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CI)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具有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以及多并发症等特点,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命;患者一旦发生CI,其复发危险非常高。故CI的二级预防很重要,目前主要采用多种药物通过不同途径预防CI再发,使更多的CI患者得益。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38例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nfarction CI)病人并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s thrombosis in lower limb LDVT)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对策。方法本文对38例CI后LDVT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状况、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了静脉尿激酶溶栓和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结果CI病人并发LDVT的发病率为14%,70岁以上为61%;最多见的原发病为脑梗塞18例(33%),脑栓塞14例(26%).下肢高度水肿伴疼痛为其主要症状。通过静脉尿激酶溶栓和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7~14d内所有深静脉血栓的症状逐渐消失。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是CI患者发生LDVT的因素,应对高龄的、长期卧床的并有深静脉血栓倾向的中风病人给予必要的预防;溶栓与抗凝疗法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之一。尿激酶溶栓是本病治疗的良药。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青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青年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初次就诊的18 ~40岁青年患者,参照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为高血压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半年内合并心脑肾疾病以及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病人.共入选青年高血压患者88例,其中男56例,女32例.随机选取本院同期健康查体的非高血压的18 ~ 40岁者88例,男56例,女32例.比较两组的家族史、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结果 高血压家族史(OR 10.47,95% CI 4.53~24.20)、高尿酸血症(OR 8.81,95% CI2.92 ~ 26.53)、肥胖(OR 3.80,95% CI 1.80~8.01)、高盐饮食习惯(OR 3.76,95% CI 1.42~9.95)、缺乏运动(OR 3.60,95% CI 1.90 ~ 6.82)、高胆固醇血症(OR 3.21,95% CI 1.59 ~ 6.48)、工作压力大(OR3.02,95% CI 1.60 ~ 5.81)、吸烟(OR 2.14,95%CI 1.11~4.13)是青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青年高血压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和精神因素有关,改变生活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将有助于预防青年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东莞市社区居民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CI)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CI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东莞市社区中收集CI病例和对照各150例,调查既往病史、家族史、环境因素等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对CI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育锻炼、高血压史、经济压力、甘油三酯为影响CI发病的影响因素,其中体育锻炼(OR=0.050)为CI保护性因素,高血压史(OR=4.336)、经济压力(OR=3.516)、甘油三酯(OR=3.787)为危险因素.结论 东莞市社区居民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史、经济压力和甘油三酯,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并发脑梗塞(DC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300例脑梗塞(CI)患者分为DCI组44例(14.7%)及非糖尿病脑梗塞(NDCI)组256例(85.3%),对其发病年龄、肢体瘫痪、并发症、意识状态及预后等进行观察研究。结果:DCI组发病年龄早、意识障碍重,预后差,与NDCI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的糖代谢障碍及脂代谢异常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程,是CI发病早,病情重的机理所在。所以,对CI患者,血糖测定应为常规检查,病程中应动态观察。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CI,改善CI患者生存质量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 检测66例CI患者的血脂、血糖(FPG)、胰岛素(FINS),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I组FPG、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TC、T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I患者存在IR,IR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a,CI)具有高发病率、高致畸率,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益气活血方(YQHX)在临床治疗CI发挥一定疗效,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TCMSP和CNKI数据库获取益气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氟康唑预防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5年7月,查找氟康唑预防及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符合条件的RCT,由两位评价员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535例患者.氟康唑对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与伊曲康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78,95% CI(0.76,4.18),P=0.19],临床疗效低于卡泊芬净和伏立康唑[RR =0.75,95% CI(0.63,0.89),P=0.001],真菌清除率低于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RR =0.70,95% CI(0.57,0.85),P=0.0005],发热消退效果低于伏立康唑[RR =0.68,95% CI(0.53,0.87),P=0.03],患者生存率与伏立康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8,95% CI(0.89,1.07),P=0.