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腰椎管狭窄症在诊断中易误诊为良性腰腿疼及坐骨神经痛,使病情发展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27例腰椎管狭窄症和2例胸椎管狭窄症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腰椎管狭窄症27例,男性22例,女性5例,手术24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0岁,平均41岁。病史1例为2个月,其他均在半年以上。狭窄部位于第3腰椎者3例,第4腰椎者20例,第3、4、5腰椎者4例。胸椎管狭窄症2例,均为女性,其中1例为第11胸椎以上是骨性狭窄:1例为第6、7胸椎  相似文献   

2.
孙志明  赵合元  贾占华  周静  王文宝 《天津医药》2003,31(6):393-394,T001
1996年6月—2002年4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各种原因所致胸椎管狭窄35例 ,全部采用半关节突全椎板整块切除术式。现结合患者影像学资料、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病人 ,男27例 ,女8例 ,年龄31~77岁 ,平均56岁。病变位于上胸段(T1~T4)3例 ,其中1例合并脊髓型颈椎病 ;中胸段 (T5~9)14例 ;下胸段(T10~T12)18例 ,其中1例伴有腰椎管狭窄。病程6个月~5年 ,平均1年8个月。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6例 ,2例合并相应节段椎间盘突出 ;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10例 ;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症 (DISH)2例 ;胸椎黄韧带骨化合…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胸椎管狭窄症(permeation of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好发于下胸椎,主要是对脊髓和/或神经根的影响,患多为中老年。1997年11月2002年11月,我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弥漫性胸椎管狭窄症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年以上的胸椎退行性变是胸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脊髓受压,常需手术减压治疗。单一椎关节或短范围的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对脊柱的稳定性和脊髓的保护结构破坏较小,而治疗多椎关节、长范围的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切除较多的椎板对脊柱的稳定性和对脊髓的保护结构破坏较大。我科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选择性椎板切除减压治疗长范围、多节段的胸椎管狭窄症10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41~56岁,平均48·2岁。病程6个月~3年2个月,平均1年6个月。1·2临床…  相似文献   

5.
胸椎管狭窄症诊断及手术治疗(附22例报告)山西职工医学院(030012)戴文超岢岚县人民医院王玉玺山西省人民医院汪宝新胸椎管狭窄导致胸髓压迫症近年来有较多报道,但多数病例因未能得到早期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或因手术治疗经验不足失误,导致受压脊髓发生不可...  相似文献   

