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疾病谱和就诊规律,以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的13107例急诊就诊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排列出急诊疾病的构成情况。结果外伤、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占据急诊前5位,男性多于女性。24h就诊人数以18:00—21:00时段为全天高峰,20:00就诊人数最多,1:00—6:00时段最少。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急诊就诊疾病谱构成和就诊时间规律,为急诊护理人力管理和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提示在就诊高峰期应加强护理人力及物品的合理配置,做好抢救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2002年急诊病人动态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诊病人就诊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我院2002年全年急诊就诊病人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统计。结果:急诊主要病种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各类创伤为主,危重病人抢救中以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为主,就诊高峰季节在七~八月。结论:根据急诊病人就诊特点及规律,做好急诊分类工作,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保健门诊中老年患者护理需求及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健门诊中老年患者护理需求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保健门诊就诊的中老年患者400例,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82份,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就诊患者需求范围广泛;年龄及就诊科室对就诊患者生理舒适方面的需求有影响;中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不同科室的就诊患者对护理辅助工陪伴需求方面的满意度不同,自立程度与就诊患者多方面的满意度有关;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与护理需求的排序基本一致。结论:护理工作需要满足中老年患者多方面的需求,以促进其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4.
群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7—03救治一起30例群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58岁。进食后15~60min出现中毒症状。就诊时间于发病后15min-2h。首诊3例就诊于18:40,19例集中在19:00~20:00就诊,20:00以后就诊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 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 2年比较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高发年龄,2年均为60~69岁年龄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就诊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就诊高峰为9:00~11:00,19:00~21:00。结论 对心脏急诊患者就诊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与时俱进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咽部疱疹疼痛十天就诊。来我科就诊前,曾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诊断为“咽炎”,给予“穿琥宁”静脉点滴(具体剂量不祥),静点3天,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且痛鹰逐渐加重,患者遂来我科就诊。病史:既往健康,有氨苄青霉素药物过敏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软硬腭交界处及右咽腭弓粘膜处,可见簇集的绿豆大小的浅表溃疡,表面有灰白色的伪膜,且不易清除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诊病人的疾病分类与就诊时间,提高急诊护理管理成效。[方法]对8372例急诊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是急诊科的前三位疾病,急诊病人男性多于女性,急诊病人全天就诊量与就诊时间类似“m”型分布,08:00~10:00为全天高峰,03:00~06:00就诊者最少。[结论]护理管理中应根据急诊病人的疾病谱以损伤、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为急诊科的护理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点,注意病人的就诊高峰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层进阶式师承模式在中医护理门诊出诊人才梯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出诊人员根据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是否中医院校毕业、进修或专科护士经历等分为四个梯队,于2021年1月起实施分层进阶式师承培养模式,探索进阶式跟诊人员培养新路径。比较实施前后,我院培养的中医护理骨干人才数量、患者就诊及治疗例次、就诊满意度、跟诊人员满意度等指标变化。结果:实施后,我院共计有11名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完成游学,744名中医护理骨干获得国家级、省级中医护理专科护士资质;实施后,患者就诊及治疗例次、就诊满意度、跟诊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分层进阶式师承模式有助于提高出诊人员的中医护理技能,改善患者就诊质量,提升就诊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腹膜透析患者就诊现状与意向,为今后引导腹透患者社区医院就诊提供意见。方法:方便抽取2021年7-10月上海地区6所综合医院腹透门诊规律随访的188名腹透患者,采用自设问卷,调查腹透患者就诊现状及意向,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88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 100.0%。腹透患者出现不适时,首选非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腹透患者比例分别为84.0%(158例)和16.0%(30例)。对于具体腹透服务项目,各级医疗机构均有提供的情况下,选择三级医院就诊患者比例为59.6%-91%,选择社区医院就诊患者比例为6.4%-34.6%,其中比例较高的服务项目是:健康教育34.6%(65例)、上门腹透34.0%(64例)、开药(包括腹透液)29.8%(56例)。腹透患者选择就诊机构主要考虑的前五位因素分别是: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好72.9%(159例),医疗水平高69.7%(152例),医保定点单位51.4%(112例),就诊方便45.0%(98例),医院/医生名气高42.7%(93例)。不同随访频率(=29.204, P<0.01)的腹透患者在就诊意向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上海地区腹膜透析患者绝大部分倾向于选择三级医院就诊,应注重提高社区医院腹透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在考虑患者病情、随访频率等条件下,逐步引导规律腹透患者下沉社区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行运动式分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门诊服务质量和水平。方法:在门诊分诊过程中采取电子排队叫号与运动式分诊结合的方法。由2~3名护士经常巡视,主动观察就诊和候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患者病情突变及时处理或残疾人、年老体弱患者给优先就诊。结果:2a内我院门诊无任何医疗纠纷发生,改善了就诊秩序,提高了门诊服务的满意度、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结论:实行运动式分诊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树立了医院窗口形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优先卡缩短高热患儿总救治时间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04年至2005年就诊高热患儿按时间分为2组,分为传统组与优先卡组。统计两组就诊时间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优先卡组在就诊时间和患儿家长满意度两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组 结论:优先卡组可明显缩短高热患儿总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蝮蛇伤病人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菊英 《天津护理》2003,11(1):14-16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护理蝮蛇伤病人。方法:对125例蝮蛇伤病人的职业、性别、年龄、咬伤部位,不同就诊时间的症状与体征及脏器损害率的统计与比较。结果: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咬伤部位主要是下肢,不同就诊时间神经毒症状体征有非常显著差异,肾脏损害与就诊时间关系不大,肝脏、心脏、两脏器及以上损害有显著差异。结论:对蝮蛇伤病人应根据其特点,采用辨证施护、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护理,可降低发病率,减少并发症及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门诊就诊患者的需求,以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对门诊患者的就医需求进行分类调查。结果:1080例中58%是辗转数家医院最后到我院,62%为自费就诊患者,42%为部队包干患者,80%要求选择专家为其接诊,48%为要求环境优雅。结论:门诊患者对高质量医疗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精神病专科医院门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及护理。方法:就我院2007年1月到11月登记在册的急诊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归纳了急诊患者就诊疾病种类和原因。结果:精神科门急诊病人中,精神疾病占51.81%,工伤占43.18%,电光性眼炎占2.8%,药物中毒占1.14%,其他占1.79%。就诊患者最关注的是尽快找到医生诊治占53%,其次是确保安全占41%,尽快对症治疗解除病痛占6%。结论:对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快速分诊,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刘宜禄 《新医学》2006,37(10):675-676
患者男,14岁。因尿常规检查反复异常1年余而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当地医院就诊,尿常规:蛋白(+),红细胞5~8个/HP,尿潜血(+++)。拟诊“急性肾炎”,予以抗炎、嘱休息等治疗半年,复查尿常规同上:又辗转到多家大医院就诊,均按“急性肾炎”治疗,复查尿常规同上。3日前患者到本院门诊就诊,拟诊“隐匿性肾炎”收住院:家族中无遗传病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5mmHg。  相似文献   

