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 经腑同病 ,互为因果 ,反复难愈后人研究《伤寒论》,有经证、腑证之言 ,如太阳经、腑证 ,阳明经、腑证 ,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而少阳之经、腑证 ,尚无定论。笔者曾提出小柴胡汤证是少阳经证 ,大柴胡汤证是外感病中少阳腑证之观点。杂病之中 ,必有少阳经脉症状 (如沿少阳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 ) ,亦必有胆腑症状 (如上腹或右上腹疼痛等 ) ,方可谓之经腑同病。其发病特点为经、腑证象 ,彼此影响 ,十分明显。如少阳或兼邻近经脉(多为太阳经 )出现症状 ,常能引发上腹或右上腹症状 (胆位于剑突右下方 ) ,反之亦然。若兼外感 ,则有寒热现象 ,此与 …  相似文献   

2.
经腑证是后世医家根据《伤寒论》三阳病篇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出的三阳病经腑辨证规律。由于少阳位处半表半里及其主枢的职责,少阳病常兼变他经病证,病情复杂,难以明确病位,故其经腑证难有定论。我们认为少阳病常表现为经腑同病。其经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经郁而化火,治以小柴胡汤;其腑证包括少阳之邪初入胆腑的小柴胡汤证,三焦水饮内停导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在少阳、旁溢三阳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和病在少阳兼有阳明里热的大柴胡汤证。  相似文献   

3.
少阳病与小柴胡汤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小柴胡汤为和解之剂。自金·成无己注释《伤寒论》以来,这种观点一直沿袭至今,很少有人提出异议。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悖仲景愿意,有重新进行探讨的必要。兹不揣固陋,略论于次。一、小柴胡汤证为少阳经病表热证历代治伤寒之学者认为: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其实《伤寒论》六经病中每一经都有表证、里证之分。其属经脉体表病者,为表证,亦即经证:其属脏腑病者,为里证,也就是脏证或腑证。为什么说小柴胡汤证是少阳经病表热证呢?首先,从少阳病的病因看,仲景原文97条(条文号码依1956年重庆版新辑宋本《伤寒论》,下同)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  相似文献   

4.
浅析大柴胡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柴胡汤证的古今歧见 ,认为大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 ,通脏泻热 ,其主治证候应是少阳热结胆腑 ,腑气壅滞不通的少阳腑实证。又因其亦具攻下燥结之效 ,故也可用治少阳与阳明腑实同病的证候 ,但临证时要具体辨证 ,合理化裁  相似文献   

5.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多数医家均认为其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但参合《伤寒杂病论》原文、中医多元对称性思想、文献考证、方义分析及现代应用情况,我们认为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为仲景治疗少阳病的对称方,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经证,而大柴胡汤主治少阳腑证。主治少阳胆腑实热(火)证,症状常见有往来寒热、口苦,以及胆经循行路线上出现的上腹部痞满疼痛、黄疸、目热赤痛甚至出血、偏头痛等,或犯肺乘胃而出现咳嗽气喘、呕吐泛酸等,表现为舌红脉洪实滑数的一派实热(火)之象者。  相似文献   

6.
<正>少阳病为《伤寒论》六经病证之一,笔者在临床上辨治温热杂病时,凡证属少阳者,结合温病辨证而加以施治,获得极佳效果,现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下。1病位与病因病机少阳包括手少阳经三焦与足少阳经胆腑,三焦为"中渎之腑",又为水火气机运行之道路,胆为"中精之腑",胆腑清  相似文献   

7.
论少阳腑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仲景《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论中并无明文提及经证、腑证问题,后人在研究《伤寒论》过程中,将太阳、阳明二经之病,分为经、腑二证。因为从理论来说,阳经既病,自必有偏重在经者,亦必有偏重在腑者,前者谓之经证,后者谓之腑证。从临床角度而言,太阳、阳明之经腑二证并不罕见。因此这一论点,已为多数中医工作者所接受,沿习已久,且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惟少阳病亦在三阳之列,胆腑亦为六腑之一,以理推之,其病亦应有经腑之分。然而历来注家,于少阳病中明分经腑者甚少。虽偶有论及,但所论不甚明晰,如张石顽云:“少  相似文献   

8.
足少阳重其表里气机出入,手少阳重其上下气机升降,同为交通枢纽。亦有不同:手少阳经主水道,挟湿证常见,三仁汤应用机会很广;足少阳经单主气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很少见。少阳湿温发热很常见,也有少阳证之寒热交替,病势缠绵反复。伤寒、温病同传变至少阳时,同样的病机使得寒、温同治成为了可能。温病多夹湿,入少阳则非小柴胡汤单方能解,以三仁汤宣化少阳湿邪是对少阳病治疗的补充和扩展。白长川治疗少阳水气病,以三仁汤作为主方,必配合小柴胡汤,加强宣畅气机的作用,乃源于手足少阳经气一体、寒温同治的辩证思路。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大柴胡汤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有关大柴胡汤证三条,历代医家多认为大柴胡汤证乃少阳经证阳明腑证之合病,然其间疑点颇多。《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后人在研究过程中将太阳、阳明二经之病分为经腑二证,此点从理论及临床来说,均有一定价值,并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所接受。所谓腑证,其病变部位必然在腑,其证候除通过经脉而有全身反映外,并有所在腑之局部反映,如阳明腑证,实为燥屎阻结于肠,除潮热谵语,然汗出外,尚有腹满疼痛,绕脐痛之局部证候,有时甚至可于腹部扪得燥屎之形迹,大便数日不行,更为阳明腑气不通之确据。故笔者认为大柴胡汤证非为少阳阳明合病,而是…  相似文献   

