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8水平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们测定了4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不同时期的TNF—α、IL—8水平的变化,并结合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气分析以探讨TNF—α、IL—8水平在急性呼吸衰竭进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HD)通过血液、透析膜、透析液间相互反应可激活外周单个核细胞并影响到机体细胞因子产生,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6)为炎性介质,在致热原反应中起一定作用,同时已知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导致肾小球基质增生、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硬化及病变进展、肾功能恶化重要因素之一.此项研究采用酶免疫吸附(ELISA)双夹心抗体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未血液透析及60例CRF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检测HD患者第一次血液透析时,单次透析前后上述指标改变,以探讨CRF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透析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自介素-6(IL-6)、白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IL-6、IL-2及TNF-α的含量,并与3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6、IL-2及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含量(P<0.05).结论IL-6、IL-2、TNF-α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测定三者的含量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恢复期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量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TNF-α、IL-1β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TNF-α、IL-1β含量较恢复期及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 0.01。恢复期TNF-α、IL-1β含量虽明显下降,但较对照组为高,P< 0.01。二者含量变化的关系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神经-炎症/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两者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由激活的单核 巨噬细胞分泌 ,除具抗肿瘤、抗感染等多种生物活性外还参与凝血、炎症、免疫反应。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sIL 2R)是活化T淋巴细胞膜IL 2R的α链成分 ,由细胞膜脱落释放入血液循环中 ,它们均作为免疫系统激活后T淋巴细胞增殖的早 相似文献
6.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0603(1999)08048001兔急性脑缺血模型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损害时,血中β内啡肽(βEP)升高,βEP可能与脑缺血缺氧严重程度有关〔1〕。βEP与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2型糖尿病(DM)患者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并探讨其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43例2型DM患者、12 例1型DM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α含量,2型DM组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胰岛素及血脂,记录年龄、病程、身高、体重等。结果:与正常对照者比较,2型DM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升高[(4.236±1.57)μg/LUS(1.481±0.62)μg/L,P〈0、01],1型DM 患者略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2型DM患者血清中TNF-α仅含量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值成负相关(r=-0、742.P〈0,01),与体重指数(r= 0、728,P〈0.01)及空腹胰岛素水平(r=0,680,P〈0.01)成正相关。与血糖水平、DM病程及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2型DM患者血清 TNF-α含量明显升高,其可能与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有关。[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力衰竭组和治疗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TNF-α表达情况。结果:心力衰竭组大鼠血液动力学状况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t=3.11~10.78,P&;lt;0.01)。心力衰竭组与治疗组心肌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量[吸光度(A)值分别为8.04&;#177;0.17,7.10&;#177;0.10]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20&;#177;0.12)(t=104.08,111.43,P&;lt;0.01),3组比较,心力衰竭组TNF-α表达量最高(t=21.32,P&;lt;0,01)。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表达TNF-α明显升高,心力衰竭时心肌组织是TNF-α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高胆固醇血症患者72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L-6、IL-10及TNF-α。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TC、TG、LDL-C、IL-6、及TNF-α显著升高(p<0.01),而IL-10显著降低(p<0.01),HDL-C变化不明显。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IL-6与TC正相关(r=0.422,p=0.017);TNF-α分别与TC(r=0.512,p=0.006)和TG 正相关(r=0.257,p=0.029 );IL-10分别与TC(r=-0.249,p=0.035)和TG负相关(r=-0.402,p=0.027)。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IL-6及TNF-α显著升高,而IL-10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过程。提高血清IL-10浓度,可能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脑组织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含量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量44例急性脑梗死患急性期,恢复期血浆TNFα,IL-β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血浆TNF-α,IL-1β含量较恢复及其对照组均显增高,P<0.01,恢复期TNF-α,IL-β含量虽明显下降,但较对照组为高,P<0.01,二含量变化的关系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急性脑梗死患存在神经-炎症/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两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研究白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一氧化氮 (NO)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间盘组织内的表达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 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患病组 )行颈椎前路手术中切除的椎间盘组织 ,另取 6例无颈椎病史的颈椎外伤患者 (对照组 )术中切取的颈椎间盘作为对照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测定椎间盘组织中IL 1β和TNF α的含量 ,以光密度法测定NO的含量。