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非脂肪餐前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及40名健康体检者,应用二维超声测量空腹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餐后1、2 h胆囊壁增厚量及前后径缩短量、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及腹水量,并分析与肝功能ChildPugh改良法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空腹胆囊壁增厚与肝功能Child分级呈正相关性,相关度较强(rs=0.724,P=0.000),与餐后1 h胆囊壁增厚量亦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与门静脉、脾肿大及腹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超声为肝硬化分级提供了新方法,空腹胆囊壁厚度及餐后1 h胆囊壁增厚量是评估肝硬化分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到我院就诊肝硬化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名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统计2组空腹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餐后胆囊壁增厚值及前后径缩短值,并检测不同类型胆囊壁增厚患者门静脉内径、血流量、血流速度。结果肝硬化C级空腹胆囊壁厚度、前后径大于A级、B级及对照组(P<0.05);肝硬化C级餐后1、2 h胆囊壁厚度增厚值、前后径缩短值小于A级、B级及对照组(P<0.05);双边型胆囊壁增厚患者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均高于单纯增厚组(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发现随着肝功能分级增加,胆囊增厚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肝硬化患者B超及肝功能检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硬化患者有胆囊壁增厚者达76.7%,且有腹腔积液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为87.1%,高于无腹腔积液者50.0%(P<0.05)。胆囊壁厚度与门静脉宽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血浆清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往往伴有胆囊壁增厚,且伴发腹腔积液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高于无腹腔积液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门脉高压及低蛋白血症可能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合并胆囊壁增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超  范晓棠  谢会忠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590-259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壁增厚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34例肝硬化合并胆囊壁增厚患者,根据胆囊壁增厚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组:轻度组(154例)、中度组(114例)、重度组(66例).分析胆囊壁增厚程度与性别、年龄、血清清蛋白(ALB)及总胆红素(STB)水平、门静脉(PV)压力[用PV内径表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脾大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程度不同,其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壁增厚程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s=0.404,P<0.01).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患者血清ALB、STB水平及PV内径、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中度及重度胆囊壁增厚患者上述指标与轻度胆囊壁增厚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胆囊壁增厚患者PV内径及PT与中度胆囊壁增厚患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胆囊壁增厚患者腹腔积液及脾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胆囊壁增厚患者,且重度胆囊壁增厚患者的腹腔积液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度胆囊壁增厚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程度与性别、年龄无关,而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ALB、STB水平,PV压力,PT,腹腔积液,脾大有关,可以将胆囊壁厚度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项辅助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5.
黄琼 《黑龙江医学》2013,37(9):815-817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的B超显像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9例确诊为乙肝肝硬化并在我科进行B超检查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胆囊的厚度分为轻度组(55例)和重度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结果 重度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差于轻度组,其Z=-3.261,P=0.001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随着胆囊壁增厚程度的增加,重度组(平均秩和=64.14)肝功能差于轻度组(平均秩和=46.03).结论 利用B超显像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胆囊壁增厚程度对肝功能分级、肝脏病情进展起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肝病患者胆囊壁厚度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声显像仪分析胆囊壁厚度的改变。结果: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脂肪肝(不合并肝炎)患者胆囊壁不增厚,慢性肝炎、肝癌患者部分增厚。结论: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与肝炎程度有关,随病情好转而恢复,胆囊壁厚度的超声检查可间接的反映肝病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与胆囊壁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清武  方冰儿 《广东医学》2006,27(6):890-891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肝硬化患者B超及肝功能检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硬化患者有胆囊壁增厚者达76.7%,且有腹腔积液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为87.1%,高于无腹腔积液者的50.0%(P<0.05).胆囊壁厚度与门静脉宽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往往伴有胆囊壁增厚,且伴发腹腔积液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高于无腹腔积液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门静脉高压及低蛋白血症等有关的综合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胆囊壁厚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 《右江医学》2003,31(1):60-60
目的 :探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病人胆囊壁厚度的改变。方法 :应用超声显像仪观察胆囊壁厚度。结果 :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胆囊壁明显增厚 ,脂肪肝一般不增厚 ,肝癌病人大多轻度增厚。结论 :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 ,与病情呈正比 ,随病情好转而恢复 ,为可逆病变 ;肝癌病人胆囊壁多呈轻度改变 ,为不可逆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组)与32例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分别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组的胆囊长径与胆囊前后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是胆囊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PV、SPV和SMV都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在肝硬化腹水时超声的特征性变化。方法:对86例肝硬化合并腹水的胆囊进行超声观察。结果:肝硬化并少量腹水26例(30.2%),胆囊壁呈轻度增厚;合并中等量腹水29例(33.7%),胆囊壁呈中度增厚;合并大量腹水31例(36.0%),胆囊壁呈重度增厚。经治疗后82例胆囊恢复正常,仅4例胆囊壁厚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胆囊声像图改变对判断肝硬化实质病变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B超检查、分析 ,比较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情况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失代偿组高于代偿组 (P <0 .0 5)。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 4mm胆囊结石的阳性率高于胆囊壁 <4mm者 (P <0 .0 5)。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 1 3mm胆囊结石的阳性率高于内径<1 3mm者 (P <0 .0 1 )。结论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与胆囊壁厚度 ,门静脉内径、肝功能受损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裘品丹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16-1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8年3月我院临床诊断肝硬化门脉高症的80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7例,B级30例,C级23例,测量门静脉(PV)内径、脾静脉(SV)内径、平均血流速度(cm/s)和血流量(ml/min)。