16.
1 资料与方法 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门诊病人 18例 ;住院病人 29例。男 35例,女 12例。年龄 5~ 78岁,其中 20岁以下 4例, 21~ 50岁 38例, 50例以上 5例。发 7d以内就诊 32例, 1月以内就诊 9例, 2~ 6月就诊 4例,半年以上就诊 2例。治疗方法:患者多数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如下物理综合治疗: (1)超短波治疗:五官科超短波治疗机,小圆电极 (直径 2.0cm)一付,患侧耳前后并置,间距大于 2.0cm,皮距 2.0cm,每次 10min, 1次 /d, 10次为 1疗程。间歇 3~ 5d。 (2)红外线照射:台式电波红外线仪患侧面部局部照射,灯距…  相似文献   

17.
例1,男,52岁,因右眼视力突然下降3天来院就诊。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1.眼压:右6mmHg.左13mmHg,眼轴长:右眼2s.02mm.左眼29.12mm。例2,女,59岁.因右眼规力下降1周来院就诊.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2,眼压:右4mmHg.左15mmHg.眼轴长:右眼24.26mm,左眼25.13mm。  相似文献   

18.
乙状结肠自发性破裂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华  刘厚宝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049-1050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自发性破裂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乙状结肠破裂的病因、病程、就诊时间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结果:乙状结肠自发性破裂多数为老年病人,中毒症状重,临床上易漏诊、误诊,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就诊时问晚、手术治疗迟和伴有恶性肿瘤的病人预后极差。结论:早期确诊,尽早手术,术中仔细探查,合理施治,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影响结核患者及时诊治的原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结核病可疑者需要就诊时的基本就诊途径和不能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对彰武、新宾、凌源三县的普通居民、肺结核病患者、肺结核病可疑者分别进行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结果:调查发现在我省66.3%农村居民在需要就医时会首先选择到村卫生所或私人诊所就近就诊,只有5.4%的农村居民会选择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近1/3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存在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但是在结防机构确诊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结论:影响农村结核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治的主要原因:(1)自我保健意识差;(2)经济原因;(3)交通不便;(4)心理恐惧;(5)结核病防治知识缺乏;(6)医疗机构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因此要加强结核病防治中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接诊医生也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减轻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费用;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民医疗服务的经济可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和掌握内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和护理,为门诊就诊病人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方法:在给门诊就诊病人心理护理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躺人的心理,提供优质服务,消除心理障碍,并使其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来达到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