结果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间盘组织内IL 1β ,TNF α及NO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颈椎间盘组织可自发产生IL 1β ,TNF α及NO ,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盘组织内上述物质的含量明显增高 ,它们可能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严重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研究表明,DN的影响因素众多,其发生机制涉及糖、脂代谢紊乱,以及高血压、血液性状改变、细胞因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因子和DN关系日益明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被认为是DM状态下多种生理、生化改变导致DN最后的共同中介物质,对DN等DM微血管病变具有多样性效应。笔者以不同临床期的DN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单纯2型DM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TNF-α对DN发生及临床进展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及早期防治DN。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β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IL -6、IL-8、TNF-α、IL -1β水平的变化 ,特别是 IL -6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 3 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不同时间内血清 IL-6、IL -8、TNF-α、IL -1β水平 ,并随机抽取 1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 IL -6水平在发病 6小时内明显升高 ,2 4~ 3 6小时达高峰 ,7天后基本降至正常 ,大面积梗死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 ( 6小时内 ,P <0 .0 5 ;2 4~ 3 6小时 ,P <0 .0 5 ) ,且血清 IL -6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 r=0 .87,P<0 .0 1) ,七叶皂甙钠治疗 3天后血清 IL-6水平下降明显 ( P<0 .0 1)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IL-8水平亦升高( P<0 .0 5 ) ,TNF-α、IL-1β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IL-6水平升高 ,而 IL-6升高的水平反映应激反应程度 ,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5(11):57-5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量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TNF-α、IL-1β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TNF-α、IL-1β含量较恢复期及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恢复期TNF-α、IL-1β含量虽明显下降,但较对照组为高,P<0.01。二者含量变化的关系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神经-炎症/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两者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在肺心病合并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肺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其中肺心病代偿期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肺心病失代偿期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单纯肺心病患者87例(其中肺心病代偿期患者38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49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5例,及70例正常对照组用放免法做ET-1、TNF-α、IL-6的测定。结果肺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及单纯肺心病组血浆ET-1、TNF-α、IL-6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肺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浆ET-1、TNF-α、1L-6又明显大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单纯肺心病组,并且肺心病失代偿期合并糖尿病组又明显大于肺心病代偿期合并糖尿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肺心病、糖尿病、特别是肺心病合并糖尿病中ET-1、TNF-αIL-6明显增高,说明ET-1、TNF-αIL-6参与了肺心病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大启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5,18(1):23-25
本文较全面地复习了肿瘤坏死因子α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成骨细胞凋亡时Bcl-2和Bax蛋白表达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了解成骨细胞凋亡发生机制,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大鼠成骨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以原代培养的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为实验对象,分别用含量为0,10,20,30,40μg/L TNF-α刺激成骨细胞。通过对细胞活性、超微结构变化观察TNF-α对成骨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同时检测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随刺激含量的加大,成骨细胞的活性逐渐降低,细胞凋亡逐渐增加。TNF-α含量为&;lt;30μg/L时Bax表达呈稳步上升趋势,30~40μg/L时开始下降。Bcl-2表达在含量为10μg/L的时候轻度上升,在20μg/L回复到正常,后随着剂量的加大Bcl-2表达开始明显下降,30~40μg/L时下降非常显著。对于Bax/Bcl-2相对表达强度与细胞死亡率做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显著性正相关(n=25,r=0.827,P&;lt;0.001)。结论:蛋白相对比例是决定成骨细胞对TNF-α诱导凋亡的易患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探讨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同时检测复发的尖锐湿疣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以了解这两个细胞因子在疾病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73例尖锐湿疣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TN-α和IL-6水平,并对谊73例中29例复发的尖锐湿疵患者和44例未复发的患者进行以上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 患者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复发组患者的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组(均P〈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低下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还元注射液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还元注射液对急性出血怀脑卒中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60例,随机分为还元治疗组和甘露醇治疗对照组。观察给药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CT、TNF-α和sIL-2R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因性脑卒中患自体脑出血模型动物血中TNF-α、sIL-2R明显上升,还元液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改变。结论 还元注射液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TNF-α、sIL-2R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