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Ⅳ型胶原酶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Ⅳ型胶原酶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可降解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Ⅳ型胶原。糖尿病中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及转化生长因子-β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均可使肾小球局部Ⅳ型胶原酶的含量及活性下降,使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堆积,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Ⅳ型胶原酶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Ⅳ型胶原酶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成员之一 ,可降解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基质的主要结构成分———Ⅳ型胶原。糖尿病中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及转化生长因子 β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 ,均可使肾小球局部Ⅳ型胶原酶的含量及活性下降 ,使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 ,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堆积 ,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对 3例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进行了临床资料的收集和肾组织活检。肾脏病理检查包括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 (包括超微结构的形态测量 )及肾小球系膜Ⅳ型胶原的检测 ,并与显性糖尿病肾病及非糖尿病的正常肾活检标本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光镜下无明显结构改变 ,但超微结构的形态测量学显示系膜增加特别是系膜基质的增加及上皮细胞足突间隙增宽。肾小球系膜Ⅳ型胶原面积分数比正常对照组是增加的 ,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已有超微结构的改变 ,认识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对于明确诊断包括鉴别与之叠加的非糖尿病肾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早期的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肾小球系膜扩张,小结形成,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伴随输入和输出小动脉透明变性以及间质的纤维化。Ⅳ型胶原是肾基底膜和肾小球膜基质的主要成份。本研究测定了糖尿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的水平与尿白蛋白程度,阐述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测定血清Ⅳ型胶原的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根据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定门诊及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人109例,男37,女72。根据尿中白蛋白排泄量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正常蛋白尿组61例(尿中白蛋白排泄量<20μg/min),B组:微…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多甙对肾性蛋白尿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期性机械地牵拉体外培养的肾系膜细胞或当肾血管阻力(RVR)增高时,系膜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增加,系膜区扩张,最终形成肾小球硬化。肾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肾小球硬化之间有密切关系。雷公藤多甙(TWG)是治疗肾性蛋白尿常用有效药物,但是TWG与肾血流量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6.
Ⅳ型胶原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理特点是肾基底膜增厚和以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出现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而基底膜和ECM由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构成,在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化瘀通络中药肾络通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中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肾络通组.按文献报道方法复制MsPGN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检测.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Col-Ⅳ和FN表达明显增强(P<0.01);肾络通组、苯那普利组与空白组比较,Col-Ⅳ和FN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两治疗组相比,Col-Ⅳ的表达肾络通组低于苯那普利组(P<0.05,P<0.01),FN的表达苯那普利组低于肾络通组(P<0.05).结论 化瘀通络中药肾络通能抑制Col-Ⅳ、FN的表达,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年男性,5岁起病,临床表现为中至大量蛋白尿,大量镜下血尿,肾功能缓慢减退,同时补体C3水平轻度下降。有肾脏疾病家族史。肾活检光镜初始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重复肾活检见肾小球不典型膜增生性病变伴内皮下、系膜区大量嗜复红物沉积,免疫荧光以C3沉积为主,Ⅳ型胶原染色正常。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区、内皮下大量、基膜内节段电子致密物分布。基因测序未见补体相关基因突变。最终诊断为遗传性C3肾炎。  相似文献   

9.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脏纤维化,以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特征,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结局。本质上,肾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和沉积为特征的过程。产生基质的细胞活化是肾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生理情况下,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产生适量的胶原基质充填肾单位、血管和肾被膜之间的空隙。随年龄增长肾脏体积逐渐增大,成纤维细胞主要起肾间质重塑作用。当损伤及炎症因素持续存在时,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过量的细胞外基质。新合成的成纤维胶原成分在肾组织沉积。此外,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主要的产生细胞外基质的细胞。肾纤维化早期,  相似文献   

10.
5-羟色胺2A受体拮抗剂减轻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5 羟色胺2A(5 HT2A)受体拮抗剂 (酮色林 )对糖尿病肾病 (DN)病理损害的影响。  方法 :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给予酮色林 1mg/ (kg·d)分别治疗 4周和 19周 ,用免疫酶标法检测α SMA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表达 ,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系膜区基质胶原Ⅳ蛋白 ,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肾小球面积、系膜区面积 ,RT PCR半定量测定肾小球TGF - β1mRNA的表达。  结果 :与糖尿病未治疗组相比 ,酮色林治疗组第 4周时肾小球系膜细胞α SMA表达显著降低 ,第 19周时肾小球面积、系膜区占肾小球面积的比值以及系膜区胶原Ⅳ的含量及肾小球TGF β1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未治疗组。  结论 :酮色林能抑制系膜细胞的活化及过度合成胶原Ⅳ ,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肥大和系膜区扩张 ,抑制TGF - β1过度表达 ,从而有效改善DN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1.
肾小球硬化为糖尿病肾病 (DN)的病理改变 ,其基本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的增生。糖尿病 (DM)肾组织胶原蛋白非酶糖化是 DM肾小球硬化重要的原因之一 [1 ,2 ]。有研究表明一氧化氮 (NO)具有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积聚的作用 ,而蛋白非酶糖化致糖基化终产物 (AGE)的大量形成则阻碍了 NO的抗细胞增殖作用 [3 ]。本实验通过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 DM大鼠在不同病程肾组织 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AGE、胶原含量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 ,探讨DN发病的相关机制。材料和方法1.材料 :选择体重 15 0~ 2 0 0 g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药物血清对大鼠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ECM)不同成分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血清药理学方法为基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CM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 Ⅳ)的含量.结果 FN、Col Ⅳ的含量均增加,而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益气养阴、消癥通络药物能够减少ECM的积聚,可能是其防治肾小球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糖化血清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分泌型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糖化血清蛋白对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和分泌 型胶原的影响 ,以了解糖化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正常人血清在 2 8mmol L葡萄糖的磷酸缓冲液中 2 5℃孵育 7天 ,使血清蛋白糖化 ,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糖化血清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 (MC) 3 H Thymidine掺入和培养上清液中 型胶原含量的影响。结果 糖化血清蛋白浓度为 3 %和 10 % ,可明显抑制3 H Thymidine掺入量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相同剂量的正常血清比 ,分别抑制 19%和66% ,而 型胶原分泌量分别增加 2 4 %和 3 5 6%。结论 糖化血清蛋白可能通过减少肾小球系膜细胞形成和增加系膜基质扩张而促进糖尿病肾脏的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4.
