发生动脉瘤缩小2个,残余瘤体、瘤颈扩大4个。[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术者的操作技术及对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影响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对部分栓塞者有必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GDC栓塞治疗的6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对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作了分析,总结了该类患的护理方法和要点。结果:证实症状性血管痉挛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相关。经积极的抗血管痉挛治疗,疗效满意。结论:GDC栓塞治疗破裂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不比手术治疗高,积极的治疗和规范的护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时机、适用范围、操作要点及术后的处理。方法:对42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应用GDC栓塞,并在术后行脑脊液引流置换、钙拮抗荆及3H积极的抗脑血管痉挛治疗。结果:完全栓塞动脉瘤36个,大部分栓塞5个,部分栓塞1个。出院时临床完全治愈30例,遗留较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者6例,遗留较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者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尽早采用GDC栓塞,同时术后积极的抗脑血管痉挛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械可脱性微弹簧圈(MDS)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及其缺陷,并探讨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栓塞技巧,方法 20例患者的21个动脉瘤中,7个动脉瘤采用MDS栓塞治疗,1采用GDC栓塞治疗。结果 20例患者除1例患者栓塞后因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外,其余19例患者的20个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后3个月DSA随访,13个动脉瘤完全闭塞,7个动脉瘤部分闭塞。结论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可靠,危险性小,是目前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3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根据破裂出血后至栓塞时间分组,分析栓塞程度、并发症及临床预后与手术时机之间的关系。结果 130例161枚动脉瘤均得到栓塞,超早期治疗疗效致密栓塞率为89.11%,早期治疗与延迟治疗(72h以上)分别为80.56%、75%,7.69%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89.23%患者恢复满意。结论 尽早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满意,并发症少,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1991年 ,Guglielmi发明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ugliulmidetachablecoils,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后[1 ] ,其栓塞技术日趋完善。现已达到与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颈一样的临床效果 ,在治疗后循环动脉瘤时 ,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2 ] 。我院1 997年至今 ,用GDC经血管内栓塞治疗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其中 ,绝大部分病历为急诊治疗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我科于 1 997年以来收治颅内破裂动脉瘤破裂患者 5 2例 ,其中 ,男 2 2例 ,女 30例 ;年龄 2 9~ 73岁 ,平均年龄 4 2岁。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其中 3例有两个动脉瘤 ,绝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性弹簧栓(GDC)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48例51个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48例均栓塞成功。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脑血管痉挛2例,穿刺点血肿1例。结论GDC栓搴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性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146例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结果 成功栓塞达100%有136例(93%),栓塞达90%以上9例(6%),栓塞达90%以下1例(1%)。全组手术死亡4例(2.7%);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9例,载瘤动脉痉挛4例,GDC外逸4例,血栓形成2例,过度栓塞2例,术后并发壳核高血压脑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15.8%,成功率84.2%。结论 术者对颅内动脉瘤和载瘤动脉解剖关系的正确认识,栓塞技术的提高,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栓塞材料的改进,这些是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前,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1].但对于椎基底系统动脉瘤,特别是宽颈动脉瘤或宽颈破裂型动脉瘤,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是神经外科和介入放射科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作者于 2002年 12月对 1例基底动脉巨大颈部破裂型动脉实施血管内支架结合 GDC栓塞术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有效的护理及处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神经介入栓塞治疗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70例病人中58例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1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动脉瘤破裂再出血5例、脑血管痉挛4例、下肢血栓形成2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通过对其积极救治和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其中治愈8例,好转2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并及时抢救是保证栓塞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脑破裂动脉瘤早期电解可脱弹簧圈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用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经验。方法  4 7例破裂早期的颅内动脉瘤采用经股或颈动脉Seldinger s技术 ,全部用GDCl0系统和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动脉瘤位置 :前循环动脉瘤 4 5个、后循环动脉瘤 4个。其中 2例为多发动脉瘤。动脉瘤体积均属小型 (<10mm)。结果 动脉瘤腔闭塞 10 0 %的 18个、闭塞 95 %的 2 0个 ,90 % 11个。死亡 2例 ,占 4 3%。 1例栓塞术后 36h再出血 ,行再次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重残 1例、轻残 2例 ,其余均恢复正常。随访 0 5~ 2年无再出血。结论 GDC动脉瘤囊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应用弹簧圈进行瘤腔内栓塞的方法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结果和随访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行瘤内栓塞后完全不显影,其中2例为弹簧圈单纯栓塞、1例为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结论】颅内巨大动脉瘤是否进行瘤囊内弹簧圈栓塞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条件,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的时间与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治疗.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对118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发病后7 d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已经聚积在蛛网膜下腔的出血,以及由于SAH而导致的脑部及全身性并发症.治疗效果经χ2检验.结果 118个动脉瘤中101个瘤腔100%闭塞,12个95%闭塞,5个被90%闭塞.术后115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89例,Ⅱ级14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3例.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2.5%.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8例,动脉瘤破裂3例,GDC脱出2例,脑梗塞1例.术后74例随访6~72个月均无再出血,3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治愈.结论 对破裂性动脉瘤应早期进行血管内栓塞.术后治疗的策略应着眼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妥善处理脑部与全身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蒋和娣 《全科护理》2016,(15):1536-153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通过对39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病人的护理,对其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4例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并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脑积水、颅内感染,3例穿刺局部血肿,经积极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38例治愈,1例并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家属放弃抢救出院。[结论]颅内动脉瘤病人介入治疗术后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实施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早期栓塞治疗的2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术后效果。结果:栓塞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瘤腔栓塞100%24例(88.9%),栓塞≥90%3例(11.1%);术后2周内发生2次出血2例(7.4%),其中死亡1例(3.7%);随访6个月,轻微意识障碍5例(18.5%);随访12个月,恢复良好23例(85.2%),不全偏瘫2例(7.4%)。结论:颅内动脉破裂出血早期栓塞治疗安全、可靠,可有效防止动脉瘤再破裂,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隙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动脉瘤栓塞成功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2.62 d。术后出现脑梗死2例,其中死亡1例,肢体功能障碍2例,意识障碍3例,电解质紊乱5例,高热4例,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结论]全面细致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9.
斯彩予  郭小红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46-1047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死亡率可达6%~25%[2]。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效果好、恢复快的新技术,可达到近似夹闭的效果[3],使大多数患者免除了开颅手术。我院2001年1月~200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应用MicroPlex热能电解弹簧圈超早期(24 h内)血管内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1例microPlex热能电解弹簧圈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 年均无复发,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15个动脉瘤100%栓塞,4个动脉瘤95%栓塞,2个动脉瘤90%栓塞.[结论]MicroPlex热能电解弹簧圈超早期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