10.
少阳受邪,正邪交争,相火郁遏,枢机不利,则出现一派胆热、气郁之证。耳聋、目赤、胸中满而烦等,为少阳经气不利之证,可看作少阳经证;口苦、咽干、目眩为少阳胆火上炎之证,可看作少阳腑证,若经腑同病,统治于小柴胡汤一方。然临床所见,典型小柴胡证并不多见,本文另辟一径,结合胡国俊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从外感郁热、脾胃内伤、神志病证三个方面阐述"少阳主枢"临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伤寒少阳及妇人热入血室等,证由少阳受邪,枢机不利而致。究其方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柴胡配黄芩,柴胡以疏解少阳经中之邪热,黄芩清少阳胆腑之郁火,两药相合,经腑同治,清疏并行,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枢机通利,胆腑清和。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为张仲景治少阳病主方,历代医家对该方多有论述,本人近期在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少阳经证、少阳经脉证、少阳经时证等疾病,发现其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典型病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柴胡汤中含有大黄是目前的主流观点。支持该观点的论据是大柴胡汤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或少阳腑实证,但对方中配伍大黄的意义探究欠详。通过参考《神农本草经》论述及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的前后比照,笔者认为大柴胡汤方中大黄不仅可以清泄实热,又能活血祛瘀,与柴胡配伍,“推陈致新”以治“实痛”,并且大黄之功用不仅能下胃腑有形实邪,亦能清无形实热。  相似文献   

14.
沈宇清  姜润林 《中医药通报》2011,10(6):11-12, 21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伤寒少阳及妇人热入血室等,证由少阳受邪,枢机不利而致.究组方奥义,约为三端:一是柴胡配黄芩,柴胡味苦微寒,气质轻清,以疏解少阳经中之邪热;黄芩苦寒,气味较重,可清少阳胆腑之郁火,二药相合,经腑同治,清疏并行,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枢机通利,胆腑清和.  相似文献   

15.
《伤寒杂病论》原文中关于小柴胡汤的记载共15条条文,专门提到少阳病用小柴胡汤的仅有第266条,而在太阳病篇出现失治误治的时候应用小柴胡汤是十分广泛的,并且在阳明病出现柴胡证而未成腑实热结可用小柴胡汤条畅气机;厥阴病末疾病传至半表半里,出现"呕而发热"者,亦可用小柴胡汤和解透热,降逆止呕;还可用于妇人中风热入血室证以及黄疸腹痛呕吐等证。故而小柴胡汤非但专为少阳病专设,即使证在少阳,当有"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等"柴胡证"时亦可用小柴胡汤。胸胁气机不利,三焦气化失司,邪在半表半里而见阳证者皆可依证而用之,当合仲景之本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柴胡汤证的归属,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少阳阳明合病或少阳病合并里实证,但细究其详,笔者认为该观点的支持论据并不充分,其推理逻辑亦存可推敲之处。而通过对柯琴诸论述与《伤寒论》原文的对比考证,笔者从阳明经证的实质出发,推断大柴胡汤证不可归于阳明里实证,而应归于少阳气分实热证的范畴,并由此辅以其他论据推断大柴胡汤是否有大黄一药当存疑。  相似文献   

17.
一近代解《伤寒论》者,一般都把太阳、阳明二经病分为经证和腑证,而对于少阳病则鲜有论及经腑者。非不论也,是不易论也。因为太阳之腑是膀胱,职司排泄小便,只要小便不利又加上小腹满,就可诊知是太阳腑证。阳明之腑是胃与大肠,主司食物的受纳与传导,凡证见腹满、腹痛而又便秘,就可知是阳明腑证。而少阳之腑是胆与三  相似文献   

18.
<正> 【类证鉴别】1.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证与大柴胡汤证,二证均属少阳病范畴,临床上都可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等少阳病的特征。但其病位有狭广,病势有轻重之分,故有“大”、“小”之称。小柴胡汤证病位仅在少阳,无潮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党参或太子参代之)、半夏、大枣、甘草、生姜组成。具有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症者。少阳经为三阳经之枢纽,枢机不利,百病由生,调少阳经,则可调三焦气机。笔者根据临床辨证应用治疗他症,屡有效验,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的经方之一,历代医家多认为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主方,但笔者通过分析《伤寒论》原文、方义、煎服法及服药后禁忌,结合现代临床与药理研究等,发现大柴胡汤证病在心下而非腹部,症状表现为心下急而非阳明腑实证之大便难、不下利;大柴胡汤中主要药物的归经均归少阳或厥阴经,对大黄的药理研究发现,久煎大黄主要药理作用为泄热而非通腑;仲景对于该方服药后的禁忌中也并未提示防其过下伤正,而嘱服后得效即止。由此认为,大柴胡汤并非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方,而为治疗少阳病之主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