6.
刘旭  楚光辉  徐军辉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84-1186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2007年3月-2011年6月我科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管狭窄症患者7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65min,平均出血量为400ml,术中并发硬膜损伤3例,均予以修补,出现一过性双下肢麻木、无力2例,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缓解。随访3-24个月,疗效参照Epstin标准,优4例、良2例、改善1例、差0例。优良率85.7%。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2例,术后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功能提高1-2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管狭窄症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切记手术风险较大,彻底减压和保护脊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胸椎管狭窄症是由发育或退变因素引起的胸椎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并出现相应症状或体征。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人,以下胸椎为主,其次是上胸椎。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最常采用的是胸椎后壁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黄韧带肥厚增生、小关节增生内聚、椎间盘膨隆突出、骨性退变导致的腰椎中央管、神经根管或侧隐窝狭窄引起其中内容物-马尾、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腰椎管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手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评价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入院并在本院进行手术的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患者。经6个月~10年随访,平均43.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疼痛、日常活动及截瘫指数,并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偏相关分析年龄、狭窄受累节段数及病程对胸椎管狭窄预后的影响。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手术后患者疼痛分度、活动分极和截瘫指数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1);在年龄、狭窄受累节段数及病程等3个因素中,只有病程长短与术后截瘫指数评分明显相关(P<0.05)。结论胸椎管狭窄早期手术直接解除脊髓压迫可获良好疗效;病程影响胸椎管狭窄的预后,而年龄和受累节段数对预后的影响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
付砚禄 《中国医药》2010,5(1):648-649
目的 总结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因各种原因致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32个月.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Epstein评分标准,其中:优25例、良18例、改善12例、差3例.优良率为74.1%.结论 胸椎管狭窄症表现为胸段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根据脊髓受累平面的不同表现为痉挛或弛缓性瘫痪,手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付砚禄 《中国医药》2010,5(7):648-649
目的 总结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因各种原因致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32个月.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Epstein评分标准,其中:优25例、良18例、改善12例、差3例.优良率为74.1%.结论 胸椎管狭窄症表现为胸段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根据脊髓受累平面的不同表现为痉挛或弛缓性瘫痪,手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胸椎管狭窄症的后路手术中.全椎板切除术是迄今最常用的术式。椎管成形技术常用于颈椎和腰椎,而在胸椎,尤其是在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2003年5月-2005年3月。笔者在解剖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采用棘突翻转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1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胸椎管狭窄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0例后入路进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的胸椎管狭窄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平均4年。结果随访时间1年~9年,平均4年。出院或近期恢复较好,近于正常,生活自理,具备工作能力或恢复工作为优:6例;术后肌力、感觉、括约肌功能有较明显恢复为良:2例。术后无改善,但病情停止发展者为可:1例。术后症状加重者为差:1例。优良率80%。结论后人路进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付砚禄 《中国医药》2009,5(12):648-649
目的 总结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因各种原因致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32个月.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Epstein评分标准,其中:优25例、良18例、改善12例、差3例.优良率为74.1%.结论 胸椎管狭窄症表现为胸段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根据脊髓受累平面的不同表现为痉挛或弛缓性瘫痪,手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产生原因。方法 对胸椎管狭窄症 15例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术。结果 随访 3个月~ 2年 4个月 ,其中优 4例 ,良 8例 ,优良率为 80 % ,可 1例 ,差 1例 ,加重 1例。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有 :①使用器械不当 ;②硬脊膜撕裂 ;③缺血再灌注损伤 ;④定位不准确 ;⑤硬膜外血肿。结论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 ,手术减压是解除压迫、恢复脊髓功能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夏英鹏  徐天同  崔子健  朱如森  田成瑞 《天津医药》2005,33(5):306-307,F003
脊椎管狭窄症多发生于颈椎和腰椎,胸椎管狭窄症较少见。但是,天津作为高氟地区,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病例并不少见,由于氟骨症造成广泛韧带退变和骨化,形成严重的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神经损害严重,所以一经确诊就必须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而且手术难度较大。自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该类患者29例,均采用了扩大化的椎板关节突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管狭窄症近年来国内外均有较多的报道。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对该病早期诊断、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笔者将1975-2002年经手术治疗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胸椎管狭窄症75例,通过临床资料的回顾性、比较性研究,总结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改变的特征及手术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有胸椎管狭窄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开放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疼痛和ODI评分、治疗优良率、手术指标。结果:(1)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身体疼痛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身体疼痛评分和ODI评分明显更少,P0.05;(2)观察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5.56%,对照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0%,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通道下单侧减压术应用于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中效果优于开放手术,可靠安全,有利于预后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产生原因。方法 对胸椎管狭窄症15例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术。结果 随访3个月-2年4个月,其中优4例,良8例,优良率80%,可1例,差1例,加重1例,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有:(1)使用器械不当;(2)硬脊膜撕裂;(3)缺血再灌注损伤;(4)定位不准确;(5)硬膜外血肿。结论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手术减压是解决压迫,恢复脊髓功能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胸椎管狭窄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一般病史较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1],症状的轻重往往与脊髓的受压程度有关,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但术中器械操作时的振动、局部出血、脊髓的缺血再灌注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的创伤反应,术后可出现症状加重或运动障碍。糖皮质激素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有极重要的作用[2]。本文就甲泼尼龙(MP)和地塞米松(DX)对胸椎管狭窄症的术后应用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40例胸椎间盘突出症(TDH)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TLF)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讨论其病因、病理、手术效果与并发症。方法对40例TDH合并OTLF诊断的患者进行病因、病理、手术效果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结果 40例患者中,无1例加重,术后26例随访1.5年以上,12例经短期观察。其中优22例、良11例、可4例、差3例。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所致的脊髓病表现复杂。手术治疗须谨慎操作。手术近期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后路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有助于防止脊髓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