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伊曲康唑[RR=1.67,95% CI(0.45,6.21),P=0.45]、伏立康唑[RR=1.07,95% CI(0.77,1.50),P=0.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优于卡泊芬净[RR =3.25,95% CI(1.31,8.08),P=0.01].结论:氟康唑可作为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性用药,而疗效逊于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改良的ABCD~2评分法结合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预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短期脑梗死(CI)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77例的临床资料,按ABCD~2+L评分法记录相关危险因素,及Fib、Hcy、UA的值,所有患者均为发病24h内入院,用ABCD~2+L评分法,将其分为低危险组(0~3分);中危险组(4~5分);高危险组(6~8分)。观察不同危险组患者发病7d内CI的发生率,并分析ABCD~2+L方法的有效性,及结合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和继发CI风险之间关系。结果共纳入177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38例于7d内发生CI,139例未发生CI,发生率为21.47%。ABCD~2+L评分三组间C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是颈内动脉系统TIA发生C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中LDL-C,UA的含量进行组间比较,发现三组患者的LDL-C,UA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患者的Fib,Hcy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年龄因素,高血压病,高Hcy是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短期内发生CI的独立风险因素。(2)ABCD~2+L评分值越高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短期CI发生率越高。(3)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LDL-C,UA值越高其短期内发生CI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西安市9家三级医院骨科围术期使用抑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合理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查阅,随机抽取9家医院2019年7-12月骨科"骨折"相关手术患者病例共计900份,统计患者基本信息及病例资料等,评价抑酸剂预防性使用的合理性。结果:900例手术患者中,692例(76.89%)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抑酸药,394例(43.77%)患者不具备预防用药指征(过度用药),不恰当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发生比例为51.61/100人×天数(总计1 616人×天数)。62例(6.89%)患者具备预防用药指征但未预防用药(用药不足)。术后用药患者比例为81.94%,用药疗程大于3 d的患者比例为41.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可能影响患者预防性使用抑酸剂的多种因素中,过度用药与患者合并疾病种类正相关(OR=1.233,95% CI:1.016~1.496),与患者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OR=0.270,95% CI:0.185~0.394)呈负相关;用药不足与患者住院天数(OR=1.075,95% CI:1.007~1.149),同时使用抗凝药(OR=3.260,95% CI:1.366~7.778)及糖皮质激素(OR=17.924,95% CI:2.826~113.695)呈正相关,与女性患者(OR=0.172,95% CI:0.062~0.476),在职患者(OR=0.224,95% CI:0.075~0.671),使用药物种类(除PPIs)(OR=0.923,95% CI:0.854~0.998)呈负相关。结论:骨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存在不遵循指南推荐指征用药,给药时机不恰当及部分病例用药疗程过长的问题。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骨科患者围术期抑酸剂预防用药指征,临床药师可通过多项干预措施以规范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CI)现状,探讨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智能状态量表(MMSE)对196例住院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进行测试,并采集可能与CI发生的相关指标.结果 ①检出CI患者68例,患病率34.69%,95%CI:27.79%-41.42%.②合并CI患者与非CI患者在年龄、病程、居住地、均经济收入、胰岛素治疗、HbA1c、SBP、UMA、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抑郁、焦虑、坚持锻炼等方面的暴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2.340)、HbAlc水平高(0R=3.536)、合并DR(OR=2.148)、存在抑郁(OR=1.956)者发生CI的风险增加,应用胰岛素治疗(OR=0.402)、坚持锻炼(OR=0.479)者发生CI的可能性降低.结论 年龄、HbA1c、并发DR、抑郁均是T2DM合并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应用胰岛素治疗、坚持锻炼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第一诊断为老年2型糖尿病的215例患者,对72例并发医院感染(试验组)与143例未并发医院感染(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5 d[比值比(OR)=2.023,95%置信区间(CI)为1.214~3.371]、合并慢性肺部基础疾病(OR=59.355,95% CI为2.034 ~3.023)、Hb <90 g/L(OR=3.895,95% CI为1.198~6.004)、>2种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OR=21.803,95%CI为1.443 ~3.294)、糖尿病病程(≥10年)(OR=1.338,95% CI为1.024 ~ 1.748)、糖化血红蛋白≥7.0%(OR=3.330,95%CI为1.097~10.112)与并发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加强监控,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耐药性菌株越来越多,预防的重要性已大大增强.疫苗设计时应考虑选择性诱导体液免疫(HI)为主还是细胞免疫(CI)为主.