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分别加入葡萄糖终浓度为5.5、10、20、30、40 mmol/L进行处理,于不同时间段(12、24、48、72 h)用MT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48 h后条件培养基中Fn及ColⅣ的含量.结果 高糖作用12、24、48、72 h均能促进细胞的增殖,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增强.检测细胞上清液的Fn和ColⅣ.与对照组相比,30 mmol/L D-葡萄糖作用48 h后,Fn和ColⅣ表达增高.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对系膜细胞增殖作用具有量效及时效关系,我们选择30 mmol/L浓度的葡萄糖作用48 h为最合适的细胞刺激条件.高浓度葡萄糖可促进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而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过度表达,可以直接导致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 sPGN)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补肾活血组方制剂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活血中药干预组,实验连续8 w,于第2、4、8周末3次采集肾脏标本,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Ⅳ型胶原、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1、Ⅳ型胶原及TIMP-1表达明显增加,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1或P<0.05),补肾活血组方制剂能下调TGFβ1、Ⅳ型胶原及TIMP-1表达,促进MMP-9表达恢复性上调(P<0.01或P<0.05)。结论补肾活血组方制剂可以干预实验性大鼠M sPGN的MMP-9、TIMP-1表达,在延缓肾小球疾病的进展,防治肾小球硬化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骨髓干细胞在糖尿病性肾脏疾病表型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霉素(STZ)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分离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骨髓细胞,经尾静脉分别注入受放射后的小鼠体内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移植后第8周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耐量、尿白蛋白、肾小球中a1Ⅳ型胶原和TGF-β1 mRNA的表达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发现实验组小鼠血糖和葡萄糖耐量基本正常,但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较对照组高出3.3倍,肾小球体积增大1.2倍,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宽1.98倍,肾内Ⅳ型胶原沉积增多,肾小球中α1Ⅳ型胶原mRNA和TGF-β1 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骨髓干细胞在STZ复制的糖尿病小鼠肾脏病变表型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龄性改变以及油酸对系膜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采用28月龄、3月龄小鼠,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系膜细胞的增殖状况,测定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上清中胶原Ⅰ、胶原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观察油酸对系膜细胞的影响。结果28月龄小鼠与3月龄小鼠比较,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71.6±17.3)μg/L和(59.7±9.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培养上清中胶原Ⅰ[(52.1±4.6)ng/1万个细胞对(20.3±3.5)ng/1万个细胞]、胶原Ⅳ[(26.3±3.5)ng/1万个细胞对(7.6±1.3)ng/1万个细胞]的水平明显增高;随着鼠龄的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MMP-2的活性明显下降。油酸可以刺激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和胶原Ⅳ的分泌,尤以28月龄小鼠为著。结论与3月龄小鼠比较,28月龄小鼠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出现明显硬化病变倾向,油酸可刺激28月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系膜基质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150~200 g)20只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成功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10)和uPA组(n=10;尾静脉注射2500 U·kg^-1·d^-1 uPA,共4周).另以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29d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检测血糖、血肌酐水平.过碘酸六胺银染色测定肾小球平均面积、肾小球平均容积和肾小球系膜区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Ⅳ型胶原表达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明显出现尿蛋白[(25.4±4.3)mg/24 h vs(5.5±2.1)mg/24 h,q=4.27,P<0.01],肾小球体积及系膜基质显著增加,肾小球系膜uPAR、PAI-1、Ⅳ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加(q值分别为3.63、3.97、4.21,均P<0.05).糖尿病大鼠注射uPA后,尿蛋白明显减少[(12.6±5.4)mg/24 h,q=3.45,P<0.05],肾小球体积、系膜基质异常有所改善(q值分别为4.34、4.27,均P<0.01),肾小球系膜PAI-1、Ⅳ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q值分别为3.98、4.17,均P<0.05).结论注射uPA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小球PAI-1蛋白表达,对uPAR表达的影响不大,提示uPA可能通过与uPAR结合、摄取PAI-1并加速其降解,从而调节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其基质表达,改善糖尿病系膜基质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hALR)是否可以通过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及Ⅳ型胶原(Collgen-Ⅳ)的表达,来延缓肾小球硬化。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rhALR组,以rhALR对5/6肾切除所致慢性肾衰竭大鼠进行干预。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肾小球硬化指数增大,Collgen-Ⅳ、TIMP-1表达增加,MMP-9表达减少(P均<0.05);外源性给予rhALR能降低TIMP-1表达,增加MMP-9表达,减轻Collgen-Ⅳ的沉积,改善肾小球硬化(P均<0.05)。结论 rhALR可通过上调MMP-9/TIMP-1比例减少Collgen-Ⅳ积聚而改善肾小球硬化,保护残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阻滞剂对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小球硬化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肾脏内的分布发生改变,其非肽类阻滞剂通过对AngⅡ受体的阻断和调节,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展。本文从肾血流动力学、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及间质损伤等几方面,阐述血管紧张素受体及其阻滞剂对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并将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