结果不同肝功能级别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不同肝功能级别组间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管内径增大及血流速度减慢也有显著改变(P〈0.05),但血流量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多能动态反映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是评价肝功能、肝硬化病变程度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量化指标及肝静脉波形分型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性乙肝患者106例,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的肝脏形态、实质、回声和血流动力学,记录肝包膜、肝实质、肝内静脉壁等各量化指标及肝静脉频谱波形,并与肝脏病理学诊断对照分析。结果:随着纤维化程度的逐渐增加,慢性乙肝患者肝超声综合评分均逐渐增加,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S0、S1和S2 期患者中HV1型+HV2型波所占比例均低于S4期患者(P < 0.05~P < 0.01)。结论:超声二维量化指标及肝静脉波形分型对评估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重型肝炎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动态检查32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肝穿刺病检证实的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声像图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50例慢性重型肝炎作对照比较。结果急性重型肝炎与慢性重型肝炎首次超声检查在肝脏体积、门脉内径及门脉流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和胆囊壁的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急性重型肝炎存有下列声像图改变,则提示预后不良:(1)肝脏体积缩小;(2)肝实质呈斑块征;(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模糊;(4)胆囊充盈差、囊壁增厚;(5)腹水;(6)门脉流速减低。结论 动态超声检查对急性重型肝炎的病情监视及预后估测具有实用临床价值,胆囊壁增厚程度可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临床判定标准前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与体层摄影(CT)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中重度组(METAVIR F3+F4期,n=31)、轻度组(METAVIR F1+F2期,n=38)、对照组(METAVIR F0期,n=37),比较三组患者彩超、CT下相关参数水平差异。结果中重度组彩超下脾长径、脾厚度、胆囊壁厚度及CT下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均明显大于轻度组与对照组,肝尾叶体积则明显小于轻度组与对照组(P<0.05);彩超下血小板计数(PLT)/脾长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CT下肝右叶体积、门静脉灌注量、肝血容量显示,中重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彩超下门静脉、脾静脉主干内径及CT下肝脏灌注指数比较显示,中重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CT下肝动脉灌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超和CT可通过测量慢性肝病患者脏器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血流灌注相关参数,对其肝纤维化情况进行快速无创性量化评估,有利于改善其诊疗体验。  相似文献   

16.
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胆囊超声改变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彩色B超声像图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 139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及 4 2例非肝炎体检者进行胆囊超声检查。结果 :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组与非肝炎对照组彩色B超胆囊异常率比较均差异显著 (P <0 .0 1)。重型肝炎、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组之间胆囊异常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P <0 .0 5 )。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胆囊异常与胆囊本身炎症无关。胆囊声像图的改变对判断肝脏实质性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肝肿物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影响活检准确率的相关因素,为肝肿物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肝肿物患者71例(73枚肿物),其中45枚肿物行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常规超声组),28枚肿物行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超声造影组),将穿刺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同时分析穿刺准确率与肿物各项特征的关系。结果:常规超声组肝肿物穿刺活检准确率为73.33%,超声造影组肝肿物穿刺活检准确率为92.86%,2组患者肝肿物穿刺活检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5)。常规超声组直径2~4 cm肿物活检准确率高于直径0~2 cm活检准确率(χ2=11.54,P<0.05),穿刺深度<5 cm肿物活检准确率高于>5 cm活检准确率(χ2=16.67,P<0.05),回声均匀肿物活检准确率高于回声不均活检准确率(χ2=9.66,P<0.05),边界清晰肿物活检准确率高于边界不清活检准确率(χ2=13.31,P<0.05),血流Ⅱ~Ⅳ级活检准确率高于0~Ⅰ级活检准确率(χ2=9.82,P<0.05)。而超声造影组在穿刺深度>5 cm、回声不均匀和边界不清的肝脏肿物中的活检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引导可以明显提高肝脏肿物的活检准确率。对于直径<2 cm、回声不均匀(伴或不伴液化)、边界不清、血流0~Ⅰ级及穿刺深度>5 cm的肝脏肿物,常规超声引导穿刺的活检准确率相对较低,建议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机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肝硬化患者,按胆囊壁增厚和正常分为两组,比较组间自由门脉压、门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血浆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腹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别,并制作胆囊血管铸型标本和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70.8%(114/161)的患者胆囊壁增厚。与胆囊壁正常患者相比,胆囊壁增厚患者的自由门脉压明显增高(P<0.01),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0.05),伴有腹水者显著增多(P<0.01),而门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总胆红素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流术后胆囊壁厚度明显缩小(P<0.05),而断流术后无显著变化。胆囊血管铸型标本显示肝硬化胆囊壁增厚者胆囊静脉丰富、迂曲和扩张。结论 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门脉高压可能是主要因素;胆囊壁增厚可能与肝硬化时胆囊继发炎症和结石有关,并可作为早期预报门脉高压和鉴别肝硬化和其他原因腹水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失代偿期钠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钠代谢变化的特点.方法:对12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血Na+检测,同时进行Child-Pu gh肝功能分级.结果:有46.03%的患者发生低钠血症,且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高而明显( P<0.05);肝硬化腹水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54.35%;低钠血症时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P<0.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多数并发低钠血症,其发生与腹水的产生及肝功能状况有关;低钠血症可能是引起肝硬化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解剖性肝脏体积(ALV)和功能性肝脏体积(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同时行增强CT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的肝硬化患者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检测所有入组患者每个肝段的Gd-EOB-DTPA增强MRI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的信号对比增强率(CER),以CT扫描的数据为基础利用MI-3DVS计算每个肝段的ALV和全肝的FLV。分析ALV和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ALV呈负相关(r=-0.792,P<0.001),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R2)=0.6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FLV亦呈负相关(r=-0.911,P<0.001),曲线拟合的R2=0.80。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更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结合Gd-EOB-DTPA增强MRI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的信号CER和ALV计算所得的FLV较ALV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