本文阐述了机体产生CI、HI的细胞和细胞因子调节机理,探讨了在疫苗设计中各影响因素对疫苗选择性诱导CI或HI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奥氮平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ADRs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1691例精神障碍患者,监测治疗过程中奥氮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奥氮平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奥氮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33.83%。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有肝病史、服用高剂量药物 (>10mg)是奥氮平所致ADRs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37(95% CI:1.162~2.905)和4.841(95% CI:3.874~6.049)。结论:有肝病史及服用高剂量药物 (>10mg)的精神疾病患者是奥氮平ADRs发生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子宫颈癌的筛查与即查即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几种筛查手段和即查即治的疗效.方法 56例子宫颈病变患者分成四组,三组采用即查即治,一组未治疗,比较其CIN2/3转化的差别.结果 12个月后,四组CIN2/3转化指标分别是1.42%、2.91%、1.32%、5.41%.结论 采用先进筛查技术和即查即治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子宫颈癌,大大降低CI N转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100蛋白检测在脑梗死(CI)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CI患者,检测S100蛋白在CI患者发病后第3、7、14天时的水平,以及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病灶面积大小的关系。同时选取我院同期行健康体检患者5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CI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3d与7d时,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1,P0.05。(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型、重型组与轻型组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5,P0.01。(3)梗死面积中、大组与小梗死面积组比较,P0.05,P0.01。结论 S100蛋白在CI发病早期为高表达,同时其高表达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增大有密切关系,表明S100蛋白与CI的病理、生理的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患者临床特征及其肾损害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并定期随访的187例HSP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理资料分为肾损害(Renal impairment group,RIG)组和尿检正常(None renal impairment group,NRIG)组,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gA(OR=1.945,95%CI:1.015~3.764)、IgG(OR=1.182,95% CI:1.023~1.354)、PDF(OR=1.068,95% CI:1.004~10.63)、PLT(OR=1.005,95%CI:1.001~1.012)、WBC(OR=1.135,95%CI:1.035~1.246)和年龄(OR=1.025,95%CI:1.025~1.436)是HSP患者肾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IgA和IgG升高,PDF、PLT和WBC值超标,年龄偏大均为HSP患者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症状的HSP患者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避免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金蕾  孟晓燕  张建芬  侯芳  李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43-3245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和200例未出血的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巨大胎儿(OR=3.678,95% CI:1.456 ~5.345)、胎盘粘连(OR=4.264,95% CI:1.556 ~5.646)、前置胎盘(OR=2.754,95%CI:1.754 ~5.456)、多胎妊娠(OR=3.964,95% CI:1.274 ~4.453)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前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预防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景秋  卜秦俐 《河北医药》2004,26(11):874-87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 (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98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与 13 4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糖 ,TC、TG、HDL C、LDL C的变化 ;脑梗死部位、梗死面积与血糖的关系及两组预后的比较。结果 糖尿病并发CI组血糖、TC、TG、LDL C较非糖尿病CI组显著性增高 (P <0 .0 5 ) ,而HDL C显著性地降低 (P <0 .0 5 ) ,两组梗死部位差异无显著性 ,糖尿病CI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CI组。结论 糖尿病并发CI患者常发生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 ,随梗死面积的增大糖代谢紊乱加剧 ,糖尿病并发CI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恶性危险指数评分(RMI)结合Caruso血流评分(CI)对于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0例临床拟诊卵巢肿瘤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彩超检查随机分为2组:A组50例,作为参照组,对其只进行传统的RMI评分预测;B组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RMI+ CI评分预测.术前1周内行腹部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物声像图表现进行超声评分.阈值:RMI≥200为可疑恶性肿瘤,CI≥5为可疑恶性肿瘤.观察RMI和CI对于卵巢性质诊断的相互参照及互补作用.术后所有肿物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RMI+ CI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3%,92%,99%;RMI+ CI较RMI单独应用特异性增高.结论 RMI与CI相结合的评分系统可进一步提高超声对于卵巢肿瘤性质判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